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2018秋当代文学
- 格式:docx
- 大小:30.94 KB
- 文档页数:6
华师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018下半年作业我的成绩100分单项选择题1、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
下列属于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2.5 分)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生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是(2.5 分)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2.5 分)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我的答案:B得分:2.5分4、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2.5 分)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我的答案:A得分:2.5分5、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D.显性课程我的答案:C得分:2.5分6、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2.5 分)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我的答案:A得分:2.5分7、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2.5 分)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我的答案:B得分:2.5分8、“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2.5 分)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我的答案:A得分:2.5分9、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的学者是(2.5 分)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我的答案:D得分:2.5分10、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2.5 分)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1、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5 分)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贝尔—兰卡斯特制D.特朗普制我的答案:D得分:2.5分12、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2.5 分)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我的答案:C得分:2.5分13、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2.5 分)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4、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是(2.5 分)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我的答案:C得分:2.5分15、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2.5 分)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6、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2.5 分)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我的答案:B得分:2.5分17、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蔽课程D.显在课程我的答案:C得分:2.5分18、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2.5 分)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我的答案:D得分:2.5分19、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2.5 分)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夸美纽斯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0、课程的各个组成成份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是(2.5 分)A.课程类型B.课程结构C.课程平衡D.课程组织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1、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2.5 分)A.学科设计B.问题中心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我的答案:C得分:2.5分22、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2.5 分)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3、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D.显性课程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4、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2.5 分)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5、课程与教学评价本身也是评价的对象。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届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哲学研究,关键是要面向哲学问题,提出理论去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哲学家要继续研究那些传统上仍未解决的重要学理性问题,也要直面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哲学问题,或赋予旧问题以新形式,或者在新背景中探讨老问题,发展新的哲学理论。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新探索必须从学术传统中寻求强大支撑。
即使是一位原创的思想者,也需要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从而加强自己思想的论证力量。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即使是那些自称原创的学者,在阐述他们的思想时,也会把许多伟大的先贤和著名的同辈引为同道。
例如,当代美国哲学家布兰顿(RobertBrandom)是“分析实证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创造了“推理主义语义学”,但他按自己的理解,大量征引解说康德、黑格尔、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塞拉斯、罗蒂、达米特以及他的同事麦克道维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先驱和同道。
新探索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参与。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位独立的研究者要从他的学术同行那里获得反馈,不管这种反馈是赞扬、改进、批评,还是彻底的否定,由此产生相互切磋甚至是论战,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但中国哲学界目前的状况是:各位学者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对同行所发表的著述基本上不读不看,当然更不评论,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可以仿效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做法:在匿名审稿过程中,凡是不征引、不讨论当代学术同行工作的相关论著,都不接受发表或出版。
循此办法,逐浙硬性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
我要提倡的是:少一点排斥,多一些包容;少做空泛无谓的争论,多做翔实可靠的研究;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以至最后拿出什么样的学术成果供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去评价。
一位学者不会因为所研究的论题“前沿”而变得前沿,不会因为其所研究的论题“重要”而变得重要,而只能因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而变得重要。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文学文本解读》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
其中,批评性阅读指的是()。
A、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B、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C、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D、由读者与作者一同完成的解读性的阅读过程正确答案:B第2题,朱自清在名篇《春》的最后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
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A、五彩缤纷的花朵B、繁花似锦的大地C、往来于花丛中的蜂蝶D、"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正确答案:D第3题,曹雪芹的《红楼梦》采用的是()叙事语气。
A、局外人叙事语气B、主人公叙事语气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D、傀儡叙事语气正确答案:D第4题,"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
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
"这是《古船》的第一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是()在叙事。
A、主人公B、隐身人C、局外人D、作家正确答案:D第5题,《上海屋檐下》是()的戏剧作品。
A、田汉B、郭沫若C、夏衍正确答案:C第6题,纯客观叙事,也就是纯客观地展示故事。
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着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着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有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
(单选题) 1: 文艺随笔集《艺海拾贝》作者A: 秦牧B: 吴伯箫C: 巴金D: 杨朔正确答案:(单选题) 2: 《荷花淀》的作者A: 赵树理B: 孙犁C: 王愿D: 坚峻青正确答案:(单选题) 3: 《文化苦旅》是_____________在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散文集,曾在社会上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是“文化散文”。
A: 余秋雨B: 张中行C: 马丽华D: 钱钢正确答案:(单选题) 4: 结集为()出版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A: 《天山牧歌》B: 《复仇的火焰》C: 《一代人》D: 《光辉岁月》正确答案:(单选题) 5: 海子的诗’:()A: 《秋天的童话》B: 《华南虎》C: 《相信未来》D: 《麦地》正确答案:(单选题) 6: 1959年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是一部宏伟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
A: 《回延安》B: 《复仇的火焰》C: 《青纱帐》D: 《祖国,我的钥匙丢了》正确答案:(单选题) 7: ________的《大淖记事》发表于1981年,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A: 汪曾琪B: 刘绍棠C: 邓友梅D: 刘心武正确答案:(单选题) 8: 《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________A: 杨沫B: 林道静C: 余永泽D: 江竹筠正确答案:(单选题) 9: 散文集《北极星》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散文集。
D: 邓拓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不是“朦胧诗人”有()A: 北岛、B: 舒婷C: 顾城D: 海子正确答案:(多选题) 1: 下列作品中,属于黄宗英创作的报告文学有_________A: 《大雁情》B: 《美丽的眼睛》C: 《桔》D: 《扬眉剑出窍》E: 《祖国高于一切》正确答案:(多选题) 2: 〈〈青春之歌〉〉讲述了林道静人生成长的三大阶段。
A: 反抗阶段B: 苏醒阶段C: 成熟阶段D: 针对阶段正确答案:(多选题) 3: 《山民》的艺术特色()A: 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放弃了崇高化而采取世俗化一路,力求以生活的本色直接切入和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B: 诗歌共短短的四节,却以简洁的方式显现了主人公“他”的几乎一生的思想变化;C: 在语言上,去除了浪漫和华丽之气,无论是对话,还是“他”的心理活动,都纯以民俗口语出之,简洁、平白而含蓄,见出作者使诗歌归复生活本身的努力D: 对比手法精彩的运用其间正确答案:(多选题) 4: 韩东《山民》,的艺术特色包括()A: 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放弃了崇高化而采取世俗化一路,力求以生活的本色直接切入和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B: 诗歌共短短的四节,却以简洁的方式显现了主人公“他”的几乎一生的思想变化;C: 在语言上,去除了浪漫和华丽之气,无论是对话,还是“他”的心理活动,都纯以民俗口语出之,简洁、平白而含蓄,见出作者使诗歌归复生活本身的努力D: 对比手法精彩的运用其间正确答案:(多选题) 5: 铁凝关注女性生存的作品有_______A: 《麦秸垛》B: 《棉花垛》C: 《玫瑰门》D: 《哦,香雪》正确答案:(多选题) 6: 下列关于《茶馆》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2018秋《现代教育技术》客观作业单项选择题1、通过广播、录音、照片、幻灯所获得的经验属于以下哪一种?(2 分)A.观察的经验B.抽象的经验C.做的经验D.视觉经验我的答案:A得分:2分2、关键词检索时,若输入多个词语搜索(不同字词之间用________隔开),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搜索结果。
(2 分)A.逗号B.空格C.分号D.减号我的答案:B得分:2分3、________不仅具有路由的功能,而且能对两个网段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从而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进行互联(2 分)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我的答案:D得分:2分4、“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因此,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这是哪种学习理论的观点?(2 分)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我的答案:D得分:2分5、Cool Edit属于什么软件?(2 分)A.图像处理软件B.动画制作软件C.音频制作软件D.视频制作软件我的答案:C得分:2分6、“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_____________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2 分)A.情境认知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我的答案:B得分:2分7、当人们从阳光下走进较暗的房屋,就会感到一片漆黑。
稍待片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视觉才能逐渐恢复。
人眼这种适应暗环境的功能称为____________。
(2 分)A.暗适应B.局部适应C.本能适应D.亮适应我的答案:A得分:2分8、哪种声音文件记录的是音乐节奏、位置、力度、持续时间等发音命令?(2 分)A.WAVB.MIDIC.MP3D.RA我的答案:B得分:2分9、________是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和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2 分)A.集线器B.路由器C.网关D.交换机我的答案:B得分:2分10、__________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
18秋华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
18秋作业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王鲁彦的____实写了浙东“冥婚”的风俗。
A《柚子》
B《菊英的出嫁》
C《烛焰》
D《拜堂》
【答案】参考选择:B
2、巴金在现代文学阶段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
A《秋》
B《第四病室》
C《火》
D《寒夜》
【答案】参考选择:D
3、中国最初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作者多属____成员。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太阳社
D新月社
【答案】参考选择:B
4、以下作家中,不属于上海“孤岛”和国统区文学的是____。
A张爱玲
B无名氏
C师陀
D康濯
【答案】参考选择:D
5、七月诗派的中心人物是____。
A艾青
B胡风
C绿原
D曾卓
【答案】参考选择:B。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业考核试题1、B2、B3、B4、A5、C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余华的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都用数字符号来代替。
A《一九八六年》B《世事如烟》C《现实一种》D《河边的错误》正确答案是:B2、“高大泉”是浩然的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A《艳阳天》B《金光大道》C《创业史》D《三里湾》正确答案是:B3、赵树理为了宣传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而创作的,也是他建国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
A《小二黑结婚》B《传家宝》C《登记》D《李有才板话》正确答案是:B4、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群体。
由于这个群体的作家具有相似的创作特色和共同的艺术追求,带有山西地区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被人称为()。
A“山药蛋派”B“白洋淀派”C“荷花淀派”D“茶子花派”正确答案是:A5、下列作家中,以塑造女性人物著称的是A刘恒B刘震云C苏童D莫言正确答案是:C6、天安门诗歌的中心主题是悼念、保卫____,声讨“四人帮”。
A朱德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正确答案是:B7、柳青在()中全力描写的是处于巨大历史转折中的农村变革,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的诞生史、创业史。
作者说:“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A《风云初记》B《太阳升起的地方》C《创业史》D《种谷记》正确答案是:C8、刘心武的____既是“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也可视为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
A《伤痕》B《我是谁?》C《醒来吧,弟弟》D《班主任》正确答案是:D9、徐秋斋是李準的小说____中的农村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A《不能走那条路》B《李双双小传》C《黄河东流去》D《冰化雪消》正确答案是:C10、苏童的____借旧社会妓女的故事表达了社会的历史进程与个人的命运遭际间可能存在的悖反关系。
(单选题) 1: ______ 《芙蓉镇》发表于1981年,这部小说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于1982年获首届矛盾文学奖A: 方方B: 古华C: 张洁D: 路遥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散文《秦腔》的作者是A: 陈忠实B: 路遥C: 贾平凹D: 李锐正确答案:(单选题) 3: ( )的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A: 贺敬之B: 郭小川C: 艾青D: 臧克家正确答案:(单选题) 4: ________是陆文夫在《围墙》中塑造的一个积极肯干、任劳任怨的实干家。
A: 汪清泉B: 马而立C: 林震D: 刘队长正确答案:(单选题) 5: 文艺随笔集《艺海拾贝》作者A: 秦牧B: 吴伯箫C: 巴金D: 杨朔正确答案:(单选题) 6: ( )的《草木篇》是寓意深刻的散文诗A: 流沙河B: 闻捷C: 郑敏D: 穆旦正确答案:(单选题) 7: 铁凝__________同样具有清新诗意的品格A: 《透明的红萝卜》B: 《没有钮扣的红衬衫》C: 《麦秸垛》D: 《方舟》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小说《围墙》中的实干家以办公室主任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A: 马而立B: 黄达权C: 朱舟D: 何如锦正确答案:(单选题) 9: 不是“朦胧诗人”有()D: 海子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属于吴强的作品是______A: 《红日》B: 《林海雪原》C: 《长恨歌》D: 《美食家》正确答案:(多选题) 1: 散文《秦腔》的主题在于__________A: 表现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完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B: 表现秦人对秦腔痴迷疯狂的传统风俗C: 展示秦地这样一个单纯清澈而又丰厚充实的世界D: 表现秦川人潜藏于意识深层的刚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气质和精神上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正确答案:(多选题) 2: 《麦地》的意象()A: “麦地”、B: “麦子”C: “月亮”D: “太阳”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芙蓉镇》中的人物有________A: 秦书田B: 王秋赦C: 黎满庚D: 孙少平正确答案:(多选题) 4: 韩东《山民》的艺术特色()A: 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放弃了崇高化而采取世俗化一路,力求以生活的本色直接切入和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B: 诗歌共短短的四节,却以简洁的方式显现了主人公“他”的几乎一生的思想变化;C: 在语言上,去除了浪漫和华丽之气,无论是对话,还是“他”的心理活动,都纯以民俗口语出之,简洁、平白而含蓄,见出作者使诗歌归复生活本身的努力D: 对比手法精彩的运用其间正确答案:(多选题) 5: 《唐山大地震》的特点________A: 气势磅礴B: 描写惊心动魄C: 深刻精敏的沉思D: 扣人心弦正确答案:(多选题) 6: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剧作有()A: 《龙须沟》B: 《茶馆》C: 《全家福》D: 《文成公主》;正确答案:(多选题) 7: 下列人物中,属于老舍《茶馆》里的人物有_()_。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文学文本解读》作业考核试题1、B2、D3、D4、D5、C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
其中,批评性阅读指的是()。
A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B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C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D由读者与作者一同完成的解读性的阅读过程正确答案是:B2、朱自清在名篇《春》的最后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
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A五彩缤纷的花朵B繁花似锦的大地C往来于花丛中的蜂蝶D"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正确答案是:D3、曹雪芹的《红楼梦》采用的是()叙事语气。
A局外人叙事语气B主人公叙事语气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D傀儡叙事语气正确答案是:D4、"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
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
"这是《古船》的第一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是()在叙事。
A主人公B隐身人C局外人D作家正确答案是:D5、《上海屋檐下》是()的戏剧作品。
A田汉B郭沫若C夏衍D曹禺正确答案是:C6、纯客观叙事,也就是纯客观地展示故事。
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着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着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有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8年入学考试高中语文模拟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____不出门去吧,____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____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 在文中空白下划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只要……就B.即使……就是……也C.虽然……但……也D.即使……只要……就(2)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等描写,是从视觉入手,描写北国的秋高气爽和天色清纯。
B.“驯鸽的飞声”,是从听觉角度写秋天的“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
C.“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日光”给人明丽灿烂的感觉,使感到秋光的丝丝暖意。
D.认为牵牛花“淡红者最下”,因为淡红是暖色调,与当时的心情、审美追求都不相符。
(3) 希望“在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借以表达内心的追求。
B.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和谐。
C.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秋天的萧瑟与寒冷,使画面更客观。
D.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悲凉”的心境。
2. 阅读舒婷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完成下列各题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单选题) 1: 《黑骏马》的作者是()。
A: 汪曾祺B: 陈翔鹤C: 张承志D: 莫言正确答案:(单选题) 2: 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
A: 《将军吟》B: 《钟鼓楼》C: 《白鹿原》D: 《长恨歌》正确答案:(单选题) 3: 长篇小说《浮躁》的作者是()。
A: 史铁生B: 贾平凹C: 张贤亮D: 王蒙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哦,香雪》中的“香雪”指的是()。
A: 一处自然景观B: 一个打工妹C: 一种名茶D: 一位乡村少女正确答案:(单选题) 5: “糊涂涂”和“常有理”的形象出自小说()。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登记》正确答案:(单选题) 6: 《绿化树》是()。
A: 长篇小说B: 中篇小说C: 短篇小说D: 散文正确答案:(单选题) 7: 红旗谱中的反面人物是()。
A: 朱老忠B: 朱老巩C: 冯老兰D: 严志和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关汉卿》围绕什么为中心()。
A: 《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B: 关汉卿C: 窦娥D: 朱廉秀正确答案:(单选题) 9: 下列哪位作者是七月诗派的成员之一()。
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拣麦穗》的作者是()A: 张洁B: 舒婷C: 徐琨D: 刘心武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茶馆》是()。
A: 三幕戏B: 四幕戏C: 五幕戏D: 独幕剧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
A: 余秋雨B: 巴金C: 张洁D: 史铁生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茶馆》众多人物中,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是()。
A: 王利发B: 秦仲义C: 常四爷D: 松二爷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文中描写到一位普之仁即“普通之人”的劳动者的散文是()。
A: 《拣麦穗》B: 《童年二题》C: 《茶花赋》D: 《社稷坛抒情》正确答案:(单选题) 15: 表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方叫活着”的人生思想的小说是()。
710部分: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科目中外文学史方向一、填空(40分)1.现存最早的《诗经》法是“毛传郑笺”,“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_______________《招魂》等。
3.“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_______________班固、张衡。
4.《古诗十九首》最早为_______________收录。
5.西晋太康时期作家中的“二陆”是指陆机和_______________。
6.魏晋时期的文论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和挚虞的_______________。
7.沈宋的作品是我国诗歌中_______________诗成熟的标志。
8.陈子昂在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
9.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0.宋周邦彦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1.辛弃疾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2.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13.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4.明代反对拟古主义、和公安派同时的有以钟惺、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竟陵派。
15.“桐城派”散文主要作家有方苞、____________姚鼐等。
16.近代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_____________。
17.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以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和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作为标志。
18.被鲁迅誉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_______________。
19.《手推车》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0.《给亡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1.蒋纯祖出自___________的笔下。
22.梅春是___________所著中篇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
试卷号:24082018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孙犁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B)。
A.《新儿女英雄传》B.《山地回忆》C.《吕梁英雄传》D.《火光在前》2.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主要有知侠的(A)等。
A.《铁道游击队》B.《战斗在滹沱河上》C.《烈火金刚》D.《敌后武工队》3.在20世纪60年代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诗歌的诗人是(D)。
A.牛汉B.绿原C.曾卓D.唐浞4.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的反面形象是(B)。
A.谢小山B.叶和甫C.杨显之D.王和卿5.《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通过历史的回忆、现实的抒情和对未来的幻想三段不同时空,描写了三个女性,其中,作家沈从文幻觉中的女性是(D)。
A.丁玲B.萧萧C.张兆和D.翠翠6.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C)。
A.以老革命的人生遭际和革命历程作为叙事主体B.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历史C.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D.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政治风云7.在80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作是(C)。
A.《车站》B.《等待戈多》C.《潘金莲》D.《屋外有热流》8.在中国的“西部文学”中,其代表诗人是(D)。
A.舒婷B.顾城C.江河D.昌耀9.在邓友梅表现老北京市井生活的小说中,以乌世保为主人公的作品是(D)。
A.《话说陶然亭》B.《那五》C.《寻访“画儿韩”》D.《烟壶》10.《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A)。
A.颂莲B.毓如C.卓云D.米兰二、多项选择题11.“山药蛋派”或“山西派”的主要作家有(ABC)等。
A.马烽B.西戎C.束为D.孙犁12.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ACD)。
A.《白雪的赞歌》B.《一个和八个》C.《深深的山谷》D.《严厉的爱》13.预示着当代文学新走向的“三只报春的燕子”是(ABD)。
华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三)【解析版】2018年4月17日龙猫(高映东)序图:肖培根、乌热尔图说明:一家之言,请批判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单选题1(4分) : 关于“闲人三部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A: “闲人”们痴迷的东西不同,最后的结局也不同B: 以“闲人”表达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忧虑C: “闲人”的形象具有寓言化D: 以“闲人”形象代替“理想者”,拓展了戏剧的空间2(4分) : 《茶馆》选取了几个时间段?A: 两个B: 四个C: 五个D: 三个3(4分) : 朱自清曾出版的长诗是什么?A: A《毁灭》B: B《踪迹》C: C《荷塘月色》D: D《异乡人》4(4分) : 下列属于《铸剑》中的人物的是哪项?A: A陈士成B: B高干亭C: C宴之敖D: D鲁四5(4分) : 《香山红叶》的作者是谁?A: 杨朔B: 巴金C: 刘白羽D: 秦牧6(4分) : 《青春之歌》中最终牺牲的是谁?A: 林道静B: 余永泽C: 胡梦安D: 卢嘉川7(4分) : 《茶馆》中常四爷的遭遇,象征说明了什么?A: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不可能顺利发展B: 个人反抗社会的必然失败C: 当顺民无法维持生存D: 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必将灭亡8(4分) : 《骆驼祥子》的内容是什么?A: A一个洋车夫和车的故事B: B骆驼和祥子的故事C: C骆驼和车的故事D: D上层社会的故事9(4分) : 《怀念萧珊》的感人肺腑的原因何在?A: 萧珊是很有名的作家,大家感兴趣------------------------------------------------------------------------------------------------------------------------------B: 文章中所写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能引人注意C: 文章故事性很强D: 作家对萧珊非常熟悉,感情也很深刻,所以流诸笔端能打动人10(4分) : 巴金的《家》被谁搬上了话剧舞台?A: A丁西林B: B曹禺C: C田汉D: D郭沫若多选题1(4分) : 下列哪些是田汉的剧本?A: A《名优之死》B: B《苏州夜话》C: C《湖上的悲剧》D: D《南归》2(4分) : 关于田汉,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B: B是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C: C曾领导南国社D: D曾加入“左联”3(4分) : 《许三观卖血记》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A: 风格冷静B: 叙述有节制C: 采用的叙事手段是重复D: 展现了普通人的智慧和快乐4(4分) : 关于话剧《酒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 A作者是田汉B: B根据萧红的小说改编C: C根据凌淑华的小说改编D: D作者是丁西林5(4分) : 关于《死水》的主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A: A赞美美好事物B: B“以丑为美”的美学原则C: C没有采用象征手法D: D愤激于沉静的雕琢之中判断题1(4分) : 《林海雪原》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都能够见到传统小说的影响。
1、“三个崛起”支持“______”并进而阐发其思想和美学内涵。
(2 分)
D.朦胧诗
2、1949年第一次______上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领导地位。
(2 分)C.文代会
3、1954年______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上书中共中央,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2 分)
B.胡风
4、______在《世纪末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中认为“五四”时期废文言、倡白话犯了“语言学本质上的错误”。
(2 分)
B.郑敏
5、在情节结构上,《关汉卿》采取了______的手法。
(2 分)
C.戏中戏
6、《______》取材于当时广为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2 分)B.霓虹灯下的哨兵
7、朱帘秀是历史剧《______》中的人物。
(2 分)
D.关汉卿
8、粉碎“四人帮”后,老诗人______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等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
(2 分)
A.徐迟
9、散文《花城》写于1961年,______以诗意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描绘了花光灯影、溢彩流芳的南国花城盛况。
(2 分)
B.秦牧
10、刘白羽的文集《______》描写了“大跃进”中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2 分)C.早晨的太阳
11、杨朔写于1956年的《______》,可看作其散文由写事件向写意境转化的标志。
B.香山红叶
12、张灵甫是小说《______》中的主要反面人物。
(2 分)
A.红日
13、
王汶石的《______》是截取横断面的写法,作家追求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画面中揭示农村基层干部严克勤、刘明远的宽广内心世界和追赶生活的精神状态。
C.风雪之夜
14、《红旗谱》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塑造了______这一农民英雄的形象。
(2 分)C.朱老忠
15、周立波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获得斯大林文学资金。
(2 分)
A.暴风骤雨
16、______是《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
(2 分)
B.革命英雄主义
17、茹志鹃的《______》描写一个羞涩腼腆却又坚毅的新媳妇。
(2 分)
D.百合花
18、______1957年发表《台湾姑娘》,受到注意。
(2 分)
B.林斤澜
19、刘世吾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2 分)
D.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20、朱天文深受______影响,以《世纪末的华丽》渲染台北都市浮华绮靡的风情。
B.张爱玲
21、李昂小说《______》从传统农业社会女性为生存被迫充当男性的性奴隶的境遇,对女性被压迫的社会现实提出尖锐的批判。
(2 分)
B.杀夫
22、______的散文写得最多的是母亲和母女之情。
(2 分)
D.琦君
23、自幼漂泊的经历和喜爱漫游的性格造就了郑愁予早期诗作的“______情怀”,D.浪子
24、白先勇迄今为止唯一的长篇小说是始创于1971年的《______》。
(2 分)D.孽子
25、______在《致大海》《雪与山谷》等诗中,显示了他对于思想独创性的执著追求。
(2 分)
B.郭小川
26、1978年,诗人______才得以重新歌唱,写下《鱼化石》。
(2 分)
D.艾青
27、______创作了长诗《太阳·七部书》。
(2 分)
C.海子
28、雷抒雁以______事件为题材的《小草在歌唱》,以磊落的自我批判精神,对这一事件做了严肃思考。
(2 分)
B.张志新
29、1959年之后的20多年间,贺敬之只有一册并不很厚的《______》。
(2 分)B.放歌集
30、闻捷的《______》,反映新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解放后的生活新貌。
D.天山牧歌
31、贺敬之参加了著名歌剧《______》的创作。
(2 分)
B.白毛女
32、“文革”期间青年诗人的作品中,最早产生影响的是______的《我的最后的北京》。
(2 分)
D.郭路生
33、莫言的小说《______》以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这段历史为背景。
(2 分)
C.檀香刑
34、倪吾诚是王蒙小说《______》的主人公。
(2 分)
C.活动变人形
35、铁凝的《______》写一个十六岁中学生的率真,用自己的眼睛看生活,拒绝庸俗。
(2 分)
B.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36、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和林白的许多中短篇小说构成______文本。
(2 分)C.互文性
37、张洁小说《______》是“文革”后第一篇写婚外情的作品。
(2 分)D.爱,是不能忘记的
38、方方的成名作《______》是她写得最精彩的小说之一。
(2 分)
B.风景
39、印家厚是池莉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2 分)
A.烦恼人生
40、张炜的《______》由于过分执拗于道德评价而引起了一些争议。
(2 分)B.柏慧
41、冯骥才小说引起较大争议的是《______》。
(2 分)
C.三寸金莲
42、1977年,刘心武因发表《______》而名声大噪。
(2 分)
A.班主任
43、田晓霞是路遥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2 分)
C.平凡的世界
44、史铁生的成名作《______》笔调苦涩而温馨。
(2 分)
B.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45、从《美食家》起,陆文夫更为自觉地表现______的地域文化。
(2 分)A.苏州
4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______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曾传颂一时。
(2 分)B.柯岩
47、贺敬之的《______》运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
(2 分)
C.回延安
48、“______”是台湾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2 分)
C.留学生文学
49、张天翼在解放以后创作了童话《______》。
C.宝葫芦的秘密
50、______在《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文章中强调独立的理性思考。
C.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