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复习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木材的生成1.1.木材的优点:木材的视觉,触觉,听觉,吸湿性能等。
1.2.木材的缺点:1.干缩和湿胀;2.木材易发生腐朽和受到虫蛀;3.木材作为沿海水工建筑材料或木船时,容易被海生钻孔动物所侵害;4.木材易于燃烧;5.木材的变异性差别很大;6.木材有很多天然的缺陷。
1.3.树干的组成(由外向内)(一)树皮:1 表皮:幼茎最外边的保护层;2 皮层:表皮内侧的薄壁组织,有贮存养分及通气的作用;3 韧皮部:俗称内树皮,由形成层产生,是植物中输导养分的组织。
4 周皮:成熟树干最外边的保护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俗称外树皮;(二)形成层: 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是包裹着整个树干、树枝和树根的一个连续的鞘状组织层。
(三)木质部: 位于形成层和髓之间,是形成木材的主要部分,根据细胞的来源分为:初生木质部: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由原形成层分生形成。
与髓紧密相连,占树木的体积很少;次生木质部: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占树木体积的绝大部分,是木材利用中最主要的部分。
(四)髓:位于树干的中心,是被木质部包围的薄壁组织,其功能是贮存养分供树木生长,在木材利用上价值很小,但其颜色、大小、形状、质地因树种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在木材识别上有特征意义。
1.4.形成层带:形成层原始细胞的重复分裂产生木质部母细胞和韧皮部母细胞,这些母细胞和形成层原始细胞形态相似,也可以进行几次分裂,然后才进入到成熟阶段,所以把这层未分化的细胞带叫形成层带,一般有6~8层细胞。
1.5.高生长(顶端生长、初生长):即长高,是顶端分生组织分生的结果;1.6.直径生长(次生长):即长粗,是形成层原始细胞平周分裂的结果。
1.7.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区别:(一)在结构方面:1 幼龄材的纤维长度短,直径小;2 幼龄材晚材百分率低;3 幼龄材出现螺旋纹理的倾向较大;4 幼龄材细胞次生壁中层的微纤丝角较大。
(二)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1 幼龄材的密度低;2 由于S-2微纤丝角度大,造成它的纵向收缩大,横向收缩小,干燥时容易翘曲,降低锯材质量;3力学强度降低约15%~30%,由于由于S-2微纤丝角度增大,顺纹抗拉强度明显降低。
绪论(xùlùn)1.木材干燥的定义(dìngyì)与目的。
定义(dìngyì):在热力作用下,以蒸发(zhēngfā)或沸腾的汽化方式将木材(mùcái)内部水分排出去的过程。
木材干燥的目的:1.预防木材腐朽变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2.防止木材变形和开裂,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3.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物理性能;4.改善木材的环境学特性;5.减轻木材重量,降低运输费用。
2木材干燥的常规干燥方法和特种干燥方法。
总体分为: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常规干燥:大气干燥,室干。
特种干燥:除湿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太阳能干燥。
木材干燥与载热介质1.干燥介质的定义在干燥过程中能够把热量传递给木材、同时又能把木材排出的水汽带走的媒介物质(可为气体或液体)。
2.常用的干燥介质过热水蒸气、湿空气、炉气。
4.过热蒸汽的性质5.干度、过热度干度:单位质量的湿饱和蒸汽中含有干饱和蒸汽的量,用x表示。
(描述湿饱和蒸汽的量)过热度:过热蒸汽的温度与相同压力下饱和蒸汽温度的差。
过热度越大,过热蒸汽的状态距离饱和蒸汽的状态越远,过热蒸汽越不饱和,干燥能力越强。
(描述过热蒸汽的量)7.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湿容量、湿含量的定义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湿容量: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RH(relative humidity):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重量与同温同压下可能含有最大水蒸气的重量之比,即:绝对湿度与湿容量之比。
湿空气的湿含量:含有1千克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克数8.相对湿度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相对湿度的测定:干湿球温度计法、平衡含水率法(湿敏试片法)9. I-d 图的作用、分区作用(zuòyòng):图主要是描述湿空气的状态(zhuàngtài),即通过确定湿空气的各个参数,来确定湿空气的状态。
第一章绪论1.木材及木材学的概念;木材是来源于森林的主产品-----树木的一种各向异性的多孔性的毛细管胶体。
2.学习木材学的重要意义。
(1)木材作为一种资源所具备的优点:可更新性、可选育性、无污染性不足:投资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产品质量与数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认为很难控制。
(2)木材作为一种材料或原料所具备的优势:强重比高、热导性能低、回弹性好、声学效果好、绝缘性能良、触觉效果佳。
不足:亲湿性、耐侯性、抗虫性、木材缺陷及各向异性等(3)资源状况要求对木材有正确的认识:国产资源锐减、进口渠道渐窄、天保工程的启动、人工林木材材性下降(4)环境保护对装饰材料要求提高:要求开发绿色环保型、低甲醛或无甲醛释放的材料、加工剩余物的回收及高效利用(5)木制品的性能与木材优化加工:木材与胶粘剂及油漆的相互作用机理、木制品性能与木材之间的关系、木材抗性的提高的机理与方法第二章(1)1.树木及木材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1)树木的组成部分:树根、树冠、树干,功能...(2)树干的组成:树皮、形成层、髓、木质部2.树木的生长:高生长与径生长3.木材的三个切面横切面:与树干长轴或木纹相垂直的断面,亦即树干的端面径切面:沿树干长轴方向,与树干半径方向一致或通过髓心的纵切面弦切面:沿树干长轴方向,与树干半径方向相垂直或与以髓为圆心的同心圆相切的纵切面4.生长轮的概念及其在三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树木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形成一层木材,围绕髓心呈同心圆状,称为生长轮;在温带或寒带地区,树木每年只有一个生长期,只形成一个生长轮,则称之为年轮。
生长轮在三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同心圆状或波浪形/平行的条状/倒“V”形5.早、晚材概念6.心、边材概念及其在加工利用上的差异:边材:成熟树干的任一高度上,新生成的颜色较浅,水分较多的木质部。
心材:位于树干中心部位,颜色较深,组织死亡,水分较少,比较耐腐的木质部,硬度有时比边材高。
心材在利用上的优点:特征颜色、渗透性低、耐侯性强、耐腐性及抗菌抗虫性佳7.木射线在三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辐射状线条/平行带状/纺锤形或细线状木射线对加工利用的影响优点:防护溶剂易渗入;装饰效果较好缺点:易导致木材开裂8.管孔式、管孔的组合、侵填体:概念:阔叶材的纵行细胞——导管分子在横切面上呈圆孔状,称为管孔;在纵切面上呈沟槽状,称为导管槽。
木材学考试大纲木材学是研究木质化的天然材料及衍生物,并为木质材料加工利用技术和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科学,是一门覆盖面极广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木材学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考试中是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一、考镇,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木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针阔叶材的宏观及微观构造特征,以及识别木材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构造知识识别木材。
掌握木材化学、物理及力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测试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信南客.木材学研究的内容、任务,我国的森林资源,我国木材的主要用途,木材的优缺点。
1 .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植物分类;木材的名称和树木的生长及木材的来源,树干的构造等。
2 .木材的宏观构造与识别:熟悉木材的其他宏观特征例颜色、轻重等,掌握木材的三切面,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的主要宏观构造特征,例如早晚材、心边材、胞间道、木射线、管孔等, 识别木材的依据与检索表的使用。
3 .木材细胞:木材细胞的来源,木材细胞的生成,细胞壁的壁层构造,纹孔、螺纹加厚等细胞壁上的特征。
4 .木材显微构造:了解针叶树材及阔叶树材细胞的变异;掌握管胞、树脂道、木射线的组成细胞、交叉场等针叶树材微观构造。
导管、木纤维、木射线、釉向薄壁细胞等阔叶树材微观构造。
5 .木材化学性质:了解木材的化学组成;熟悉木材抽提成分及木材的酸碱性质,熟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与木材加工有关的化学性质;掌握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物理、化学结构及性质。
6 .木材物理性质:木材密度,木材和水分,木材的电学性质,木材的热学性质,木材的声学性质,木材的光学性质。
7 .木材的环境学特性:木材的视觉特性,木材的触觉特性,木材的湿度调节特性,木材的空间声学特性,木材的生物体调节特性。
8 .木材力学性质:熟悉木材强度试验方法与数据统计;掌握木材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木材的应力与应变,木材的弹性常数及木材的正交异向性,木材的蠕变与松弛,影响木材力学性质变化的各种因素,木材的容许应力。
木材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木材的基本特性
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制造和其他行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木材的特性和性能,我们需要对木材的基本特性进行复习。
1. 木材的物理性质
a. 密度:木材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木材所含的质量。
不同的木材种类具有不同的密度,如软木的密度较低,而某些硬木的密度较高。
b. 吸湿性:木材具有吸湿性,可以扩大或缩小。
这是由于木材细胞内的纤维结构,在湿度改变时会发生变化。
c. 导热性:木材是一种较差的导热材料,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d. 弹性:木材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弯曲而不断裂。
e. 颜色和纹理: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纹理,这些特点与树种的基因有关。
2. 木材的力学性质
a. 强度:木材的强度是指其能够承受的外力。
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强度水平,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木材种类。
b. 刚度:木材的刚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
某些硬木具有较高的刚度,适用于需要较高承载能力的结构。
c. 延展性:木材在承受外力时能够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够吸收冲击和振动,降低结构的破坏风险。
3. 木材的耐久性
木材的耐久性是指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原始性能的能力。
a. 天然耐久木材:某些木材具有天然的耐久性,能够在室外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而不腐烂或受虫害侵蚀。
b. 防腐处理:为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可以通过防腐处理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木材学复习资料㈠材结构:(每个概念的后的数字为在书本的页数,本答案仅供参考)1、概念(名词解释):(1)心材:在木质部中,靠近树皮(通常颜色较浅)的外环部分,含水率高,立木时具生理功能的木材称边材,担负着由下往上输送水分和养分。
29(2)边材:在靠近髓心周围与边材之间(通常颜色较深)的木质部,在立木时已不具有生理功能的。
28(3)早材:在一个生长轮内,靠近髓心一侧,是树木生长季节早期形成的部分,材色较浅,组织松软,又称为春材。
26(4)晚材:在一个生长轮内,靠近树皮一侧,是树木生长季节后期形成的部分,材色较深,组织紧密,材质坚硬,又称为秋材。
27(5)管孔:导管在横断面上的孔穴状称管孔。
30(6)纹孔:通常指木材细胞壁增厚产生次生壁过程中,初生壁上局部没有增厚而留下的孔隙.45(7)穿孔:两个导管分子直径底壁相通的孔隙.62(8)#字区:(9)螺纹加厚:在细胞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而形成的屋脊状凸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
48(10)螺纹裂隙:是应压木中一种不正常的构造特征,其管胞内壁上具有一种贯穿次生壁并且呈螺旋状的裂隙.49(11)结晶区:沿基本纤丝的长度方向,纤维素大分子链的排列状态并不都相同。
在大分子链排列最致密的地方,分子链规则平行排列,定向良好,反映出一些晶体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纤维素的结晶区。
43(12)非结晶区——当纤维素分子链排列的致密程度减小、分子链间形成较大的间隙时,分子链与分子链彼此之间的结合力下降,纤维素分子链间排列的平行度下降,此类纤维素大分子链排列特征被称为纤维素非结晶区(有时也称作无定形区)。
44(13)氢键::当氢原子以主价健与电负性很强的氧原子结合后再以付价键与另一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14)树脂道:在针叶材中,由泌脂细胞围成的特殊孔道。
57具有正常树脂道的针叶树材主要有松属、落叶松属、云杉属、黄杉属、银杉属及油杉属。
(15)导管:阔叶材各类纵向细胞中有一种直径较大,专门承担输导作用的组织.60(16)木射线等各种细胞:在针叶材中木射线由射线薄壁细胞组成。
绪论1、什么是木材学?木材科学是研究木质资源材料的解剖,材性及其相互关系,木质资源材料的加工利用,以及木质资源材料与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由3大部分组成:生物木材科学,工业木材科学,环境木材科学。
2、木材学包括哪些内容?一、生物木材科学(1)木材组织、构造学:研究木质资源材料的形成(细胞的分化、分生及成熟)、表观特征、细胞组成、胞壁结构等。
包括宏观构造、微观构造、超微观构造,木质资源材料的识别与鉴定等。
(2)木材物理学:研究木质资源材料的密度,木质资源材料与水分,木质资源材料的热、电、光等性质,木质资源材料的声学特性以及力学性质等。
(3)木材化学:研究木质资源材料的主要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及抽提成分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与它们加工、改性之间的关系等。
(4)木材材性遗传学二、工业木材学:木材保护学、木材材性改良学、木材干燥学、人造板制造学、木制品工艺学三、环境木材学:主要研究木质资源材料及其制品与人类、环境(重点为室内环境)的关系。
包括:视觉特性、触觉特性、调湿特性三、木材的优缺点?(一)木材的优点:a. 木材质轻而强度高;b. 木材容易加工,加工所需能量较低,不易污染环境;c. 木材有吸收能量的作用,有缓冲作用;d. 干木材对热、电的绝缘性好,保温性好,不易结露;e. 木材有调节温度、湿度的功能;f. 合理使用的条件下,木材的耐久性强;g. 木材有天然的美丽花纹、光泽和颜色,有特殊的装饰效果;h. 木材是一种再生资源材料。
(二)木材的缺点木材性质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木材干缩湿胀,尺寸不稳定,容易变形、开裂、翘曲;木材容易腐朽和被虫蛀;小尺寸木材易于燃烧;木材具有天然缺陷。
第一章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1、树干由哪几部分组成?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心。
2、木材形成过程?三句话:形成层原始细胞的分裂———新生木质部细胞的成熟——成熟木质部细胞的蓄积一、形成层原始细胞的分裂1.纺缍形原始细胞(1)向内分裂生成:轴向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木薄壁细胞,树脂(胶)道分泌细胞,阔叶材管胞。
【名词解释】:1形成层: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是包裹着整个树干、树枝和树根的一个连续的鞘状层,又称为侧向分生组织。
2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和髓之间,是由形成层原始细胞分生而来的永久组织,运输养分和水分,支撑植物体,是树干的主要部分。
分为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具有生长轮。
3纹孔:木材细胞壁加厚产生次生壁时,初生壁上未被加厚的部分,即次生壁上的凹陷。
是相邻细胞间水分和养分的通道。
4螺纹加厚:在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而形成的屋脊状突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这种加厚组织称为螺纹加厚。
5微纤丝:由基本纤丝组成的一种丝状的微团系统。
6吸湿滞后: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由吸着过程达到的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低于由解吸过程达到的平衡含水率的现象。
7纤维饱和点:当细胞腔中没有自由水,而细胞壁中结合水的量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状态称为纤维饱和点8蠕变:在恒定应力下,木材应变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的现象1 / 139松弛:在恒定应变条件下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10管胞:针叶树材中沿树干主轴方向排列的狭长状厚壁细胞。
11木射线:位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上,呈带状并沿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集合体。
分为初生木射线和次生木射线。
阔叶树材木射线分为四类:单列木射线、多列木射线、聚合木射线、栎式射线(由单列木射线和极宽木射线组成)12树脂道:由薄壁的分泌细胞环绕而成的孔道,是具有分泌树脂功能的一种组织,为针叶树材构造特征之一。
13具缘纹孔:指次生壁在纹孔膜上方形成拱形纹孔缘的纹孔,是厚壁细胞上存在的纹孔类型。
14闭塞纹孔:针叶树材的具缘纹孔,由于相邻细胞不均衡压力,致使纹孔塞侧向位移,从而将一个纹孔口堵住,成闭塞状态的纹孔15交叉场:在经切面由射线薄壁细胞和早材轴向管胞相交叉区域称交叉场。
交叉场的纹孔式称交叉场纹孔,是针叶树材识别最重要的特征。
2 / 13交叉场纹孔分为五类:窗格状、松木型、云杉型、杉木型、柏木型16导管穿孔:两个导管分子纵向相连时,其端壁相通的空隙称为穿孔。
木材商品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中密度纤维板:
2、硬质纤维板:
3、皮孔:
4、皮刺:
5、小虫眼、大虫眼:
6、翘曲:
7、整边锯材:
8、毛边锯材:
9、皮刺:
10缺棱:
二、填空题
1、中国有林地按森林资源、经营目的和功能,可分为五
种:、、、、和;。
2、根据木材商品的外观形态和加工程度,木材材种主要包括、、和三
大类。
3、阔叶材的髓心差异很大,可分为三类:毫米以上;毫米;毫
米以下。
4、根据木材缺陷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等三大类。
5、木材腐朽按其腐朽的性质可分为、、三种。
6、按翘曲方向的不同,翘曲可分为、、三种。
7、树皮厚度以中龄级树木胸高处为准,可分为三类:毫米以下;毫米,如甜槠、黄樟等;毫米以上。
8、根据木材缺陷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等三大类。
9、真菌性变色主要分为、和三种。
10、按翘曲方向的不同,翘曲可分为、、三种。
11、木材顺纹强度可分为五级(105Pa):、、、、。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圆材?圆材主要有哪几种产品?
2、木质人造板主要分为哪几类?
3、“中国木材及树种名称”的制定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
1、简述节子对木材材质的影响。
2、简述木材的特性
3、简述虫眼的检量方法。
第一篇制材(书本P5-p70)
1、尖削度与弯曲度的定义,区别(上课笔记有)
2、造材与制材的定义
3、原木出材率:P37 2.2.1
4、原木下锯法:P39-42各种锯法的特点
5、带锯机,圆锯机,排锯机,联锯的优缺点(上课笔记有)
6、提高原木出材率的工艺措施:p71-73(1)到(13)点
7、板院与楞场定义(区别)(上课笔记有)
第二篇木材干燥(书本p115-p223)
包括: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上课笔记有)
1、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湿含量的概念P117
2、湿含量,热含量的概念P119
3、图5-7多次循环理论干燥过程p125的相关内容
4、饱和蒸汽p12
5、湿蒸汽(P126)、过热蒸汽
5、木材含水率的测定p133-134
6、木材中水分的状态(P134-P139)
7、木材的干缩与含水率的关系(p141-p142)
8、木材干缩的各向异性(P142-P143)
9、对流加热p145
10、干燥过程中木材内水分的移动p152-p156
11、木材的对流干燥过程p159-p161
12、木材干燥时的应力与变形p161-p165
第八章木材干燥及其主要设备
1、木材干燥窑P169-p190
2、干燥设备p190-p199
第九章木材干燥工艺
1、锯材的堆积p206-p208
2、干燥基准p209-p217
3、干燥基准的控制(p220-p223)
第三篇人造板生产工艺
包括:三板的生产工艺,原木定心、合运动、干燥过程三个阶段、涂胶过程,准备,外加老师讲的两道计算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