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检验规程制度范本格式
- 格式:docx
- 大小:10.47 KB
- 文档页数:3
成品检验规程(制度范本、DOC格式).DOC成品检验规程(制度范本、DOC格式).DOC一、目的:确保出厂前的成品窗(门)符合规定的外观、工艺及相关国标要求。
二、范围:本厂生产的全部成品窗(门)。
三、职责:1、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与修正。
2、检验员负责填写《合格证》与《批检合格证》,《成品检验记录表》。
四、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范围接受准则1、1包装 (0外露铝料表面保护所有外露的铝料表面,均需使用可清除的保护膜或低贴力的胶纸作保护。
1、2保护(0)铝料与混凝土接触面之保护所有不外露的铝料表面与混凝土、水泥或相似的物质接触,均需油上一层沥青油。
1、3 镀锌加力铁之底油所有镀锌加力铁均需油上一层沥青油。
1、4表面品质(1) 查看已清除保护胶纸后的样板表面品质,如没损伤或明显花痕则可接受。
2、1锁(0)物料由锌合金铸制而成,表面颜色须与铝窗相近和并没有损坏。
2、2 紧密程度检查所有七字拉手及联动拉手的性能及紧密程度。
2、3摩擦枢轴及线撑(2)顶开窗必须为认可商标的不锈钢线撑,检查窗玉开启尽后的角度不能大于90度及窗框与窗玉的距离不少于70亳米。
2、4 平开窗必须为认可商标的不锈钢线撑,检查窗玉开启尽后的角度不能大于90度及窗框与窗玉的距离不少于100亳米。
2、5 线撑加力扁铁视检外露的线撑加力扁铁是否固定及牢固安妥,如扁铁由镀锌铁片剪裁而成,剪口必须油上铅水油。
若使用热浸镀锌则无此要求。
而尺寸不少于12 x3 毫米。
2、6同上,但不可漏装上线撑加力扁铁或物料低于标准。
2、7 固定线撑的镙丝最少使用三粒不锈钢镙丝,或在认可的设计与补充图纸上所注明的方法亦可。
线撑须牢固地安装在铝框及加力扁铁上和钻吼须填满填缝胶。
窗玉亦需使用相同的检查方法。
2、8同上,但不可漏装上镙丝。
2、9防水胶条(1)安装在铝型材上检查防水胶条是否坚固地安装在铝型材的凹槽上。
2、10 焊接检查防水胶条之接口,必须焊接妥当以达预期的防水效果和并没有损坏。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成品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成品检验工作。
第三条成品检验是指在成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评估其质量合格与否的活动。
第四条本制度的编制、修改和审批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各生产部门共同负责。
第二章成品检验的组织和管理第六条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是成品检验的管理机构,负责成品检验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估。
第七条各生产部门是成品检验的实施单位,负责按照成品检验的要求,对生产出的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
第八条成品检验的组织包括成品检验计划的制定、检验仪器设备的准备、成品检验人员的培训等。
第九条成品检验计划是成品检验的核心文件,包括成品检验的项目、频率、方法、要求等内容,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
第十条检验仪器设备是成品检验的工具,需要根据成品检验的要求进行准备,确保能够满足检验的需求。
第十一条成品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成品检验工作。
第十二条成品检验的流程包括样品接收、检验准备、检验操作和结果判定等环节。
第十三条样品接收是成品检验的第一步,包括对样品的标识、数量、外观等进行检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检验准备包括检验仪器设备的校验和准备,样品的准备和标识等工作。
第十五条检验操作是成品检验的核心环节,包括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
第十六条结果判定是成品检验的目的,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判断样品的质量合格与否。
第十七条成品检验的方法包括目测法、计量法、试验法、比较法等,根据成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四章成品检验的记录和反馈第十八条成品检验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包括样品接收记录、检验操作记录、结果判定记录等。
第十九条检验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内容应详细、准确、可追溯。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范本1. 概述1.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并提高公司成品检验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的成品检验工作,并适用于所有成品的检验和判定。
1.3 定义成品:指公司生产的最终产品,准备出厂销售或交付给客户使用的产品。
检验:指对成品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的过程。
2. 检验流程2.1 收货检验2.1.1 质量验收标准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客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并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1.2 检验方法根据质量验收标准,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检验。
2.1.3 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保存妥善以备查阅。
2.2 在线检验2.2.1 检验频率根据生产情况和产品性质,确定在线检验的频率,并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
2.2.2 检验项目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关键质量要求,确定在线检验的项目,并确保每个检验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2.3 检验记录将每次的在线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簿中,并及时整理和归档。
2.3 出厂检验2.3.1 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客户的要求,确定出厂检验的标准,并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3.2 检验方法根据出厂检验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检验。
2.3.3 检验记录将出厂检验的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保存妥善以备查阅。
3. 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管理3.1 设备和仪器的购置根据公司的需求和质量要求,确定需要购置的设备和仪器,并按照公司规定的采购流程进行购置。
3.2 设备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按照公司规定的维护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
3.3 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并记录校准结果。
4. 不合格品管理4.1 不合格品的判定对于不符合质量验收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不合格品的判定,并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成品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合格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包括成品在内的所有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第三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符合国家和企业的标准要求。
第四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以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第五条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检验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质量检验的组织第六条设立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所有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工作。
第七条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规程,明确各项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并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第八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胜任相应的检验工作。
第九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反馈有关质量检验的数据和信息,并依据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质量改进。
第三章质量检验的要求第十条质量检验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的相关标准进行。
第十一条质量检验必须准确无误地进行,不得出现漏检、误检等情况。
第十二条质量检验必须及时完成,确保成品的及时交付。
第十三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成品的每一批次都进行全面检验,不得懈怠。
第十四条对于不合格的成品,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及时予以退货或返工,确保生产和销售的连贯性。
第十五条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做好成品的标识、包装等工作,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第四章评价和监督第十六条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第十七条质量检验部门必须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第十八条质量检验部门必须接受内外部质量审核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质量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
1. 目的
使本公司所有入库和出货的成品检验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入库和出货的成品检验。
3.定义
3.1 A面是指用户和检验员经常会看得见的表面。
如:正面;B面是指用户和检验员可能会看见的表面。
如:顶部、侧面和后面;C面是指用户和检验员很少看见的表面。
如:电池盖的内侧面,当用
户只有在更换电池或插入电池盖时才能看到。
3.2 抽样标准:依据MIL-STD-105E 正常检验单次抽样重缺陷MA=0.25 轻缺陷MI=1.0。
3.3 “★”表示选定项目。
4.权责
4.1 硬件开发部:负责提供成品检验标准。
4.2 FQC: 负责本标准在成品入库检验过程中的执行。
QA: 负责本标准在成品出货检验过程中的执行。
5.作业内容:
续上表
6.参考文件
6.1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6.2 《抽样作业说明书》
6.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附件
7.1 《成品检验项目记录表》。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范文第1章总则第____条为了使质检专员在成品检验工作中有所依据,严格进行成品检验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品牌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____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成品检验以及出货检查等。
第____条成品检验工作目标如下。
1.明确成品检验作业的各项内容与要求,使繁杂的检验工作不易产生疏漏。
2.规范成品检验的作业流程,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3.确保成品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
4.提高质检专员和生产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2章成品检验规划第____条质检专员在实施检验之前,应将需要检验的项目列出,防止在检验过程中漏检。
第____条质检主管应在实施检验之前明确规定成品检验的质量标准,作为检验时的判断依据。
如质量标准无法用文字进行说明,则用限度样本来表示。
第____条质检主管应在进行成品检验前,对使用何种检验仪器量规或是以感官检查的方式检验作出选择。
如果本公司不具备对某些项目的检验能力,而必须委托其他机构代为检验,则应在成品检验前进行申请说明。
第____条制订抽样计划的相关规定如下。
1.质检专员应根据所检验产品的特性,在成品检验前确定采用何种抽样计划表,以保证抽样的均匀有效。
2.抽取样本时,必须在群体批中无偏倚地随机抽取,可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但是,若群体批各成品无法编号时,则取样时必须从群体所有部位平均抽取样本。
第____条列明检验结果处理办法。
在成品检验之前,质量管理部应明确成品经过检验后的处置办法。
处置办法应依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有关要点进行制定。
第____条其他事项规划如下。
1.若检验时必须按特定的检验顺序来检验,则必须将检验顺序列明。
2.必要时可将制品的蓝图或者略图附于检验标准中。
3.质检专员应详细记录检验情况,在成品检验规划中应明确记录的事项和保存时间等。
第3章成品检验规范第____条质量管理部质检主管____专人进行检验规范的制定工作。
第____条成品检验具体规范如下。
1.制定方式(1)对每一类产品应制定一份成品检验规定供最终检验或者出货检验使用,将检验的项目、内容和方法予以明确,有差异部分也应予以明确,并标示出检验依据文件。
成品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09-02-07一.目的:为了统一规范操作规范,使用工作员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操作生产设备,确保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电脑一体机、液晶监视器出货检验.三.职责检验员按检验手册逐一进行检验与判定,并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四.检验4.1 检验方式:抽样检验。
4.2 抽样方案:元器件类:按照GB 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Ⅱ进行。
4。
3 合格质量水平:A 类不合格AQL=0.4 B 类不合格AQL=1。
54.4 缺陷分类和判据4。
4。
1、本规范中将缺陷分为Z 类、A 类、B 类不合格。
Z 类不合格:指根据判断或经验,对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可能造成人身危害或不安全的缺陷。
A 类不合格:指可能导致失效或严重降低产品设计使用功能,为任何用户和商店都不能接受的缺陷.B 类不合格:指不会严重降低产品设计功能,为一般用户和商店可以接受的缺陷。
4.4。
2、判定缺陷的标准检验缺陷分类判据见附录A 和附录B4。
4.3、批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本规范中,批质量以产品为计数单位进行判定,而不是以不合格数为单位进行判定.4.4。
3。
1、不合格的统计方法按本规范规定的缺陷类型,分别累计样品中每类不合格品总数。
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Z 类不合格,也可能还有A 类和(或)B 类不合格的一台产品,统计为一个Z 类不合格品。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 类不合格,也可能有B 类不合格,但不含Z 类不合格的一台产品,统计为一个A类不合格品。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 类不合格,但不含有Z 类不合格或A 类不合格的一台产品,统计为一个B 类不合格品。
没有一任何规定缺陷的一台产品,统计为一个合格品。
4。
4.4 样质量记录及处理检验员必须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填写TFT L CD-TV/MONITOR 检验报表。
要求正确完整、签字齐全、结论明确。
报表于指定时间交部门主管审核,主管审核后报部门经理批准,然后归类存档。
成品检验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成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法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进行成品检验的组织。
第三条成品检验实施细则是对成品检验的具体操作规范,包括检验步骤、检验人员资质要求、检验设备要求等内容。
第四条成品检验实施细则的执行机构是质量管理部门。
第五条所有涉及成品检验的人员都应熟悉并遵守本细则。
第六条检验人员应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成品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第七条检验人员在进行成品检验前,应仔细查看检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并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八条在进行成品检验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检验,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第九条检验人员应时刻保持检验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检验人员应及时将检验结果报告给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检验步骤第十一条成品检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检验设备的使用状态,检查样品的数量和质量等。
(二)检验样品抽样: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成品的抽样。
(三)样品准备:按照要求对抽样的样品进行准备,包括清洁、标记等。
(四)检验:按照标准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
(五)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六)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检验人员在进行成品检验时,应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检验人员资质要求第十三条进行成品检验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资质:(一)具有相关产品质量检验岗位培训证书。
(二)具备一定的产品质量检验知识和经验。
(三)具备操作检验设备的技能。
第十四条检验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产品质量检验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第十五条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使用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检验设备,并了解相关设备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目的
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提供产品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成品的验收.
3检验依据
产品图纸或合同要求
4职责、权限
4.1生产部主管
(1)保证本规范完整、持续、有效地实施。
(2)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方案。
4.2检验员
(1)对完成了生产全过程的所有产品进行抽检或全检。
(2)依据事实针对检验结果做客观正确的判定,并如实填写《成品检验记录表》上交相关生产部主管。
(3)对所在成品应做好各种标识,已检的成品要在包装箱上签名(盖章)。
5程序
5。
1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及抽样标准
(1)、若发现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若整批不合格,则由生产主管按《改进控制程序》开《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交生产工序进行分析改进。
(2)、检验合格的产品,由检验人员填写《成品检验记录》,交生产部主管确认。
并在成品包装外贴上合格标签,通知仓库入库,并放置于成品仓出货区域。
(3)、检验记录:所有的成品检验都应有相应的检验报告,并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妥善保管、控制。
(4)成品出货时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可靠性测试,测试项目有水分,定量等;
(5)现场必须张贴或持有此作业规范,并严格执行;。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意义为了确保生产的成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制定本管理制度,明确成品的检验要求,规范成品检验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企业,包括所有的成品生产领域。
三、定义1. 成品:指经过所有生产工艺,经过一系列检验合格的产品。
2. 成品检验:指对成品进行各项检查、测量、试验和评估的过程。
四、成品检验内容1. 外观质量检验:对成品外观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并与标准进行比对,确保成品外观达到要求。
2. 尺寸检验:对成品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尺寸精度符合标准。
3. 功能性能检验:对成品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要求。
4. 材料成分检验:对成品的材料成分进行分析和测试,确保成品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
5. 包装检验:对成品的包装进行检验,确保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运输要求。
五、成品检验程序1. 收样:从生产线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成品样本,并标记好。
2. 检验准备:根据检验要求准备好各项检验设备和工具。
3. 检验操作:按照检验要求对成品样本进行检验操作,记录相应的数据。
4. 结果判断: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成品是否合格。
5. 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的成品,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6. 检验报告:编写成品检验报告并归档。
六、成品检验计划及频率1. 制定成品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频率和样本数量。
2. 按照计划进行定期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七、责任与权限1.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合格的成品。
2. 质量部门负责确定成品检验的要求和方法,执行成品检验工作,并记录检验结果。
3. 生产人员配合质量部门进行成品的检验工作,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处罚措施对于生产的不合格成品,生产部门要及时做出处罚决定,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本企业质量部门所有。
十、制度执行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由质量部门监督执行,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成品检验规范
编号:CZ-WI-04
1.0对象
出厂前的成品
2.0适用人员
1.专职检验员
2.包装工
3.0作业内容和程序
3.1抽样检验的样本大小:
3.1.1产品根据客户(和林科技)要求抽取5个样本,按图纸要求实施尺寸、外观、形位公差检测。
3.1.2其它客户如有特殊要求,按其它客户特殊要求检测。
3.2记录
检验员将检验结果及料号、数量、检验日期、批号、执行标准、以及判定结论、署名填入《成品检验报告》单的相关栏目内。
3.3成品的入库
3.3.1判定合格后,检验员将检验报告的号码填入“入库单”并在“入库单”验收栏中署名,然后将“入库单”递转成品仓库管理员,同时通知包装工封箱标识入库,检验报告由品质部归档保存。
3.3.2气候正常季节,成品的保存期为三个月,到期应复查。
3.6产品出库时的检查
仓管员抽检,检查内容是:是否因库存原因、搬运堆放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产品质变:有否混料、包装箱完好性等等,不符合要求的严
禁出厂。
3.7不合格成品的处置
3.7.1判定不合格并经品质主管署名后,检验员将产品检验单递转生产部作技术评审后处置。
品质部
2020年9月1日。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编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检验人员的检验操作过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订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质量检验人员对原辅料验收、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1. 公司所有检验人员负责按本规程的要求进行各种质量检验操作活动。
2. 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按本规程的要求协助检验人员完成检验活动。
3. 质检主管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正确执行和实施。
四、内容1. 进货验收1.1 聚偏氟乙烯1.1.1 请验:原料到库后,由仓管员负责通知质检部验收。
1.1.2 取样: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去现场抽样,质检员到现场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1.1.3 分样1.1.3 检验项目:。
1.1.5 检验方法1.1.6 检验结论按公司《原辅料验收标准》及《采购合同》进行合格判定,下检验结论。
1.1.7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准确、清晰地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同时出具检验报告,经质检主管审核、质保部经理批准后报送仓库、采购部和制造总监。
1.2 PE1.2.1 请验1.2.2 取样: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去现场抽样,质检员到现场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1.2.3 分样:将抽取的样品按规定的方法分取一定的数量用于检验。
1.2.4 检验项目:1.2.5 检验方法1.2.5.1 取样、分样按GB/T 的规定执行。
1.2.5.2按GB/T 的规定执行。
1.2.5.3 水分按GB/T 的规定执行。
1.2.5.4按GB/T 的规定执行1.2.5.5按GB/T 的规定执行1.2.6 检验结论按公司《原辅料验收标准》及《采购合同》进行合格判定,下检验结论。
1.2.7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准确、清晰地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同时出具检验报告,经质检主管审核、质保部经理批准后报送仓库、采购部和制造总监。
1.3 N,N二甲基甲酰胺1.3.1 请验:外购成品油到库后,由仓管员负责通知质保部验收。
目录额定电压450/750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 (2)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3)额定电压0.6/1kV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5)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 (16)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1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19)耐火电缆(电线) (20)阻燃电缆(电线) (21)裸绞线 (22)橡皮绝缘电缆 (23)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日用电器、仪表仪器及电信设备用的铜芯或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的出厂检验。
2 标准依据GB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第一部分一般规定GB/T 5023.2-2008 第二部分固定敷设用电缆(电线)GB /T5023.3-2008 第三部分连接用软电缆GB /T5023.4-2008 第四部分安装用电缆JB 8734-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3 检验项目3.1连接用软电缆检验项目见表一。
3.2固定敷设用电缆(电线)检验项目见表二。
3.3安装用电线检验项目见表三。
3.4屏蔽电线检验项目见表四。
3.5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护套表面上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自己清楚,容易辨认、耐磨,成品电缆的标志应符合GB6995.3-1996的规定: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和下一个完整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0mm;在带状体(平行或集束线)上不超过200mm.。
3.6成品检测老化前机械性能测试项目见附表6、附表7。
4 检验规则4.1产品应由质检部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成盘交货电缆附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
4.2产品应按照第3条规定进行试验。
4.3产品应按以下实验频度进行抽样试验。
4.3.1结构尺寸检查应在每批同一型号及规格电缆中的一根制造长度上进行。
成品检验规程(制度范本、DOC格式).DOC一、目的:确保出厂前的成品窗(门)符合规定的外观、工艺及相关国标要求。
二、范围:本厂生产的全部成品窗(门)。
三、职责:1、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与修正。
2、检验员负责填写《合格证》与《批检合格证》,《成品检验记录表》。
四、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范围接受准则1、1包装 (0外露铝料表面保护所有外露的铝料表面,均需使用可清除的保护膜或低贴力的胶纸作保护。
1、2保护 (0)铝料与混凝土接触面之保护所有不外露的铝料表面与混凝土、水泥或相似的物质接触,均需油上一层沥青油。
1、3 镀锌加力铁之底油所有镀锌加力铁均需油上一层沥青油。
1、4表面品质 (1) 查看已清除保护胶纸后的样板表面品质,如没损伤或明显花痕则可接受。
2、1锁 (0)物料由锌合金铸制而成,表面颜色须与铝窗相近和并没有损坏。
2、2 紧密程度检查所有七字拉手及联动拉手的性能及紧密程度。
2、3摩擦枢轴及线撑 (2)顶开窗必须为认可商标的不锈钢线撑,检查窗玉开启尽后的角度不能大于90度及窗框与窗玉的距离不少于70亳米。
2、4 平开窗必须为认可商标的不锈钢线撑,检查窗玉开启尽后的角度不能大于90度及窗框与窗玉的距离不少于100亳米。
2、5 线撑加力扁铁视检外露的线撑加力扁铁是否固定及牢固安妥,如扁铁由镀锌铁片剪裁而成,剪口必须油上铅水油。
若使用热浸镀锌则无此要求。
而尺寸不少于12 x3 毫米。
2、6同上,但不可漏装上线撑加力扁铁或物料低于标准。
2、7 固定线撑的镙丝最少使用三粒不锈钢镙丝,或在认可的设计与补充图纸上所注明的方法亦可。
线撑须牢固地安装在铝框及加力扁铁上和钻吼须填满填缝胶。
窗玉亦需使用相同的检查方法。
2、8同上,但不可漏装上镙丝。
2、9防水胶条 (1)安装在铝型材上检查防水胶条是否坚固地安装在铝型材的凹槽上。
2、10 焊接检查防水胶条之接口,必须焊接妥当以达预期的防水效果和并没有损坏。
3、1外围尺寸 (2)长度少于2米组合式铝窗每个碰合缝最大正1、0毫米,另公差 : 正负1、0亳米长度等于或大过2米而少于3、5米同上,另公差 : 正负1、5亳米长度等于或大过3、5米而少于5米同上,另公差 : 正负2、0亳米长度等于或大过5米同上,另公差 : 正负3、0亳米3、2对角尺寸 (2)长度少于2米公差 : 正负1、5亳米长度等于或大过2米而少于3、5米公差 : 正负2、5亳米长度等于或大过3、5米公差 : 正负3、5亳米3、3碰口踏位 (1) 公差 : 正0、5亳米 : 负0、0毫米3、4型材深度 (4)厚度 :38毫米公差 : 正负0、4毫米3、5铝窗型材壁厚(4)结构性型材最少2毫米非结构性型材最少1、6毫米玻璃线最少0、9毫米3、6量度表之校正用作量度电镀膜的电子表,使用前必须依照指定之方法,重新校正方可使用。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成品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企业的成品检验工作。
第三条成品检验是指对生产出来的成品进行检测、测试、评价和验收的活动。
第四条成品检验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满足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关质量数据和评估结论。
第五条成品检验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独立、随机抽样、及时评议的原则。
第六条成品检验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邀请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二章成品检验的组织与管理第七条成品检验应由检验班组进行组织,班组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
第八条检验班组的组织结构由检验主管负责制订,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九条检验主管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负责班组日常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第十条检验主管应制定成品检验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检验工作。
第十一条检验班组应保持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干扰,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检验结果的处理应及时、准确、详细,包括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等。
第三章成品检验的流程与方法第十三条成品检验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测试方法选择、数据处理等。
第十四条成品检验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方案应考虑样品数量和检验周期的合理性。
第十五条成品检验应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十六条成品检验应制定检验标准和指标,确保检验结果与合同要求相符。
第十七条成品检验应记录检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操作,包括仪器仪表校准、环境条件等。
第十八条成品检验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
第十九条成品检验应每年进行一次外部质量审核,确保检验能力和合规性。
第四章成品检验的责任与义务第二十条检验主管负责成品检验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检验工作按时完成。
第二十一条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成品检验,并处理检验结果。
第二十二条公司领导应重视成品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成品的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成品检验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全面、严格的成品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成品检验的范围、流程、标准、要求、责任分工等。
第二章成品检验的范围与要求第五条公司的成品检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功能检验、性能检验等。
第六条公司的成品检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检验人员必须熟悉产品的设计、工艺、标准等基本信息;检验仪器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公司必须建立成品检验档案,留存相关记录。
第三章成品检验的流程与标准第七条公司的成品检验流程包括:样品接收、样品登记、样品检验、样品记录、不合格处理、样品留样等环节。
第八条公司的成品检验标准包括: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内部标准等。
第四章成品检验的责任与分工第九条公司的成品检验责任分工包括: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检验工作的进行;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合格的样品;品质部门负责具体的检验工作。
第十条公司的成品检验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检验工作。
第五章成品检验的措施与要求第十一条公司的成品检验要制定检验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检验工作。
第十二条公司的成品检验要进行原始记录的留存,记录内容应详实、准确。
第十三条公司的成品检验要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修复、返工、退货等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四条公司的成品检验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并按规定进行后续处理。
第六章成品检验的监督与改进第十五条公司的成品检验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并针对性地改进成品检验工作。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经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生效,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定期进行培训。
检验管理制度及规程范本一、总则1.1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制定本检验管理制度及规程范本。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检验和验收工作。
1.3 检验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高效的原则。
二、检验组织结构2.1 设立检验部门,负责公司产品的检验和验收工作。
2.2 检验部门设立检验员岗位,负责具体的产品检验工作。
三、检验范围3.1 检验部门应对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抽样检验。
3.2 检验部门应对公司所有成品进行验收检验。
四、检验程序4.1 检验准备4.1.1 检验员应熟悉产品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4.1.2 检验员应按照检验规程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
4.2 检验实施4.2.1 检验员应按照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
4.2.2 检验员应真实、完整地记录检验数据和结果。
4.3 检验结果判定4.3.1 检验员应根据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
4.3.2 检验员应填写检验报告,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4.4 不合格品处理4.4.1 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防止误用或误安装。
4.4.2 检验员应将不合格品报告给相关部门,并协助处理。
五、检验记录和追溯5.1 检验员应填写检验记录,记录应包括检验日期、检验员姓名、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5.2 检验记录应保持清晰、完整,便于追溯和查询。
六、检验设备和工具管理6.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6.2 检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应遵循操作规程,防止损坏和误用。
七、人员培训和考核7.1 检验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检验技能和质量意识。
7.2 公司应定期对检验员进行考核,确保其符合岗位要求。
八、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8.1 检验部门应定期对检验过程进行回顾和改进,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8.2 检验部门应积极参与公司的质量改进活动,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
九、文件控制9.1 本制度应作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并进行文件控制。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实施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1. 检验要求1.1 原材料检验要求1.1.1 对于每批原材料,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成分以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检验。
1.1.2 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原材料的,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1.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1.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要求1.2.1 对于每批半成品和成品,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1.2.2 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2.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2. 检验责任2.1 原材料检验责任2.1.1 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取和采购,并组织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检验。
2.1.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2.1.3 生产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特殊性能检验。
2.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责任2.2.1 生产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2.2.2 质量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3. 检验流程3.1 原材料检验流程3.1.1 采购部门收到原材料样品后,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1.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1.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采购部门。
3.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流程3.2.1 生产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2.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2.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生产部门。
4. 验收标准4.1 原材料验收标准4.1.1 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成品检验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依法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各类企业对成品进行检验的具体操作规范。
第三条成品检验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
第四条成品检验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标准,满足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
第五条成品检验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以供查阅和追溯。
第二章成品检验的类型和方法第六条成品检验分为外观检验、功能检验和安全性检验。
第七条外观检验包括产品外观的鉴别、颜色、形状、尺寸等方面的检查,可以采用目视检查、测量检查等方法。
第八条功能检验包括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检查,可以采用试验、测量、检测等方法。
第九条安全性检验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使用风险等方面的检查,可以采用实验室测试、现场测试、风险评估等方法。
第三章成品检验的标准和要求第十条成品检验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
第十一条成品检验应依据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第十二条成品检验应关注产品的质量、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第十三条成品检验应包括产品的材料、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等方面的检查。
第四章成品检验的程序和流程第十四条成品检验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计划编制、样品采集、样品送检、检验操作、结果判定、报告输出、档案归档。
第十五条成品检验的具体流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确保流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成品检验的记录和档案管理第十六条成品检验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检验计划、样品采集记录、检验操作记录、检验结果记录、检验报告、档案归档等。
第十七条成品检验的记录和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和要求进行保存,确保记录和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六章成品检验的责任和权益第十八条企业应依法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成品检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九条成品检验的相关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操作和判断。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成品检验工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的成品及外购的成品,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检测、样品保留、数据分析等内容。
第三条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本制度开展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的遵循性具有优先性,如与其他文件发生冲突,以本制度为准。
第二章成品检验基本要求第五条成品检验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检验应以客户需求和公司标准为基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二)检验应有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三)检验应有适用的检测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结果正确。
(四)检验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全面、合理、连贯。
第六条成品检验应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检验项目的选择和确认。
(二)检验过程的安排和执行。
(三)检验记录和报告的编制和保存。
(四)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五)检验设备和工具的校准和维护。
第三章成品检验项目和方法第七条成品检验项目应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客户需求确定,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载明。
第八条成品检验项目的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公司标准的要求,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载明。
第九条对于存在无法进行常规检验的成品,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特殊的检验方法,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载明。
第四章成品检验流程第十条成品检验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接收成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在成品到达公司后,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接收,并对到货数量、外观质量等进行初步检查。
(二)按规定取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和相关标准,按规定的程序从成品中取样。
(三)执行检验:检验人员按照检验项目和方法,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和工具进行检验。
(四)记录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检验结果,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五)分析和处理结果: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保存检验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应按规定的要求,妥善保存检验记录和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