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字句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0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比”字句基本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点的展示、讲解与练习三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比”字句简介“比”字句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的基本形式包括:1.A (主语)+比B (状语)+C (谓语中心语),女口:今天比昨天暖和。
2.A (主语)+B1比B2(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名。
3.否定式:用“没有”替换“比”或用“不比”替换“比” ,前者是直接的否定,没有歧义,后者可能包含两种含义即“没有/ 不如”或“一样” 。
此外,有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中还有一些变化的形式,即不用单个介词“比”,而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来表达,即“比” 字句的特殊句式。
如:A和/跟/与/同B相比/比起来,A怎么样;论D1, A不敢/能同/和/与/跟B相比;论D2, A比B怎么样。
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基本形式的教学。
二、“比”字句的偏误李大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偏误作了细致的分析。
他指出“比”字句在习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三类偏误:误用、误加、否定式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字句的使用多数是正确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比” 字句在用法上的偏误具体有:1.误加:“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非常”等副词修饰。
但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很/ 非常+形容词”这一语法点的泛化,出现了误加。
如:大连的化妆品比衣服很贵。
2.搭配偏误:“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但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学习者使用时造成偏误。
如:今天的温度比昨天热。
“比”字句
1.A比B+adj.
2.A比B+adj.+吗?eg.我比他高。
eg.他比我聪明吗?
3.A没有B+adj.
4.A不比B+adj.
eg.他没有我高。
(他比我矮)eg.他不比我高。
(他和
我差不多高;他比我矮)★A没有B+adj.
eg.他没有我聪明。
他没有我笨。
她没有我漂亮。
她没有我丑。
我比……不一样。
我比她不高。
5.A比B+adj.+具体数量
eg.他比我高20厘米。
(cm)
6.A比B+adj.+一点儿/一些/得多/多了
eg.他比我高一点儿/一些/得多/多了
7.A比B+更/还+adj.
eg.我爸爸比姚明更/还高。
8.A比B+adj+多少?
eg.你爸爸比姚明高多少?
9.A比B+adj.+得多吗?
eg.你爸爸比姚明高得多吗?
A比B+很adj. 他比我很高。
A比B+一点儿adj. 他比我一点儿高。
练习exercise
一.用“A比B+adj.+具体数量/其他”或“A比B+更+adj.”改写句子。
1.爷爷80岁,奶奶65岁。
2.我哥哥1米85,我1米55。
3.他的法语很好,汉语更好。
4.北京小吃很好吃,四川小吃更好吃。
5.昨天学的生词不多,今天学的生词特别多。
二.根据图表组词成句。
1.北京上海凉快比多了
2.上海热比北京得多
3.亚洲学生多7个比欧洲学生
4.亚洲学生少7个比欧洲学生。
比字句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汉语》教材第六章“比较句”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比较句的定义、分类、用法和注意事项。
详细内容涉及比较句的构成原理、比字句的结构类型、比字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句的基本概念,了解比字句的分类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字句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重点:比字句的结构类型及其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大小、高低、长短等,自然引出比较句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介绍比较句的定义和构成原理。
(2)讲解比字句的结构类型,如:A比B+形容词、A+形容词+比B等。
(3)通过例句展示比字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a. 他比我高。
b. 这本书比那本书厚。
4. 小结与巩固(2)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句的定义和构成原理2. 比字句的结构类型3. 比字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4. 比字句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比字句描述下列图片,不少于5句。
b.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比字句?请分别注明。
1. 他的成绩比我好。
2. 这件衣服比那件便宜。
3. 他跑得比我快。
4. 这个苹果比那个大。
2. 答案:a. 略。
b. 1、2、3、4都是比字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较句的概念和比字句的用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比较句的例句,了解比较句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比字句的结构类型及其用法。
2. 比字句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资料]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章《比字句》。
本章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字句的用法,能够正确地运用比字句表达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比字句的定义、结构、类型以及比字句的运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字句的概念,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类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字句正确地表达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比字句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字句的定义、结构、类型以及比字句的运用方法。
难点:比字句的运用,如何正确地表达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2. 讲解比字句的定义和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字句的含义,然后讲解比字句的定义和结构,如“A比B怎么样”。
3. 讲解比字句的类型: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比字句,如同类相比、异类相比、数量相比等。
4. 示例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比字句的运用方法,如“太阳比地球大”。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字句的运用心得,分享彼此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比字句定义:A比B怎么样结构:A + 比 + B + 怎么样类型:同类相比、异类相比、数量相比运用:正确表达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七、作业设计太阳和地球相比,哪个更大?月亮和地球相比,哪个更圆?2. 答案:太阳和地球相比,太阳更大。
月亮和地球相比,月亮更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示例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比字句的定义、结构、类型和运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比字句的运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比字句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界、人类社会、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
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
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
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
“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
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
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
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比”字句一、什么是比较句汉语里用来表示比较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一类是比较性质或程度的差别、高低,每一大类中又包含一些不同的比较格式。
凡是用来作比较的句子都称作为比较句。
比较常用的比较句有“比字句”、“不如”句、“跟/和/同/与/像......一样”句、介词“有”字句、“越来越”、“越......越......”句、“更”字句、“最”字句等等。
二、汉语中表示不同比较方法的比较句(一)“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如“甲比乙好”。
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
例如,甲山比乙山高一些。
|甲比乙有经验得多。
|阿哥的心比蜜还甜。
|你比我睡得晚得多。
|他比我会说话。
|有文化比无文化好。
|短一点比长一点好。
上面例子中,相比的甲乙两事物不是等值的。
好多“比”字句隐去了部分词语,例如:他的身体比我(的身体)好。
|他学日语的时间比(他)学英语(的时间)短。
|今年来我国学汉语的人比去年(来我国学汉语的)多一倍多。
还有一种特殊“比”字句,例如:①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②他的身体现在比以前好。
“比”字句是指表示两个人或两种事物在性质、程度的差别或高低(也可以用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比较)的一种格式,用介词“比”引出比较的对象,用谓语表示比较的结果,“比”与其宾语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1她比我大三岁。
2他比我高。
3我身体比以前好得多了。
“比......”可以放在补语之前,也可以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4他做生意做得比我好。
5他做生意比我做得好。
1.结构方式(1)基本格式:A+“比”+B+差别1这棵树比那棵树高。
2这个班的学生比那个班的学生多。
(2)由“比+被比较的人和事物”构成介词词组,放在形容词或以形容词为中心意义的述补词组前,有三种基本结构。
3他比我高。
(比字词组+谓词性词语)4杰克汉语说得比我流利。
(比字词组+形容词(+得)+形容词)5他的房间比我的大一点儿。
比字句教案-(含多款)教案比字句的运用与练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通过比字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比字句的定义和作用2.比字句的基本结构3.比字句的运用方法4.比字句的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事物,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比字句的定义、作用、基本结构和用法。
2.示例法:通过示例展示比字句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比字句。
4.拓展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事物,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情景,引出比字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比字句的定义和作用:比字句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句子,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讲解比字句的基本结构:比字句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较的事物、比较的事物和比较的结果。
例如:“太阳像个大火球,照亮了整个世界。
”4.讲解比字句的运用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发现它们的特点和与其他事物的相似之处,然后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5.设计相关练习:给出一些被比较的事物,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例如:“月亮像个大玉盘,悬挂在夜空中。
”6.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美好之处,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例如:“树叶像绿色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7.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拓展,观察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他们对比字句的运用能力。
2017.11语“比”字句研究综述○李 楠摘 要:“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学界较为关注。
笔者从句法、语义、语用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角度对“比”字句近40年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总结了“比”字句的研究特点及问题。
关键词:“比”字句 句法 语义 语用“比”字句通常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类比较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
20世纪80年代,学者多从语义层面研究“比”字句;90年代,语义和语用研究有了初步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比”字句的研究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多个层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比”字句研究概况(一)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概况比字句的研究全面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集中探讨了“比”字句的句法结构,在语义等层面也有初步的探索。
句法研究层面,主要是对“比”字句进行定性研究。
如刘月华等(1983)将“比”字句的句式分成两类:1.主语+A比B(状语)+谓语,往往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
2.A(主语)+比B(状语)+谓语,表示同类事物的比较,谓语可由形容词等多种成分充当。
[1]同时,一些学者如李临定(1986)、任海波(1987)、殷志平(1987)等开始关注“比”字句中某一具体成分如结论项、比较项等的研究;也有一些学者如刘月华(1983),陆俭明、马真(1985)等还对“比”字句中“还”“更”等成分进行了探讨。
除了句法研究之外,语义层面也有初步的探索,代表性论文是马真《“比”字句比较项Y的替换规律试探》(1986)。
另外,这一时期,有学者关注到了“比”字句的生成条件,揭示“比”字句的生成和转化等规律,如邓文彬《“比”字句生成过程中的条件与制约》(1987)。
(二)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概况进入90年代,“比”字句的研究呈现横向与纵向同步发展的局面。
横向上,在不断深入句法研究的基础上,语义和语用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
纵向上,“比”字句探源、“比”字句产生和发展原因的分析也成为学者逐步关注的焦点。
《比字句》教学教案一、课型:初级汉语语法课二、教学对象:零起点三、教学内容:比字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三个基本句型:“NP1+比+NP2+adj”“NP1+没有(不比)+NP2+adj”“NP1+比+NP2+数补短语”四、教学目标:1.通过“比”字句的学习,掌握其语义特征、句式特点、准确用法,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能够自然流利地使用“比”字句描述自己的家乡和中国的差别。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运用句型:“NP1+比+NP2+adj”“NP1+没有(不比)+NP2+adj”“NP1+比+NP2+数补短语”2.了解“没有”、“不”的使用位置3.结合“比”字句的教学,能够比较“比”字句中两个“NP”的不同。
六、教学方法:1.按照先引入再操练的顺序,讲解三个基本句型。
2.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设计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4.设计趣味联系和游戏,在娱乐中熟练运用“比”字句。
七、教具准备:1.实物类:苹果、核桃、铅笔、圆珠笔2.媒体类:老师提前录制的视频和拍的照片。
八、教学时间:总时长:40分钟1.复习:5分钟2.引入:12分钟3.操练:10分钟4.练习:10分钟5.总结:3分钟九、教学步骤(一)复习(5分钟)PPT展示几组反义词,每组配上图片和拼音大小、多少、长短、轻重、高矮、贵便宜、冷热(二)引入11.看实物回答问题大小——苹果、核桃;高矮——老师、宋云颢;多少——铅笔、圆珠笔例子一:(1)动作:分别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核桃(2)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哪一个大”“这两个不一样,我们可以怎么说”(3)老师提问,学生逐个造句如果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可继续教学;(用比字句继续,没有比字句可以说“我们还可以用新的句子说”)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老师说“这些句子都不合适”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4)句子展示:“苹果比核桃大”(5)让大家重复正确句子(集体朗读) (老师领读)例子二:(1)动作:让宋云颢同学上讲台进行比较(2)问题:“老师和宋云颢谁高”“用比字句怎么说”(ppt展示上一个句子)(3)老师点名提问“他怎么说的”“我们一起说”(4)句子展示:“宋云颢比老师高”(5)让大家重复这个正确句子。
比字句教案(含多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修辞手法”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比字句”的运用与实践。
通过学习比字句的定义、分类、构成及作用,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比字句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字句的定义、分类及构成,学会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掌握比字句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字句的构成及运用。
2. 教学重点:比字句的分类、作用及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引入比字句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比字句的定义、分类、构成及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a. 比喻句: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b. 比拟句:用具有共同特点的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c. 比照句: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实践环节:给出几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写作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比字句的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字句的定义、分类、构成及作用。
2. 比喻句、比拟句、比照句的写作技巧。
3. 实践环节的主题及优秀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题材,运用比字句写一段话。
答案示例:春天,是大自然的画家,用温柔的手,为大地穿上五彩斑斓的新衣。
2. 作业要求:不少于100字,至少使用两种比字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运用比字句,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比字句的魅力。
比字句的结构类型简答题比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也被称为"比喻句"或"对比句"。
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异之处。
比字句常用于修辞手法中,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根据比字句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对比句型:对比句型是比字句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对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
对比句型通常使用"不如"、"与其"、"虽然"、"然而"等连接词构成,如:"这个球队不如上个赛季表现出色。
""与其忍受痛苦,不如勇敢面对。
""虽然天气很冷,然而我们还是要出门锻炼身体。
"2. 比喻句型:比喻句型是比字句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表达。
比喻句型常用的比较方式包括"如同"、"像"、"就像"等词语,如:"他的声音像夜莺般婉转动听。
""她的微笑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
""他的行为就像是个无赖一样。
"3. 并列对比句型:并列对比句型是将两个被比较对象放在同一个句子中,通过并列的结构来突出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并列对比句型通常使用"不是……就是"、"既……又"、"或者……或者"等连接词构成,如:"他的生活不是高楼大厦,就是丛林野外。
""她既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又是一个职场上的强者。
""这个问题或者解决不了,或者会带来更多麻烦。
"4. 进一步比喻句型:进一步比喻句型是在比喻句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比较,以突出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比字句语法理论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汉语语法》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比字句”,详细内容包括比字句的定义、结构、用法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思考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2. 教学重点:比字句的正确运用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引出比字句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1)讲解比字句的定义、结构及用法。
(2)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了解比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例题,分析解题步骤。
(2)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
5. 小组讨论(5分钟)(2)拓展比字句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比字句的概念、结构、用法。
2. 比字句例句及分析。
3. 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运用比字句描述下列事物:①春天的花朵;②秋天的落叶。
(2)分析下列句子中的比字句结构,并指出其特点:①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②这个苹果红得像太阳。
2. 答案:(1)①春天的花朵比冬天里的雪花还要美丽。
②秋天的落叶像金黄色的地毯,铺满大地。
(2)①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运用了明喻结构,本体为他跑得快,喻体为兔子。
②这个苹果红得像太阳,运用了暗喻结构,本体为苹果的颜色,喻体为太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比字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比”字句
一、什么是比较句
汉语里用来表示比较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一类是比较性质或程度的差别、高低,每一大类中又包含一些不同的比较格式。
凡是用来作比较的句子都称作为比较句。
比较常用的比较句有“比字句”、“不如”句、“跟/和/同/与/像......一样”句、介词“有”字句、“越来越”、“越......越......”句、“更”字句、“最”字句等等。
二、汉语中表示不同比较方法的比较句
(一)“比”字句
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如“甲比乙好”。
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
例如,甲山比乙山高一些。
|甲比乙有经验得多。
|阿哥的心比蜜还甜。
|你比我睡得晚得多。
|他比我会说话。
|有文化比无文化好。
|短一点比长一点好。
上面例子中,相比的甲乙两事物不是
等值的。
好多“比”字句隐去了部分词语,例如:他的身体比我(的身体)好。
|他学日语的时间比(他)学英语(的时间)短。
|今年来我国学汉语的人比去年(来我国学汉语的)多一倍多。
还有一种特殊“比”字句,例如:
①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②他的身体现在比以前好。
“比”字句是指表示两个人或两种事物在性质、程度的差别或高低(也可以用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比较)的一种格式,用介词“比”引出比较的对象,用谓语表示比较的结果,“比”与其宾语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
1她比我大三岁。
2他比我高。
3我身体比以前好得多了。
“比......”可以放在补语之前,也可以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
4他做生意做得比我好。
5他做生意比我做得好。
1.结构方式
(1)基本格式:A+“比”+B+差别
1这棵树比那棵树高。
2这个班的学生比那个班的学生多。
(2)由“比+被比较的人和事物”构成介词词组,放在形容词或以形容词为中心意义的述补词组前,有三种基本结构。
3他比我高。
(比字词组+谓词性词语)
4杰克汉语说得比我流利。
(比字词组+形容词(+得)+形容词)
5他的房间比我的大一点儿。
(比字词组+形容词+数量词语)
数量词语放在形容词后,补充说明数量,不能放在形容词前。
6*他的房间比我的两平方米大。
(3)动词后面有宾语的话,可以有两种方式。
7她骑自行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重叠动词)
8他自行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宾语提前)
(4)表示在哪方面比较的动词或比较其结果的形容词不能省掉。
9*他自行车比我快多了。
10*他自行车骑得比我多了。
2.“比”字句使用的条件限制
(1)比较的一项内容一般不能省略,被比的一项相同的内容常常可以省掉。
1他的房间比我的(房间)大。
(2)表示比较差距大时,“比”字句中不能使用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等。
其他表示城的的副词,如“非常”、“极”等也不能用在“比”字句里。
如果要说明比较的双方差别很大,应该说“比......得多”或“比......多了”等。
例如:
1*我的汉语比他很差。
2我的汉语比他差得多了。
3*他的房间比我的非常小。
4他的房间比我的小得多。
但是,表示程度“进一步”的意义时,介词结构后面、谓词前面,还可以用表示比较程度的副词“更”、“还”、“还要”等作补语,表示程度更进一层。
5她比我更胖。
6姐姐比我还笨。
7他的汉语比我得还好。
(3)下列“比”字句不仅可以比较高下差异,而且可以表示高下差异的程度。
所以谓语中心语后可以有表示程度的补语。
例如:
1弟弟比妹妹大三岁。
②他们班的学生比我们班多五个。
(4)如果动词带程度补语,程度补语不能放在动词的前面,“比”放在动词前或补语主要成分前,如果动词又带宾语,“比”用在重复的动词前或补语主要成分前。
例如:
①小名比我学得好。
②他翻译得比我快。
③比他跑得快。
(5)程度补语和数量补语不能同时出现。
例如:
①*我比她来的早10分钟。
②我比她早来10分钟。
这个句子里既有数量补语,又有程度补语“来得早”。
一个句子中不能同时用两种补语,这时应去掉程度补语中的“得”,将形容词“早”作状语用在动词“来”之前。
这种句子的格式是:“比”+人/物+形容词(作状语)+动词谓语+数量补语。
(6)否定副词“不”不能放在谓语的前面。
例如:
①*我的汉语水平比玛丽的汉语水平不高。
②我的汉语水平不比玛丽的汉语水平高。
在用“比”表示比较的否定句中,否定副词“不”必须放在“比”之前,而不是放在谓语之前。
(7)否定形式及其意义。
用“比”构成的比较句,多以肯定形式出现。
如果否定的话,多用“没有”的形式。
这和直接在“比”前加“不”是不同的。
否定词不能放在形容词前。
例如:
①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漂亮。
(肯定)
②那件衣服没有这件衣服漂亮。
(否定)
“比”字前虽然可以加“不”进行否定,但是跟用“没有”否定,用法意义有差别。
否定形式“不比……”只说明“前者不比后者更……”,而不表示“后者比前者……”。
例如“他不比我高”,不能说明“我比他高”,虽然实际上可能是“我比他高”。
“不比”对形容词的积极、消极色彩没有选择。
例如:
③我的房间不比你的大
④我的房间不比你的小。
而“没有”是有选择的,它一般选择带有积极色彩的形容词。
例如:
⑤我的房间没有你的大。
⑥*我的房间没有你的小。
⑦我跑的没有你快。
⑧*我跑的没有你慢。
有时用“不比”否定,是为了强调剧中形容词反义的肯定意义。
例如:
⑨这个商店的价钱不比日本低多少。
此例句意义在于“日本的商品贵,这个商店的商品也贵。
”
用“不比”否定时,有时含有辩驳的语气。
例如:
⑩我不比他笨,我怎么就不能参加比赛了?
⑾(谁说我做的菜比他差),我做的菜不比他差嘛!
其中隐含着反驳“别人认为我比他笨”、“别人认为我做的菜比他差”等意思。
(8)可以再介词结构“比……”后面作谓语的动词(或助动词)有一定的限制,常见的有:表示愿望、爱好、思维活动的动词或助动词,如“爱”、“喜欢”、“懂”、“关心”;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动词,如“增加”、“提高”、“降低”;表示“善于”的助动词及其后边的动词。
如“能说”、“能写会画”;带程度补语的动词,如“咱们比他们走得快”;表示“多”、“大”等意思的动词“有”,如“她比我们有办法/他的发言比别的人有内容”;前边带“早”、“晚”或“多”、“少”等状语的动词。
(9)介词结构“比……”的形容词谓语常带的补语有下面几种情况:用数量补语“一点儿”或“一些”,表示比较的双方的差别不大。
如“这个提包比那个轻一点儿”;用
程度补语“多”,表示比较的双方差别很大。
如“这只鸡比那只肥得多”;用数量词组作补语,表示双方的具体差别。
(10)“多”、“少”或“早”、“晚”作状语,一定要放在谓语动词前边,而不能放在“比”前边。
如:
①我比他多买了一本书。
②她比我少买了一本书。
(11)当“比”字句后项是疑问代词时,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而表示任指,后边应当有副词“都”。
比如:
①他比谁都聪明。
②这儿比哪儿都安静。
如果句子表示反问,“不”应当放在疑问代词的后面。
如:
那个淹死小妮子的龙须沟,它比谁不厉害!
再简单阐述一下其他两种比较句
(二)“没”字比较句和“不如”比较句
专指用“没有”或“不如”表示对它前后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的句子,例如“甲没有乙好。
”和“甲不如乙好。
”两者相当于“甲不比乙好。
”与“比”字句不同的是两者没有肯定式,再如:他的发音没有你好=他的发音不如你好(=他的发音不比你好)
南方没有北方冷=南方不如北方冷(=南方不比北方冷)
(三)“和”字比较句
指用“和”字表示比较的句子,例如“甲和乙一样好”,经常用“一样”,例如:
③这道题和那道题一样难做。
④华侨和我们一样想念祖国。
⑤他的意见跟你一样不一样?(不一样。
)
⑥他的意思与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