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死亡证补发、补报、审核、质量控制、查询统计)
- 格式:pptx
- 大小:10.49 MB
- 文档页数:20
广东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关于统一全省死亡医学证明书进一步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0.02.01•【字号】粤卫[2010]14号•【施行日期】2010.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关于统一全省死亡医学证明书进一步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粤卫〔2010〕14号)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及《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决定》(粤发〔2009〕10号)精神,为了加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工作,保证死亡登记工作的法制化、常规化和规范化管理,为统计分析我省居民健康和人口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基本变化规律提供有效、准确的科学依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人口死亡登记和死因统计分析工作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是制定社会经济、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死亡登记和死因统计分析工作。
二、分步实施,统一格式(一)从2010年1月1日起,所有已经开展或新增开展居民病伤死亡登记、死因统计工作的地区必须使用全省统一制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人口死亡的医学证明。
(《死亡医学证明书》一式六联,具体样式见附件4)(二)2010年,在保持原有死因调查点的基础上,珠三角九市开展死亡登记和死因统计工作(珠三角九市死因调查点清单见附件1)。
2012年起实现全省二十一个地级市开展死亡登记和死因统计工作(全省死因调查点清单见附件2)。
(三)各地级市要开展和加强死因登记和统计工作,每个地级市至少保证有一个城市调查点和一个农村调查点(调查点以县区为单位),有条件的市应扩大调查的范围,逐步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死亡登记和死因统计工作。
关于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定-证明书-
根据区疾病控制中心死因统计工作要求,死亡医学证明书自20xx年1月1日起需进行网上直报,我院在《关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的规定》的基础上,做出补充规定如下:
1、临床医生按照(京卫疾控发[20xx]第29号)《关于加强全市“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质量的通知》以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指导手册》的有关要求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2、一律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楚,杜绝用英文代替诊断疾病名称。
3、《死亡医学证明书》共五联,要求及时、正确、完整填写,不得遗漏和涂改。
对于姓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实足年龄、根本死因、电话等项目必须填写清楚,盖单位医疗公章后视为有效。
4、死于医疗单位内者,由临床医生填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于家中、路途的由保健科医生填发;死于公共场所者,由负责救治的医生填发。
5、各病房、急诊、保健科须设一名专人负责收集、领取、保管、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质量,发现错漏,及时纠正,并于两日内将《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第1、2联及时送交统计室,第3、4、5联随病历送住院处,结帐后加盖科室印章,交给死者家属到医务处或急诊科加盖医疗专用章,用于户口注销、殡葬证
明。
6、对于死亡病例,各病房填写日报时,要在死亡栏处划“√”。
7、各病房、门诊死亡例数与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数量要一致。
8、统计室负责在7日内将根据本院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2联网上直报,并进行死因检索,第1联存档保留。
9、医务处对统计室的存档材料进行质量监管,审查备案。
10、此规定自发放之日起执行,之前所有相关规定废除。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粤卫办函【2015】31号》的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
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五联单)。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
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
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1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一联-2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由保健科保管。
第一联-3交疾控中心用于审核,审核后有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医务科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江门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儿童死亡卡。
有保健科收集、整理。
分别网络直报和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
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50.00/例)。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一、领用、发放制度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领用、发放、收集由医务科负责管理,医务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死亡医学证明电子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作者:王鑫刘晓飞管晓飞李鹏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9年第06期[摘要] 该研究基于纸质死亡证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死亡证电子化填报页面并设计死亡证的三级权限管理流程。
实现了死亡医学证明的电子化填报和管理,优化了死亡信息上报业务流程。
提高死亡证的填报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死亡医学证明;信息系统;电子化[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108-02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Management of Death Medical CertificateWANG Xin, LIU Xiao-fei, GUAN Xiao-fei, LI Pe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003 China[Abstract] The study is based on prom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per death certificaks. 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he electronic death report page of the death certificate was added and the three-level authority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death certificate was designed. The electronic report and management of death medical certificate was realized, and the business process ofreporting death information was optimize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death certificates.[Key words] Death medical certificate; Information system; Electronic人口死亡医学证明(以下简称《死亡证》)是负责救治或正常死亡调查的医疗机构、公安机关给死亡人员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附件4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承诺书为保证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省死亡证系统)数据的安全使用及管理,防范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造成损失,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省死亡证系统的所有使用单位及所有使用人员(以下代指我方)均承诺遵守本承诺书中的所有内容,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保密信息定义本承诺书所称的“保密信息”是指省死亡证系统所有民众个案信息、个案关联信息、商业、技术、通信或相关的其他信息,无论是以书面的、口头的、图形的、电磁的或其它任何形式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用户名、口令、文件和其它信息及文档等,上述信息在本承诺书以如下形式确定:(一)日常工作中依赖省死亡证系统所提供的一切数据、用户名、口令、资料和文档等信息。
(二)日常工作中依赖省死亡证系统所采集或形成的每一阶段数据或文档等信息。
(三)日常工作中依赖省死亡证系统所产生的所有成果。
二、保密要求我方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所规定的前提下,全力限制保密信息的使用范围以利保密防范,并仅用于日常工作所需。
在未经本单位领导及上级单位书面形式授权下,我方不会直接或间接使用“系统资料”的利益或目的性的任何专有信息,亦不会把任何专用信息披露给他人,我方的所有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受约束。
(一)承诺单位及承诺人始终对系统保密信息有保密的义务,且不在工作之外使用系统的保密信息。
(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本单位领导及上级单位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保密信息以及可以接触上述保密信息的手段,包括在公开场合展览,公开对外宣传,作为文章、讯息、参考数据发表等。
(三)只向相关工作人员(包括本单位及上级单位的领导、同事等)为商讨工作而有需要知悉保密信息的人士披露保密信息;并保证上述各相关人员(包括我方的离职人员)的行为将会符合本承诺书中的规定。
(四)在商讨工作的过程中,若需向第三方披露保密信息,除了要经本单位领导及上级单位书面同意外,还应与该第三方签署保密协议,并要求该第三方不得向任何其它人士泄露保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