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井底之蛙》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7
井底之蛙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井底之蛙”的意义。
2.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拓展其视野。
3.促进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1.介绍“井底之蛙”的故事背景。
2.向幼儿传达故事的道理:局限于自己所知道的事物,无法拓宽自己的见识与眼界。
2.活动设计1.相关绘本故事播放。
2.模拟游戏体验:在教室里,放置一个“井口”,幼儿依次在井口里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提供新观点。
3.亲子互动体验:教师安排亲子互动游戏,帮助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融合心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介绍一下这一节课的主题:《井底之蛙》的故事。
2.向幼儿询问他们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是否知道这个故事的大意,耐心倾听幼儿回答。
2.活动环节1.绘本故事播放:播放与讲解绘本故事《井底之蛙》,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模拟游戏体验:老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个“井口”,然后一个一个地让幼儿站在里面看看,也可以站在外面观察看看。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感受,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旨。
3.亲子互动体验:老师提供亲子互动游戏示范,带领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融合心态的重要性。
例如,“交换”游戏,双方互换思想与观点。
3.结束环节1.整理教室以及材料,安排排队,老师再重复一遍今天的教学主题:“井底之蛙”和提供的玩具和故事。
2.介绍明日的内容主题,并预告即将进行的活动。
四、教学评估1.幼儿会围绕“井底之蛙”这个主题展开探讨,提供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幼儿会积极参与模拟游戏体验,并在游戏中向外拓展视野、提供新观点。
3.家长参与亲子互动游戏,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
五、教学心得本次教学主题“井底之蛙”,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了他们自身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们积极探索新世界,向外开拓视野,参与亲子互动,服从规则。
通过教学,幼儿的积极思维与沟通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表达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老师也能与家长建立更好的互动与合作。
英语故事《井底之蛙》中英双语以下是故事《井底之蛙》的中英双语内容:中文故事:从前,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那口井。
青蛙认为它的井就是整个世界。
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海龟来到了井口。
青蛙问海龟:“你是从哪里来的?”海龟回答说:“我是从大海来的。
”青蛙惊讶地问:“大海是什么?”海龟说:“大海是一个非常大的水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美丽的景色。
”青蛙听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它无法想象大海有多大。
海龟邀请青蛙一起去看看大海,但青蛙拒绝了,它认为自己的井就是最好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小世界,而应该拓宽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The English Story: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frog living in a well. It had never left the well and thought its well was the whole world.One day, a turtle from the sea came to the well. The frog asked the turtl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The turtle replied, "I come from the sea." The frog was surprised and asked, "What is the sea?" The turtle said, "The sea is a very large body of water with all kinds of creatures and beautiful scenery." After hearing this, the frog opened its mouth wide in amazement. It couldn't imagine how big the sea was.The turtle invited the frog to go and see the sea, but the frog refused. It thought its well was the best place.This story tells us not to be like the frog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only seeing the small world in front of us, but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understand the wider world.。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用精心设计的教案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故事选择、情境营造、问题引导、知识扩展和评价反思。
以《井底之蛙》为例,说明如何把一篇普通的童话变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
一、故事选择选择一篇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很重要。
《井底之蛙》这个故事,将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们关于自知、自省和心胸开阔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一只井底之蛙们的狭窄观念,即便是出现了类似海洋的大水,他也不能相信人家是真的有那么大的面积,只能以自己眼前的水为参照物。
这篇故事则极具启发性,让孩子们从中获益。
二、情境营造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
如果能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创建一个恰当的情境,那么孩子们就更加能够放松心情,并持续保持他们的听觉注意力。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声音特效,音乐以及情境场景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充分利用课堂道具,比如挂窗帘或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等等,以此来装饰教室,使孩子们所见所感。
三、问题引导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有所探讨,需要思考问题,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
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孩子对故事进行思考,通过问题答案的探讨,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并理解作品中各类细节。
例如,《井底之蛙》中蛙认为海洋只是井面的一个小小突出部分,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要我们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四、知识扩展通过有趣的知识扩展,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故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本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何通过比较来理解容量大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认识周围世界。
同时,扩展相关的知识点,如地球的卫星等等,让孩子们更快地了解世界上的不同事物和事实,从而拓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五、评价反思让孩子们有机会自由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认可和建设性的批评,为他们提供接受和提供反馈的机会。
在与小学生们讲解《井底之蛙》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从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放,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绘本故事《井底之蛙》•故事背景与角色介绍•故事情节梳理•寓言寓意分析•绘本艺术风格及表现技巧•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寓言中相似主题探讨•教育意义及实践应用目录CONTENTS01故事背景与角色介绍井底之蛙生活环境井底故事中的主角——井底之蛙——生活在井底,这是一个狭窄而有限的空间,象征着它的视野受限。
自然环境井底之蛙所生活的环境包括井壁上的苔藓、井水中的微生物以及偶尔落入井中的小虫等,这些构成了它的食物来源。
角色性格特点井底之蛙天真、无知、自满自足。
它从未离开过井底,认为井中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对于外界一无所知。
海龟见识广博、谦虚谨慎。
海龟曾经游历过广阔的大海,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因此它对井底之蛙的无知感到惊讶。
故事发生时间与地点时间古代,具体年代不详。
这个故事旨在传达一种思想,即人们应该开阔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因此时间设置在古代并不影响其教育意义。
地点一口位于乡村或田野的井中。
这个地点象征着封闭和局限,与井底之蛙的性格特点和视野受限相呼应。
02故事情节梳理井底之蛙与路过的小鸟相遇,二者开始对话。
小鸟向井底之蛙描述天空、大海等广阔景象。
井底之蛙对小鸟的描述表示怀疑和不理解。
初次相遇与对话井底之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无法想象更广阔的世界。
井底之蛙对小鸟描述的景象表示不屑,认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足够好。
井底之蛙的心态表现出对外界认知的局限性和自我满足。
井底之蛙对外界认知局限这些动物向井底之蛙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让井底之蛙开始产生好奇和探索欲望。
井底之蛙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开始思考更广阔的世界。
其他动物如狐狸、松鼠等也来到井边与井底之蛙交流。
外界动物对井底之蛙的启发井底之蛙心态转变过程井底之蛙经历了好奇、探索、思考等阶段,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
在与其他动物的交流中,井底之蛙逐渐开阔了眼界,改变了原有的认知观念。
最终,井底之蛙决定跳出井口,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实现了心态的转变和成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被栏杆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
他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井底之蛙成语故事古代有一个小青蛙住在一个狭小的井底,从出生开始,它所能看到的一切只有井口的一点天空。
它对自己生活的井底非常满足,从未有过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一天,一只大青蛙从外面的野外跳进了这口井。
大青蛙向小青蛙打招呼,并试图告诉它外面世界的广阔和美丽。
小青蛙听后并不以为意,反而嘲笑大青蛙的自夸。
大青蛙感到有些不愉快,但也理解小青蛙的无知。
于是,大青蛙邀请小青蛙跳出井口,亲自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小青蛙嘲笑着拒绝了。
大青蛙无奈地跳上了井口的壁上,在那里开始歌唱。
它的歌声旋律优美,回荡在整个井底。
小青蛙被大青蛙的歌声所打动,感受到了大青蛙所述的外面世界的美丽。
随后,大青蛙继续邀请小青蛙出来,给他展示外面的奇迹。
小青蛙思索了一番,最终接受了大青蛙的邀请。
当小青蛙跳出井口,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它的认知。
它看到了广阔的草原和湖泊,高耸入云的山峰和绚丽多彩的花朵。
小青蛙震惊于外面世界的美丽与无限可能。
小青蛙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狭隘的思维和对世界的傲慢态度。
它意识到井底自以为是的生活是如此局限和可笑,并深刻明白自己迫切需要学习和成长。
从那天起,小青蛙决定离开井底,踏上广阔的冒险之路。
它学会了各种技能和知识,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探索了更多未知的领域。
多年后,小青蛙已成长为一只智慧而强大的蛙王。
它回到了井底,与大青蛙再次相遇。
这一次,小青蛙感激地向大青蛙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请求大青蛙做它的导师。
大青蛙欣然接受了小青蛙的请求,帮助它成长和发展。
他们共同在井底分享了智慧和知识,帮助井底的其他青蛙明白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不能被狭隘的观点和封闭的环境所局限。
只有通过开放的心态和广泛的经验积累,我们才能真正发现世界的美丽和无限可能。
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地,都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外界的不同。
正如小青蛙最终理解的那样,我们只有迈开脚步,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成长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珍惜外面的世界,不要做井底之蛙,而是奋勇向前,勇敢面对未知的一切。
井底之蛙的儿童益智故事
世界是广阔的,知识是无涯的。
而故步自封,不肯学习新事物,执拗于自己狭隘的看法,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样。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井底之蛙的故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井底之蛙的故事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会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井底之蛙的成语解释
相关成语推荐:夏虫不可以语冰。
成语典故中国寓言井底之蛙(绘本)•井底之蛙故事背景与寓意•绘本创作风格与特点•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寓言中角色性格特点分析•寓言所蕴含道理及现实意义•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寓言中相似主题探讨井底之蛙故事背景与寓意01井底之蛙出处及作者出处《庄子·外物》作者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故事发生背景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
地点背景一口废弃的枯井,井底有一只青蛙。
寓言所传达思想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比喻人们视野狭窄,见识有限。
井底之蛙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天空就是整个世界,表现出自以为是的态度。
寓言告诉人们要开阔眼界,多接触新事物,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局限于自己小圈子、缺乏广阔视野和开放思维的人提出批判。
视野狭窄自以为是需要开阔眼界批判局限思维绘本创作风格与特点02绘本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元素,通过墨色浓淡、线条疏密来展现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
中国水墨画元素夸张与变形富有节奏感在描绘井底之蛙和其他角色时,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画面布局和元素安排都富有节奏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起伏和变化。
030201独特绘画风格通过细节描绘和表情刻画,将井底之蛙的自大、无知和好奇等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井底之蛙形象鲜明除了井底之蛙外,绘本中还塑造了其他形象生动的角色,如聪明伶俐的小鸟、憨厚老实的大象等,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他角色形象生动绘本中的场景描绘非常逼真,无论是井底的狭窄空间还是井外的广阔天地,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场景描绘逼真生动形象塑造色彩运用与表现力色彩对比强烈绘本中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如井底的阴暗与井外的明亮、角色的鲜艳与背景的素雅等,使得画面更加醒目。
色彩情感表达色彩在绘本中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通过色彩的变化和运用,表现出故事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色彩与主题的契合绘本中的色彩运用与主题紧密契合,既突出了故事的重点和情节发展,又深化了主题内涵和寓意表达。
幼儿园中班讲故事:简短小故事《井底之蛙》教案故事简介《井底之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一直生活在井底的小蛙,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只知道井底的小生活。
终于有一天,一只大蛙跳进了井底,向小蛙讲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小蛙对外面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并决定要跳出井底,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这个故事寓意着鼓励孩子们要勇敢探索未知的世界,不局限于眼前的小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井底之蛙》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是否也像井底之蛙一样,被限制在狭小的环境中。
教学准备•故事书《井底之蛙》•幼儿故事时间的布置•简单的小道具(可选)教学流程1. 复述故事教师可以首先复述《井底之蛙》故事,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整个故事概述一遍。
重点突出小蛙生活在井底、被外界所限制,以及大蛙跳进井底向小蛙讲述外面的世界的情节。
2. 展示故事书教师拿出故事书《井底之蛙》,让幼儿们一起看故事书的封面,并询问他们对书名的理解。
然后,在班级中展示故事书的插图,向幼儿们逐页展示故事的情节,让他们可以通过图画感知故事的发展。
3. 反复阅读故事教师将故事书每一页的文字朗读给幼儿听,同时指着文字,帮助幼儿们逐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每读完一页文字,教师可以停顿引导幼儿们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图画,并与文字进行对照。
4. 对话练习教师可以扮演小蛙和大蛙的角色,与幼儿们展开对话练习。
通过有趣的对话,幼儿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5. 情景表演教师可以邀请两位幼儿来扮演小蛙和大蛙的角色,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幼儿们可以依照故事情节,展示小蛙被大蛙带出井底、看到外面的美丽世界的场景。
6. 思考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小蛙在井底过得开心吗?为什么?•大蛙是如何让小蛙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幼儿觉得自己是否也像井底之蛙一样,被眼前的小环境所限制?7. 拓展活动•分组让幼儿们用绘画或手工制作一个井底和井口的模型,然后通过画图或展示模型描述井底中的小蛙和井口外的大世界。
离开井底的青蛙绘本读后感
以前老听“井底之蛙”这个词儿,觉得那青蛙特没见识,就守着井口大的天还沾沾自喜呢。
可这个绘本里的青蛙不一样,它呀,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就像咱们人有时候突然想出去闯闯的那种感觉。
当青蛙跳出井口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到它那眼睛瞪得老大,就像我们突然到了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啥新鲜玩意儿都有。
外面的世界有绿油油的草地,那草长得比它在井底看到的井壁还高呢;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估计青蛙都想上去打个滚儿。
天空也不再是井口那么一小点儿,而是广阔得看不到边,那一朵朵像棉花糖似的白云,飘啊飘的,青蛙肯定在想:“我以前看到的那点儿天算个啥呀!”
不过呢,外面的世界也不全是美好的。
绘本里青蛙还遇到了一些危险,比如说差点被蛇给吃了。
这就像我们出去闯荡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青蛙可没被吓回去,它机灵地跳开了,继续探索这个世界。
这一点特别让我佩服,要是我是那青蛙,估计得吓得腿软了。
这个绘本让我明白,不能像原来那只只知道井口大天空的青蛙一样,守着自己那点儿小天地就满足了。
要勇敢地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虽然会有危险,但也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就像我们学习新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那点儿东西,要多去参加活动、阅读课外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见识像青蛙看到的天空一样,变得广阔无边。
这只离开井底的青蛙啊,就像一个小小的英雄,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