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8
《动物生理学》导学案导学案一:绪论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科学,主要包括动物的繁殖、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
本导学案将带领我们逐步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导学案二:动物的运动与细胞研究1. 动物的运动机制动物体的运动依赖于肌肉的收缩和骨骼的支持。
肌肉收缩是通过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会触发肌纤维的收缩,进而带动骨骼运动。
动物的运动还涉及到各种运动器官和运动系统的协调工作。
2. 细胞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参与到动物的运动过程中。
细胞内的酶能够催化运动所需的能量释放,在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神经冲动,调节肌肉收缩等。
导学案三:动物的呼吸与循环1. 动物的呼吸系统呼吸是动物体利用氧气进行能量代谢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例如,哺乳动物的呼吸依靠肺,鱼类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2. 动物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将氧气丰富的血液泵送至组织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送回肺部或肾脏进行处理。
导学案四:动物的消化与排泄1. 动物的消化系统消化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可以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过程。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消化器官。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式的消化器官和消化方式。
2. 动物的排泄系统排泄是指将代谢产物、废物和多余物质从动物体内排出的过程。
动物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尿液、肾单位等。
通过排泄,动物能够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导学案五:动物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1. 动物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对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活动起调控作用。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组织构成,重要的器官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等。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绪论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动物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科学。
任何生命,从简单的微生物到复杂的高等动物,均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和功能特征。
因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生理学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及人体生理学等。
动物生理学是生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动物学和畜牧兽医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
动物有机体由四大功能系统组成:①支持系统:包括皮肤、被毛、骨骼和肌肉,其作用为构建骨架,决定外貌体型,执行躯体运动功能,同时也参与机体防御和代谢。
②维持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以及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其作用为执行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
③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其作用为整合协调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并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④生殖系统:包括生殖(产仔或产蛋)和泌乳,其作用为复制动物个体,并给新生子代提供营养,确保种系的繁衍。
每个功能系统均涉及多种不同的器官,而器官由许多不同的细胞组成,细胞是构成动物机体的最基本单位。
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和规律,揭示各系统、器官和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探索不同系统、器官和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机体如何协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并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从而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系的繁衍。
二、怎样研究动物生理学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y,1578-1657)首先通过活体解剖和实验手段研究动物的血液循环,证明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不断循环。
1628年,哈维的著作《心与血的运动》出版,标志着生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诞生。
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所获得的。
观察是指对动物生命现象的如实描述;而实验室记录并分析在人为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时生命现象的变化,以探求因果关系。
动物生理学第一次1.简介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生理现象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与动物学、生物学、医学相互交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细胞生理学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元,也是动物生理学的最小单位。
细胞生理学就是研究细胞内部流程的生理学,主要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代谢以及细胞分子组成与调控机制等方面。
通过细胞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机体生理活动的本质。
3.器官生理学器官是由多个细胞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分化而来。
器官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的学科。
主要包括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内分泌学等方面。
通过器官生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结构和相互关系,进而推断器官失调导致的疾病原因。
4.代谢生理学代谢是指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细胞内分解物质的反应和合成新物质的反应。
代谢生理学是研究代谢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以及信号物质代谢。
通过代谢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掌握机体各种营养素如何进入体内、转化和利用,了解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同时也为治疗代谢紊乱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5.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神经系统的学科。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和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系统。
神经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涉及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内分泌、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
通过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探究神经信息传递的机制,并研究神经系统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形式。
6.免疫生理学免疫生理学是由免疫细胞及其各种功能分子据此进行调节的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
其内容包括抗原与抗体的互相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成熟、激活和增殖等方面。
通过免疫生理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机体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动物生理学课件1一、引言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动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
通过对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运动、感觉、适应等生理过程,为动物生产、疾病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件将简要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二、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的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的科学。
3.生理功能: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运动、感觉、适应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4.生理机制:生物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和原理。
5.生理过程:生物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现象。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对动物生理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和调控,以揭示生理机制。
2.理论方法: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对动物生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3.比较方法:比较不同动物或同一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现象,以探讨生理功能的演化规律。
4.系统方法: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次,研究动物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四、动物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生长发育:研究动物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2.繁殖生理:研究动物的生殖器官、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性别决定等生理现象。
3.代谢生理:研究动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包括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分解等。
4.运动生理:研究动物的运动器官、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在运动过程中的功能和协调。
5.感觉生理:研究动物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在感觉过程中的功能和信息传递。
6.神经生理:研究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调控作用。
7.内分泌生理:研究动物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作用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调控。
8.血液生理:研究动物的血液组成、功能、血液循环、造血过程等生理现象。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引言概述: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有机体如何通过各种生理过程维持生命和适应环境的学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生理学的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能力。
正文:一、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1. 呼吸器官的结构:如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等。
2. 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3. 呼吸的调控: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调节。
4. 不同动物的呼吸适应:如水生动物的鳃和肺、空气呼吸动物的气囊等。
5.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哮喘、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二、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1. 心血管器官的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
3. 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4. 血压调节与维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5. 循环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预防和治疗。
三、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1. 消化器官的结构: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2.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通过肠壁上的微绒毛进行吸收。
4. 消化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实现。
5.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的治疗和饮食调理。
四、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1. 泌尿器官的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
3. 水盐平衡的调节:通过肾脏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
4. 毒物排泄:通过尿液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5.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肾炎、尿路感染等的预防和治疗。
五、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等。
动物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和适应机制;3.能够分析和解释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变化;4.培养学生对动物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生理学概述1.动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3.动物体温调节机制。
2.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1.神经元结构和功能;2.神经传递过程;3.不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1.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消化过程中的酶作用;3.营养吸收机制。
4.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1.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动物体内的运输和交换;3.呼吸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5. 循环系统与血液运输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血液成分和功能;3.血液循环过程。
6. 排泄系统与体液平衡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3.动物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系统讲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动物生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变化。
5.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
四、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演示等内容。
2.实验器材: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科书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他们深入阅读和学习。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动物身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作原理。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1. 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2. 理解动物身体各个系统的生理机制;3. 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动物生理学实践技能。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生理学概述a.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c. 动物生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成果。
2. 神经生理学a.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b. 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c. 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d.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机制。
3. 循环生理学a. 心脏结构和功能;b.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c.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d.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4. 消化生理学a.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 消化道的吸收和分解;c.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d. 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能量平衡。
5. 呼吸生理学a.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 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c. 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d. 呼吸和体内酸碱平衡。
6. 代谢与能量生理学a. 基础代谢率和能量消耗;b. 营养物质的合成和降解;c. 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d. 生物节律和体温调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和视频等形式进行内容的讲解和演示;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生理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动物生理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解;4.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动物生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讨论和实验操作等;2. 作业与报告:布置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试:设置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运行、调节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到动物体内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对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也能够推动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动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 生理机制研究动物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生理机制研究。
通过对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比如,通过对动物呼吸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动物的呼吸过程、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生理机制。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人类理解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以及疾病的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理适应性研究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适应各种生存压力,因此生理适应性研究也是动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各种动物的适应性机制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动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生物化学途径和遗传调节等方面的原理。
这对于人类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3. 行为生理学研究行为生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和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动物为了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表现出的行为和行为特征。
通过对动物行为和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和生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这对于人类理解动物行为和行为异常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生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 医学领域应用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内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而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比如,通过对动物心脏生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动物免疫学的研究,可以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2. 农业领域应用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动物饲养、繁殖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动物生理学的发展及应用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是生物学、医学、农业、畜牧业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动物生理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一、动物生理学的历史动物生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古希腊人开始关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他们希望用理性的思维和观察来解释生命和运动。
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把发热视为身体的正常反应,认为人类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治愈疾病,从而揭示了生理学的原始形态。
公元17世纪起,研究动物的生理学逐渐成为主要领域。
荷兰物理学家阿纳托米在1651年提出了神经生理学的理论,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的循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肝脏和胰腺的分泌物质,这都开创了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时代。
随着实验仪器的改进,生物学家们开始能够观察和记录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例如呼吸、心跳、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1.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展进入20世纪初,动物生理学逐渐向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发展。
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可以分离、鉴定和分析动物生物体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结构和功能,并且了解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人类在发现和了解细胞生物化学作用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20世纪后半叶,遗传学进步迅速,科学家们考虑了遗传编码和相互关系,从而引领了生物学新的方向。
特别是在研究人体染色体上中心的人类基因计划中,动物生理学在发现人类身体构造和生理特征上起到了很大、值得宝贵的作用。
2. 神经科学的进展神经科学是现代动物生理学中最重要的子领域之一。
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神经系统有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探讨了动物的认知能力和行为。
消化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神经元的功能原理、神经网络的作用原理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3. 免疫学的进展免疫学是生物学领域最新的一个分支。
免疫学研究从生物防御过程中获得了启示,开展了许多抗原及免疫系统反应的研究。
《动物生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2250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8学分:2+0.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产生机制,理解动物机体结构与机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活动规律,理解水产动物机体与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之间相互影响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掌握各种生理仪器使用技能,初步具备运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解决渔业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水产养殖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1.概述: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动物生理学研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动态及其进展。
2.生理机能的调节及其控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馈控制系统;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基本要求L.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及其研究的不同水平。
2.理解动物生理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3.掌握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反馈控制及稳态的概念。
重点、难点1.生理功能的调节2.生理功能调节的控制及稳态的概念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6学时)主要内容L.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特点。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兴奋的引起和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兴奋的传递。
3.骨骼肌细胞生理特性及收缩功能:肌细胞收缩机制。
基本要求1.了解肌细胞收缩机制。
2.理解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机制。
3.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重点、难点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的机制。
2.肌细胞收缩原理。
第三章神经系统(6学时)主要内容1.突触与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与反射弧;反射中枢生理(中枢兴奋传播特征,中枢抑制)。
2.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鱼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条件反射。
基本要求L.了解反射中枢生理(中枢兴奋传播特征,中枢抑制);了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2.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3.掌握突触传递;掌握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重点、难点1.反射中枢基本生理活动。
2.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及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第四章血液(2学时)主要内容1.概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浆的化学成份;血液的理化特性。
2.血细胞:无脊椎动物的血细胞;脊椎动物血细胞及其生理特性。
3.血液凝固;血型。
基本要求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了解血细胞及其生理特性。
2.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凝固和血型。
重点、难点1.血细胞生理特性。
2.血液凝固。
第五章血液循环(6学时)主要内容1.心肌的生物电及生理特性。
2.心脏生理: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定。
3.血管生理:血液流体力学基本知识(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微循环及组织液的生成。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基本要求1.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了解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理解微循环及组织液的生成。
3.掌握心肌的生物电及其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
重点、难点L.心肌的生理特性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与鳔 (4学时)主要内容1.概述:呼吸的概念及呼吸过程;呼吸器官及呼吸方式:鳃的呼吸机能。
2.气体交换及气体运输:气体交换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气体运输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3.呼吸机能的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影响呼吸的理化因子。
4.鳔的功能:鳔的形态、结构血管分布特点;鳔的功能。
基本要求1.了解水生动物呼吸器官及其呼吸方式;了解鳃的呼吸运动。
2.理解呼吸的调节机制3.掌握气体交换与气体运输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L.呼吸的概念及呼吸过程,气体的交换及运输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和化学性调节。
第七章消化与吸收(5学时)主要内容L.概述: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道运动及其调控;消化腺分泌及其调控;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2.口腔内消化:口腔与食道的机械性消化及其调节;口腔与食道化学性消化及其调节;鱼、虾、贝类口腔消化的特点。
3.胃内消化:胃内机械性消化及其调节;胃内化学性消化及其调节;鱼、虾、贝类胃内消化特点。
4.肠内消化:肠内机械性消化及其调节;肠内化学性消化及其调节;鱼、虾、贝类肠内消化的特点。
5.吸收:吸收的部位及机理;各种营养物质吸收;消化吸收率。
基本要求1.了解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了解水产动物口腔、胃、肠内消化的特点;了解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理解口腔内的消化;理解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3.掌握胃内和肠内的消化。
重点、难点1.消化过程、消化活动的调节(胃、肠消化为主)2.消化道运动形式及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第八章能量代谢及营养(自学)主要内容L.能量代谢: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方法、标准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饲料能量在体内的演变。
2.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基本要求1.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鱼类耗氧率的特点及其测定方法。
重点、难点: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与方法第九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5学时)主要内容1.概述:排泄及其途径;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机能;影响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3.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分泌机能的调节。
4.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压调节机理。
基本要求L.了解排泄及其途径;了解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了解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
2.理解肾泌尿机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掌握尿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1.尿的形成过程。
2.泌尿机能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自学)主要内容1.概述:脊椎动物内分泌腺及其激素;无脊椎动物内分泌系统及激素;激素生理作用特点。
2.下丘脑和脑垂体:下丘脑、神经垂体、腺垂体。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4.肾上腺:肾上腺髓质激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5.胰岛腺:胰岛激素的种类;胰岛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基本要求1.了解内分泌系统在调节机体机能中的作用。
2.理解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重点、难点: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五、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骨骼肌的生理特性了解离体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及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了解离体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测定的原理;掌握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及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了解在体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理解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的原理与机制;掌握心脏活动的纪录方法和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四)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离体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理解各种理化因素对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掌握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纪录方法和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五)反射时的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了解在体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理解反射时测定、反射弧分析的原理;掌握反射时测定、反射弧分析的方法。
(六)血液理解血液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鱼类的采血方法、鱼类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方法和鱼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
六、有关教学环节的说明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外自学为辅,并配合18学时的实验内容。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安排六次。
本课程考试以闭卷的方式进行。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出勤、课堂回答问题、实验课成绩等)。
七、学时分配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1.温海深著. 《水产动物生理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年2.林浩然著.《鱼类生理学》.第三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杨秀平著.《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桂明远著.《水产动物机能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年5.李永才著.《比较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6.王玢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谢景田著.《生理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执笔人:万军利教研室主任:靖美东教学院长(主任):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