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年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5.63 KB
- 文档页数:3
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我突然想起“人烟"这个词。
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
在千里荒漠中的孤独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地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
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中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起一棵参天大树。
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到炊烟了,炊烟成了一种记忆了。
这记忆仿佛是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为什么作者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再根据上下文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即可。
机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共30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 第I卷共3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项是()A.脉.络(mài) 哺.育(bǔ) 心广体胖.(pán) 独树一帜.(zhì)B.崇.高(chóng) 校.对(jiào) 济济..一堂(jǐ) 删.繁就简(shuān)C.纰.漏(pī) 揣度.(dù) 数.见不鲜(shuò) 不屈不挠.(náo)D.间.断(jiàn) 商榷.(què) 偃.旗息鼓(yǎn) 兢兢..业业(j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招聘清晰彬彬有礼报孝祖国B.干燥茁壮标炳千秋别出心裁C.契约粼选秉公处理鞠躬尽瘁D.博弈观摩高屋建瓴推心置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带一路”事业的有效推进,既要靠政府,要靠企业。
两者是落实“一带一路” 措施的双引擎,地位同等重要。
(2)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
奋力推进“两个跨越”,为全面建,(3)成都诗词大会举行以来,广大市民读者和草堂旅客掀起了诗词朗诵,如果持续升温,定会形成千人同吟、万人同诵最美成都诗词的局面。
A.也深入热潮B.更深入高潮C.也深度高潮D.更深度热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共享单车纳人规范化管理,既方便人们出行,也有利于维护城市环境,真是大快..人心..。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经典岔.路口(chà)刻勤刻俭迷途知返B.风彩雷阵雨长吁.短叹(xū)异口同声C.怅然..亲和力当仁不让火中取栗.(lì)D.顷.刻(qīn)大拇指时过境迁曲高和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野上,苍茫无际的阳光,变化不定的季风,丝丝缕缕地剥蚀..了岁月,干涸着生命。
B.济南的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京。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折..。
C.命运赋子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D.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孤、老、残、幼及精神病患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音乐公园”曾经是该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改名“东郊记忆”以后,仍然热情很高,特别在周末吸引着大量游客。
B.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大量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最大化的供需匹配和资源共享。
C.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要建立健全道德、法律和齐抓共管的共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D.卫生部门利用大数据可以监控大规模人员流动的优势,减缓疫情传播速度,有效预4-5题。
1、选出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A.在公园路幼儿园“六一”晚会上,小朋友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大人们非常高兴。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不已。
C.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答案:C2、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A.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B.本着曲突徙薪之义,战士们都苦练军事技巧,准备参战。
C.战士们趴在壕沿上,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答案:A3、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卡车在倒车时由于(尾大不掉),撞坏了院墙。
B.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C.吴强不懂得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犯而不校)。
D.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答案:B4、选出下列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一直第一的小明激流勇退,成绩下降到了十五名。
B.我厂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堪称(邯郸学步)。
C.小明虽然被多次劝告,但仍(怙恶不悛),不知悔改。
D.封建统治者为统治人民,用迷信的手段(蛊惑人心)。
答案:D5、下列句子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B.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答案:A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四川省2017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㊂第Ⅰ卷1 4页,第Ⅱ卷4 8页,共8页㊂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㊁草稿纸上答题无效㊂满分150分㊂考试时间150分钟㊂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㊂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①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㊂②第Ⅰ卷共3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㊂一㊁(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脉络(mài)哺育(bǔ)心广体胖(pán)独树一帜(z hì)B.崇高(c hón g)校对(j iào)济济一堂(jǐ)删繁就简(s h uān)C.纰漏(pī)揣度(dù)数见不鲜(s h uò)不屈不挠(náo)D.间断(j iàn)商榷(q uè)偃旗息鼓(yǎn)兢兢业业(j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招聘清晰彬彬有礼报孝祖国B.干燥茁壮标炳千秋别出心裁C.契约粼选秉公处理鞠躬尽瘁D.博弈观摩高屋建瓴推心置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一带一路 事业的有效推进,既要靠政府,要靠企业,两者是落实 一带一路 措施的双引擎,地位同等重要㊂(2)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专注发展㊁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实施 三大发展战略 ㊁奋力推进 两个跨越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㊂(3)成都诗词大会举行以来,广大市民读者和草堂游客掀起了诗词朗诵,如果持续升温,定会形成千人同吟㊁万人同诵最美成都诗词的局面㊂A.也深入热潮B.更深入高潮C.也深度高潮D.更深度热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共享单车纳入规范化管理,既方便人们出行,也有利于维护城市环境,真是大快人心㊂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B.市区烧烤摊点 碳改电 ,减轻了空气污染,人们对这一做法大加赞赏,莫衷一是㊂C.我们选择专业,只有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才能发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发展自我㊂D.每位学生都应发展一项特长,不能身无长物,否则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㊂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还存在着垃圾数量与质量增加迅速㊁垃圾分类工作总体上没有取得突破㊁垃圾焚烧比例偏低㊁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㊂B.中医药要走向世界,需要加强传统医学政策法规㊁人员资质㊁产品注册㊁市场准入㊁质量监管等方面拓展交流沟通与经验分享的渠道㊂C.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于5月8日在天津举行,是促进职业教育坚持知行合一㊁德技并修和弘扬工匠精神等的重要举措㊂D.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发㊁输送㊁使用的基础平台,建好此平台,能全面提高全球能源开发㊁配置和使用的效率㊂二㊁(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㊂建构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㊂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㊂它是基于稳固师徒关系的提高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是针对观代工业与服务业中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的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㊂我国建构现代学徒制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也不仅是在试点院校确立起基于师徒关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要通过对工学结合的深化,建立起新的职业教育制度㊂建构现代学徒制,要促进学徒培养序列和学校培养序列两个方面的深度合作㊂首先是学徒培养序列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可以按复杂程度将学徒培养划分为四个层次㊂一是民间学徒制㊂这是广泛存在于个体经济与微型经济中的学徒制,它的功能是训练传统的手工技艺,使学徒获得简单的操作技能㊂二是促进社会青年就业的学徒制㊂其目的是对新员工进行技能训练,以使其能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㊂这个层次的学徒培养一般由企业自身完成,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训练,也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参与㊂三是帮助学徒获得精湛技术㊂这是一种过程更长㊁组织更为严密㊁内容更为复杂的学徒制,其目标是培养掌握精湛技术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㊂这个阶段的学徒制需要与中职和专科高职相结合㊂四是帮助学徒实现技术创新㊂这是更高层次的学徒制,其目标是使技术技能人才获得创新能力㊂这种层次的学徒制一般需要与专科高职和技术应用型本科相结合,但那些更为复杂的实现技术创新的学徒培养,则由企业自己实施㊂现代学徒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培养序列,它包括三个层次,即中等职业教育㊁专科高职教育和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㊂这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现代学徒制所需要的,不过由于它们所对应的学徒制的层次不同,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同㊂在学徒培养序列和学校培养序列重叠部分建立的职业教育制度,才能称为现代学徒制㊂建构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效促进这两个序列有机重叠的内容㊁形式㊁评价与保障等制度㊂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一复杂性在微观上,体现为如何使在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
2017职高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职高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职高高考语文试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②在即将到来的5月,一批与你我的新规开始施行,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③中国-东盟,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今天,中国-东盟只有抱团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也才能给各国民众带来实惠。
A. 休戚相关唇齿相依息息相关B. 息息相关休戚相关唇齿相依C.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唇齿相依D. 息息相关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
题中,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依据具体语境,答案为C项。
1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土人情,享受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B.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他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C. 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D. 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形成的。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题中有语病的是D项,句式杂糅,去掉“形成的”。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四川省职高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瞭望寥廓气概寥若晨星B. 嘹亮寥落气概寥寥无几C. 瞭亮寥廓气慨寥寥可数D. 嘹望寥廓气慨寥寥无几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是事半功倍。
B. 她虽然年纪轻轻,但处理问题却能举重若轻。
C.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从不马虎了事。
D. 他虽然学富五车,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命不凡。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向往。
3.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写)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5分)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几个例子来支持他的观点?请列举并简述这些例子。
(10分)4.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YY”,这与文章主题有何联系?请分析。
(5分)5. 请对文章进行评价,并提出你自己的看法。
(5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写)二、填空题1. 月亮2. 自然3. 后天下之乐而乐三、阅读理解1. 作者主要观点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2. “XX”指的是:(根据文章内容解释)3. 作者提到了X个例子,分别是:(列举并简述)4. “YY”与文章主题的联系是:(进行分析)5. 文章评价及个人看法:(提出评价和看法)四、作文(作文部分根据考生个人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煤炭协奏.曲(zhòu) 仗义执言英雄辈出B.精简座佑铭瑕.瑜互见(xiá) 首屈一指C.抉.择(jué) 一幅画嘉宾满座学识休养D.沧海狙击手一筹莫展班门弄斧.(fǔ)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 )A.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春意盎然....的美景令人陶醉,B.面对记者无休止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谦和而又得体。
C.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振聋发聩....了。
D.人类智慧与机器人智能的角逐,促进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这已经被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实。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经典岔.路口(chà)刻勤刻俭迷途知返B.风彩雷阵雨长吁.短叹(xū)异口同声C.怅然..亲和力当仁不让火中取栗.(lì)D.顷.刻(qīn)大拇指时过境迁曲高和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野上,苍茫无际的阳光,变化不定的季风,丝丝缕缕地剥蚀..了岁月,干涸着生命。
B.济南的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京。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折..。
C.命运赋子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D.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孤、老、残、幼及精神病患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音乐公园”曾经是该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改名“东郊记忆”以后,仍然热情很高,特别在周末吸引着大量游客。
B.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大量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最大化的供需匹配和资源共享。
C.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要建立健全道德、法律和齐抓共管的共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D.卫生部门利用大数据可以监控大规模人员流动的优势,减缓疫情传播速度,有效预4-5题。
秘密★启用前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文化考试(普高类)
注意事项:
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
第Ⅰ卷(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煤炭协奏.曲(zhòu) 仗义执言英雄辈出
B.精简座佑铭瑕.瑜互见(xiá) 首屈一指
C.抉.择(jué) 一幅画嘉宾满座学识休养
D.沧海狙击手一筹莫展班门弄斧.(fǔ)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 )
A.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春意盎然
....的美景令人陶醉,
B.面对记者无休止的提问,他不厌其烦
....地一一作答,谦和而又得体。
C.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振聋发聩
....了。
D.人类智慧与机器人智能的角逐,促进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
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这已经被
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实。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5分)
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4小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
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
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选自
《后汉书张衡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B.中有都.柱都:大
C. 施关发.机发:拨动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特征
第II卷(共80分)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三、(本题共2小题,第5题6分,第6题4分,共10分)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可以横绝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距离与美
朱光潜
①北方人初见西湖,平原人初见峨眉,即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
但对于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来说,除了以居近名胜而自豪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也不过如此。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往往都觉得眼前的景物件件值得玩味。
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②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常羡慕种田人。
竹篱瓜架旁的黄梁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味,旁观者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
③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
本来是很辛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甜美的回忆。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
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怀恋。
④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
⑤这全是态度和观点的差别。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精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风景,都好比乘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⑥持实物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只能引起欲念和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有删节)7.第①段列举“北方人”和“平原人”看景的感受有何作用?
8.“距离与美”中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8.作者在第⑥段中提出“无所为而为”的观点,对增强职业幸福感有什么启示?请结合上文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和要求写一篇作文。
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
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的逃走,没命地喊:“杀人了,救命哪!”木人生气地冲着泥人的背影抱怨道:“这人真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么就喊啥救命哪?”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在河边见面了,天气有点冷,它们便走到篝火前,泥人担心对方受凉,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了,救命哪!”泥人赶紧把木人抱离篝火,不解地说:“你这人也太难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火,真不识好人心!”
木人和泥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此后俩人见了就远远地躲着对方,它们心里给对方永远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人太难相处了!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40分)
秘密★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B [解析] A项,协奏曲(zóu) ; B项,座佑铭——座右铭; C项,学识休养——学识修养
2.C [解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用在这句话中不当。
3.A [解析] B项,动宾搭配不当,“演绎”与“地方文化”搭配不当: C项,缺少宾语,应该是“出现……的现象”: D项,“这已经被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实。
”句式杂糅。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5分)
4.D [解析]征:应验
三、(本大题共2小题,第5小题6分,第6小题4分,共10分)
5.[解析]参考译文: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1)西当太白有鸟道(2)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有错别字、漏字、多字,该小题不得分。
)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7.(1)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起下文,引出下文作者所要阐述的内容。
8.这里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时间和态度两个方面。
(1)时间越久远,记忆越模糊,过去的事情越趋于完美。
因为“看过去”,已不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所牵绊,所以,之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心酸苦楚,随着时间的流逝,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
(2)从实际世界跳出,用客观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对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和景,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
9.(1)“无所为而为”简单来说就是尽力地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去计较得与失。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会患得患失,因而永远快乐。
将这种态度和精神运用在工作中,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计较得失,这样在工作中很容易得到幸福和满足。
有利于增强职业的幸福感。
(2) 距离产生美。
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能够让人发现美的存在。
童年的心酸和痛苦,在成年之后,往往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跳出自我,不受切身实际的利害所牵绊,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周围,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周围和别人一样,从来不缺少美。
(言之成理即可。
)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