荧光抗体技术制备和基本结构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30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
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
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
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
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1) 细胞准备。
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免疫荧光染色(多标)步骤一、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简介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抗体,从而实现对多个目标分子的检测。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免疫组化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准确的结果。
二、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步骤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步骤主要包括标本处理、抗原修复、非特异性结合阻断、一级抗体处理、荧光二抗处理和显微镜观察等。
1. 标本处理将待检样品制备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并固定在载玻片上。
可以使用多种组织固定剂,如乙醛、甲醛等。
固定后,需进行脱水、透明化处理,以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2. 抗原修复组织样本经过固定处理后,可能导致抗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后续的抗原-抗体结合。
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处理,如热解、酶解等方法,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3. 非特异性结合阻断为减少假阳性结果的产生,需要对标本进行非特异性结合阻断。
可使用一些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鱼胶蛋白等,与标本中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阻断后续试剂的非特异性结合。
4. 一级抗体处理将标本与一级抗体一起孵育,使一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一级抗体通常是由小鼠、兔子等动物制备的,可以识别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
一级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5. 荧光二抗处理将与一级抗体不同动物来源的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与标本一起孵育。
荧光二抗能与一级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荧光标记。
不同荧光染料的荧光二抗可以同时使用,以实现多标的目的。
6. 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好的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
通过不同的荧光染料,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三、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如疾病诊断、蛋白质定位和分析、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等。
通过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过程的机制。
免疫荧光技术原理以免疫荧光技术原理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方法,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标记荧光物质,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和定位。
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借助荧光信号的激发和发射,可对目标分子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
免疫荧光技术的过程主要分为样品制备、抗体标记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三个步骤。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待检测的生物分子固定在载玻片上,如细胞、组织切片或固相膜。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样品的形态结构和抗原的完整性,以便后续的抗体结合。
接下来,需要选择特异性的抗体来与目标分子结合。
抗体是一种由机体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动物免疫、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在免疫荧光技术中,抗体需要标记荧光物质,常用的标记物有荧光染料、荧光蛋白等。
标记荧光物质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和仪器的检测波长范围来确定。
使用荧光显微镜对标记的抗体-抗原复合物进行观察和分析。
荧光显微镜通过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使其发出荧光信号,并通过特定的滤光片来选择性地收集和观察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
这样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荧光显微镜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观察和分析生物分子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荧光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来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
在医学诊断中,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此外,免疫荧光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等领域。
总结起来,免疫荧光技术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标记荧光物质,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和定位。
它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荧光微球标记抗体方法及问题分析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相关主题帖,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希望朋友们继续完善或分享经验。
1. 胶乳大小选择【求助】免疫胶乳或免疫颗粒(聚苯乙烯)的粒径免疫胶乳或免疫颗粒(聚苯乙烯)的粒径- 丁香园论坛【求助】乳胶免疫比浊中的乳胶颗粒大小与抗体乳胶免疫比浊中的乳胶颗粒大小与抗体- 丁香园论坛2. 胶乳标记方法【交流】蛋白如何偶联到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蛋白如何偶联到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标记(求助)胶乳标记- 丁香园论坛【求助】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的缓冲液和pH值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的缓冲液和pH值- 丁香园论坛3. 胶乳标记过程问题【求助】胶乳偶联出现絮凝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性问题-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增强免疫比浊中抗体交联的问题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
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是不依赖pH的,但反应缓冲液的pH对蛋白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的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 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1、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1)荧光免疫法: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
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可在8min内得出结果。
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
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除去未结合抗体,然后加受检标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洗涤除去未结合物,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使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最后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对蛋白抗原进行定量。
传统的荧光免疫法受本底荧光的干扰较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是以具有特长寿命的稀土金属如铕,作为标记物,加入正常液后激发测定,能有效去除短寿命本底荧光的干扰。
2)放射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是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与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原,竞争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有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有过剩的标记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
然后通过离心沉淀等方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抗原分离,分别测定其放射性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对未标记的待测抗原进行定量。
RIA法测定血清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准确定量到ng/ml水平。
但早期的方法操作麻烦,耗时长,且有放射性污染。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RIA的灵敏度又有了较大提高,且操作大为简化,并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使用方便。
3)酶联免疫法(ELISA)ELISA法有竞争法和夹心法两种。
竞争法是基于标准或血清Mb和微孑L 板上包被的Mb竞争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原理而建立,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线性范围达1 000ug/L。
夹心ELISA法与EI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多份标本的检测,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抗体制备与使用是一项关键的实验工作。
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用于检测、定位和纯化特定分子或细胞结构。
因此,准确、可靠地制备和使用抗体对于科学研究的进展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详细而全面的方式介绍抗体制备与使用的实验指南。
首先,我们会概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抗体制备与使用的概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然后,详细解释抗体制备实验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并介绍相关方法和技术。
最后,我们会探讨抗体使用实验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供标定、优化以及特异性验证等方面的方法。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份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实验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抗体制备与使用技术。
通过本文所提供的内容,读者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抗体制备方法、抗体选择与设计原则、抗体应用范围与限制等知识。
同时,我们也将详细讲解实验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正确地使用抗体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希望对你的长文撰写有所帮助。
如需继续撰写其他部分,请再告诉我需要撰写哪个部分的内容。
2.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概述:2.1 抗体制备方法介绍:抗体制备是指通过免疫动物或体外细胞培养等手段,获得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抗体。
常用的抗体制备方法包括小鼠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大规模生产抗体以及重组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等。
每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时需根据实验需要和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权衡。
2.2 抗体选择与设计原则:在抗体选择时,要考虑目标分子的免疫原性、表达情况和应用需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关注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以及交叉反应性等指标,确保选用的抗体能够准确且可靠地检测目标分子。
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条件、成本和供应商信誉等方面的因素。
免疫荧光共聚焦步骤
免疫荧光共聚焦(IF-C)是一种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
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强大技术。
IF-C步骤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这可能涉及固定和包埋细
胞或组织样品,以保持其形态和蛋白质结构。
2. 抗体染色,接下来,样品需要被染色以显示感兴趣的蛋白质。
这涉及使用特异性的一抗体结合到目标蛋白质上。
3. 第二抗体染色,随后,样品需要与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
这种抗体通常与一抗体的宿主物种相对应,以确保其特异性。
4. 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最后,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像。
共
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来激发荧光标记,同时消除样品其他平面的信号,从而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
在进行IF-C实验时,还需要进行负对照和阳性对照来确保结果
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能需要针对特定步骤进
行一些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总的来说,免疫荧光共聚焦是一种复杂而强大的技术,可以提
供关于蛋白质定位和相互作用的详细信息。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并结合适当的对照实验,可以确保获得可靠和准确的结果。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实验方法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与显微镜技术得基础上建立起来得一项技术、它就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得原理,先将已知得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得相应抗原(或抗体)。
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瞧见荧光所在得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得性质与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免疫荧光实验得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
细胞片制备(通俗得说法就是细胞爬片)就是免疫荧光实验得第一步,细胞片得质量对实验得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一步关键得就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得处理以及细胞得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得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与通透步骤最重要得就是根据所研究抗原得性质选择适当得固定方法,合适得固定剂与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得实验结果就是非常重要得、免疫荧光中得封闭与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 Western Blot)中得相同步骤就是类似得,最重要得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得选择可能更加关键。
最后需要注意得就是,标记好荧光得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得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得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得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得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得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得质量,才能最终达到您得实验目得。
基本实验步骤:(1) 细胞准备。
(一)免疫组化组织细胞的固定凡需进行病理研究的标本均需进行固定。
将组织置于某些化学试剂中,使细胞内的物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及应用尽量接近于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称为固定。
而用于免疫组化研究标本的固定不仅是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终止或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胞内分解酶的反应,防止组织细胞自溶,更重要的是保存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性,使抗原不失活,不发生弥散。
不同的抗原,其抗原稳定性不同,依抗原耐受固定液的程度可分为:①不稳定性抗原,如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属此类抗原,一般以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②半稳定性抗原,如B淋巴细胞的胞浆免疫球蛋白等;③较稳定抗原,例如HBsAg、HBcAg、AFP、CEA、S—100、Keratin和部分多肽类激素等,其抗原性受固定剂种类、固定时间、温度等影响不大。
固定剂的种类很多,性能不一,因此固定不同的组织应选择合适的固定剂,特别是标记半稳定抗原时,更要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条件。
固定液的种类较好的固定液应具有强渗透力,能迅速渗入至组织内部;其次不会使组织发生过度收缩变形,并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得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还要使组织达到一定硬度,有较好的折光率。
固定液分为简单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
因目前大多数固定液都是有毒有机溶剂组成,欧美国家已不再使用,基本由环保组织固定液替代。
西奈山环保组织固定液由植物多糖、乙醇、醋组成,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甲醛。
固定的方法1.浸泡法这是最常用的固定法,将取好的组织直接浸泡在固定液中,固定的时间一般在2~24h它适用于动物标本、尸检标本及临床活检标本等。
2.蒸气法比较小而薄的标本可用锇酸或甲醛蒸气固定。
主要用于血液、细胞涂片以及某些薄膜组织的固定。
具体方法:在一有盖培养皿内滴人1%一2%锇酸水溶液3滴,将涂片放人其中,固定30s至lmin左右,立即水洗后进行染色。
3.注射、灌注固定法主要适用于动物实验标本的固定。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以达到充分的固定。
荧光二抗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荧光二抗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
荧光二抗是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抗体,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稳定的免疫复合物,并产生荧光信号。
荧光二抗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
其荧光信号可以通过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分析。
荧光二抗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二抗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前景,探讨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对荧光二抗进行简要介绍,提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说明,以给读者一个整体框架。
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探讨荧光二抗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荧光二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荧光二抗的结构特点两个小节。
荧光二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部分将介绍荧光二抗的概念和其工作原理,阐述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荧光二抗的结构特点部分将详细描述荧光二抗的结构组成、特征和性质,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限制。
结论部分将对荧光二抗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荧光二抗的应用前景部分将探讨其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生物分析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改进空间。
荧光二抗的发展趋势部分将展望未来荧光二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和方法。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介绍荧光二抗的结构特点,并讨论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荧光二抗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研究荧光二抗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以下是目的部分的一个可能的内容:1.3 目的荧光二抗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结构,在生物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免疫荧光法步骤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Assay,简称IFA)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和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荧光法的步骤。
一、样本制备在进行免疫荧光法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检样本。
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或体液等。
在准备样本时,需要注意避免样本的污染和损伤。
对于细胞和组织样本,可以通过离心和冻切等方法进行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样本。
二、标记抗体免疫荧光法的核心是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待检物质。
在进行免疫荧光法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抗体,并将其与荧光染料结合。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Fluorescein)和罗丹明(Rhodamine)等。
标记抗体的方法可以是直接标记或间接标记。
直接标记是将荧光染料直接与抗体结合,而间接标记是先与一种荧光标记的二抗结合,再与待检样品中的抗原相互作用。
三、制备荧光显微镜样品载玻片为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样品,需要将样品固定在载玻片上。
首先,将载玻片清洗并在其表面涂覆聚-L-赖氨酸(Poly-L-Lysine)或其他黏附剂,以增加样品的附着性。
然后,将样品滴在载玻片上,用吸管吸掉多余的样品液。
四、免疫反应将制备好的样品载玻片与标记抗体混合,进行免疫反应。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标记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这一步骤是免疫荧光法的关键,需要注意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以确保反应的充分和特异性。
五、洗涤免疫反应结束后,需要对样品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杂质。
洗涤的目的是减少背景荧光和非特异性结合的产生。
洗涤可以使用缓冲液(如PBS)或其他洗涤液,反复洗涤多次,直到洗涤液中不再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为止。
六、荧光显微镜观察将洗涤好的样品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荧光信号。
荧光显微镜可以通过荧光滤光片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以增强荧光信号的检测和观察。
七、结果分析根据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荧光信号,可以对样品进行结果分析。
检验综合(科目代码:759)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医学技术学术学位(专业代码:101000)医学检验技术方向(研究方向代码:01)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医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医学检验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检验综合考试范围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各占约1/4。
四、试卷题型结构1.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80题,共120分)2.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0题,共60分)3.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共60分)4.问答题(每题15分,共6题任选4题,共60分)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绪论临床生化检验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临床生化检验的主要内容。
2.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检测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特点;方法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常用指标、计算方法和意义;常用方法学评价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和意义;标准品、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差异和应用范围;量值溯源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3.临床生物化学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评价内容和统计方法;检验项目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评价指标;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估的内容、临床意义与诊断性能;ROC曲线的概念、主要作用,联合试验的类型;参考区间的转移与验证方法。
检验科学中的免疫荧光与流式细胞技术介绍检验科学是一门关于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分析的学科,它在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免疫荧光与流式细胞技术是检验科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两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在临床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一、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标记荧光染料的抗体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与定位。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疾病诊断等领域。
1. 原理在免疫荧光技术中,首先需要制备标记有荧光物质的抗体。
一般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草酰胺染料(如草酰胺黄、草酰胺橙等)和荧光素染料(如草酰胺素B)等。
这些染料结构稳定、发光强度高,能够有效地与抗体结合。
当待测样品(如细胞、组织切片等)与荧光标记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样品,荧光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反映目标物质的含量和分布。
2.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细胞器和信号分子等。
在免疫学中,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细胞的亚群分布和相互作用。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抗原或抗体,例如病毒检测、自身免疫病诊断等。
二、流式细胞技术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细胞的方法,通过使用激光器激发细胞中的荧光染料或标记的抗体,并测量样品中荧光信号的强度,从而分析细胞的性质和数量。
1. 原理在流式细胞技术中,首先需要将待测细胞样品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将细胞悬液以单个细胞的形式流动通过检测单元。
当细胞通过激光器时,激光束激发标记在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荧光染料或标记的抗体。
被激发的染料或抗体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流式细胞仪接收和检测这些信号,从而确定细胞的标记物质的存在和含量。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经验总结
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的常用技术。
下面我将从步骤和经验总结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1. 样本制备,首先,收集细胞或组织样本,然后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抗原修饰,样本经过透化处理后,使用适当的抗原修饰方法,如热处理或酶解,以增强抗体的结合效率。
3. 抗体孵育,将样本与特异性的一抗(一般为多克隆抗体)孵育,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4. 荧光二抗孵育,将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使其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
5. 染色与显微镜观察,样本经过洗涤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
察,检测目标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免疫荧光实验经验总结:
1. 选择适当的抗体,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献综述或试验验证来确定抗体的适用性。
2. 优化实验条件,包括抗原修饰、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实验条件的优化,以确保信号强度和特异性。
3. 合理的阳性和阴性对照,使用已知表达目标蛋白的阳性对照和不表达目标蛋白的阴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注意样本处理,样本处理的温和和一致性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 数据分析和图像获取,在实验结束后,对荧光图像进行合理的获取和分析,避免图像处理过度或不足,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以上是免疫荧光实验的步骤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荧光抗体技术第三节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第四节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第一节概述一、荧光的基本知识1、荧光荧光就是某些物质受到一定波长光的激发后,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的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
2、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是指固定激发光波长,在不同波长下所记录到的样品所发射的荧光强度。
激发态电子回到的能级不同,发出的荧光波长就不同。
3、激发光谱激发光谱是指固定检测发射光波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所记录到的相应的荧光发射强度。
4、荧光效率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称为荧光效率。
在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呈正相关,即激发光越强,荧光越强,但过强的激发光会使荧光很快褪去。
荧光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荧光强度)/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发光强度)5、荧光寿命荧光物质被激发后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所用的时间称为荧光寿命。
激发光消失,荧光现象随之消失,但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寿命不同,可利用延时测定的方法消除某些短寿命荧光的干扰,此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理论基础。
6、荧光淬灭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如紫外线照射、高温、苯胺、酚、I-、硝基苯等)作用下,发射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称为荧光淬灭。
7、荧光偏振P=F H-F L/F H+F L式中:P表示偏振度,FH表示激发光起偏器和荧光检偏器的透射轴方向平行时测得的荧光强度,FL是上述两者方向互相垂直时测得的荧光强度。
当P=0时,说明完全不偏振;P在-1~+1之间即为部分偏振。
二、荧光物质(一)荧光色素能产生明显的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免疫荧光色素或荧光染料。
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黄绿色荧光。
2、四乙基罗丹明(RB200)橘红色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橙红色荧光。
4、藻红蛋白(R-RE)橙色荧光。
(二)其他荧光物质1、镧系螯合物其中以Eu3+应用最广。
Eu3+螯合物的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最适合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