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知识培训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35
森林防火知识安全教育ppt课件CONTENTS •森林火灾概述•森林防火基础知识•野外火源管理与控制•扑救森林火灾方法与技巧•森林火灾案例分析•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总结与展望森林火灾概述01定义与分类定义森林火灾是指在林地内发生的失去人为控制的燃烧现象,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分类根据燃烧物类型,森林火灾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根据燃烧性质,可分为闪燃、轰燃和阴燃。
发生原因及危害发生原因自然因素(如雷电、自燃等)和人为因素(如用火不慎、故意纵火等)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
危害森林火灾会导致大量林木被毁,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同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国内外森林火灾现状国内现状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广,每年因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森林防火力度,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扑救能力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国外现状全球范围内,森林火灾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些国家通过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高效的扑救队伍和完善的法律法规等手段,成功控制了森林火灾的蔓延。
然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使得全球森林火灾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森林防火基础知识02森林可燃物类型及特点地面可燃物包括凋落物、腐殖质等,易燃且燃烧迅速。
树冠可燃物主要指树木的枝叶,燃烧时火势猛烈,难以控制。
地下可燃物包括根系、枯枝等,燃烧持久,易形成地下火。
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与预警火险等级划分根据气象条件、可燃物状况等因素,将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等级。
火险预警通过气象监测、可燃物湿度等指标,提前发布火险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加强防范。
灭火原理与方法灭火原理通过消除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中的任何一个,使火势得到控制直至熄灭。
灭火方法包括直接灭火法(如使用灭火器材、水源等直接扑灭火源)和间接灭火法(如开设防火线、以火攻火等)。
在灭火过程中,应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1、森林燃烧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
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
三者构成燃烧三角。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
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
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
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
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