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超宽带信道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20
超宽带无线通信信道模型与仿真张文杰;王艳芬【摘要】根据目前国际上对超宽带无线通信在信道方面的研究,选取几种信道模型,从信道的特征参数出发,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根据IEEE提供的参考数据,选择了修正的S-V信道模型作为系统的信道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UWB系统信道的特征参数非常接近,能很好地仿真物理信道的参数.【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06(029)023【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超宽带,信道模型;信道仿真;S-V模型【作者】张文杰;王艳芬【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1 引言超宽带通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原来主要应用于雷达、定位等系统。
由于其独有的特性,特别是室内短距离无线多址通信方面,超宽带通信技术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
尤其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2002年2月开放了3.1~10.6 GHz频段进行UWB短距离通信之后,加快了UWB技术在室内高速无线通信的研究和应用。
为评估各种超宽带通信实现方案的性能以及标准化工作,通常需要根据其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比较精确的信道模型。
但由于超宽信号的特殊性,如持续时间纳秒量级、很宽的带宽等。
因此他的信道性能会有一些与窄带连续波通信系统不同的特点。
本文主要就UWB在近距离通信特别是室内通信信道模型进行叙述,并对实际可行的信道模型进行仿真。
2 超宽带信道模型概述室内环境由于存在具有不同时延和损耗的多径传播,使得发射信道复杂化,同时具有时变的特点,进而限制无线系统的性能。
在这里主要考虑的信道模型是路径损耗模型[1]和多径衰落模型。
2.1 路径损耗信道模型2.1.1 大尺度衰落信道路径损耗模型这种模型主要是用来估计居民聚集区的路径损耗。
在距发射机d处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为:其中p0是截取点d0(一般d0=1 m)的路径损耗,他与挡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障碍物的材料以及信道的物理环境有关,对于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信道,p0差别很小;s是阴影效应函数,在每个信道环境下不一样,他的分布为N(μs,σs)。
首先什么是超宽带?我们对信号基于其相对带宽的划分:相对带宽的定义:Bf=BW/fc(中心频率)*100%=fh-fl/fh+fl/2窄带Bf<1%宽带1<Bf<20%超宽带Bf>20%2页超宽带通信和其它通信技术的根本不同在于,它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采用非常窄的射频脉冲进行通信。
超宽带通信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简史!事实上早在1901年就被马可尼采用,他通过使用火花隙发射机来发射莫尔斯码序列穿越大西洋。
火花隙实质上就是带宽很宽大的窄脉冲。
但是当时人们并没考虑到大带宽的好处以及实现多用户通信系统的能力。
在马可尼之后约50年,基于脉冲的现代发射机以脉冲雷达的形式在军事应用中获得了动力。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技术作为机密项目,一直被限制为军队和国防部的应用。
然而,近代微处理器级及半导体技术中的快速切换技术的进步,使得超宽带技术的商业应用已经具备一切条件。
在过去的几年,将超宽带技术商业化的兴趣不断增加,超宽带系统的开发者们开始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施加压力,促使其同意超宽带技术的商用。
因此2002年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了超宽带技术的各种设备在严格功率辐射限制下的商用的初期报告和规则;下面介绍一下UWB的相关概念。
超宽带系统不使用载波,采用低占空因子的、短持续期、脉冲来发射和接收信息。
占空因子的定义就是脉冲出现的时间和总的传输时间之比!。
低占空因子保证了超宽带通信非常低的平均功率。
也就决定了,短时超宽带脉冲具有非常宽的带宽和非常低的发射功率。
这直接转化为手持设备较长的电池寿命!4页下面我们看一个超宽带脉冲的例子!第一幅图显示了实用的单周期高斯脉冲的时域波形和频域特性,脉冲周期为0.5ns图中脉冲的中心频率在f=1/T=2GHz。
第二幅图是实际通信中使用的周期性重复的单脉冲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我们从频谱图中看到,很多强烈的能量尖峰,这是由于时域中信号重复的周期性造成了频谱的离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