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第二章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9.28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细胞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在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部分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2.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为杂种细胞,继而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生命观念: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及原因。
科学思维: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以流程图形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杂交的过程。
科学探究:尝试探究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顺序及比例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利用细胞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在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部分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2.具体步骤选材:外植体: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如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
植物的茎尖、根尖、幼嫩的叶片、花药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外植体。
↓消毒:用消毒剂除去外植体表面的微生物,消毒后的外植体需要用无菌水充分冲洗,以避免消毒剂对外植体的生长、分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接种: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的操作。
接种用的培养基一般都要含有适量的水分、无机盐、碳源、氮源、维生素以及植物激素等。
↓诱导脱分化:将已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其细胞改变发育途径,逐步失去原有的分化状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过程。
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再分化:愈伤组织生长一段时间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诱导分化,形成芽和根等器官,或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也可以诱导形成胚状体。
↓炼苗移植:使分化形成的幼小植株逐渐适应自然环境,保证幼苗移植到大田能顺利成活。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自发或人工融合的杂种细胞培育成新品种植物体的技术。
2.环节原生质体的制备: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低速离心分离提纯↓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化学融合法[聚乙二醇法(PEG)]和物理融合法(电融合法) ↓杂种细胞筛选和培养:两两融合有AA、BB、AB三种类型;融合成功的标志:再生出细胞壁↓杂种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杂种植株的再生和鉴定3.应用实例白菜—甘蓝、萝卜和甘蓝、烟草和番茄、马铃薯和番茄、水稻和稻稗。
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生物工程。
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_ 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细胞中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1.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不表现全能性的原因(不离体的细胞无法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 在特定的时间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2.全能性大小比较(1)受精卵、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3)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4)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5)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称为外植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4.分裂方式:有丝分裂5.过程:|外植体|―—化|愈伤组织|—2|胚状体或丛芽|—育-[植株脱分化: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再分化:愈彳^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探究.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1)原理口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口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_,进而发育成_完整的植株_;口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_、比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工程利用快速繁殖、脱毒、次生代谢物生产、育种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社会责任:列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说明植物细胞工程对生产的影响。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快速繁殖(1)快速繁殖技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特点⎩⎨⎧①无性繁殖,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③可实现工厂化生产2.作物脱毒(1)选材部位:植物的分生区附近。
(2)选材原因: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实例:目前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来脱去病毒,在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获得成功。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1)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②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次生代谢物(1)概念: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
(2)作用:在植物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很多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
2.生产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优点:生产速度快。
4.实例:利用紫草细胞的组织培养生产的紫草宁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活性。
利用红豆杉细胞的组织培养生产的紫杉醇具有高抗癌活性。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葡萄的扦插、桃树的嫁接、石榴的压条繁殖方式都属于微型繁殖。
(×) 提示:题述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不属于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脱毒苗培育所选的组织培养材料可以来自植株的任何部位。
(×)提示:培育脱毒苗时选用的通常是茎尖等分生组织,原因是该组织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第2章第1节一一、选择题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B)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B.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C.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D.将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解析: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是: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B正确。
2.在植物体内,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但不能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C)A.细胞核失去了全能性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C.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D.细胞核中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解析: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其细胞核没有失去全能性,A错误;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分裂、分化形成的,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D错误;由于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但不能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
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C)A.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B.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宜的光照,以诱导脱分化过程C.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D.若制备人工种子,外植体只需培养成愈伤组织即可解析:外植体一般只消毒,不进行灭菌处理,以保持外植体的活性,A错误;愈伤组织的诱导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B错误;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C正确;若制备人工种子,外植体需培养成胚状体,再用人工种皮包裹,D错误。
4.如图表示优质玉米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B→E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高低发生了改变B.C试管中形成的是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团块C.植株F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扩大种植D.植株A和F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解析:B→C为脱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增大,C→E为再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降低,A正确;C试管中形成的是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由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B正确;植株F为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因此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扩大种植,C正确;植株A是正常的二倍体植株,而植株F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两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D错误。
第 2 章细胞工程第 1 节植物细胞工程0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P36从社会中来:其芽葺葺,其叶青青,犹绿衣郎,挺节独立,可敬可幕。
迨夫花开,凝晴滚露,万态千妍,薰风自来,四坐芬郁,岂非入兰室乎!岂非有国香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兰谱一-《金漳兰谱》(宋.赵时庚)中对兰花的一段描述。
从古至今,我国人民都把兰花看作高洁、典雅的象征,很多人喜欢养兰花。
但是,兰花种子通常发育不全,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传统分株繁殖的方法又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等问题,如果靠自然繁殖,兰花的价格可想而知了。
如何能让名贵的兰花大量、快速地繁殖,从而走入寻常百姓家呢?提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快速地培育兰花。
兰花是观赏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依靠植物组织培养繁育种苗的植物,其组培苗的数量约占观赏植物组培苗总量的40%.2.P36探究·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1)接种3-4d后,检查外植体的生长情况,统计有多少外植体被污染,有多少能正常生长,并分析它们被污染的原因。
根了吗?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
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导致外植体被污染的原因可能有:培养基、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外植体消毒不彻底;操作过程不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等。
(2)你培养出愈伤组织了吗?如果培养出来了,从刚接种的外植体到长出愈伤组织经历了多少天?这些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提示:观察实验结果,看看是否培养出了愈伤组织,记录多长时间长出了愈伤组织。
从刚接种的外植体到长出愈伤组织一般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
统计更换培养基后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芽和根的比例和时间。
(3)观察外植体的分化情况,填好结果记录表,并及时分析结果。
提示:做好统计和对照,填好结果记录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实验的第一步开始就要做好实验记录,可以分组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诱导生芽的培养基等,还可以进行不同配方的比较。
第2章_第1、2节__细胞工程概述和植物细胞工程秦磊审核:张统省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举例说出细胞工程的应用3.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4.举例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自学质疑】1.细胞工程是指以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无菌条件下进行、或利用、等技术,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生物品种、创造新品种和加速繁育生物个体,以及获得某些有用的的技术。
(1)细胞工程的发展(见39页)(2)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染色体工程。
(3)细胞工程的应用:快速培养花卉及濒危植物;获得无病毒作物;开发洁净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繁殖优良家畜品种及濒危动物 2.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的植物器官、组织或,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3.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1)离体细胞、组织或器官;2)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例如无菌、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3)培养基(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等)PH值:5.0-6.04.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1)无机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离子;2)有机营养成分:①含N物质:包括维生素和氨基酸②碳源:2%—5%的蔗糖溶液,调节;③琼脂:起作用;④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5.植物细胞工程(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①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②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A 植物繁殖: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B 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a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选择性必修3 生物工程与技术概念判断题(答案版)第一章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2.利用带盖的瓶子制作果酒时,应将瓶子装满,以创造无氧环境。
(×)3.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
(×)4.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5.日常生活中不能吃存放时间长、变质蔬菜的原因是其内含的大量亚硝酸盐可致癌。
(×) 6.制作酸奶可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
(×)第一章第2节第1课时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1.培养基只能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不能用以积累其代谢产物。
(×) 2.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
(√)3.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4.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5.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
(√)6.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培养基,要冷却至50 ℃左右时,才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 7.平板划线时要注意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
(×)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为固体培养基。
(√)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就是活菌的实际数目。
(×)3.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目最多的平板进行统计。
(×)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实现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5.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细菌数量就是活菌的数量。
(×)6.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的pH会增大。
(√)第一章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1.发酵工程中所需的性状优良的菌种只能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
(×)2.在菌种确定之前就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
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细胞工程概念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细胞工程的含义2.细胞的全能性(1)定义: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前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
(4)条件:激素、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适宜的培养条件。
(5)结果: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其再分化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6)相关概念①外植体: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②脱分化:已经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
③愈伤组织:脱分化而形成的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④再分化: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4.菊花的组织培养【归纳总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作用效果比值高时 促进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比值低时 促进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强化记忆】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植物细胞具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原因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地表达。
3.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写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提示 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诱导生芽――→诱导生根――→诱导试管苗。
4.在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在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往往要避光培养,有利于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如果是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产生维管等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这一节内容隶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细胞工程”一章的第一节第一小节内容,依次介绍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而植物体细胞杂交也是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
【学情分析】由于植物微型繁殖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已经或多或少见识过“试管苗”“组培苗”等词语,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但对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还有些陌生。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2.情感态度方面:(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两种技术的学习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3.能力方面:(1)合理利用图像、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2、教学难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为广东的学生都比较熟悉花市,教师课利用课件展示花市上一些美丽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朗读程樊的《咏怀》,感受兰花的气节。
提出问题:兰花高洁典雅,而兰花在自然条件下繁殖慢,如何能让名贵的兰花大量、快速地繁殖,从而走入寻常百姓家呢?学生活动:朗读诗句,体会兰花的观赏价值高,象征寓意好。
第2章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B.植物体细胞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C.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只有在离体状态下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D.植物体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内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培养出杂种植株,因此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B项正确;植物体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前提条件是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为离体状态,C项正确;植物体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内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D项正确。
2.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对烟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核膜、核仁会出现周期性变化B.培养在乙组培养基中的烟草愈伤组织细胞丧失了细胞全能性C.两种激素含量比值的变化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能够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核膜、核仁会出现周期性变化,A项正确;培养在乙组培养基中的烟草愈伤组织虽然不分化,但没有丧失细胞全能性,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B项错误;据表分析,两种激素含量比值的变化会导致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的分化方向,即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C项正确;从题表数据可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D项正确。
3.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外植体首先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长出根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要倒插,再诱导生根,因此是先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长出芽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A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幼苗光合能力较弱,需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B项正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C项正确;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要倒插,是为了生长素能够进行极性运输,保证成活率,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