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排查强化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42.50 KB
- 文档页数:16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
棉花的短绒和粗绒.2.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
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
人工授粉后,应套袋闭花受粉植物,其花属于两性花,所以在自交时无需去除雄蕊和雌蕊;在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时,必须在豌豆开花前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并套袋,待雌蕊成熟后再授以其他植株的花粉(即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后还要套袋,前后两次套袋的目的都是防止其他植株花粉的影响.3.人的秃顶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但只在男性中表现。
一个非秃顶男性和一个其父是非秃顶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后来表现为秃顶,则该男孩的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
BB B.BbC。
bb D。
b解析:由于秃顶性状由B控制,因此非秃顶男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该女性的父亲为非秃顶,其父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推测该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b。
他们的儿子为秃顶,其基因组成中一定含有一个B,因此该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于孟德尔成功揭示两大遗传定律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可有效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B.分析生物性状时,由简单到复杂,先后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C.实验过程中对结果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增加准确度、可信度D.创造性地运用“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完成下列各项任务,依次采用的最合适的方法是()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3.“割双眼皮”是一个非常盛行的医疗美容小手术,很多成年人选择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单眼皮变成双眼皮。
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日,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遇到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但不确定是否为“割的”)带着一双儿女(是双胞胎,且哥哥为单眼皮,妹妹戴着墨镜未能观察到其眼皮性状)在逛街,他们根据遗传学的相关原理作出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该对夫妇及儿子的眼皮性状表现可作为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的依据B.哥哥为单眼皮,其双胞胎妹妹一定也为单眼皮C.若妹妹也是单眼皮,则该对夫妇一定都是割的双眼皮D.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则妹妹一定携带单眼皮基因4.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
现用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3∶1B.7∶1C.5∶1D.8∶1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6.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型一致。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1)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7)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10)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1)专题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28)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1.豌豆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的自花传粉和玉米的同株异花传粉都称为自交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如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狗的直毛与卷毛、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等。
(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①单性花,雌雄同株,便于进行人工杂交;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③易栽培,生长周期短,一次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2)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是否还需要在开花前对母本去雄?为什么?提示不需要。
因为玉米是单性花,即雌雄异花,只需在开花前对母本的雌花进行套袋,即可避免自交和外来花粉的干扰。
(3)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主要的操作流程有哪些?提示开花前套袋→(开花时)采集花粉→人工授粉→套袋。
[典例1]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B.豌豆的紫花与白花C.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D.茉莉的白花与绿叶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和C都不属于同一种生物,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不同性状,所以也不属于相对性状。
答案 B【归纳总结】两次套袋的“三同”与“一不同”:【技法点拨】相对性状的“两同一不同”★均为相对性状(1)在对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中,亲本是否都进行了去雄处理?提示去雄只对母本进行,父本不能去雄。
(2)融合遗传与孟德尔遗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提示子代是否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2.写出下列遗传符号的含义(1)P:亲本♂:父本♀:母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2)×:杂交;⊗:自交。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指导本节内容与前面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边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边理解掌握孟德尔杂交试验现象及解释、测交验证、本质等,最终理解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相统—的观点,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强化练习(2)一、选择题1.基因型为ddEeFF 和DdEeff 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个体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14B.38C.58D.34答案 C解析 采用“逆向思维”法,即先求出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的概率。
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
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A .3 1B .13 3C .1 1D .15 1答案 B解析 子代基因型之中,只有iiY_才能表现为黄色,其几率为14×34=316。
3.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B .4和32C .8和27D .16和9答案 A解析 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F 1基因型为AaBbCC ;根据乘法原理,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为2×2×1=4,F 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1=9。
4.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 ( )A .图1、图4B .图3、图4C .图2、图3D .图1、图2答案 D解析 一对杂交组合应为一对杂合子杂交得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另一对杂交组合应为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相交得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5.在香豌豆中,只有C 、R 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
一株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ccRr 的植株杂交,子代有38开红花。
则原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杂合子红花植株占 ( )A.58B.12C.14D.18答案 B解析 依题意C_R_×ccRr ―→38C_R_,按分离定律只能是12×34=38,故亲本应为CcRr ,子代中杂合子红花植株基因型有CcRR 、CCRr 、CcRr ,所占比例为8/16=1/2。
章末整合提升第1节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去雄、母本(♀)、父本(♂)、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组成、纯合子、杂合子、融合遗传、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第2节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型、自由组合定律、约翰逊第1节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人工异花传粉过程:去雄→套袋→采集花粉→传粉→套袋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2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1∶15.纯合子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6.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7.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第2节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F1共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YR∶Yr∶yR∶yr=1∶1∶1∶1,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4.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5.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其比例为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6.F2中纯合子有4种,各占,重组类型为黄皱、绿圆,共占7.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8.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发展路径基于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探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021-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微专题突(二)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特例分析[核心精要]一、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当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9∶7 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9(A_B_)∶7(3A_bb+3aaB_+1aabb)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9(A_B_)∶6(3A_bb+3aaB_)∶1aabb 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9∶3∶4 表现9A_B_∶3A_bb∶4(3aaB_+1aabb) 或9A_B_∶3aaB_∶4(3A_bb+1aabb)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15∶1 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15(9A_B_+3A_bb+3aaB_)∶1aabb 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13∶3 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13(9A_B_+3aaB_+1aabb)∶3A_bb13(9A_B_+3A_bb+1aabb)∶3aaB_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1∶4∶6∶4∶1 其效果越强。
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探规寻律]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的解题步骤 (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测交后代比例1∶3 1∶2∶1 1∶1∶2 3∶1 或3∶1 1∶2∶1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
(3)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
(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二、致死现象导致性状分离比的改变 1.显性纯合致死 (1)AA和BB致死:? 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2)AA(或BB)致死:F1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2Aabb∶1aabb或6(2AABb+4AaBb)?∶3A_bb∶2aaBb∶1aabb?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2.隐性纯合致死?F1自交后代:9A_B_∶3A_bb∶3aaB_(1)双隐性致死??测交后代:1AaBb∶1Aabb∶1aaBbF1自交后代:9A_B_∶3A_bb?单隐性致死或9A_B_∶3aaB_(2)(aa或bb)??测交后代:1∶1[探规寻律] 解答致死类问题的方法技巧 (1)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分析,如:6∶3∶2∶1?(2∶1)(3∶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单元排查强化【主干知识理脉络】【易错易混早防范】易错点1小样本问题——小样本不一定符合遗传定律点拨遗传定律应符合统计学规律,只有样本足够大,才有规律性。
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易错点2错将Aa产生配子状况视作产生A与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点拨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易错点3混淆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与“测交实验验证”点拨“演绎推理”内容——如果假说正确,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将F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则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理论推测)。
“实验验证”——完成测交实验。
易错点4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性状分离”吗?点拨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而倘若亲本原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这两种类型,则不属“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白花,此不属“性状分离”。
易错点5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是否出现了“新性状”?点拨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型,但并未出现新性状,新表现型的出现是原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
易错点6YyRr×yyrr与yyRr×Yyrr是否均属测交?点拨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因此虽然YyRr×yyrr 和yyRr×Yyrr这两对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相同,但只有YyRr×yyrr才可称为测交。
易错点7不能敏锐进行“实验结果数据”与“9:3:3:1及其变式”间的有效转化点拨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许多题目给出的结果并非9:3:3:1或9:6:1或9:3:4或10:6或9:7等规律性比,而是列出许多实验结果的真实数据,如F2数据为90:27:40或25:87:26或333:259等,针对此类看似毫无规律的数据,应设法将其转化为“9:3:3:1或其变式”的规律性比,才能将问题化解。
易错点8不能灵活进行“信息转化”克服思维定势,误认为任何状况下唯有“纯合子”自交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点拨由于基因间相互作用或制约,或由于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可导致“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表现为“相同表现型”,故有些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可能不发生性状分离。
教材第16页►【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2.B3.A提示: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实现: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出现1:1的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所选相对性状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4.B提示:采用逐对分析法。
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直毛:卷毛=3: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黑色:白色=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Dd×dd。
综上分析,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Bbdd。
5.C C选项所述属于实验现象。
其他三项属于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
二、非选择题1.(1)紫茎缺刻叶(2)AABb、aaBb、AaBb(3)紫茎马铃薯叶/紫茎缺刻叶=1/3提示:(1)分析第1组实验,紫茎×绿茎→F1全部为紫茎,说明紫茎是显性性状,绿茎是隐性性状;缺刻叶×缺刻叶→F1中出现马铃薯叶,说明缺刻叶是显性性状,马铃薯叶是隐性性状。
(2)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分析第1组实验,单独分析紫茎与绿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紫茎(A_)×绿茎(aa)→F1中全部都是紫茎,故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单独分析缺刻叶与马铃薯叶这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B_)×缺刻叶(B_)→F1中缺刻叶(B_):马铃薯叶(bb)=3: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Bb×Bb。
综上分析,紫茎缺刻叶①的基因型为AABb,绿茎缺刻叶②的基因型为aaBb。
分析第2组实验,单独分析紫茎与绿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紫茎(A_)×绿茎(aa)→紫茎(Aa):绿茎(aa)=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单独分析缺刻叶与马铃薯叶这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B_)×缺刻叶(Bb)→缺刻叶(B_):马铃薯叶(bb)=3: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Bb×Bb。
综上分析,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为AaBb。
(3)AABb×AaBb→A_B_:A_bb=3:1。
2.(1)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2)将纯合的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
(3)有抗病矮秆品种。
连续自交直至不再出现性状分离。
【基础排查过三关】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1.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的实验,能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2.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3.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4.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比率是1/32()5.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基因型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YR的雄配子数量之比1:1()6.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7.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8.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判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9.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10.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11.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12.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13.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14.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法进行了证明() 15.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6/16()16.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 存在时,B、b均不表现深颜色而表现为白色。
现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中黑色:白色为4:1()17.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母本不可能是AAbb()第二关:练规范强素养1.写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2.写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即测交的遗传图解。
3.巨胚稻因胚的增大而胚重增加,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
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Ge、ge控制,为研究巨胚的遗传特性,科学家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以下数据:8.某农科所做了两个小麦品系的杂交实验,70 cm株高和50 cm株高(以下表现型省略“株高”)的小麦杂交,F1全为60 cm。
F1自交得到F2,F2中70 cm:65 cm:60 cm:55 cm:50 cm约为1:4:6:4:1。
育种专家认为,小麦株高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基因可用A、a,B、b,……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F2中60 cm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专家的观点加以验证,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要求写出配子)。
9.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
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
若将F1紫花植株进行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第三关:做高考攀顶峰1.[全国卷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2.[2018·天津卷,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B.1/4C.1/8 D.1/93.[2015·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4.[2016·全国卷Ⅱ,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