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第一单元3《在家里》课文教学设计(全两课时)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在家里》教案【三篇】电视tái dēng沙发shā fā7、摘苹果设计意图:(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
)四、拓展延伸回家后和爸妈一起做家具和电器名称的卡片,贴在物品上,认更多的字。
在家里2教学目标1、认识“晚、上、送、果、笑、也”等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生宇;认识偏旁“日、辶、竹、习、氵、扌、火、日”和笔画“丶”。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以及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课前准备1、绘制一幅女孩头像;2、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一件事,体验自己的心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晚、上、送、果、笑、也”等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生宇;2、认识偏旁“日、辶、竹、习、氵、扌、火、日”和笔画“丶”。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以及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一件事,体验自己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1、猜谜语,找朋友(1)出示谜语。
(2)学生猜谜底,老师相机出示谜底。
(3)连一连,找朋友:老大天天演戏报纸老二每日作文电灯老三千里传声电视老四送来光明电话(4)这些谜底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识的?(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践谈识字。
)2、揭题刚才大家猜的谜底都是平时见到的事物的名称。
大家看(投影出示文中插图),这幅图中也有许多事物等我们去认识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在家里齐读课题二、看图读文,学习字词。
1、仔细看图,说说“敏敏”(插图中小女孩的名字)家里有哪些事物?教师随机出示书上八个不注音词语贴在黑板上。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初步了解识字方法,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3)助拼音认读书上的八个词语。
(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家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在家里》。
具体内容包括:儿歌《在家里》,生字词学习,家庭场景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歌《在家里》的朗读和背诵,理解其内容,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如“家”、“爸”、“妈”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绘家庭场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在家里》的朗读、背诵及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家庭场景的描绘和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各自的家庭成员和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学习儿歌《在家里》,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儿歌内容。
(2)学习生字词,通过挂图、PPT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跟读、认读。
3. 实践活动(10分钟)(1)请学生描绘自己的家庭场景,如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家里有哪些物品等。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家庭描绘。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例题,如:“我的家里有___,他在___。
”(2)学生根据例题,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儿歌内容和生字词。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在家里》2. 生字词:家、爸、妈、里、在、我、他3. 家庭场景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背诵儿歌《在家里》。
(2)用生字词造句,如:“我的家里有___,他在___。
”(3)观察家里的一角,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出来。
2. 答案:(1)略(2)例:我的家里有爸爸,他在看报纸。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儿歌《在家里》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学习了生字词,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
《在家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认识8个字和5个偏旁。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记8个带新偏旁的生字。
教学方法说教法、课件讲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家中客厅摆设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都有一个个幸福的家,能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家吗?(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画或照片介绍自己的家。
)出示放大的课文中的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同学的家,她家的客厅里都有些什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一)”的第三课《在家里》。
二、新课学习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准字音。
(1)自读词语,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尝试认读。
(其余小朋友认真听,你能听出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你当小老师帮他指出来。
)(3)同桌互练。
(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
交换角色练习。
)(4)教师用卡片练习,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2.学习词语,练习说话。
(1)女生读第一行词。
小朋友,对这四种物品(沙发、茶几、报纸、书架),你有哪些了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随机出示图词对照卡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交流:如:沙发是用什么做的?你见过哪些沙发?茶几上经常放些什么?你知道有哪些报纸?你有书架吗?放在哪儿?架上放着哪些书?(2)男生读第二行词。
这四种物品(台灯、挂钟、电视、电话),你知道些什么?(交流说话)3.认记生字。
(1)认读8个生字: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2)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部件拼一拼认识生字。
在家里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紧密地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8个字和5个偏旁。
2.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认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教学难点是认记8个带新偏旁的生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熟悉并认识家里客厅中的陈设、用品.2.画一画家里的客厅或在父母的帮助下拍一张客厅的照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都有一个个幸福的家,能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家吗?(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画或照片介绍自己的家。
)出示放大的课文中的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同学的家,她家的客厅里都有些什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一)”的第三课《在家里》。
二、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准字音。
(1)自读词语,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尝试认读。
(其余小朋友认真听,你能听出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你当小老师帮他指出来。
)(3)同桌互练。
(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交换角色练习.)(4)教师用卡片练习,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2.学习词语,练习说话。
(1)女生读第一行词。
小朋友,对这四种物品(沙发、茶几、报纸、书架),你有哪些了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随机出示图词对照卡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交流:如:沙发是用什么做的?你见过哪些沙发?茶几上经常放些什么?你知道有哪些报纸?你有书架吗?放在哪儿?架上放着哪些书?(2)男生读第二行词.这四种物品(台灯、挂钟、电视、电话),你知道些什么?(交流说话)3.认记生字。
(1)认读8个生字: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2)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部件拼一拼认识生字。
)(3)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介绍好办法,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家里》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对应章节为《在家里》。
详细内容包括生词学习,如“窗、镜、桌、椅”等与家庭环境有关的词汇;儿歌《在家里》,通过歌词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和日常家庭活动;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如家庭成员的称谓、日常用品的认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儿歌《在家里》,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日常家庭活动,培养家庭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词的学习与运用,儿歌《在家里》的理解与背诵。
难点:家庭成员的称谓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运用,以及儿歌中涉及的家庭活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生词卡片、儿歌《在家里》音频。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和日常活动,自然引入新课《在家里》。
2. 生词学习: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窗、镜、桌、椅”等生词,并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
3. 儿歌学习:播放儿歌《在家里》音频,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歌词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和日常家庭活动。
4. 例题讲解:结合儿歌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生词和家庭成员称谓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学生对生词和儿歌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生词:窗、镜、桌、椅2. 儿歌《在家里》歌词3. 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本课生词,并运用生词造句;背诵儿歌《在家里》。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生词和儿歌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家庭活动,如帮忙做家务、分享学习成果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家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在家里》。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在家里》,通过对家庭场景的描绘,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庭亲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教学PPT。
学具:课本、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生活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3. 讲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亲情。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趣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家里》2. 生字:家、爸爸、妈妈、我、笑、话、听、看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的家庭生活。
2. 作业题目:请用本课学到的生字,组成一个句子。
答案示例:我爱我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用画笔记录下温馨的瞬间,下节课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多与家人沟通交流,珍惜亲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3. 作业设计,尤其是作业题目的答案示例。
《在家里》教学设计(合作探究)【图解教材】【课时目标】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等14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教学难点】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1课前给每张课桌发一个“宝盒”,盒子里装着“电视”“沙发”等物品的模型。
2谈话激趣: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你们发了“宝盒",快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3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1教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
(可以由一个同学出示物品,另一个同学认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方法。
)3反馈:A谈话: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B学生到讲台前举着模型大声读或领读。
C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及图片。
评价并表扬学生的自学情况。
4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1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字在字型上有什么不同。
A同桌讨论。
B学生自由发言。
C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A教师引导: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B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C教师小结引导: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3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师介绍。
4巩固练习。
游戏方法:发给学生带字的头饰,根据老师的口令,同偏旁的字迅速排队,看哪队排得又对又快。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形。
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家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在家里》。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在家里》的朗读与理解,儿歌中所涉及的家庭成员及日常家务活动的认知,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儿歌《在家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庭成员词汇和日常家务活动表达。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教育学生要关心家人,热爱家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在家里》的朗读与理解,家庭成员及日常家务活动的认知。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儿歌中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和活动。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a. 朗读儿歌《在家里》,让学生注意倾听并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b. 学习儿歌中的生字词,讲解家庭成员和日常家务活动的表达。
c. 学生跟读儿歌,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出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b. 教师讲解答案,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在家里》2. 内容:a.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弟弟b. 日常家务活动:做饭、洗衣、扫地、整理床铺c. 家庭责任感:关心家人,热爱家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儿歌《在家里》,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我。
每天,我们都会一起做家务。
爸爸做饭,妈妈洗衣,姐姐帮我整理床铺。
我爱我的家,我要关心家人,热爱家庭。
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家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在家里》。
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儿歌《在家里》,通过描绘家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感受家的温馨;配套练习,针对儿歌中的生字、词汇进行书写和认读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歌《在家里》的内容,学会其中的生字、词汇,并能正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懂得家庭和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在家里》的朗读、生字词汇的学习。
难点: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并运用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生活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快乐时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家里》。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儿歌,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b. 讲解生字、词汇,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
c.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儿歌,教师纠正发音,指导书写生字。
3. 例题讲解:a. 选择儿歌中的一个句子,讲解句子的结构,分析生字、词汇的用法。
b. 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造句练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在家里》的主要句子。
2. 列出生字、词汇,标注重点字词。
3. 示例句子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儿歌《在家里》,并朗读给家长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发现家庭中的美好事物,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学生能正确朗读儿歌《在家里》,并掌握其中的生字、词汇。
2. 学生能通过学习,理解家庭的温馨,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
《在家里》教学设计(全两课时)
【教材分析】
《在家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本课有一幅插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
词语为插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用品。
短文写晚上爸爸看报、妈妈看电视时,“我”给他们送上水果,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也说明“我”是一个尊敬长辈,会做事的好孩子。
【教学策略】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沙、发、灯、纸”等十四个生字,会写“上、下、六、文、不”五个字。
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教学准备】
《在家里》的教学挂图,有关词语卡片、图片,五个合体字的部件(份数与班内人数相同),学生画好家里摆设图并由家人写好名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前几天,老师去了小文家做客,她家的客厅可漂亮啦!老师就把它画了下来,大家想看吗?(出示挂图)大家看,小文和她爸爸、妈妈在家里正说着话呢!
齐读课题。
二、看图学文,学习生字
1、看图引入谁来当小文介绍介绍你家都有哪些摆设呀?
2、读准音:
⑴刚才小朋友是看图来介绍的,这些事物的字你认识吗?(出示无拼音词语)
⑵学生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及时鼓励表扬,说说哪个字你在哪见到过,你是怎么认识的)
⑶有些字我们小朋友还不认识怎么办呢?
⑷借助拼音认读书上的八个词语
⑸检查:
指名领读(拼拼音教和不拼拼音教)
重点字音(刚才几位小朋友真像小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哪个字音容易读错,请你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领读,同桌读,齐读。
去掉拼音读。
⑹游戏“贴名字”:
听了小朋友热情的召唤,小文家的那些摆设都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见面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给他们找找名字(生贴后领读,齐读)
3、认清形:
为了向小朋友表示感谢,那些名字里的生字宝宝排着队伍跟大家来见面呢!来小朋友跟他们打打招呼!(齐读,开小火车读,指名读)
学习“沙”认识“氵”,想一想,哪些字宝宝也是三点水的。
学习“灯”认识“火”字旁,给灯找朋友
学习“纸”摸摸语文书,它是用什么做的,给“纸”找朋友。
学习“报”认识“提手旁”给“报”找朋友。
开双轨列车,齐读。
游戏找朋友。
(拼部件)
每人用信封中的汉字部件组装出五个生字宝宝,并大声的念出来。
游戏摘苹果。
那天,老师参观完客厅,又来到了小文家的院子,看到那儿种着一棵苹果树。
哇,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馋得我直流口水,想尝尝苹果的味道吗?不过可得苹果后面的小秘密告诉大家。
(摘后领读)
三、说句练习
刚才我们大家都认识了小文家摆设的名字了,现在你能看着黑板上的那些词再当当小文
介绍介绍你家有那些摆设吗?
(可用上我家有──,有──,还有──)
四、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参观的小文的家,认识了许多的摆设,除了这些,你家还有不一样的摆设、电器、家具吗?请你们把课前画的画拿出来。
把你课外认识的字介绍给四人小组的同学。
过会儿请大家展示展示。
(四人小组汇报后组成一个小家上台展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家里》认识了许多与摆设、电器有关的汉字,回去请小朋友给你家的摆设贴上它的“名字”那么你认识的字就更多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双轨列车
2、猜一猜,连一连:
老大天天演戏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电话
二、学习短文,自主识字
1、老师到小文家做客时,小文和她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呢?(看图说说)
2、那小文是怎么写的,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短文,要求借助拼音边读边圈出生字宝宝,把短文读通顺。
3、检查反馈:
出示短文,生字用红色标出。
指名读句,随机学习生字及偏旁“日”
四人小组读,齐读。
4、品读人物感情:
⑴看图想一想我送水果给爸爸、妈妈,他们为什么笑了?他俩会怎么说呢?
我为什么也笑了?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⑵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好“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句话。
(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