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气污染物在焚烧秸秆时的溯源初步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9
农村焚烧桔秆现象的调查和研究每年到了6月上旬的冬小麦收获季节和10月份的水稻收获季节,广大农民于农作物收割后在田地里将麦和水稻等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销毁,节省了许多的人力和财力,但产生了大量浓烟,对大气环境、交通运行、消防安全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我的家乡安联村是农业大县,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分别为60万亩和40万亩,所以焚烧秸秆现象尤为严重。
以下是我对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所在、潜在危害和防范解决的措施做的小小的探讨。
焚烧原因:1,农村燃草的充足过量记得小时候农村燃草(烧锅草)不足,每到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会把稻麦秸秆收集运回,拾掇、码垒成一个个的草垛;每家每户到腊月农闲时总是到田里捡拾枯草,到沟渠边、河边砍伐柴草和小灌木丛回家做燃草。
但随着分田到户,农作物产量增加,煤气、沼气、天燃气、太阳能等普遍使用后,以及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等原因,农村的燃草性质逐渐转型,老百姓一般只留少数的软草作为引火,留取扶桑树枝条、大豆秸秆等燃力较旺的燃草。
2,农民饲养牲畜的减少以前农村每家每户都数量不等的饲养着猪、牛、羊等牲畜,有些农作物的秸秆是这些牲畜的食料;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且许多混合料、预制料的推广和使用,较多农户已经不再饲养或大大减少饲养这些牲畜了,其作为饲料的作用基本消失。
3,对秸秆焚烧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农民误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松软,能作为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宜中性和酸性土壤,以肥沃土地。
其实不然,焚烧秸秆反而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业种植和收益。
4,农村劳动力不足现在农村里许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家里留守的大多是一些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农村的劳动力相对很不足,特别是在农忙的时候,这个问题尤显突出。
5,农忙的季节性和特殊性我注意到,每年6月上旬的冬小麦收获的时候,是农村春蚕上山结茧和售茧,收割小麦、油菜,培育秧苗和插秧的忙季;10月份的水稻收割也与秋蚕上山结茧,以及一些夏播作物的收割相交叉。
关于秸秆焚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临近夏收,针对每年夏收时秸秆焚烧屡禁不止、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社会环境的情况,我区对部分夏粮生产村进行了专项调查,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秸秆焚烧的成因以及对策,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以期有效禁止秸秆焚烧。
一、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1、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硬茬播种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硬茬播种虽然有保墒情、出苗好、易施肥等优点,但它同时存在工序要求多、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费工费时。
2、机收麦茬过高,不利传统播种。
一是政府明确规定夏收必须低茬收割这一措施并没有有效落实。
调查显示,小麦收割时,留茬30厘米左右,省时省力,每小时能割5—6亩;低茬收割,每小时只能割3亩左右。
收割机都是按亩收费,放低麦茬收割,势必要提高价格才能保证收益。
二是部分耕地地垄在20厘米左右,收割机台面放不下去,实现低茬收割较难;三是低茬收割小麦抛洒量大,有10%-20%被抛洒在田间,收割效益差。
3、秸秆利用率低,成为农民的废弃物。
一是秸秆作为传统的燃料已经被煤、电、气所代替;二是虽然我区两大造纸厂,但是造纸厂只回收在场地碾平以后的秸秆,而当前收割小麦都是收割、脱粒一次性在田间处理完毕,农村已经基本没有场地,农民的秸秆没有出路;三是现有的以户为单位建立的沼气池技术使用材料以人畜粪便为主,秸秆利用率不高。
4、部分农民社会公德意识、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深刻认识秸秆焚烧的危害性。
二、有效禁止秸秆焚烧的对策和建议如何有效禁止秸秆焚烧,一方面是要严格执行相关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的法规制度,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严厉查处焚烧秸秆行为,用“禁”的办法来杜绝秸秆焚烧的现象。
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要帮助农民给秸秆找出路,并让其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农民的秸秆负担转化为农民的秸秆效益,从而用“疏”的办法来根除秸秆焚烧的现象。
1、加强农技推广力度,促进秸秆还田。
重点推广硬茬播种技术,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良性生态循环。
焚烧秸秆现象调查与汇报人:日期:•引言•焚烧秸秆现象现状分析•调查结果展示目录•解决方案探讨•结论与展望01引言焚烧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背景通过调查焚烧秸秆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处理方式,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背景与目的调查范围与方法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涵盖了多个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区,包括平原、丘陵、山区等。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其中,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户和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单位;实地走访则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和记录焚烧秸秆的现象;实验室分析则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和污染程度评估。
02焚烧秸秆现象现状分析0102焚烧秸秆现象普遍性特别是在秋收季节,大量的秸秆被焚烧,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调查结果显示,焚烧秸秆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焚烧秸秆原因分析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很多农民缺乏环保意识,认为焚烧秸秆是处理农作物废弃物的最简单方法。
缺乏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目前缺乏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导致农民只能选择焚烧。
政策引导不足政府对秸秆处理的政策引导不足,缺乏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机制,无法激励农民采取环保措施。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焚烧秸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焚烧秸秆会破坏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030201焚烧秸秆对环境影响03调查结果展示本次调查涵盖了多个地区和村庄,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调查范围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数据收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相关性分析等,以揭示焚烧秸秆现象的实际情况。
数据分析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焚烧秸秆的原因多样化调查发现,焚烧秸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处理方便、传统习惯、缺乏有效利用手段等。
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的问题日益加剧,特别是城市居民每天面对着和呼吸着浓雾天气。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车辆尾气、工业排放、燃煤以及天然气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程度,我们急需发展相关技术,这里介绍一下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的研究。
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物质特征、质量比以及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研究,追溯其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来源和流向,同时确定污染源的类型和影响范围,以达到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气污染的源头问题,尤其是针对固体颗粒和NOx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溯源研究具有很高的效果。
在实践中,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气象和数学模型溯源通过气象观测和台站等监测手段,结合气象模型对污染物在规定区域内的传输、转化和积累进行模拟,为溯源研究提供物理模型基础。
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等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传输,进而确定其来源和造成污染的区域。
二、产物方法溯源通过对气溶胶颗粒和NOx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物化特性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来确定污染源的类型和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如高分辨质谱、功率光谱等对污染物的物质特征、同位素等基本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
三、排放源溯源即对工业、交通和农业等行业的污染源进行随机检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通过对比理论和实测污染物的浓度、组成等参数,计算污染源排放的 pollutant loading、emission rate 等项指标,进而确定污染的源头是哪些。
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在实际工业环保治理和预防大气污染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其中最突出的项目是监测器系统。
大气污染监测器系统是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开发的,详细记录了城市空气中的多项污染物的浓度、来源、传输和分布规律等,既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又切实提高了城市的环保水平。
明着烧、偷着烧,政府强制禁烧却屡禁不止;禁烧、利用、联防“三招”齐下成都试破秸秆焚烧难题(走转改·一线调查)本报记者刘裕国摄影报道《人民日报》(2013年06月26日06 版)夏收时节,秸秆一烧,烟雾漫天。
但农民常常明着烧、偷着烧,政府强制禁烧却屡禁不止。
如何利用秸秆一直是个老大难。
然而,今年情形有所不同,根据成都市农委监测,在历时50天的秸秆禁烧期间,尚未发现一起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导致雾霾天气。
成都市如何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不见烟雾”?记者展开了调查。
堆沤还田财政支持禁烧区域联防联控格局基本形成又到秸秆焚烧高发季,成都市民不再担心,甚至可以一饱眼福,将天边绵延葱郁的龙泉山脉和壮观雄伟的西岭雪山尽收眼底。
6月15日中午,记者在金堂县赵家镇阳河社区碰到扛着锄头出门放水的大爷肖代琪。
他告诉记者,自家种了2亩小麦油菜,秸秆都在田边堆沤着,半年后就是极好的钾肥,政府每亩还有20元的补贴。
田边堆沤这一传统、简单、实用的方式重新被重视。
据金堂县统计,全县通过堆沤还田方式处理秸秆的面积超过30%。
今年,成都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比2012年增长2倍,加上区(市)县配套资金,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专项资金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鼓励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购买秸秆粉碎机、打捆机,在国家给予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追加补贴20%。
通过一系列“以用促禁”的政策措施,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因地制宜科学综合利用,使秸秆禁烧“水到渠成”。
往年,即使成都境内管住了,只要周边地区秸秆烧得凶,定会让成都很受伤。
今年,跨行政区域联防联控走出了一大步。
去年,“输入性”烟雾成为成都重要的污染源。
今年四川省环保厅、省农业厅首次联合将成都全域和德阳市的广汉市、什邡市、旌阳区,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资阳市的简阳市划定为秸秆禁烧重点区域。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与德阳、绵阳、眉山、资阳四市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和禁烧联防联控工作协定。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焚烧秸秆调查报告近年来,焚烧秸秆问题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秸秆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焚烧秸秆的现状和影响,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焚烧秸秆的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秸秆焚烧是一种传统的农业习惯。
农民在收割庄稼后,通常会将庄稼秸秆进行焚烧,以便清理田地,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准备。
这种习惯已经形成了长期的惯例,难以改变。
其次,秸秆焚烧也是一种经济考量。
由于秸秆的运输和处理成本较高,农民往往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即焚烧。
这种做法虽然会造成环境问题,但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经济上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也是导致秸秆焚烧问题的原因之一。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限制秸秆焚烧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监管不到位、处罚不严厉等,导致农民对政策的执行并不积极。
二、焚烧秸秆的影响焚烧秸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会严重污染空气。
烟尘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其次,焚烧秸秆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焚烧产生的灰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中,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生态系统。
同时,灰渣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水源,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威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最后,焚烧秸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秸秆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等。
而焚烧秸秆会破坏这一平衡,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解决焚烧秸秆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焚烧秸秆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焚烧秸秆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中国空气污染农业秸秆焚烧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农业秸秆的焚烧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秸秆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空气污染农业秸秆焚烧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严重性农业秸秆作为农田残留物,通常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
然而,这种焚烧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释放,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亿吨的农业秸秆被焚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
二、影响环境的有害物质1. 二氧化碳(CO2)秸秆的焚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加剧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地球气温上升,引发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灾等。
2. 二氧化硫(SO2)农业秸秆中的硫含量较高,焚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进而形成酸雨。
酸雨对土壤、水体和植物造成严重的腐蚀和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3. 一氧化碳(CO)秸秆焚烧还会释放一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人类健康极为危险。
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输送氧气,长时间接触可导致中毒和死亡。
4. 颗粒物(PM)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它们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细颗粒物可进入肺部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业秸秆焚烧引发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 秸秆资源化利用将农业秸秆转化为资源,可以通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和生物质燃料等方式进行利用。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焚烧释放的污染物,还能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
2. 推广农残还田推广农残还田是一种将秸秆还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能充分利用废弃的秸秆,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加强技术支持对于农业秸秆的处理和利用,需要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和推广。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并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进行农残处理。
废弃秸秆燃料的燃烧过程与NOx排放研究引言:在当前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燃烧过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废弃秸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燃烧过程和排放物成分的研究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废弃秸秆燃料的燃烧过程与NOx排放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燃烧过程概述:废弃秸秆作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其中包括NO和NO2。
NOx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的特性和机理,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的机理: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的机理非常复杂,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燃烧温度、燃烧条件、燃料组成等都会对NOx生成和排放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较高的燃烧温度有利于NOx生成,但也增加了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生成。
此外,燃烧中的氮和氧的相互作用也是NOx生成的关键。
因此,在研究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的机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NOx排放特性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许多研究已经进行了实验和模拟。
这些研究表明,废弃秸秆燃烧产生的NOx主要包括氮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
此外,NOx排放量与燃烧温度、燃烧空气过剩系数、燃料氮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采用适当的燃烧技术和控制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
控制策略:针对废弃秸秆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的特性和机理,可以采取以下控制策略来降低NOx排放。
1. 优化燃烧过程:通过调整燃烧温度、燃烧空气过剩系数和燃料供应方式等参数,可以优化燃烧过程,减少NOx生成和排放。
2. 氮化物捕集:采用合适的氮化物捕集剂,如氨水、尿素等,在燃烧过程中捕获和转化NOx,从而降低排放。
3. 选择低氮燃烧技术:通过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
禁止焚烧秸秆调查报告禁止焚烧秸秆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禁止焚烧秸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秸秆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秸秆焚烧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秸秆焚烧的现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秸秆焚烧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
由于农民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将秸秆直接进行焚烧成为了常见的处理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秸秆焚烧的影响1. 空气污染:秸秆焚烧释放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
2. 健康问题:秸秆焚烧产生的颗粒物中含有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等,长期吸入这些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3. 土壤质量下降:秸秆是一种有机肥料,但焚烧后会使其中的养分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1. 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采取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
2. 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秸秆发电厂,将秸秆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堆肥等。
4.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秸秆焚烧危害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采取更环保的处理方式。
四、调查结论通过对禁止焚烧秸秆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秸秆焚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亟待解决。
2. 政府应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
3. 农民需要得到技术支持和培训,掌握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
大气污染物源解析与溯源方法研究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物源的解析与溯源方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和溯源方法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现象,这些源释放出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人为源则涵盖了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等人类活动释放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解析。
其中,无线传输技术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在城市等区域设置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
这为我们解析不同源头的污染物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污染物的来源解析更加精确和全面。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精确分辨不同源头的污染物,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二、溯源方法的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溯源方法是指通过对污染物的成分、特征和转化过程的研究,来确定其来源的过程。
溯源方法的研究对于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溯源方法主要依靠气象学、模型计算等手段。
通过对大气运动规律的研究,可以追踪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范围。
模型计算则可以模拟不同源头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转化过程,从而确定其源头。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受到气象数据和源排放数据的制约。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溯源方法逐渐应用于大气污染物研究中。
其中,同位素技术和化学示踪剂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方向。
同位素技术通过分析污染物中同位素的含量和比例变化,可以精确确定其来源。
化学示踪剂技术则依靠污染物中特定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来推断其来源。
这些新的溯源方法使得我们对大气污染物的源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准确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禁止焚烧秸秆的调查报告禁止焚烧秸秆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焚烧秸秆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撰写了本份禁止焚烧秸秆的调查报告。
一、秸秆焚烧的现状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的残余物,过去很多农民习惯将其焚烧以便清理田地。
然而,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地区存在秸秆焚烧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也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二、焚烧秸秆的影响1. 空气污染:焚烧秸秆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主要的污染物,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
2. 土壤质量下降:秸秆是农田的有机质来源之一,焚烧秸秆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焚烧秸秆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一步影响土壤肥力。
3. 生态破坏:焚烧秸秆会导致大量的植物生物量和有机质流失,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火灾的发生概率也会因焚烧秸秆而增加,对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威胁。
三、禁止焚烧秸秆的必要性1. 环保意义:禁止焚烧秸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制作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禁止焚烧秸秆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禁止焚烧秸秆的措施建议1. 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禁止焚烧秸秆的认识和意识,让他们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禁止焚烧秸秆的执法力度,同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措施,鼓励农民采用其他方式处理秸秆。
大气污染排放源追溯与分析近年来,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不断增长的工业与交通排放以及农业活动,导致了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量释放,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追溯和分析大气污染的排放源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追溯大气污染排放源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来实现。
通过在城市和工业区域设置监测站点,收集和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数据,科学家可以推导出可能的排放源。
例如,如果某一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异常高,那么就可以推测该地区存在着大量工业或能源生产活动,因为这些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其次,追溯大气污染排放源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和模型模拟。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物排放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排放情况。
而模型模拟则可以通过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过程,帮助科学家们追溯污染物的来源。
例如,通过建立气象和污染物传输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地区污染物的流动路径和传播情况,从而帮助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源地。
另外,追溯大气污染排放源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污染物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燃烧排放物具有较长的大气寿命,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存在和传播,因此它们的源头可能位于较远的区域。
而颗粒物和可挥发有机物等悬浮颗粒物,则通常具有较短的大气寿命,其排放源地一般位于距离监测站点较近的地方。
因此,在追溯大气污染排放源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传播规律,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此外,社会各界的合作也是追溯大气污染排放源的关键。
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为科学家们追溯污染源提供更多线索。
政府应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管控,企业应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公众应提高环境意识,减少个人行为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有效追溯和分析大气污染的排放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释放。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排放源的追溯和分析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一步。
秸秆焚烧产生的气相污染物的控制研究近年来,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这不仅导致了环境污染,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威胁。
因此,控制秸秆焚烧产生的气相污染物已经成为环保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秸秆焚烧是否会产生气相污染物?当秸秆焚烧时,其中的 cellulose、hemicellulose 和 lignin 会分解产生甲酸、乙酸、苯酚、醋酸等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会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二、秸秆焚烧产生的气相污染物具有什么危害?1.对健康的危害长期接触甲酸、乙酸和苯酚等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甚至癌症等。
2.对环境的危害秸秆燃烧后产生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大量有害气体会形成酸雨,对植被、土壤、水域以及建筑物等造成损害。
三、如何控制秸秆焚烧产生的气相污染物?1.科学合理利用秸秆农民应该科学合理利用秸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焚烧情况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农田土壤质量。
2.推广清洁燃烧技术清洁燃烧技术是当前控制秸秆焚烧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基于串联捕集器技术,实现了气固二次分离。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力度,使农民不得不采用更环保的方法清理秸秆。
四、国内外对秸秆焚烧产生的气相污染物的控制研究情况1.中国中国的秸秆焚烧问题非常严重,计划到 2020 年要实现农村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达到 83%。
政府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天蓝工程”和“大气十条”。
2.美国美国为了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气相污染物,建立了一系列的监控体系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理。
3.日本在日本,监测部门一旦发现农民焚烧秸秆,将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罚。
此外,日本还引进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积极控制农村地区的气相污染。
总的来说,秸秆焚烧所产生的气相污染物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如何控制秸秆焚烧所产生的气相污染物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其中,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成都大气污染物在焚烧秸秆时的溯源初步探究
周雯;陈建文;王斌;刘培川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在空气污染指数( API)的数据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气团后向轨迹及气象数据,通过初步分析秸秆焚烧对本地及区域范围输送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研究不同空气污染类型(本地型、本地区域相结合型、输送型)特征,探索重污染条件的大气污染物溯源方法。
【总页数】8页(P47-54)
【作者】周雯;陈建文;王斌;刘培川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3
【相关文献】
1.地震氡观测计量溯源初步探究 [J], 黄仁桂;赵影;李雨泽;汪世先;罗齐彬;肖健
2.成都地区农民焚烧秸秆问题研究 [J], 唐协林
3.沈阳市皇姑区冬季大气污染物溯源分析 [J], 李晓超
4.沈阳市皇姑区冬季大气污染物溯源分析 [J], 李晓超
5.基于高斯模型的城市大气污染物溯源模拟 [J], 倪健;王占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典型秸秆燃烧季节PM2.5中化学成分研究瞿群;杨毅红;宋丹林;曲兵;周来东【摘要】采集2012年春季和秋季成都城区的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得到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等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PM2.5的浓度分别为101±64 μg m-3和88±30 μ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值的1.3倍和1.2倍.基于K+、OC/EC(OC浓度/EC浓度)和K+/EC(K+浓度/EC浓度)指标判别生物质燃烧事件,结果发现春、秋季生物质燃烧期间PM2.5中OC、EC和K+、C1-等成分明显高于非生物质燃烧期;SO42-、NH4+、Ca2+、Mg2+、NO3-、Na+等其它水溶性离子浓度在生物质燃烧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春、秋季生物质燃烧期间OC 浓度分别是非生物质燃烧期的4.2倍和1.8倍,EC为非生物质燃烧期的2.3倍和2.3倍.K+和Cl-浓度在春季生物质燃烧期超过平均值的3倍,在秋季生物质燃烧期超过平均浓度的0.8倍和0.9倍.【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6(021)004【总页数】10页(P439-448)【关键词】秸秆燃烧季节;PM2.5;水溶性离子;碳组分【作者】瞿群;杨毅红;宋丹林;曲兵;周来东【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山52840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02瞿群,杨毅红,宋丹林,等. 2016. 成都典型秸秆燃烧季节PM2.5中化学成分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1 (4): 439-448. Qu Qun, Yang Yihong,Song Danlin, et al. 2016.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M2.5 at urban Chengdu during the typical biomass burning season [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Chinese), 21 (4): 439-448, doi:10.3878/j.issn.1006-9585.2016.15140.碳气溶胶对全球气候变化、辐射平衡以及区域大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Pöschl,2005;Andreae,2007)。
成都大气污染调查报告成都大气污染调查报告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都大气污染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同学们,你们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遭受到日益的严重破坏呢?是否意识到乱砍树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现象日趋严重呢?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学生的责任。
这几天,我进行了一次环境调查。
我的调查项目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二是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我根据自己家周围的环境特点和身边所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调查重点。
调查重点: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生活造成的空气污染、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
调查地点:塑料厂、五金厂、钢厂、工人宿舍区、学校宿舍、长江三座大桥。
调查内容:我登上长江大桥,向四面眺望,可以看到23个高耸的'烟囱。
其中将近一半的烟囱相继冒起浓浓的烟,有土黄色的,有黑色的。
如果是晴天,烟是一阵浓,一阵淡,散得比较快。
而在阴天,所有建筑物都被烟雾笼罩着,能见度很低,连高大的建筑物都在雾中若隐若现,看不甚清楚。
我来到居民区。
这里虽然没有高大的烟囱,但也弥漫着烟雾。
经过观察才发现,原来很多居民在生炉子。
我通过统计,发现一个才两百米长的街道居然有63户人家在生炉子,工人宿舍区一百来户人家就有47个在生炉子。
我想,等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靠生炉子取暖,那煤烟造成的大气污染将不可想象。
交通运输又对大气有怎么样的污染呢?我先后去了三座大桥,观察了机动车的流量和排放尾气的情况。
等到了下午时,汽车流量进入高峰,长江大桥20分钟通过2百多辆机动车。
机动车排出很浓的尾气,尤其是公共汽车和摩托车驶过后排出呛人的黑烟,扬起阵阵尘土。
高峰时每5分钟经过一辆公共汽车,一天要有40辆这样的汽车经过这里,这么多的车要排放多少废气啊!从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严重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