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与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PPT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5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word整理版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长征。
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锻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长征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长期以来,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长征,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凸显巨大的时代价值。
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
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很重要的就是时刻不忘自己党员的身份,时刻不忘入党时庄严许下的誓言。
不忘初心意味着责任如山,不忘初心意味着担当如铁,不忘初心意味着奉献如常。
在经济一体化、世界全球化的今天,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依旧留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一、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是指人们向往和奋斗的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屡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全国10多个省份,穿越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纵横数万里,在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党内路线斗争、分歧几乎危及红军存亡和革命成败的严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竟能化险为夷,率领红军渡大江、涉大河、翻雪山、过草地,一次次打破蒋介石布下的包围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实现三军大会师。
红军指战员能够经历和承受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凭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始终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险境,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崇高革命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官兵一致的高尚品质。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胜利的远征。
在长征途中,中国红军所经历的困难险阻是艰苦卓绝的,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这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精神让红军战士最终战胜了一切敌人,获取了伟大胜利。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信念;就是为救国救民,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牺牲生命都无所畏惧的奉献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探索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官兵一致的团队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74周年了。
74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
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
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们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
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
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们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红军长征是我们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统治,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事上节节失利,革命形势非常不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我们党和红军遭受的挫折教训,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引导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此,我们党在正确的路线指引下,红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迅速取得战略主动权。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进行抗日民族战争。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使命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经历艰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形成和培育的一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战斗勇气。
长征精神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奋斗精神。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长征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革命事业而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信念。
红军长征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军的层层阻击,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前行,最终完成了这艰难壮丽的伟大历程。
其次,长征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互帮互助的精神风貌。
在长征中,红军官兵相互扶持、相互支持,维护了长征中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为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长征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精神。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军事决策,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准则。
长征精神所承担的时代使命是时刻提醒和启示现代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长征精神教育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还是在国家建设中,只有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方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长征精神告诉我们要具备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只有勇往直前、勇于担当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再次,长征精神提醒我们要保持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态度。
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不仅能够增强集体的力量,也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长征精神教育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原则。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世界变局,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决策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事业的发展。
长征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使命,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铭记在心,传承和发扬下去。
长征的历史意义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有了新的面貌,正是以长征胜利作为起点,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星星之火终以燎原之势,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巍巍丰碑,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长征的意义重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精神三个方面。
一、长征胜利的政治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纵横十四省,转战数万里,终于相继在陕甘地区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从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在陕北,中国共产党召开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关系抗日全局的会议,如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发出全民族抗日的伟大号召,妥善地解决了西安事变,积极联合国民党抗日,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伟大胜利。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文化符号,它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秉持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不断探索前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如今,“长征精神”更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以及国际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长征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满洲事变后,逐渐形成了“武装夺取政权、土地革命、民族团结”的三大革命纲领,而这三大纲领的实现,正需要革命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并开辟一条从“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过渡的道路。
1934年10月,红军在国民党四次“围剿”中处境十分困难,面临着被围殴死的危险。
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决定率领红军挺进陕北,以建立以陕北为根据地的新阵地,同时执行长征计划。
这次长征的规模和距离极大,自西康峨眉山起一直穿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六省,越崎岖、越险峻、越长远。
整个行程中,红军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打压,还要克服山高路远、资源匮乏等重重困难。
然而,红军没有放弃,他们坚守信仰,誓死抗敌,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计划。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1. 坚定的信仰和革命意志。
长征途中,红军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敌人的打压,都坚守信仰、顽强前行。
在长征的历史上,毛泽东多次强调: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坚定的信仰和革命意志。
2. 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不断探索的勇气。
长征途中,红军通过艰苦卓绝、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掌握了游击战争的战略与战术,也积累了重要的战斗经验,为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苦难与牺牲精神。
在长征途中,红军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杀伤,士兵们面对各种困难也毅然决然地走向更加艰苦的长征路。
在他们的生命和血液的映衬下,长征更获得了“苦难与牺牲精神”的强大支撑。
三、“长征精神”对时代的价值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长征精神对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
1. 激励人们顽强拼搏、奋发图强。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这需要我们紧握“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