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
- 格式:ppt
- 大小:603.56 KB
- 文档页数:25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掌握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性能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电源型可控整流电路,其主要由晶闸管、变压器、电感、电容等元器件组成。
在正半周中,晶闸管把电源电压加到负载上;而在负半周中,集电极电压为零,晶闸管闭合,负载电压等于零。
当控制角度为α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2Umax/π,当负载电流为I时,晶闸管的导通持续时间为
t=α/360°,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Vrms=Umax/√2。
实验装置: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用途是:通过观察电路实验现象,掌握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熟悉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标定;这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基础的实验之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测量晶闸管电流和电压值;
3. 手动测量及用示波器观测负载电压和电流波形;
4. 测量晶闸管控制角度和电压设定值;
5. 测量电路输入和输出电流及功率。
实验结果和分析:
在实验中,得到了以下结果:
1. 测得晶闸管最大电压为500V,维斯基电压为1.25V;
2. 测得晶闸管最大电流为20A,输入电流为3A左右;
3. 测得晶闸管的最大功率为120W,输入功率为2.1W左右;
4. 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及电流波形,可以直观的看到波形
的正弦性和对称性。
总结:
通过该实验,深刻理解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原理及性能,掌握
了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电路构建与参数测量方法。
同时,加深了
对电力电子器件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引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的设计与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应用场景。
一、设计原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由可控硅元件、二极管、电容和负载组成。
可控硅元件通过控制触发角来实现对电路的导通和截止控制。
当可控硅导通时,电流从正弦交流电源流入负载;当可控硅截止时,电流则由二极管提供。
电容的作用是平滑电流波形,使输出电压更稳定。
二、工作过程在正半周的前半部分,可控硅导通,电流从正弦交流电源流入负载。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可控硅的触发角。
触发角越小,导通时间越长,电流越大。
在正半周的后半部分,可控硅截止,电流由二极管提供。
由于二极管只能导通,不能截止,所以输出电流为正半周的后半部分。
三、应用场景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其主要用途如下:1. 直流电源:通过使用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可以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以满足各种设备对直流电源的需求。
例如,计算机、手机充电器等设备都需要直流电源来正常工作。
2. 电动机驱动:通过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驱动。
利用可控硅的导通和截止控制,可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3. 光伏发电系统: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的,需要通过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流,以便储存和使用。
4. 交流调压:通过调节可控硅的触发角,可以实现对交流电压的调节。
在一些需要对交流电压进行精确控制的场合,如实验室仪器、电焊机等,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电路,其设计原理简单明了,工作过程清晰易懂。
在电力系统中,它被广泛应用于直流电源、电动机驱动、光伏发电系统以及交流调压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可以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精确控制,满足各种不同的工况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力控制电路,它在工业领域和家用电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作原理1.1 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在交流电路中,为了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供电子设备使用,需要采用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二极管或可控硅等器件对交流电进行单向导通,将其转换为直流电。
而可控整流电路是在传统整流电路的基础上引入了可控器件,如可控硅,从而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1.2 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简单的可控整流电路,它采用单相交流电源,并通过可控硅来控制电流的导通。
在正半周,可控硅导通,电流正常通过;而在负半周,可控硅不导通,电流被截断。
通过对可控硅的触发角控制,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精确调节。
1.3 工作原理总结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利用可控硅对交流电进行单向导通,实现了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便于实际应用,并且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
二、电路结构2.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结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交流电源、变压器、可控硅和负载电阻等组成。
其中,交流电源通过变压器降压后接入可控硅,可控硅的触发装置接受控制信号,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从而实现对输出电流的调节。
负载电阻则接在可控硅的输出端,用于消耗电能并提供电源。
2.2 功能模块的详细介绍交流电源:作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电源,一般为家用交流电,其电压和频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变压器:用于降低交流电源的电压,保证可控硅和负载电阻正常工作。
可控硅:作为电路的核心器件,可控硅的导通和截断状态由外部控制信号决定,从而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负载电阻:接在可控硅的输出端,用于消耗电能并提供直流电源。
2.3 电路结构总结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结构清晰明了,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协调,实现了从交流电到可控直流电的转换和精确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与分析班级:自动化091 组别: 08 成员: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年月日一.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8)2.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8)二.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加续流二极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仿真实现
姓名:杜欢欢学号:2011301030101 班级:电技111 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1)在电源电压正半波(0~π区间),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脉冲uG在ωt=α处触发晶闸管,晶闸管开始导通,形成负载电流id,负载上有输出电压和电流。
(2)在ωt=π时刻,u2=0,电源电压自然过零,晶闸管电流小于维持电流而关断,负载电流为零。
(3)在电源电压负半波(π~2π区间),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而处于关断状态,负载上没有输出电压,负载电流为零。
(4)直到电源电压u2的下一周期的正半波,脉冲uG在ωt=2π+α处又触发晶闸管,晶闸管再次被触发导通,输出电压和电流又加在负载上,如此不断重复。
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
经理论分析得,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理论分析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理论波形
二、单相半波可控电路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于MATLAB的 Simulink 仿真模块的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仿真模型如图 3所示:
图3 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中使用的模块提取路径见表1:
表1
仿真波形:采用以上参数,品闸管的控制角= 30,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可控整流电路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
图4 仿真波形
三、软件的界面
其界面上的功能解释如下:
1.菜单
2. 工具栏
3. 命令窗口
4. 当前路径浏览器
5. 工作空间浏览器
6. 命令历史浏览器。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力系统中,整流电路起到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作用。
而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整流电路,通过控制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探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变压器、可控硅器件、电阻、电容等。
首先,将变压器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源,输出端接入可控硅器件的阳极。
然后,将可控硅器件的控制端接入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
最后,通过电阻和电容来平滑输出电压。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导通角的增大,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也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导通角增大意味着可控硅器件导通时间增加,从而使得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增大。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当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为180度时,输出电压为零。
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控硅器件始终处于关断状态,无法导通电流。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通过改变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2. 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与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度成正比,导通角度越大,输出电压越大。
3. 当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为180度时,输出电压为零,可控硅器件无法导通电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我们发现,通过控制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这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存在导通角度限制的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
总结: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整流电路,通过控制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输出电压随导通角的变化,深入探究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触发角α: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为止的电角度,称为触发角或控制角。
几个定义①“半波”整流:改变触发时刻,d u 和d i 波形随之改变,直流输出电压d u 为极性不变但瞬时值变化的脉动直流,其波形只在2u 正半周内出现,因此称“半波”整流。
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如上半波整流,同时电路中采用了可控器件晶闸管,且交流输入为单相,因此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特点及分析方法(1)电力电子器件为非线性特性,因此电力电子电路是非线性电路。
(2)电力电子器件通常工作于通态或断态状态,当忽略器件的开通过程和关断过程时,可以将器件理想化,看作理想开关,即通态时认为开关闭合,其阻抗为零;断态时认为开关断开,其阻抗为无穷大。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时的原理图①由4个晶闸管(VT 1 ~VT 4)组成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② VT 1和VT 4组成一对桥臂,VT 2和VT 3组成一对桥臂。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时的波形图①α~0:● VT 1 ~VT 4未触发导通,呈现断态,则0d =u 、0d =i 、02=i 。
●2VT VT 41u u u =+,2VT VT 2141u u u ==。
②πα~:● 在α角度时,给VT 1和VT 4加触发脉冲,此时a 点电压高于b 点,VT 1和VT 4承受正向电压,因此可靠导通,041VT VT ==u u 。
● 电流从a 点经VT 1、R 、VT 4流回b 点。
● 2d u u =,d 2i i =,形状与电压相同。
③)(~αππ+:●电源2u 过零点,VT 1和VT 4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2VT VT 2141u u u ==(负半周)。
● 同时,VT 2和VT 3未触发导通,因此0d =u 、0d =i 、02=i 。
④παπ2~)(+:● 在)(απ+角度时,给VT 2和VT 3加触发脉冲,此时b 点电压高于a 点,VT 2和VT 3承受正向电压,因此可靠导通,03VT VT 2==u u 。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了解可控硅的工作原理,掌握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验证理论知识。
实验原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由交流电源、负载电阻和可控硅组成的。
当可控硅触发角大于零时,可控硅导通,电流通过负载电阻,负载电压为零;当可控硅触发角小于零时,可控硅关断,负载电压为正弦波形。
实验仪器与设备:1. 交流电源。
2. 可控硅。
3. 负载电阻。
4. 示波器。
5. 万用表。
6. 电阻箱。
7. 直流电压表。
8. 直流电流表。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 调节交流电源电压,使得可控硅触发角为零。
3.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4. 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
5. 改变可控硅触发角,重复步骤3和4。
6.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1. 当可控硅触发角为零时,可控硅导通,负载电压为零。
2. 随着可控硅触发角的增大,负载电压波形逐渐变化。
3. 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和波形图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过程,以及负载电压的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的比对,可以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可控整流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调节可控硅触发角时需要小心操作,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负载电阻,观察可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工作情况,以及进一步探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设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电子装置,主要用于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它通过控制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和整流功能。
本文将介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原理、电路框图和性能参数的分析。
1.设计原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采用单相二值整流电路进行整流操作。
其原理是通过半导体开关器件,如可控硅管(SCR)或晶闸管(thyristor)来控制电流的流动方向。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时,开关器件导通,电流通过负载,实现整流功能;当输入电压为反向时,开关器件不导通,电流无法通过负载。
因此,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和方向的切换。
2.电路框图```+---------++----++----++----+AC,输入变压器,-----,整流器,-----,负载,------,稳压电源+---------++----++----++----+```电路中的输入变压器主要用来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降压,以适应整流器的工作要求。
整流器包括可控硅管和控制电路,负载为所需的直流负载。
稳压电源主要用来稳定输出电压,以保证负载稳定工作。
3.性能参数分析-输出电流的控制范围和精度: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角和触发角,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控制。
控制范围和精度决定了电路的调节性能。
-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稳压电源的设计和选型对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决定了负载的工作稳定性。
-效率:效率是衡量电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效率高的电路可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抗干扰能力: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抗干扰能力强的电路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成本和可靠性:电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电路的成本和可靠性。
合理设计和选用可靠的元器件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电子装置。
通过控制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和整流功能。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简介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装置,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可控硅器件对输入电压进行控制,使得只有正半周的电压被整流,从而得到单相半波直流电。
原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由可控硅器件和负载组成。
可控硅器件通常采用双向晶闸管(thyristor)或二极管。
当可控硅器件接通时,电流可以正常通过;当可控硅器件关断时,电流无法通过。
在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当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可控硅器件的触发角(trigger angle)决定了电路的整流效果。
当触发角为0时,每个输入周期只有一半的电压被整流,也就是单相半波整流。
整流后的电压的波形和输入电压的正半周波形相同,只是幅值减小。
在整流电路中,还需要一个滤波电容来平滑输出电压。
滤波电容能够抵消整流电路中电流的脉动,从而提供相对平稳的直流输出电压。
电路图下面是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电路图:+---------+| |AC Supply ----+----+-----+-----+ Thyristor|| | | +---------+| | | | || | | |C RL Load DC Output| | || | |+----+----------------+工作过程1.当输入交流电压的正半周期开始时,可控硅器件被触发打开。
2.电流开始流过负载和可控硅器件。
此时,整流电压几乎等于输入电压,电流方向由左到右。
3.当输入电压的正半周周期结束时,可控硅器件被触发关断。
在此期间,整流电压几乎为零。
4.在可控硅器件关断期间,滤波电容开始发挥作用,通过向负载提供电流来平稳输出。
5.上述过程不断重复,从而实现单相半波整流。
优点和缺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简单的电路结构,易于实现。
•整流效率较高,通常达到80%~90%。
•输出电压相对平稳,适用于对电压波动要求不高的应用。
缺点•输出电压脉动较大,无法满足对电压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