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1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3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专题01 锂电池1.锂海水电池常用在海上浮标等助航设备中,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池反应为2Li+2H2O===2LiOH+H2↑。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锂作负极B. 电子从锂电极经导线流向镍电极C. 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D. 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D2.某科研小组公司开发了Li-SO2Cl2用电池,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Li+ SO2Cl2= 2LiCl+SO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锂电极→导线→负载→碳棒C.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状况下生成4.48 L气体D. 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答案】C【解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2Li+ SO2Cl2= 2LiCl+SO2↑。
得到单质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单质锂是该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
锂电极为负极,所以电子从锂电极流出,经导线、负载,到达石墨电极,选项B正确。
总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2e-,所以转移电子是生成的SO2气体的2倍,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状况下生成2.24 L(0.1mol)气体,选项C错误。
石墨电极是反应的正极,正极上是SO2Cl2得电子,转化为SO2和Cl-,方程式为:SO2Cl2+2e-=2Cl-+SO2↑,选项D正确。
3.下图是采用新能源储能器件将CO2 转化为固体产物,实现CO2 的固定和储能灵活应用的装置。
储能器件使用的Li-CO2电池组成为钌电极/CO2-饱和LiClO4-DMSO电解液/锂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i -CO2 电池电解液由LiClO4和DMSO溶于水得到B. CO2 的固定中,每转移8 mole-,生成3mol气体C. 过程Ⅱ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 过程Ⅰ的钌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CO3 +C-4e-=4Li++3CO2↑【答案】D4.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下图1,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2。
第五章 电 化 学四 习题解答5.1 将两个银电极插入AgNO 3溶液,通以0.2A 电流共30 min ,试求阴极上析出银的质量。
解: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Q = It =(0.2×30×60)C=360 C根据法拉第定律 Q =nF则电极上起反应的物质的量:-1360C(Ag)0.003731mol 96485C moln ==⋅ 阴极上析出Ag 的质量 (Ag)(Ag)0.003731107.9g 0.4026g m n M =⨯=⨯=5.2 用银电极电解KCl 水溶液,电解前每100 g 溶液中含KCl 0.7422 g 。
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的Cl -反应生成AgCl(s),其反应可表示为 Ag =Ag + + e ﹣, Ag + + Cl ﹣=AgCl(s),总反应为Ag +Cl ﹣=AgCl(s)+e ﹣。
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0.6136 g Ag ,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117.51 g ,其中含KCl 0.6659 g 。
试计算KCl 溶液中的K +和Cl -的迁移数。
解:通电前后水的量不变。
以水的质量为2H O m =(117.51-0.6659)g =116.83g 作为计算基准。
对于阳极区K +的物质的量进行衡算(K +不参与电极反应)有:n n n =-迁后前 ,KCl 3KCl 0.7422116.83mol 11.7210mol (1000.7422)74.551m n M -⨯===⨯-⨯前前,KCl 3KCl0.6659mol 8.9310mol 74.551m n M -===⨯后后 33(11.728.93)10mol 2.7910mol n n n --=-=-⨯=⨯迁后前由银电量计的测试数据可知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 Ag 3Ag0.6136mol 5.6910mol 107.868m n M -===⨯电K +的迁移数t ( K +):332.7910mol(K )0.495.6910moln t n -+-⨯===⨯迁电Cl -的迁移数: (Cl )1(K )10.490.51t t -+=-=-= 5.3 见例题5.1 5.4 见例题5.25.5 291K 时,纯水的电导率为κ(H 2O )=3.8×10-6 S·m -1。
电化学1
1、如下图乙所示是根据图甲的电解池进行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各电解池都用石墨作电极,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则x表示( ) A.各电解池析出气体的体积
B.各电解池阳极质量的增加量
C.各电解池阴极质量的增加量
D.各电极上放电的离子总数
2、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CO(g)+H2O(g)CO2(g)+H2(g)是放热反应
B.图②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一定时间内,两极产生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实验装置可一次而又科学准确的完成比较Cl2、Br2、I2单质氧化性强弱的实验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3、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
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
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
铁的腐蚀,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铁电极移动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
将增加,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4、用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2→2H++2e-
B.若要实现电解精炼粗铜,则a极发生氧化反应,
b极上有铜析出
C.若要实现铁上镀铜,则a极是铁,b极是铜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当电池中消耗
H2 22.4L(标准状况)时,a极析出铜64g
5.下图装置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示意图,装置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
已知充、放电的化
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 Na2S4+3Na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NaBr-2e-→NaBr3+2Na+
C.充电时,A极应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
D.放电时,当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极上有0.15 mol NaBr产生
6、(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
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C(s)+H2O(g)=CO(g)+H2(g)△H>0
B.2H2(g)+O2(g)=2H2O(1)△H<0
C. NaOH(aq)+HC1(aq)=NaC1(aq)+H2O(1)△H<0
(2)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右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均为惰性电极,则:
①若a为CuSO4溶液,则电解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通过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H)2粉末,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若电解含有0.04molCuSO4和0.04molNaCl的混合溶液400ml,当阳极产生的气体672 mL(标准状况下)时,溶液的pH = (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1.C
2.A
3.C
4.B
5.D
6.(1)B;(2)O2+2H2O+4e- = 4OH-
(3)①2CuSO4+2H2O2Cu+O2↑+2H2SO4; 0.4mol 0.8mol 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