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检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一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一书共有多少篇?A. 10篇B. 20篇C. 30篇D. 40篇答案:B3.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智乎答案:A4.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是?A. 一个人走在路上,一定会遇到老师B. 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C. 一个人在三个人中,一定会有老师D. 一个人在三个人中,一定有我的老师答案:B5.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_________的言行。
答案:孔子及其弟子7.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_,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8.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_________”,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答案:温故而知新9. 孔子提出“_________”,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_,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强调了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答案:不患人之己知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重要性。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个人尊严。
1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博学多才、言行一致的人。
君子应该以德行来影响他人,以身作则,追求道德的完善。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不仅是一部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教导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对于培养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论语》,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我。
有关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参考文本: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在我国教育系统中,论语也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下面是一套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是B、否答案:A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A、孔子B、孟子C、荀子答案:A3. 巍巍乎,如磐石!如江河之清!A、公冶长B、子罕C、雍也答案:C4. 百川东到海,何不积善之道?A、子罕B、公冶长C、曾子答案:C5. 少见,如之何?如不见,如之何?A、公冶长B、子罕C、颜渊答案:A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A、子路B、曾子C、颜渊答案:C7.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A、卫灵公B、仲弓C、子路答案:A8.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A、卫灵公B、子罕C、曾子答案:B9. 巧言令色,鲜矣仁。
A、学而B、微子C、公冶长答案:A10.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A、公冶长B、颜渊C、子罕答案:B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尧B、宰予C、季文子答案:A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子路B、仲弓C、孟懿子答案:C13. 巧言令色,鲜矣仁。
A、学而B、微子C、公冶长答案:A1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A、微子B、公冶长C、宰我答案:C15. 君子不器。
A、卫灵公B、颜渊C、宰我答案:B1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A、子路B、曾子C、颜渊答案:C1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A、尧B、宰禹C、季文子答案:C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A、子路B、曾子C、颜渊答案:C19. 君子谋道不谋食。
A、宰我B、子路C、子贡答案:B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仲弓B、卫灵公C、公冶长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 孔子的学说主要有哪些内容?答案:孔子的学说主要包括仁、礼、义、智、信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学而时习之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 温故而知新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D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路篇答案:C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恰到好处C. 做事要随波逐流D. 做事要与众不同答案:B二、填空题4. “己所不欲,______。
”是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待人之道。
答案:勿施于人5.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这句话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关于“仁”的理解。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括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内涵。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7. 孔子如何描述“君子”的特质?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的特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宽容大度、勤奋好学等。
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远大的志向。
四、论述题8. 论述《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礼”,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
孔子强调,个人在遵循礼的同时,也要内化于心,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9. 请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答案:《论语》中孔子提倡终身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
他本人也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体现了一种持续探索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学习和成长。
五、翻译题10. 请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以上为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爱人B. 礼仪C. 智慧D. 勇敢答案:A解析: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八佾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孔子在这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哪一位弟子说的?A. 颜回B. 子路C. 子贡D. 子夏答案:B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所说,表达了孔子“学无常师”的思想。
二、填空题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_,不愠不火。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中庸之道的推崇。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体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2.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教育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只有能够温习旧知识并从中发现新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礼”的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礼,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答案: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哲学。
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稳定。
结束语:通过本次《论语》测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也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智慧至今仍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义乎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罕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爱人、尊重人、帮助人,以及在个人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中实现道德的提升。
2.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的事情要承认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义。
答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这句话强调在对待他人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给别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 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孔子的礼教思想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教导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以礼待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翻译题1. 请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2. 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孔子提出的“修己治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旨在强调的是:A. 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C. 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D. 个人利益和世界和平答案: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解析:孔子强调个人修养是为了治理国家,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A. 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不要让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答案: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解析:这句论语强调了对他人的待遇,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具备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3.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道德B. 财富C. 知识D. 自由答案:A. 道德解析:孔子主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追求道德的高境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二、填空题1. 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应该坚持不懈并经常复习解析:这句话强调说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还需要时常复习和巩固。
2. 孔子认为“人而不学,犹兽”中的“犹兽”意味着____________。
答案:与兽无异解析:这句话表明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跟兽无异,没有区别。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一段论语,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问孔子:“何谓‘温故而知新’?”孔子回答道:“温故即是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新知。
所以,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1. 孔子认为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一个人可以成为什么?答案:成为别人的老师2. 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做什么?答案: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析:通过温故知新,可以巩固复习过去的知识,使其更深入地被理解和记忆。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篇一:论语练习题】、知识要点填空:1.《论语》是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论语》是我国古代(体裁)的典范。
答案:《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散文的典范。
2.孔子,名(朝代)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他是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朝代)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四书”。
答案:《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答案:《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如: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举一反三。
二、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a.学而时习之(温习) b.不亦说乎(也)c.人不知而不愠(愤怒) d.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答案:( c )2.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b.可以为师矣(能够)c.学而不思则罔(利诱而无所得) d.思而不学则殆(肉体疲倦而无所得)谜底:( b )3.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称为) b.不耻下问(可耻)c.默而识之(记住) d.学而不厌(满足)答案:( b)4.a.诲女知之乎!(教导)c.不愤不启(启发,开导)谜底:( d )5. a.学而时习之(表顺承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c.默而识之(表修饰关系) d.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关系)答案:( d )6.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 b.是以谓之文也(因为)c.可以为师矣(凭) 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由)答案:( a )7.a.何有于我哉(对) b.学而不思则罔(就)c.不亦君子乎(吗) d.必有我师焉(啊)答案:( d )8.a.默而识之(它,进修所得的东西) b.学而时习之(助词,无实义)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他,代孔文子) d.诲汝知之乎(代孔子的训言)答案:( b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 b.是知也(此,这) 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返回)3.诲女知之乎!( ) 4.不愤不启( )5.不悱不发( )6.温故而知新(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不亦说乎(高兴,愉快)答案:1.学而时习之(按时)3.诲女知之乎!(你) 4.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5.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6.温故而知新(新的东西)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四、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勤奋好学B. 学以致用C. 学习为乐D. 学无止境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谦虚学习B. 要与人为善C. 要广泛交友D. 要尊重他人4. 《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B. 智者和仁者各有其喜好C. 智者和仁者的性格特点D. 智者和仁者的行为准则5.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哪种道德观念?A. 利他主义B. 个人主义C. 道德自律D. 社会和谐6.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什么区别?A. 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B. 君子行为正直,小人行为不正C. 君子有远见,小人目光短浅D. 君子有修养,小人无教养7.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学习要不断温习旧知识B. 学习要善于发现新知识C. 学习要结合旧知识与新知识D. 学习要善于总结和反思8. 《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技能或职业B. 君子不应过于依赖物质C. 君子不应过于注重形式D. 君子不应过于固执己见9.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反映了哪种人际关系观?A. 君子注重团结,小人注重排他B. 君子注重个人,小人注重集体C. 君子注重包容,小人注重排斥D. 君子注重原则,小人注重利益10.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B. 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C. 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D. 要努力去了解别人11. 《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人生态度?A. 追求真理至上B. 重视生命价值C. 强调个人成就D. 强调社会贡献12. 《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礼节的运用要以和谐为最高准则B. 礼节的运用要以尊重为最高准则C. 礼节的运用要以礼貌为最高准则D. 礼节的运用要以传统为最高准则13.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启发式教学B. 填鸭式教学C. 应试教育D. 自主学习14. 《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哪种区别?A. 君子注重道德,小人注重利益B. 君子注重利益,小人注重道德C. 君子注重情感,小人注重利益D. 君子注重利益,小人注重情感15. 《论语》中“以德报怨”这句话体现了哪种道德观念?A. 以怨报怨B. 以直报怨C. 以德报德D. 以怨报德答案:1. A2. C3. A4. C5. C6. A7. D8. A9. A10. D11. A12. A13. A14. A15. B。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四、重点问题: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4、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词的含义?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语录指出了学习有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什么道理?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含义。
9、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做?A. 放弃B. 坚持C. 逃避D. 求助答案:B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什么?A. 权力B. 利益C. 爱D. 尊重答案:C3.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面向什么?A. 贵族B. 贫民C. 所有人D. 富人答案:C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个篇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答案:A5.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什么?A. 财富B. 地位C. 道德D. 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答案:述而7. 孔子说:“________,不亦君子乎?”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宽容和忍让。
答案:宽以待人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9.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治理得好,首先要做到的是________。
答案:以德治国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与复习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物和人际关系时,不偏不倚,保持适度,既不过于极端,也不过于保守,力求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12. 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事情也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论述题13. 论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以及对他人的礼貌。
通过遵循“礼”,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14.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仁爱之心的人。
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并且在言行上体现出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论语》十则小测试一、填空1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2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按要求各举两例:(1)谈学习方法的:(2)谈学习态度的:(3)谈品德修养的:三、翻译下列句子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四,在括号内给加线的词注音。
并给黑体字框里的词注释1.子曰:“)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身:乎?”(《学而》)3.子曰:“”(《为政》)4.子曰:“),)。
”(《为政》)5.子曰:“由,)知之乎!不知为不知,)也。
”(《为政》)6.子曰:“)也。
”(《里仁》)7.子曰:“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 儒家2.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孟子B. 颜回C. 仲尼D. 曾子答案:C. 仲尼3.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学说?A. 仁B. 礼C. 义D. 忠答案:D. 忠4. 孔子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实现个人利益B. 达成社会地位C. 增长知识D. 推动自我完善答案:D. 推动自我完善5.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哪些关系?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君臣关系D. 师生关系答案:D. 师生关系二、简答题1. 孔子的学说中,仁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代表着仁爱、仁心、仁道等一系列含义。
仁的核心含义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促进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仁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关系中,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而通过这些关系的实际践行,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孔子的学说中,礼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礼是一种修养和规范行为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首先,礼可以用于建立秩序,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从而避免冲突和混乱。
其次,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遵循礼仪的规定,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礼还可以培养人的美德与品格,通过参与礼仪活动,人们可以逐渐养成高尚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问答题1. 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回答。
答案: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
比如,现代社会里很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是基于仁爱精神而存在,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知识D. 智慧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信E. 勇答案:E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仁7.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其中“中庸”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复习和学习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看法。
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德和礼仪为行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
12. 解释《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不要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例如,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撒谎,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撒谎。
四、论述题13.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理解和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和仪式,更是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
在社会治理中,“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选择题。
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
A 、70 B、60 C、50 D、72
3、孔子被封为什么王?()
A、文惠王
B、文宣王
C、武惠王
D、文惠王
4、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5、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D、私塾教育
6、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7、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8、从何时起,《论语》被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A、宋
B、元
C、明
D、清
9、《论语》“论”字作何解?()
A、说
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10、《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1、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3、《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4、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15、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
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6、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18、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9、孔子在何处设教?()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2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仁者爱人
B、忠君爱国
C、有教无类
23、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
A 、 15年
B 、14年 C、16年D、18年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人?()
A、朋友B 、志同道合的人C、亲戚D、车棚
25、孔子是我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
A、春秋末期 B 、战国时期 C先秦时期D、五代时期
26、《论语》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礼C、义D、节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后一个“知”的意思是()
A 、知道
B 、明智 C、智慧D、礼仪
2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释。
()
A、坚硬
B、坚定
C、坚决
D、坚深
29、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
A、9月28日
B、9月29日
C、9月30日
D、10月1日
30、“耳顺”一词出自《论语》,是()岁的代称。
A、50 B 、 60 C、40 D、30
二、判断题。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门人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道德行为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过重大影响。
()
2、《论语》的核心思想可用“仁、礼”概括。
()
3、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
4、“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
5、《论语》全书共22篇。
()
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圣人。
()
7、《论语》历来被誉为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
8、《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
10、《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
11、《学而》一篇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
13、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其中“悌”意思为孝敬父母。
()
14、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
说的是先生孔子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的道德修养力量,感召别人,从而获取知识。
()15、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智慧不是天生的,是依靠后天努力学习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
()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的意思是迷惑、糊涂。
()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很精辟地阐明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21、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
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
22、“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
()
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
24、孔子的弟子约有5000人。
()
2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每篇的主题来命名的。
()
26、《论语》也是“四书”的内容。
()
27、孔子首创了贵族教育。
()
28、“杯水车薪”这个成语出自《论语》。
()
29、孔子把仁、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
30、《论语》记录的都是孔子一人的言论。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D
3、B
4、A
5、B
6、C
7、B
8、B
9、C 10、B 11、B 12、B 13、
B 14、B 15、A 16、D 17、D 18、D 19、A 20、D 21、A 22、A 23、 B 24、B 25、A 26、A 27、B 28、D 29、A 30、B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1、√ 22、× 23、√24、× 25、×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