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卡输入输出数据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0
论存储卡程序编辑功能与FANUC程序存储空间在现代加工中,随着加工对象的不断复杂化,加工程序也变得更加庞大。
FANUC系统最大8M的程序存储空间已不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
为了增加系统程序存储空间,在FANUC 30i/31i/32i系列系统中,新追加了利用存储卡插槽扩展程序存储区的功能,即通过使用FANUC开发的存储卡程序开发工具FS30i Memory Card Program Tool可以在PC机上编写程序,编写完的所有程序最终以文件名FANUCPRG.BIN放到存储卡内。
通过选择存储卡设备,可以将程序存储文件内的程序选择为主程序来执行存储器运行。
此外,程序存储文件还可以显示程序一览画面,在程序编辑画面上编辑程序存储文件内的程序。
进入30i/31i/32i系列系统画面,按:Program-Folder-OPR-Device Change出现如下画面:对于菜单Memory Card即为我们在0i/16i/18i/21i通常看到和理解的Card,即为存储卡,我们执行存储卡的DNC加工程序来源于此,输入输出CNC的相关数据也是以此为操作目的对象。
在30i/31i/32i系列系统中,新建存储卡程序文件时,需要指定文件夹/程序数和可以追加到程序存储文件上的程序文件的容量。
文件夹/程序数可从63、500、1000中予以选择。
初始值为63。
程序文件的容量可以从2Mbyte、4Mbyte、8Mbyte、Customize(任意容量)予以选择。
初始值为2Mbyte。
选择任意容量时,可以在2~2048Mbyte的范围内指定。
可以指定容量的最大值为2048Mbyte,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全部使用2048Mbyte。
由于系统上的限制,容量会比2048Mbyte稍微少一些。
建立好新的文件后可以使用鼠标拖拽含有NC程序的文件插入到本工具的查看列表中,即可进行NC程序的添加。
NC程序名以及更新日期和时间,基于所插入的文件予以创建。
特性概述规格2通道模拟量输入每通道40 MS/s A/D转换12 Bit A/D 分辨率16 MB 缓存模拟量,数字量,软件触发方式2通道模拟量输出具有任意波形输出模式40MS/s D/A 转换/通道12 Bit D/A 分辨率模拟重建滤波器16 MB 波形输出缓存在板DDS提供1Hz的采样时钟16通道数字量DIO,任意选择输入输出2路计数器/定时器143MHz,32位的DSP处理器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NT/XP/Linux推荐软件VB/VC++/BCB/DelphiCVI, Mathlab 驱动支持用于Windows98/2000/NT/XP 的DLLPCI-3150是一个低成本的高速数据采集卡,板上集成16M(64MB可选)和32位143MHz的DSP处理器,提供足够长的模拟信号数据绝无数据丢失。
提供2个同步模拟信号输入端口,和宽电压输入范围。
PCI-3150是理想的通讯应用比如:通讯数据分析。
40MS/s采样率,在板的RAM和DSP处理可以作为理想的无数据丢失的记录仪。
具有12位的精度,高速数据采集,灵活的触发方式,是高速数据采集的理想产品。
在板的DSP处理器可预处理密集的数据,比如:FFTs和数据过滤,释放主机作为更高级的算法和控制。
外部的时钟和触发特点允许多块卡在同一个系统主机下。
PCI-3150是PCI的Plug-and-Play,数字自动校准技术,板上没有跳线和电位器。
数字I/O模拟输入输入通道:2通道(同步输入)输入阻抗:1MΩor50Ω(75Ω可选)软件选择耦合:AC or DC 软件选择输入带宽:70MHz(3dB)精度:12位输入范围:±50mV,±100mV,±200mV,±500mV, ±1V,±2V,±5V 软件选择共态抑制比:46dB (at DC)增益精度:+/-0.1dB相对于满量程(at 100kHz)零点精度:0.1%量程 +/-1mV(at DC)DNL(微分非线性): <1 LSB (无变化) INL(积分非线性): <4 LSBSNR(信噪比): 64dB (500 kHz input, 1Vpp range) SFDR(无杂散动态范围): 60dB (1Vpp range) 触发: 来源:任意输入通道,Ext, S/W, Dig I/O 级别:256个台阶 斜坡:+ or - 外部:±4V, 100kΩ Zin, 50 ns min脉冲带宽采样速率:内部时钟: 10k to 40MS/s(1Hz精度)单通道 10k to 20MS/s(1Hz精度)双通道 软件控制独立的输出时钟外部时钟: >=4x采样速率输入或输出100kΩ输入通道:16通道(2个8位端口),可选输入或输出输入高电平:2.0 - 5V最大 ,输入低电平: 0.8 - 0V最小 输出高电平: 2.4V max @ 24mA 输出低电平: 0.4V min @ 24mA 上电状态:输入(高阻态) 计数器/定时器:通道:2 (24 bits) , 时钟: 内部A/D or D/A时钟 速度: 80 MHz Max , 模式: 8254 modes 1, 2, 3, 5物理特性尺寸: 7.15 in x 4.20 in ,182 mm x 107 mm 功耗: 1.75 A at +5V ,0.5 A at +12V工作温度: 0℃ to 55℃ ,存储温度: -20℃ to 70℃ 连接器: 5 BNC Female,4 Input, 1 Ext trig/clk 40 Pin针(数字量I/O),32 Bit PCI模拟输出输出通道:2通道(同步输出),12位分辨率输出阻抗:1MΩor50Ω(75Ω可选)软件选择耦合:DC滤波器:7th 顺序贮藏器, 8MHz 3dB频率输出范围:±50mV,±100mV,±200mV,±500mV, ±1V,±2V,±5V 软件选择增益精度:+/-0.1dB相对于满量程(at 100kHz)零点精度:0.1%量程 +/-1mV(at DC)DNL(微分非线性): <1 LSB (无变化) INL(积分非线性): <1 LSBSNR(信噪比): 72dB (500 kHz input, 1Vpp range) SFDR(无杂散动态范围): 55dB (1Vpp range) 触发: 来源:任意输入通道,Ext, S/W, Dig I/O 级别:256个台阶 斜坡:+ or - 外部:±4V, 100kΩ Zin, 50 ns min脉冲带宽采样速率:内部时钟: 10k to 40MS/s(1Hz精度)单通道 10k to 20MS/s(1Hz精度)双通道 软件控制独立的输出时钟外部时钟: >=4x采样速率输入或输出100kΩZin,80MHz最大存储器:16MB(64MB可选)PCI:32bit,33 MHz总线连续控制,全速80MB/s到PC存储器运行模式:任意波形发生具有循环功能(正弦、正方形, 三角) 同步输出:软件激活TTL一致, 50Ω Zout 1在分割点连续采样。
三菱M70常用传输方法1CF卡使用方法1.1CF卡传输方法(1)1.1.1数据输入输出(1)将CF卡插入卡槽。
(2)按下“MAINTE”,然后按下“I/O”,进入输入/输出画面。
1.1.2数据输入(1)在输入输出画面选择“装置选择”,按下“存储卡”。
(2)选择“目录”,在“接收一览表”里通过键盘上移动光标选择CF 卡内的程序,选择好后按下“INPUT”确定。
(3)在输入输出画面选择“区域切换”(从A装置切换到B装置)。
(4)按下“装置选择”,选择“存储器”(以将加工程序存入NC内存为例)。
(5)选择NC存放输入信息的特定位置,如输入加工程序,选择“程序”。
(6)选择“传送A B”,再按“Y”键,此时程序开始输入。
1.1.3数据输出(1)在输入输出画面选择“装置选择”,按下“存储器”。
(2)选择“目录”,在“接收一览表”里通过键盘上移动光标选择CF 卡内的程序,选择好后按下“INPUT”确定。
(3)在输入输出画面选择“区域切换”(从A装置切换到B装置)。
(4)按下“装置选择”,选择“存储卡”(以存储卡为例)。
(5)选择“传送A B”,再按“Y”键,此时程序开始输出。
1.2CF卡使用方法(2)1.2.1CF卡与系统存储器间程序的传输(1)进入EDIT主画面(2)按下“I/O”键进入程序传输画面,通过键盘光标键进行A、B装置切换,根据装置选择提示通过字母选择好A、B装置1.2.2程序由存储器传入CF卡(1)选择到A装置处,按下“文件设定”键,进入程序选择画面(2)找到要传输的程序,按下INPUT键选定该程序(3)按下显示器下面最左边带三角标识向左指示的返回键,返回到程序传输画面(4)选择到B装置处,按下“文件设定”键,此时可对要传出的程序重新命名,输入程序名,并按下INPUT键确认。
如不需重新命名,可跳过该步骤。
(5)按下显示器下面最左边带三角标识向左指示的返回键,返回到程序传输画面(8)按下“A B”按键,程序即可由存储器传入存储卡2.3将程序由CF卡传入存储器其操作步骤与程序由存储器传入存储卡类同。
fanuc存储卡又称cf卡)的使用存储卡(又称CF卡)的使用使用CF卡可以存储系统参数,梯形图以及程序等。
对于我们维修中常用重装系统参数来解除一些系统故障。
此外,我们也应该备份一下系统参数,万一机床损坏后,为恢复机床性能,应重装系统参数。
CF卡分为一个卡和架。
卡一般用金士顿(KINGSTON)的CF卡。
现在256MB,512MB ,1GB,架和笔记本电脑上用的卡的架是一致的,通常在电脑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架约30元左右。
卡多在100 元以内。
强调一个概念:系统SRAM中存储系统参数,加工程序,各种补偿值。
系统FROM中存储了梯形图,宏执行程序。
按RESET+DELETE键只清除SRAM中的参数,不清除FROM中的梯形图和宏执行程序部分。
系列备份:在系统上电时作的备份,全部数据是以机器码的形式存放,不能在计算机中打开,但是可以作为一个文件保存。
操作步骤:1.按住显示屏幕下最右边两个软键,同时上电(NC ON)2.触摸屏没软键,按住字母6,7 进入画面显示如下:①SYSTEM DATA LOADING②SYSTEM DATA CHECK③SYSTEM DATA DELDTE④SYSTEM DATA SAVE⑤SRAM DATE SAVE⑥MEMORY CARD FILE DELETE⑦MEMORY CARD FORMAT10 END解释:1.由存储卡将数据加载到FROM中2.检查系统FROM的文件3.删除系统FROM的文件4.系统中FROM文件保存到存储卡中5.SRAM中的数据备份和回装6.检查和删除存储卡的数据7.存储卡格式化我们常用1 4 5项SRAM 备份系统参数操作第五项按软键UP或DOWN软键选择第五项,按(SELECT)选择操作软键,显示如下画面SRAM DATA BACKUP[BOARD:MAIN]1.SRAM BACKUP (CNC→MEMORY CARD)2.RESTORE SRAM (MEMORY CARD→CNC)END[SELECT] [YES] [NO] [UP] [DOWN]用[UP][DOWN]键移光标到1,备份,将系统参数保存储到CF卡,按[SELECT]选择[YES]或[NO],[YES]为执行,[NO]为放弃。
CF卡在FANUC 0i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摘要:论述了cf卡的使用。
cf卡可以进行程序的传输(将卡上的程序传输到cnc系统上和将cnc系统上的程序传输到卡上),可以备份和传输系统参数、刀补、梯形图等,还可实现数控机床系统参数的备份、恢复及dnc在线加工。
关键词:cf卡数据传输在线加工compact flash card (cf卡)可以当作fanuc制器的数据服务器储存空间。
而且,当插在fanuc控制器的pcmcia接口上可以当作备份数据用的记忆卡(ic卡)。
目前在fanuc数控系统中,均提供pcmcia插槽,通过pcmcia插槽可以很方便的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由于pcmcia插槽位于显示器的左侧,所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用存储卡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每种方法各有特点。
1 通过boot画面的备份这种方法备份数据,备份的是sram的整体,数据为二进制形式,在计算机上打不开。
但此方法的优点是恢复或调试其他相同机床时可以迅速完成。
第一步 boot画面的进入boot是系统在起动时执行cnc软件建立的引导系统,作用是从f-rom中调用软件到d-ram中。
boot画面的进入方法,首先插上存储卡,按住显示器下面最右边两个键,然后通电(注意这里的时序是先按住软键再通电。
此时,系统会进入boot画面)。
如图1:boot画面的各选项所对应的意义为:第二步 s-ram数据的备份在boot画面中,1~ 4项是针对存储卡和f-rom的数据交换,第5项是保存s-ram中的数据,因为s-ram中保存的系统参数、加工程序等都是我们系统出厂时没有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保存,做好备份。
①在boot画面中按软键[up],[down]把光标移至 5.sram data backup。
②然后按软键[select],显示s-ram备份画面,如图2:这时,注意message下的信息提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进入s-ram备份画面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选项:①s-ram数据备份,作用是把s-ram中的内容保存到存储卡中。
SD卡按尺寸,分为SD卡、miniSD卡(比SD小)、microSD卡(比miniSD小,以前叫TF卡),小的两种可以通过转接卡当大的用。
SD卡还可以按容量大小分为SD卡(容量不超过2G)和SDHC卡(高容量SD卡,容量大于2G)。
还可以按读写速度分为高速卡和低速卡,不过都能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
索尼有自己的MS卡,所以索尼生产的东西就不兼容别的卡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MS卡中文名叫记忆棒,所以一般就喊长棒短棒了,长棒是老型号的,现在都用尺寸更小的短棒,短棒也可以通过转接卡当长棒用。
RSMMC卡的形状正好是MMC卡的一半,体积为24mm x 18 mm x 1.4mm,长度比MMC 卡的一半长一点(MMC的长度为32mm,RS-MMC的长度为18mm),重量仅0.8克,是目前最小最轻的存储卡之一,它的特性也和MMC卡相同,也是7个针脚,通过在后面安装专用适配器可以当作MMC卡一样来用。
现在RSMMC就已经得到了手机厂商的广泛支持,必然也会是将来的主流产品,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第一大存储卡。
SD卡身材小巧,一般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不会有太多了解,因此从外观上辨别有些困难,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市场上常见的SanDisk牌SD卡真假的辨别方法:首先是看存储卡本身,sandisk正品储存卡都在正面贴有激光变彩标签,不同角度都会产生激光色彩变化。
其次是国内代理的行货正品卡,均采用了与上面相类似的塑料封装的包装形式,但是右下的“5年保证”的字样和日文均改为了图形表明的5年质保。
Secure Digital,缩写为S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是一种记忆卡的标准,它被广泛地於携带型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SD卡的技术建是基於MultiMedia卡(MMC)格式上,但SD卡比MMC卡略厚。
而SD卡也有较高的资料传送速度,而且不断地更新标准。
大部份SD卡的侧面设有写保护控制,以避免一些资料意外地写入,而少部分的SD卡甚至支援数位版权管理(DRM)的技术。
tf接口标准
TF接口标准是一种常用于数码相机和手机的存储卡接口标准。
它是一种小型的闪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存储照片、音乐、视频和其他数据。
TF接口标准通常使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或SDIO(Secure Digital Input Output)协议进行通信。
SPI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通过4个信号线实现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这四个信号线包括时钟线(CLK)、命令/地址线(CMD)、数据输入线(DAT0-DAT3)和数据输出线(DAT7-DAT4)。
TF卡接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引脚:
1.时钟线(CLK):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钟信号。
2.命令/地址线(CMD):用于发送命令和地址信息。
3.数据输入线(DAT0-DAT3):用于数据传输的输入线路。
4.数据输出线(DAT7-DAT4):用于数据传输的输出线路。
TF接口标准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中,成为存储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外,TF接口标准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通过SDIO协议进行扩展,支持更多的功能,如SD卡所支持的直接数据传输和读取功能。
此外,TF接口还可以通过适配器或其他转换器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备份。
总之,TF接口标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存储卡接口标准。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等优点,同时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更多的功能扩展。
储卡(又称C F卡)的使用使用CF卡可以存储系统参数,梯形图以及程序等。
对于我们维修中常用重装系统参数来解除一些系统故障。
此外,我们也应该备份一下系统参数,万一机床损坏后,为恢复机床性能,应重装系统参数。
一个卡和架。
卡一般用金士顿(KINGSTON)的CF卡。
现在256MB,512MB,1GB,架和笔记本电脑上用的卡的架是一致的,通常在电脑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架约30元左右。
卡多在100元以内。
个概念:中存储系统参数,加工程序,各种补偿值。
系统FROM中存储了梯形图,宏执行程序。
ELETE键只清除SRAM中的参数,不清除FROM中的梯形图和宏执行程序部分。
备份:时作的备份,全部数据是以机器码的形式存放,不能在计算机中打开,但是可以作为一个文件保存。
作步骤:1.按住显示屏幕下最右边两个软键,同时上电(NCON)2.触摸屏没软键,按住字母6,7进入画面TALOADINGTACHECKTADELDTETASAVESAVERDFILEDELETERDFORMAT解释:1.由存储卡将数据加载到FROM中FROM的文件FROM的文件ROM文件保存到存储卡中的数据备份和回装除存储卡的数据式化45项系统参数操作第五项或DOWN软键选择第五项,按(SELECT)选择操作软键,显示如下画面CKUPN]UP(CNC→MEMORYCARD)RAM(MEMORYCARD→CNC)ES][NO][UP][DOWN]N]键移光标到1,备份,将系统参数保存储到CF卡,按[SELECT]选择[YES]或[NO],[YES]为执行,[NO]为放弃。
,回装由CF卡→CNC,将参数回装系统再选择[YES]或[NO],进行执行回装或放弃。
想好了再按,以免出错!主画面END后,系统继续加载,正常开机。
名字的存储卡上的文件名是由装在CNC上的SRAM的容量大小来决定的,由系统自动定义,后缀为(flashdatabackup)FDB_0A.FDB表示文件容量为1M,A表示第1个文件,B,C,D,E分别表示第2,3,4,5个文件梯形图﹑宏执行程序UP/DOWN)到第四项4SYSTEMDATASAVE,按[SELECT]键出现18个项目:1.NCBASIC(10)2.OPRMINF(1)3.PSOB408A(8)4.PS1B408A(4)5.PS2B408A(4)6.GRAPH(10)7.EIH2EMB(8)8.PMM(1)9.DGB5SRVO(2)10.NC1OPTN(8)11.NC2OPTN(8)12.NC3OPTN(8)13.NC4OPTN(8)14.NC5OPTN(8)15.NC2BSIC(8)16.NC3BSIC(8)7.MINFO(1)8.PMC-SB(2)ND到第一项,按[SELECT]键之后,再按[YES],开始存取,这时存取项会闪烁,停止闪烁后,再按一次[SELECT]键,这才完成保存动作。
IC卡工作原理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一种集成电路卡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融、通信、交通等。
它通过集成电路芯片实现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具有安全性高、容量大、使用方便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IC卡的工作原理。
一、IC卡的组成结构IC卡由塑料卡片和集成电路芯片组成。
塑料卡片是IC卡的外壳,用于保护芯片和连接芯片与读卡器。
集成电路芯片是IC卡的核心部件,其中包含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1. 处理器:处理器是IC卡的中央处理单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算法。
它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取、存储、处理和计算等操作。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IC卡中的数据,包括个人信息、交易记录、密钥等。
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可写存储器(RAM)两种类型。
3. 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读卡器进行数据交换。
IC卡可以通过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两种方式与读卡器进行通信。
二、IC卡的工作流程IC卡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初始化、认证和数据交换三个步骤。
1. 初始化:当IC卡与读卡器接触或者非接触连接后,读卡器会向IC卡发送初始化指令。
IC卡接收到指令后,会对自身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检查和设置芯片状态、分配存储空间等。
2. 认证:在IC卡与读卡器建立通信后,读卡器会发送认证指令给IC卡,用于验证IC卡的合法性。
IC卡通过内部的密钥算法对认证指令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读卡器。
读卡器根据返回结果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后续操作。
3. 数据交换:认证通过后,IC卡与读卡器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读卡器可以向IC卡发送读取数据、写入数据、修改数据等指令,IC卡接收到指令后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读卡器。
三、IC卡的安全性IC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密钥保护:IC卡中的数据可以通过密钥进行保护。
密钥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惟独拥有正确密钥的读卡器才干对IC卡进行操作,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51单片机实现对SD卡的读写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22.23.//获得16位的回应24. Read_Byte_SD(); //read the first byte,ignore it.25.do26. { //读取后8位27. tmp = Read_Byte_SD();28. retry++;29. }30.while((tmp==0xff)&&(retry<100));31.return(tmp);32.}2)初始化SD卡的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初始化,才能进行后面的各项操作。
在初始化过程中,SPI的时钟不能太快,否则会造初始化失败。
在初始化成功后,应尽量提高SPI的速率。
在刚开始要先发送至少74个时钟信号,这是必须的。
在很多读者的实验中,很多是因为疏忽了这一点,而使初始化不成功。
随后就是写入两个命令CMD0与CMD1,使SD卡进入SPI模式初始化时序图:初始化例程:1.//--------------------------------------------------------------------------2.初始化SD卡到SPI模式3.//--------------------------------------------------------------------------4.unsigned char SD_Init()5.{6.unsigned char retry,temp;7.unsigned char i;8.unsigned char CMD[] = {0x40,0x00,0x00,0x00,0x00,0x95};9. SD_Port_Init(); //初始化驱动端口10.11. Init_Flag=1; //将初始化标志置112.13.for (i=0;i<0x0f;i++)14. {15. Write_Byte_SD(0xff); //发送至少74个时钟信号16. }17.18.//向SD卡发送CMD019. retry=0;20.do21. { //为了能够成功写入CMD0,在这里写200次22. temp=Write_Command_SD(CMD);23. retry++;24.if(retry==200)25. { //超过200次26.return(INIT_CMD0_ERROR);//CMD0 Error!27. }28. }29.while(temp!=1); //回应01h,停止写入30.31.//发送CMD1到SD卡32. CMD[0] = 0x41; //CMD133. CMD[5] = 0xFF;34. retry=0;35.do36. { //为了能成功写入CMD1,写100次37. temp=Write_Command_SD(CMD);38. retry++;39.if(retry==100)40. { //超过100次41.return(INIT_CMD1_ERROR);//CMD1 Error!4.unsigned char Read_CSD_SD(unsigned char *Buffer)5.{6.//读取CSD寄存器的命令7.unsigned char CMD[] = {0x49,0x00,0x00,0x00,0x00,0xFF};8.unsigned char temp;9. temp=SD_Read_Block(CMD,Buffer,16); //read 16 bytes10.return(temp);11.}4)读取SD卡信息综合上面对CID与CSD寄存器的读取,可以知道很多关于SD卡的信息,以下程序可以获取这些信息。
sd工作原理
SD卡(Secure Digital Card)是一种可移动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
它由闪存芯片和控制器芯片组成。
SD卡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插入SD卡:将SD卡插入到设备的SD卡槽中。
2. 识别SD卡:设备通过识别SD卡槽中的接触点,确定SD 卡的存在。
3. 供电和信号传输:设备向SD卡提供电源,并通过SD卡槽中的引脚与SD卡进行数据传输。
4. 控制器识别:控制器芯片通过与SD卡进行通信,识别SD 卡的容量、类型和速度等信息。
5. 数据读写:设备通过控制器芯片向SD卡发送读写命令,控制芯片将读写请求翻译成SD卡能够理解的指令,SD卡将数据从闪存芯片中读取或写入。
6. 数据传输:SD卡通过与控制器芯片的数据引脚进行数据传输,将读取或写入的数据传送到设备中或从设备中接收数据。
7. 读写完成:数据传输完成后,SD卡将传输成功的信息发送给设备,设备通过控制器芯片接收并处理这些信息。
8. 移除SD卡:在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或设备设置中的“安全移除”功能,断开SD卡与设备的连接,并从SD卡槽中取出SD卡。
总结:SD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备识别和供电、控制器与SD卡的通信、控制器翻译读写请求、通过数据引脚进行数据传输等步骤,实现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功能。
sdio协议SDIO协议。
SDIO(Secure Digital Input Output)是一种用于SD卡的扩展接口标准,它允许SD卡在不仅可以存储数据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SDIO协议在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设备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灵活性。
SDIO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SD卡能够支持更多的功能,比如无线通信、音频、视频、GPS等。
通过SDIO接口,SD卡可以像一个外部设备一样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这为设备的功能扩展提供了便利。
SDIO协议在硬件接口上与SD卡的物理接口兼容,但在软件接口上有所不同。
SDIO协议定义了一套命令和数据传输的规范,使得SD卡可以通过SDIO接口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这些命令包括初始化、读写数据、中断处理等,通过这些命令,主控制器可以与SDIO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各种功能。
在SDIO协议中,数据的传输是通过SDIO总线进行的。
SDIO总线包括一个时钟信号线和一个数据信号线,通过这两根信号线,SDIO设备可以与主控制器进行同步通信。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控制器通过时钟信号线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而数据信号线则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
SDIO协议还定义了一套中断处理机制,通过中断,SDIO设备可以向主控制器发出各种事件通知,比如数据传输完成、错误发生等。
这样,主控制器就可以及时处理这些事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SDIO协议为SD卡的功能扩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使得SD卡不仅可以作为存储介质使用,还可以作为外部设备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
在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中,SDIO协议为设备的功能扩展提供了便利,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SDIO协议是一种用于SD卡的扩展接口标准,它为SD卡的功能扩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使得SD卡可以在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SDIO协议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设备的功能扩展和性能提升提供更多可能性。
计算机原理-存储器和I/O设备和总线前言前一篇文章介绍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中主要介绍了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一篇主要来介绍存储区,总线,以及IO设备等其他几大组件,来了解整个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这些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平时我们买电脑时最关注的就是CPU的速度,内存的大小,主板芯片等等的参数。
1. 存储器前面我们以一个简单通用的计算机模型来介绍了CPU的工作方式,CPU执行指令,而存储器为CPU提供指令和数据。
在这个简单的模型中,存储器是一个线性的字节数组。
CPU可以在一个常数的时间内访问每个存储器的位置,虽然这个模型是有效的,但是并不能完全反应现代计算机实际的工作方式。
1.1 存储器系统层次结构在前面介绍中,我们一直把存储器等同于了内存,但是实际上在现代计算机中,存储器系统是一个具有不同容量,不同访问速度的存储设备的层次结构。
整个存储器系统中包括了寄存器、Cache、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
下图展示了一个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图。
层次越高速度越快,但是价格越高,而层次越低,速度越慢,价格越低。
相对于CPU来说,存储器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
无论CPU如何发展,速度多块,对于计算机来说CPU总是一个稀缺的资源,所以我们应该最大程度的去利用CPU。
其面我们提到过CPU周期,一个CPU周期是取1条指令的最短的时间。
由此可见,CPU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你想想如果当CPU去取一条指令需要2s,而执行一个指令只需要2ms,对于计算机来说性能是多么大的损失。
所以存储器的速度对于计算机的速度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我们来说,总是希望存储器的速度能和CPU一样或尽量的块,这样一个CPU周期需要的时钟周期就越少。
但是现实是,这样的计算机可能相当的昂贵。
所以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中,采用了一种分层的结构。
速度越快的存储器容量越小,这样就能做到在性能和格之间的一个很好的平衡。
价1.2 存储技术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存储器的发展,早起的计算机没用硬盘,只有几千字节的RAM可用。
微型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部件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所有指令和计算任务。
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控制数据的流动和处理操作的顺序。
ALU负责处理算术和逻辑运算。
2.内存:内存是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也称为主存。
内存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主存用来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或固态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和备份数据。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负责将计算机与外部环境连接起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数据的输入输出。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
它们通过与计算机主机连接的接口,如USB、HDMI等,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4.总线系统:总线系统是所有逻辑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它负责将数据、指令和控制信号在各个逻辑部件之间传输。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种。
数据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地址总线负责传输地址信息,而控制总线负责传输控制信号。
除了以上的主要逻辑部件,微型计算机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的逻辑部件,如:5.输入输出控制器:输入输出控制器负责管理和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将输入设备的信息传递给CPU,将CPU的输出信息转发给输出设备。
它负责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6.主板:主板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电路板,上面集成了CPU插槽、内存插槽、各种接口和扩展槽等。
主板负责连接和协调各个逻辑部件间的通信,以及提供电源和时钟信号。
7.显卡:显卡是负责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显示的部件。
它将CPU生成的图形数据转换为可供显示器输出的信号。
显卡通常包含一个图形处理单元(GPU),用于加速图形计算。
8.硬盘控制器:硬盘控制器负责管理和控制硬盘的读写操作。
它与主板连接,并提供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的接口。
9.时钟电路:时钟电路负责为计算机提供稳定和准确的时钟信号,使各个逻辑部件按照统一的时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