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作用的科学。。.医学模式—一定时期内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或者大脑运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

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

。横段研究――选择几组某些方面匹配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定。

。主观观察法--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纵向研究--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

。前瞻性研究-- 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目的是预见。

。回顾性研究-- 是由现在看过去,将现在同过去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指在完全自然条件下对人可观察到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调查法――借助会见或问卷了解一组人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用心理测验来测量和评定人的能力、态度等心理方面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对一个特例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过程――人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说是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统一的方面

。心理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

。感觉--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在众多刺激物种选择少数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

。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成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并用概念或名称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改变以后,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感知综合征――患者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识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形象、大小、颜色等个别属性却产生错误的感知。

。疼痛――个体对现实刺激和已经存储的经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

。识记--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就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脑子里。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情感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心境--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常常是由于某种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突然来临时而产生的暴怒、狂喜、悲绝等。

.道德感--道德感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双趋冲突--即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条件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

.趋避冲突—个体的动机为满足某一需要,指向一个目标的同时又产生一个相威胁的目标需要回避

。人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方面。

.性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色彩。社会化--是指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环境中,个体适应该社会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过程。社会化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信息三个主要因素。

。心理卫生――也称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益的活动,平稳良好的心态,对当前和发展的社会和环境以及自身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LCU――代表相应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生活变化所要求的适应程度做出数量估计

。心理评估—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其水平做出的鉴定

。心理测验--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常模--指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是解释个体测验分数的基础

。信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包括时间、内容、评分者的一致性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测验所要测量对象的程度

。智商(IQ )--智力测验结果的量化单位,用于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离差智商--由被试所在年龄组的平均成绩作参照对象

。比率智商――年龄智商以个体的年龄作参照尺度对智力进行衡量

。心身疾病--采用广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理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社会角色--即社会身份,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病人角色--是指那些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 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不能适应角色要求而出现的角色矛盾。

. 角色行为减退--已经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家庭、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其提出新的角色要求而使病人从病人角色中退出。

. 角色行为强化--]进入病角色并接受一定治疗后,过份认同疾病状态,出现行为固着,对康复后要承担的其它社会角色感到恐惧不安。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抑郁-- 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会有悲观、失望、无助、冷漠、绝望等不良心境。

求医行为--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遵医行为--是指病人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即病人的依从性。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