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及界面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43
复合材料
第二章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及界面
1、弥散增强和颗粒增强的原理
1)弥散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弥散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荷载主要由基体承担,弥散微粒阻碍基体的位错运动,微粒阻碍基体位错运动能力越大,增强效果愈大,微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尺寸较大(直径大于1 m)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但增强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的变形,颗粒阻止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增强效果越好;颗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越好。
2、什么是混合法则,其反映什么规律
混合法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同组分之间的关系):σc=σf V f+σm V m,E c=E f V f+E m V m式中σ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V 为体积百分比,c、m和f 分别代表复合材料、基体和纤维;反映的规律:纤维基体对复合材料平均性能的贡献正比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
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及改性方法有哪些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
①化学结合
②物理结合
③扩散结合
④机械结合。
界面改性方法:
①纤维表面改性及涂层处理;
②金属基体合金化;
③优化制备工艺方法和参数。
4、界面反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有什么影响
界面反应和反应程度(弱界面反应、中等程度界面反应、强界面反应)决定了界面的结构和性能,其主要行为有:
①增强了金属基体与增强体界面的结合强度;
②产生脆性的界面反应产物;
③造成增强体损伤和改变基体成分。
La2Ti2O7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La2Ti2O7是一种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因此在环境净化、光电催化和光催化水分解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La2Ti2O7的制备主要有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
其中,在固相法中,La2O3和TiO2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退火处理,最终得到La2Ti2O7。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将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物混合,然后进行水热处理和焙烧,制备出La2Ti2O7。
水热法则是通过将La(NO3)3和TiCl4等金属盐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得到La2Ti2O7。
这些方法制备简单,操作灵活,相应地,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La2Ti2O7材料的晶型和形貌也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La2Ti2O7的光催化性能与其结构、晶粒尺寸、表面缺陷等因素密切相关。
La2Ti2O7具有近带隙的光电催化活性,其光谱范围主要在紫外线到可见光区域。
通过改变La2Ti2O7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调控其光催化活性。
例如,引入其他金属元素形成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光催化活性。
一些研究表明,改变La2Ti2O7中的Ti离子含量,有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
此外,表面修饰也是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La2Ti2O7表面修饰稀土元素、贵金属或半导体量子点等材料,可改变其表面电子结构,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除了La2Ti2O7的自身光催化性能外,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La2Ti2O7和二氧化硅、La2Ti2O7和石墨烯等。
这些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位点,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同时,复合材料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光吸收活性位点和电子传输通道,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主要通过一些基于目标反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催化还原CO2等。
复合材料的界面定义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特点。
在复合材料中,界面是指不同组分之间的交界面,是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界面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和应用范围。
因此,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准确的定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复合材料的界面可以被定义为不同组分之间的交界面,包括纤维和基体
之间的界面、不同填料之间的界面等。
这些界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同成分或性质所导致的,因此界面的性质往往会对整体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其次,复合材料的界面还可以被定义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区域。
在
这些区域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的界面效应,如界面扩散、界面结合、界面应力传递等。
这些效应会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耐久性等方面。
另外,复合材料的界面还可以被定义为材料的表面区域,包括纤维表面、填料
表面、基体表面等。
这些表面区域往往是复合材料与外界环境或其他材料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因此界面的性质会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黏附性、润湿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的界面可以被定义为不同组分之间的交界面、材料的微观
结构和相互作用区域,以及材料的表面区域。
界面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因此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准确的定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复合材料的界面定义,探索界面效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1.复合材料的定义2.复合材料的特点3.复合材料常见分类4.复合材料的命名方法5.MMC,PMC,CMC6.复合材料的性能7.比强度,比模量(比刚度)第二章1、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何有效选择基体?2、选择金属基体时,如何增强基体与增强物的相容性?3、聚合物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什么是热塑性树脂?什么是热固性树脂?第三章1.增强体的形态类型2.纤维常见增强体: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硼纤维3.玻璃纤维的制造步骤,玻璃纤维高强度的机理4.碳纤维晶体结构和主要性能特点,制造工艺2种,工艺流程5.有机纤维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能6.硼纤维准备工艺7.化学气相沉积CVD8. 晶须结构和性能特点,主要分类2种第四章1.界面相2.界面效应3.PMC的界面理论:2个界面浸润和化学键4.MMC界面类型和特点5.MMC界面控制的方法6.偶联剂第五章1.分散强化和颗粒强化原理2.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曲线几个阶段特点3.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小体积和临近体积,及其含义4.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原理:复合定则,公式5.短纤维增强原理6.短纤维的临界长度lc及意义7.物理性能的复合定则第六章1.MMC常见制备工艺2.共晶合金定向凝固法的特点3.MMC合成制备的主要技术问题4.物理相容性和化学相容性5.常见的MMC有哪些类型和特点6.如何提高MMC的化学相容性7.MMC中裂纹钝化机制8.铝基复合材料二次加工方法9.镍基复合材料常见增强体10.Ti MMC特点,化学相容性,解决方法4种11.Cu复合材料的特点,主要增强体12.Mg复合材料的最主要的特点第七章1.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FRP)2.玻璃钢3.PMC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特点和步骤4.GFRP三种类型最显著的特点5.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增强塑料第八章陶瓷基复合材料1. 陶瓷基体的化学键特性2. 增强体,增韧体,几何形态上三类3. 晶须,SiC、Al2O3, Si3N4常见三种4. 晶须和颗粒增韧陶瓷性能和特点5. 晶须增韧机制,示意图6. 陶瓷界面类型和特点7. CMC制备工艺:晶须和颗粒增韧陶瓷制备工艺第九章1.C/C 复合材料2.C/C 复合材料主要特点3.C/C 复合材料典型应用4.C/C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坯体(预成型体)制备和基体碳的制备5.基体碳的制备工艺(流程):CVD,CVD碳(热解碳);浸渍-碳化工艺,树脂碳(沥青碳)6.烧蚀现象和烧蚀热。
高中化学复合材料知识点总结复合材料的结构通常是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基体的作用是将增强体粘合成整体并使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的各种侵蚀破坏作用。
当然也决定复合材料的某些性能和加工工艺。
高中学习网小编为您带来高中化学复合材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化学复合材料知识点(一)1、复合材科的定义、组分功能和作用: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为气体或液体不能称为复合材料。
组分:其组分相对独立,通常有一相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分散相,称为增强相(增强体)。
功能和作用: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
2、复合材料的命名强调基体,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强调增强体,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材料与增强体材料名称并用,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钢)。
3、复合材料的分类方式按基体材料类型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形态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制复合材料;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4、常用的基体材料及各自的适用范围轻金属基体(主要包括铝基和镁基),用于450℃左右;钛合金及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作基体的复合材料,适用温度650℃左右,镍、钴基复合材料可在1200℃使用。
5、常用热固性基体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
常用热塑性基体复合材料: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热塑性聚酰亚胺。
常用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玻璃,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无机胶凝材料;6、玻璃和玻璃陶瓷的定义及不同玻璃是无机材料经高温熔融、冷却硬化而得到的一种非晶态固体;玻璃陶瓷是将特定组成的玻璃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内部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并进一步长大,形成致密的微晶相;玻璃相充填于晶界,得到的像陶瓷一样的多晶固体材料。
第二章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第一节复合效应概述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是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开拓新材料领域的基础。
耦合:不同性质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复合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协同相长特性(即复合后的材料性能优于每个单独组分的性能)。
从力学、物理学上理解复合材料多样性的基础。
拟解决的问题:寻找材料复合的一般规律。
研究增强机理。
一、材料的复合效应线性效应: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
非线性效应:相乘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
复合效应是复合材料的研究对象和重要内容,也是开拓新型复合材料、特别是功能型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问题。
非线性效应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
1、平均效应:P c=P m V m+P f V f(P:材料性能;V:材料体积含量;c:复合材料;m:基体;f:增强体或功能体)应用:力学性能中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率等结构不敏感特性;热传导、电导等物理常数。
例: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E c=E m V m+E f V f(混合定律)2、相补效应:性能互补→提高综合性能。
例:脆性高强度纤维与韧性基体复合,适宜的结合形成复合材料。
→性能显示为增强体与基体互补。
3、相乘效应:X/Y·Y/Z=X/Z(X、Y、Z:物理性能)两种具有转换效应的材料复合→发生相乘效应→设计功能复合材料。
例:磁电效应(对材料施加磁场产生电流)——传感器,电子回路元件中应用。
压电体BaTiO3与磁滞伸缩铁氧体NiFe2O4烧结而成的复合材料。
对该材料施加磁场时会在铁氧体中产生压力,此压力传递到BaTiO3,就会在复合材料中产生电场。
最大输出已达103V·A。
单一成分的Cr2O3也有磁电效应,但最大输出只有约170V·A。
4、共振效应:两个相邻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机械的、电的、磁的共振。
应用:改变复合材料某一部位的结构→复合材料固有频率的改变→避免材料工作时引起的破坏。
吸波材料:调整复合材料的固有频率,吸收外来波。
第7期王继伟,等:TiNb。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63-TiNb2O7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王继伟1,马小丽2,宋建伟1,关山月1,高洁1,张志聪1,张亚兰1,孙瑞雪“(1.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南阳473000;2.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南阳473000)摘要:以聚偏氟乙烯为氟碳源,利用两步法合成了TiNb2O?@F-C复合材料。
借助XRD、SEM、新威电池测试系统等进行表征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偏氟乙烯加入量为0.05g时制得的TiNb2O7@F-C复合材料既能保持着多孔结构又有F掺杂碳包覆层,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TiNb2O?;负极材料;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M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7-0063-02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iNb2O7CompositesWang Jiwei1,Ma Xiaoli2,Song Jianwei1,Guan Shanyue1,Gao Jie1,Zhang Zhicong',Zhang Yalan',Sun Ruixue1*(1.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473000,China;2.Lucky Huaguang Graphics Technology Co.,Ltd.,Nanyang473000,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TiNb。
?®F-C 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two-steps method us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as fluorine source and carbon source.XRD,SEM and battery test system were used for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Nb2O?@F-C composite prepared when the amount of PVDF added is0.05g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porous structure but also have the F doped carbon coating layer,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cath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Key words:llithium ion battery;TiNb2O7;anode material;composite materials随着化石燃料储量的减少及使用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人们在努力探索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比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1]。
02年真题任选五题,每题20分1.试述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试述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发展趋势。
3.试述特种陶瓷制备工艺、应用及发展趋势。
4.简述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
5.试述玻璃的结构。
6.聚合物的力学三态及特点。
7.试比较五大硅酸盐水泥的异同点。
03年真题03论述题(总分150分,每题30分)1.特种陶瓷与传统陶瓷的区别,特种陶瓷的制备、应用及发展趋势。
2.光导纤维的导光原理及应用前景。
3.聚合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4.复合材料定义、分类、特性及发展趋势。
5.论述你对材料学的认识。
04年真题04每题30分,任选五题1.论述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2.试述高温结构陶瓷的种类及特点。
3.试述非晶态聚合物三种力学状态及其与晶体聚合物的异同。
4.试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5.试述玻璃的熔制工艺过程。
6.论述材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5年真题05 (1—6题必做,7、8任选一题)1.材料的分类及应用.(20分)2.常见特种玻璃有哪些?举例说明两种特种玻璃原料、加工工艺、功能原理、应用领域。
(25分)3.试述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
(20分)4.试述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
(20分)5.试述高聚物的结构.(20分)6.试进复合材料种类、月途和发展趋势(25分)7.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特点和发展趋势(20 分)8.试谈对电介质陶瓷的理解和认认。
(20分)06年真题061、概述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20分)2、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相变特征。
(20分)3、试述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20分)4、举例说明功能陶瓷制备,性能及应用。
(30分)5、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请举例说明。
(30分)6、试比较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特征。
(30分)07年真题071.陶瓷制备的一般工艺及结构特点。
(20分)2. 举例说明材料性能与成分、结构及制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