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共15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5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核心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地理学科问题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2.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 地理核心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地理现象,如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引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使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强调地理核心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30分钟)1. 区域认知: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概念,分析区域的特点和问题,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认识。
2. 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4.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观察地理现象、调查地理问题等,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地理核心素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地理案例,如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核心素养对案例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不仅涵盖了人类与地理之间的联系,还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十分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此,高中地理教师也应跟紧时代教育潮流,不断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地理课堂核心培养落实到位,以此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保障其今后更好的发展。
本文首先讨论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作用,随后对具体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课堂;核心素养引言:课堂是为学生素质与能力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
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
于此基础上灌输地理知识,促进教学思路与方法的改变与优化,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作用(一)促进学生思维的系统化课堂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高中地理课堂也不例外。
教师除传授学生专业地理知识,使其知晓各类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外,还应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锻炼学生思维,使其可更深层次地了解并记忆知识点,从而获得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身心更好地发展受应试教育影响,家长、教师更多关注学生测验成绩,当学生成绩下滑时第一反应常为责备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使得高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频率不断上升。
而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令教师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地理基础知识等针对性授课。
有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可令学生于兴趣的引导下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一)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情境教学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
倘若想要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效,教师就应突破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