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91.50 KB
- 文档页数:25
药理学(PHARMACOLOGY )第十四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 临床案例患者,男,62岁,有高血压病史。
最近病人常感觉胸闷。
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频繁咳嗽并咯出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
诊断为慢性左心衰。
概述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分类根据CHF多种调节机制的变化,目前用于治疗CHF的常用药物可分为:1.正性肌力药:(1)强心苷类(2)非强心苷类:包括β受体激动药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2.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和AT1受体阻断药3.β受体阻断药4.降低心脏负荷药:包括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和其他血管扩张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环节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该类药物均为苷元和糖结合而成,苷元含有一个甾核和不饱和内酯环,是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结构。
因化学结构中的某些取代基不同,故强心苷的作用有强弱、快慢和久暂的不同。
常用制剂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毒毛花苷K等。
【作用】1. 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收缩力)2. 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3. 负性传导(减慢房室结传导) 4. 其他1.正性肌力作用直接的选择性地加强心肌收缩性(1) 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心室收缩期↓,舒张期相对↑→心肌供血和回心血量↑。
(2) 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心室残余血量↓,心室容积↓,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
(3)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强心苷对正常人和CHF患者心肌均有正性肌力作用,但只能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
2. 负性频率作用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过快的心率明显减慢,因此进一步延长心室舒张期,并降低心肌耗氧量。
是前述正性肌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使心率减慢。
3. 负性传导作用于房室结:兴奋迷走神经→减慢Ca2+内流→使传导减慢(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
(大剂量)直接减慢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