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2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诊服务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病种来说,急诊服务的流程与规范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流程和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室: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由急诊接待人员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初步评估: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分诊。
3.快速处理病情稳定的患者:对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如轻微创伤、呼吸道感染等,可安排相对较快的治疗,如护理处理、拍摄X线片、开具药物处方等。
4.紧急重症救治: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心肺骤停、休克等,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5.病情跟踪和观察:对于病情较为不明确的患者,急诊医生可安排病情观察,如住院观察、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6.给予治疗和疼痛缓解:根据患者的病情,急诊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液、打针、缝合伤口等,并对疼痛患者给予病因治疗和疼痛缓解治疗。
7.报告和交接班:急诊医生在完成诊治工作后,需将患者的病情发展、诊疗方案、医嘱等情况报告给住院医生,并与其进行交接班,确保患者的连续性护理。
二、急诊服务规范1.急诊服务时间:急诊科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急救和治疗。
2.医疗队伍构成与培训:急诊科医疗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护理人员、技术人员组成,他们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熟悉各种重点病种的紧急处理原则和操作技能。
3.质量控制与质量监测:急诊科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和改进工作质量。
4.紧急设备和药品配置:急诊科需配备全面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急救箱、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等。
5.紧急救治指南和标准:医院需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重点病种的急救处理指南和标准,指导医疗人员进行救治工作。
6.患者隐私保护:急诊科应设立专门的接待区域,保障患者的隐私,禁止其他患者、家属等随意进入。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一、重点病种范围: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二、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地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
四、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输血科、检验科和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重点病种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五、服务流程。
1.急诊科医生接到120电话,小于3分钟出车。
接到患者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确定病情危重需抢救者,按院前抢救要求进行必要的处理、监护,尽快转运回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将病情、要求会诊医师、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电话告知医院急诊医师,并向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2.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患者合适的体位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抢救病历。
3.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及会诊医嘱(急诊护士负责通知专科医生到急诊室会诊),并确定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护士负责在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入院通知单等医学文书右上角加盖红色“抢救专用章”印章。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4.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
平片、CT、超声检查等医学影像检查30分钟内出具报告。
检验常规30分钟内出具报告,生化、凝血等60分钟内出具报告。
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药房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急诊服务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迅速发生的急性疾病、创伤等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紧急救援。
针对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需要根据各种疾病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重点病种以及相关的急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的介绍。
一、心脑血管急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脑血管急症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急诊医生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监测。
2.心脑血管急症疑似患者需尽快激活院内急诊医疗联络中心(如急诊中心、卒中中心等),列出紧急救治清单。
3.院内急诊医疗联络中心与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联动,尽快完成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肌酶谱、脑部CT或MRI等)。
4.心脑血管急症疑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分级送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救治,如冠心病患者需送往心导管室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诊服务时限:心脑血管急症是时间相关性疾病,早期干预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1.早期诊断和评估: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到达医院后的10分钟内(即“门到针”时间)迅速进行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
2.溶栓治疗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到达医院后,溶栓治疗应在30分钟内开始。
3.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急性心肌梗死需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心电图确诊后至介入治疗完成时间应在90分钟以内。
4.心电图检查时间:对于疑似脑卒中患者,需在到达医院后15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
二、严重创伤(如车祸、坠落伤)严重创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采取多学科的团队协作来提供急救和治疗。
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快速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确定创伤的类型和部位等。
2.高度怀疑严重创伤的患者应立即通知麻醉、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组织多学科团队进行救治。
3.进行特殊检查(如头颅CT、肌酸激酶酶谱、X光、血气分析等),进行创伤评分以确定严重程度,并制定具体救治方案,如介入治疗、手术等。
关键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引言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发展与进步是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病种急诊服务是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优化急诊医疗资源配置,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关键病种急诊服务的规范流程,确保急诊医疗服务的安全、合理、高效,减少医疗纠纷。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室,其中关键病种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要紧急救治的疾病。
流程
1. 急救预检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先由工作人员进行“秒救”预检,确定患者
病情稳定,进行简单初步治疗和评估,并安排医生进行救治。
2. 呼吸循环支持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呼吸循环支持,包括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措施。
3. 关键病种急救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尽快对关键病种进行必要治疗,包括抗凝、溶栓、血管成形术等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
照相关治疗规范执行,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出现。
4. 告知知情
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治疗方案等情况,做好知情告知工作。
5. 转运大门
对于治疗完成或需要转运的患者,要负责将患者转运到相关科
室并做好交接工作,保障患者的连续治疗。
总结
规范的关键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服务流程应根据
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确保服务流
程的科学性、合理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
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
六、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
七、高危妊娠孕产妇急诊流程图
八、高危新生儿急诊服务流程
危险性最大的婴儿,应尽快转送至有NICU是上级医院去,一般高危儿的处理如下:
1、保温:生后立即放入暖箱保温,使皮肤温度或腋温维持在36.0—36.5度之间,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稳定后改为每4—8小时测一次。
2、密切注意观察或用监护仪监护心率和呼吸率,设呼吸暂停报警(暂停15秒报警)和心率减慢报警(<100次/分)
3、用多普勒法或血压监护仪器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低于6.67Kpa (50mmHg),早产儿低于5.33Kpa(40mmHg),或血压明显增高,需连续观察,直至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若不能经口喂养,或喂养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者,可静脉输液。
4、巨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应在生后2,12和24小时,用血糖试纸检测血糖。
5、血常规及红细胞压积
6、生后3小时喂奶,如无呕吐和呼吸困难,以后每隔3小时喂一次。
7、维生素K11—2mg,肌注,连用3天。
8、待体温及一般情况稳定,擦去身上血迹和胎脂,用少许水洗净臀部和会阴部,但不洗澡。
9、脐带残断用碘酒消毒,不需覆盖辅料,如有分泌物,可用70%酒精擦去,一日2-3次,疑有感染可用抗生素。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行细则(2023年版)》,重点病种涉及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也许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毕:(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解决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足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重要也许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毕:(1)二次评估:涉及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毕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毕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批准。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到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毕:(1)心电监护,吸氧。
完毕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朴询问病史、完毕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解决(6)电话告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到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毕:(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批准。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急诊预检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护士应熟悉急诊范围,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作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及医务科、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
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第一诊室就诊,GPT正常到第二诊室,GPT升高转到传染病医院,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0C、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急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门急诊办公室。
6.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7.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创伤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初步迅速判断病情经验判断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1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及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创伤评分应用流程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原则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改良氧利用率的监测急诊实施确定性救命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启动创伤小组指标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A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1316例,54.2%):GCS<14或收缩压<90 mm Hg,或呼吸<10 7『欠/min 或>29次./min,或成人外伤评分(Ts)<11或儿童TS<8,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B评价解剖创伤(919例,37.9%):创伤仅发生在头、颈、躯干、四肢末端(含膝、肘)或连枷胸或复合有烧伤的创伤,或两处或以上的四肢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肢体瘫痪或四肢离断到腕和踝关节,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C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和高能因素(138例,5.7%):汽车一同摔出或同一环境内有死亡者,或6 m以上坠落、翻滚或高速机动冲击速度>40 km/h、车体畸形>50 em、乘客空间>30 tin,或机动车对行人或自行车撞击速度>5 km/h、行人摔出并翻滚或摩托车撞击速度>20 km/h、人车分离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人下一步;D 基础情况(55例,2.2%):年龄<5岁或>55岁,存在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免疫抑制、出血或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
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前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诊患者的识别
疾病的识别
重点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急性肾衰竭、创伤、中毒等。
医护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生命体征的识别
医护人员应当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急诊服务流程
急救抢救
对于危及生命的病情,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颈部抬高、给药等。
诊断治疗
经过初步抢救,医护人员应当尽快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配置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诊治过程中,应当遵守医学伦理,保证患者的隐私,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转运处理
对于病情较重或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院资源的情况,进行转运处理。
急诊服务的规范要求
值班制度
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急诊科,并且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负责急诊工作。
急诊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急诊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病历、急诊医嘱等,确保急诊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应急处置
医院应当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相关应急预案,提升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总结
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是医院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本文档提供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和要求,希望能够对医护人员提供有力的指导,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高血压六个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 急诊接诊- 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快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并了解其高血压类型和病史。
-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和其他相关指标。
- 注意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并根据临床指南提供相应的治疗。
2. 诊断与评估- 在急诊时,医生应明确高血压六个重点病种的可能性,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排除其他潜在严重病因。
- 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患者的病历、家族史等相关因素。
3. 急诊治疗与处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注意剂量和给药途径。
- 提供必要的急诊护理,包括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 根据需要,安排住院观察或转诊到相应的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
4. 重点病种处理针对高血压六个重点病种,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心肌梗死- 尽早识别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并立即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 控制患者的疼痛、抗凝和抗栓治疗,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
脑卒中-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溶栓治疗方案。
- 做好脑卒中后期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康复护理。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积极处理液体平衡和血压控制。
-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药物治疗,注意监测肾功能及相关副作用。
肾衰竭- 对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积极处理血容量和电解质的紊乱。
- 根据肾功能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 对于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急性肺水肿- 积极处理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氧合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呼吸支持措施。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方案。
5. 转诊与转运- 对于高血压六个重点病种的特殊情况,及时安排转诊到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
- 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稳定和安全的转运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为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密切科间协作,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初步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具体规定如下:
一、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五、急性脑梗死急诊服务流程图
六、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及抢救规范
(一)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图
↓
↓
(二)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A:急性呼吸衰竭 B: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三)呼吸衰竭抢救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人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进一步抢救请相关二线班病情较重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或收入病房会诊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抢救成功(医师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留观室、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23.●A 保持气道通畅,有损伤开放气道,有呼吸减弱或呼吸消失给与呼吸支持●静脉通道的建立护士完成解剖创●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 ~3 min 内完成)●A 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B 评价解剖创伤;特别是颈椎●C 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和高能因素(汽车一同摔出或同一环境内有死亡者); ●D 基础情况(年龄、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等)。
●系统查体三步骤进行快速伤情判断按照(CRASH PLAN 方法进行)。
3~7 min 内完成。
简单的骨折固定、包扎和止血 附:CRASH PLAN 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脏器或解剖部位,c 为心脏(cardic),R 为呼吸(respiration),A 为腹部(abdomen),S 为脊柱(spine),H 为头颅(head),P 为骨盆(pelvis),L 为四肢(1imb),A 为血管(artery),N 为神经(nerve)。
●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 1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 、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相关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和循环支持● 术前准备,血常规和血型,凝血功能● 送手术室大创伤送住院部手术室,小创伤留急诊手术室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符合严重伤的诊断标准现场评估院前急救立即排除威胁生命因素一般处理●平卧位,休克者抬高双下肢20。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氧●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并适当输入晶体液●止血、止痛、镇静●休克者注意保温颅脑伤●CSF漏时勿填塞冲洗滴药●高颅压者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滴或速尿20 mg静注●脑疝者就近处理或快速送院胸部伤●闭式引流处理张力性气胸、液气胸●固定浮动的胸壁●肺挫伤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心包填塞者行紧急穿刺减压腹部伤●反复审定腹部情况,确诊腹腔出血,可反复穿刺●腹腔穿刺阳性率>90%●对腹腔出血者尽早开腹探查转运途中监护救治、院内处理脊柱骨盆四肢伤●上颈托、头部固定器并卧硬质担架●固定骨折●严重骨盆骨折者应常规肛门指诊以排除膀胱、直肠损伤并严密观察颅脑伤●头颅CT检查●颅内血肿、脑挫伤严重水肿、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非手术治疗:脱水、利屎、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胸部伤●胸部X线或CT检查●内固定浮动胸壁●胸部开放伤、话动性出血、心包填塞应开胸探查●支持呼吸功能●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泌屎系损伤●Β超、CT检●肾挫伤者绝对卧床休息、止血、碱化尿液●肾,膀胱挫裂伤应行手术修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腹部伤●Β超、X线、CT检查●腹腔灌洗●确诊腹腔脏器损伤者应开腹探查,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脊柱骨盆四肢伤●X线、CT检●脊髓受压者急诊手术减压●骨盆骨折大出血即血管内止血●直肠膀胱损伤尽早手术●骨折整复手术泌尿系损伤●留置尿管观察尿的颜色和量●全血尿提示尿路损伤严重,防止尿管堵塞●卧床休息,碱化尿液二、农药中毒抢救流程初步怀疑有机磷农药中毒:服农药史+口腔或呼吸有大蒜臭味、流涎、多汗、肺部啰音、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意识障碍紧急评估气道阻塞①清楚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有无气道阻塞大管径管吸痰●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呼吸异常②气管切开或插管●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心肺复苏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稳定后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卧床,头偏向一侧,口于最低位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及呼吸●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镇静: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1~2mg静脉注射(推注速度不宜超过2~5mg/min)●如有条件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检测血电解质●脱去衣物,清水洗受染皮肤、毛发●洗胃或催吐:冷淡盐水,反复洗胃至无异味或总量2~5升为止●导泻:33%硫酸镁200ml或25%甘露醇250ml灌胃●输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溶液2000~4000ml/d,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利尿:呋塞米20~4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倍重复1~2次使用阿托品:●按轻、中、重不同程度,每2~30分钟静脉注射1~10mg,根据情况调整达到阿托品化后维持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瞳孔散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心率加快●真正把握适度原则,必须做到用药个体化,避免阿托品中毒复能剂:●是否使用或者何时使用目前尚有争议。
解磷定成人每次0.4~0.8g,稀释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必要时2~4小时重复1次(忌与碱性药物配伍)。
也可以选择氯磷定(0.5~1g肌肉注射)上述治疗无效●核实诊断正确性●试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三、急诊分娩的急救工作流程一、接到呼叫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的情况,在10分钟内,立即派车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范操作完成各自任务。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
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四、设专人护理危重病人,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安规定处置。
六、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交代病情,并酌情报告院总值班、院领导,凡可能涉及到的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技能。
八、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按规定在二周内上报有关部门。
12 90分钟内30分钟内20分钟内10分钟内是是否否151418222120 17 1319161211109876543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 及生命的情况后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稳定后怀疑缺血性胸痛紧急评估●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气道阻塞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插管心肺复苏●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拒探视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阿司匹林160~325mg 嚼服●硝酸甘油0.5mg (舌下含化),无效5~20µg/min 静脉滴注 ●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2~4mg 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 快速评估(<10分钟) ●迅速完成12导联的心电图 ●简捷而有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审核完整的溶栓清单(参见《急救流程》一书)、核查禁忌证 ●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和凝血功能 ●必要时床边X 线检查ST 段抬高或新出现(或可能新)的LBBB*ST 段压低或T 波倒置ST 段和T 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中低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节) ●β-受体阻滞剂(禁忌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15~20mg 缓慢静脉推注) ●氯吡格雷●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 ●他汀类●不能延迟心肌再灌注治疗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GP Ⅱb/Ⅲa 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他汀类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溶栓治疗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介入治疗(有无溶栓禁忌症) 早期PCI :入院-球囊介入≤90分钟CABG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低危者GP Ⅱb/Ⅲa 拮抗剂 ●早期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时机存在争议。
给予最理想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进行性的或反复发生缺血才介入治疗●如无心肌梗死或缺血证据,允许出院●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高危: 顽固性缺血性胸痛 反复或继续ST 段抬高 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左心衰竭征象(如气紧、咯血、肺啰音)●收住急诊或者监护病房: 连续心肌标志物检测反复查心电图,持续ST 段监护 精神应急评估 诊断性冠脉造影是否进展为高中危心绞痛或肌钙蛋白转为阳性LBBB :左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辅助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10~30mg/次,3~4次/日或1~3mg 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6.25~25mg Tid ●氯吡格雷:首剂300mg ,此后75mg/d ,连续8天●普通肝素60U/kg 静脉注射,后继12U/(kg ·h )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3000~5000U 皮下注射,Bid ● GP Ⅱb/Ⅲa 拮抗剂:阿昔单抗0.25mg/kg 静脉推注,继以10µg/(kg ·h )静脉滴注12小时;替罗非班10µg/kg 静脉推注,继以0.15µg/(kg ·min )维持48小时 ●ACEI/ARB :卡托普利6.25~50mg Tid ,氯沙坦50~100mg Qd ,厄贝沙坦 150~300mg Qd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