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ppt.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82.63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1.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①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如相须、相使配伍。
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如用吗啡镇痛时配伍阿托品,可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及对胆道、输尿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如相畏、相杀。
③减少或延缓耐药性。
如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
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君臣佐使。
七情配伍。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
服药饮食禁忌。
2)药剂学配伍变化★:药物及其制剂进入机体前发生于体外的配伍变化。
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使用后,导致其体内过程的改变而引起疗效的变化。
药理学配伍禁忌:出现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
药物的配伍变化既可发生于体外,也可发生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中。
药剂学配伍变化:1.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在配伍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
产生的原因:浑浊、沉淀或分层。
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
吸附。
2.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及其制剂因配伍使成分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
产生的原因:1.浑浊或沉淀--pH改变;成分相互作用。
2.变色。
3.产气。
4.发生爆炸。
成分间相互作用的配伍禁忌。
如朱砂(朱砂安神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药物(如溴化物、碘化物、硫酸亚铁等)配伍,会导致胃肠道出血或发生严重的药源性肠炎。
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1)分类:药理的配伍变化。
可见的配伍变化(浑浊、沉淀、结晶、变色、产气)。
药剂的配伍变化。
不可见的配伍变化(肉眼观察不到)。
2)主要原因:溶剂组成的改变。
pH的改变。
缓冲容量。
原、辅料的纯度。
成分之间的沉淀反应。
盐析作用。
混合顺序及混合液浓度。
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设计与方法1.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设计:1)预测项目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