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写材料的过程与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164.04 KB
- 文档页数:2
让笔杆子写材料不再难之三步构思法(二)在上一篇文章,我们汇总给大家分享了构思文章材料的第一步:基调,相信大家对三步构思文章结构的方法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下面我们接着来看看文章构思的第二步:内容。
说到内容,你先回想一下,在求学阶段的时候,你写的文章主要是给谁看?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上学期间写的文章主要是给老师看了,他读你的文章是拿着工资读的,顶多你的某一篇文章写得好,老师拿出来做范文读给大家听一下,才会多一个人了解你的文章。
但是在单位里写文章,可就完全变了,除了你之外,你文章的读者和内容的受众首先是你的领导,其次还可能是单位的其他同事、下属单位、大领导、会议参会者。
在职场上能够接触到你所写内容的人,他们是没有义务读完你的文章,他们也可以随时终止阅读。
那么,如何通过文章内容把这些人所吸引呢?用户思维,你没有看错,就是用户思维,这个互联网行业和销售行业经常用的词汇,非常贴切的概括了笔杆子写材料的内容关键点。
用户思维即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重新看待你所提供的内容和服务,这就需要你有敏感的触觉,随时换位思考的能力,及时感知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性。
光站在文章材料受众的角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文章内容给人家提供了什么必须的信息,人家为什么需要将你的内容继续读下去?因此,在文章的结构上,要做到要话先说,文章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有其存在的价值。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价值指的是对阅读者有价值,而非对你写材料有价值。
你写第一句话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受众看第二句话,写第二句话的时候,就是为了让读者看第三句话,如此,读者才有兴趣读下去。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要写一个物品的介绍,你会从什么角度下手呢?如果你一上来就写这个物品的特点,与其他物品比好在哪里哪里。
你觉得读者会有很大的兴趣看下去么?但是,如果你换过来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首先要考虑的便是人家为什么要读你写的说明?因此,你需要将其正在面临的问题列举出来几个,让人家感受到或者唤起对这一问题的强烈感受,再告诉他什么物品可以决解决,最后再介绍该物品的特点。
“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回顾一年来在组织部工作的经历……各类写作任务常常是接踵而至,写完实施方案、通知文件、组工信息,马不停蹄地接着写讲话材料、汇报材料、总结报告。
经过这一年的锻炼,虽然写作能力还不能严格达到“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标准,但写得多了,自己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
一、静下心,肯钻研回想自己刚开始接触到写作的时候,领导安排写材料,不知从何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即使开始写了,总觉得思路不对、方向偏了,写了改,改了删,真的是“心中一团火,脑子一团麻,笔下一团糟”。
几乎这是所有新手写材料的真实写照,如何打破这种困局?我认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要静下心来,下功夫去钻研,也就是要凝神和静思。
凝神,就是说要能坐得住、熬得住,集中精力专注于写作。
“相逢尽道学习好,灯下可曾见几人”。
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比的是意志,拼的是耐力,靠的是坚持。
静思,就是要多思考、勤思考,多学多练,深思方能笃行,通过充分地吸收“营养”,把别人的东西揉碎了变成自己的。
“材料虐我千百遍,我待材料如初恋。
”只要把决心下定了,把功夫下到了,就一定能把材料写好,否则讲再多的写作技巧,都是白费功夫。
二、扎马步,打基础写材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把马步扎好、把基础打牢,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
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先简单后复杂。
从通知、请示、函等相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较短的“小材料”写起,再向报告、总结、方案等相对复杂的文体延伸。
祛除散文、诗歌等“抒情风”,逐步增强对公文的语感,学习和掌握公文语言的运用。
第二步:先固定后变化。
办法、规定、制度等便于借鉴成例,写起来相对容易,调研报告、经验材料、汇报总结等综合性比较强,难以把握。
因此可以先从格式相对固定的文体写起,然后再向变化较多的文体拓展。
第三步:先熟悉后陌生。
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再向陌生的领域深化。
比如,组织科的干部,得先把七一表彰事迹材料、民主生活会材料写好,干部科的干部,先把干部考察材料写好,然后再尝试着去写其他领域的材料。
文字工作是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关键载体。
每个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文稿工作,重视那些能写、会写的“笔杆子”。
怎样实现从“烂笔头”到“笔杆子”的飞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写作普遍遵循的规律和材料员具备的素质、成长的经历,谈几点感想,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怎样审题谋篇一是审题要清,立意要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千古文章意为高”。
审题立意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上级精神和领导意图的过程,就是立足实际明确写作范围和重点的过程,就是弄清写作具体要求、确定下笔角度和基调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稿结构、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主题突出,文稿有神。
如何才能做到审好题、立好意,有三个基本要求:站得高、立得新、想得深。
站得高,这就要求写作者能从宽阔而高远的视野出发,要能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要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全局的目光去审视工作、事业和政策,不就事论事。
在审题立意上,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单位→全局;当前→近期→长远;家庭→社会→国家等。
立得新,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在人尽皆知、普普通通的现象中发现创新点;或者跳出老思路,寻找反映材料的新角度;或者用新的方法做出新的概括,提出前人未曾提出的新见解;或者避热就冷,有常人想不到的新观点。
想得深,就是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
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保证公文立意深刻的前提。
材料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立意和行文中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本质,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提出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真知灼见和方法。
二是布局要紧,层次要明。
布局是审题立意之后的第二步,也是为审题立意服务的。
谋好篇,布好局,方能决胜千里。
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让笔杆子写材料不再难之三步构思法很多笔杆子留言自己写材料时的困难,我汇总了一下,大致一下这几类:1、工作太忙,需要快速成文的方法;2、非专业出生,没受过训练硬着头皮开始写各种材料;3、不知道如何从实际工作中收集材料;4、收集到的材料也不知道如何使用,从资料中提炼、构筑观点;5、不知道领导的最新思想和发展思路;6、不知道笔杆子如何通过写材料从简单的做事上升到有价值;7、写材料的时候言之无物,缺乏实质内容;以上者七个问题,是很多笔杆子苦恼的事情,今天开始,我将花几天的时间来写个系列文章,教大家几个有效破解这些问题的方法。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吧!方法一:三步构思三步构思,也就是通过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基调、内容和结构这三步来形成整个文章材料的结构。
一篇文章材料的核心便是基调,基调便是一份材料的标志性语气,文章应该站的位置、角色。
如果一开始材料的基调就对了,写就这篇文章就已经不费劲了;如果基调错了,无论你材料中想要传达的信息有多重要,受众可能也不会感知到,没有耐心读取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材料中正确的基调传递出来的是这份材料具体又真实的价值。
笔杆子所写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总结类、汇报类、报告类、申请类和计划类。
每一类材料都传递着不同的价值。
总结类的材料主要是书写过往的工作成绩,个人成长和收获,在材料中展现最多的是单位、部门或者你的潜力。
汇报类的材料是给领导给出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而非请教答案。
报告类的材料写的主要是事件或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文章主要的站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申请类的材料其核心是提出问题,呈现的是你要获得某个诉求时你的思考方式,呈现更多的是你的思想状态。
最后一类计划性质的材料主要写的是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其承载的主要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责任感。
你明白了每一类材料所站的位置,想要表达的价值,那么你就容易掌握文章的基调了。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帮助你深入理解一下文章基调。
举个单位最常见的材料类型之一:年终总结。
27个写材料技巧,帮你提升笔杆子功力1.精气神写材料很耗一个人的精力,因此在开始写材料之前先做一个简短的情绪调整,以帮助自己回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状态。
心情好可以帮助你调动你脑海中的存货,会带来很多意外想法。
2.先整理思路搭框架在开始正式写材料之前,先梳理一下自己对题材、主题的理解,把自己的想法及想要的效果明确出来,最好能用思维导图或列提纲的方式将明确的构思落实出来。
3.列出标题和副标题框架搭建好之后,可以将文章材料的标题和副标题写出来,好题一半文,好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就是文章的脸。
如果暂时想不到或者实在没有特别好的标题,那么可以继续写正文,或许写正文的时候,好的标题就会自己跳了出来。
4.只管写就好写材料的时候最怕思路中断,因此,在开始写正文的时候,先不要管当下写的好不好,只管向前推进,尽情的写就好。
至于文章中的表述错误或者整篇文章的质量暂时不用管,因为没有几个人是出口成章、一气呵成便可以的。
接纳文章暂时的不完美,待完成后再做修改便可。
5.做好时间规划,留出修改时间提前安排规划好自己的写材料时间,在提交给领导之前,一定要自己反复修改,尤其文章当中的表述错误和文字错误。
6.改稿首先是删减因为在写材料的时候,内心是没有文章细节的,为了表述我们的想法,在写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冗余的词汇,这是正常的。
因此,我们改稿的第一步便是删除文章当中多余的形容词和副词,让文章尽可能的保持精简,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段落意思的清楚。
7.强有力的开头和具有感召力的结尾俗话说龙头凤尾猪肚子,说的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感受,所以我们写材料的时候,在首段或文章起始的部分要给受众以强有力的感觉,结尾的时候要具有感召力。
强有力的开头会抓住受众的眼球,具有感召力的结尾会促使他人行动,无论是听完还是看完你写的材料,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言之有物,观点明确在每一个段落表述清楚一个观点或一个想法即可,也就是每个段落要有明确的段落大意。
写好材料的“十四字诀”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你不一定要很精通,但一定要会,一定要有所涉猎,因为你始终无法绕开它,公文写作不仅仅是在党政机关会使用,在企业事业单位也会常用到,诸如你开会要准备发言材料,给领导汇报工作要准备情况汇报材料,记录会议纪要的编写等等。
学习公文写作,更多的好处是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格局视野、强化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做人做事的规划性和行动力。
写材料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一个字“喜”,就是喜欢。
这个尤为重要,假如你是为完成任务而写,那就谈不上喜欢,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至少得具备四“喜”:喜欢学习。
喜欢学习、不断学习、深入学习、加紧学习,才有助于提升思维层次;喜欢琢磨。
大事小情都不放过,家长里短都不放过,都要抽丝剥茧,才能练就火眼,发现宝藏;喜欢记录。
每月都有写文的习惯,每天都有日记的习惯,每时都有记录的习惯,捕捉每个思想火花,收集每条内心活动,跟踪每条思想轨迹;喜欢写作。
不喜勿喷,不喜勿言。
否则会出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无奈,更会堕入“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恶性循环。
因此,喜欢成就可能,激情推动传奇,只有善待笔头,才会被笔头善待。
把写材料当成机会,它就是机会;当成负担,它就是负担。
第二个字“勤”,就是勤奋。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得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耐得住寂寞,用心思考,用力钻研。
勤于观察。
这个观察是主动的,就是不计较苦累的贴近、体验和感悟,善于从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火花和亮点。
勤于思考。
思考之勤在于想别人所不愿想,思别人所不愿思,想所有的不可能,不容易。
“没事找事”的思考,即为真正之勤思。
勤于询问。
常常一句“你怎么看?”更容易掌握大家看法,更容易接近事情真相,不闻不问,孤陋寡闻,坐而论道,岂能卖座?勤于总结。
总结就是积累,总结就是基础,总结就是创新,没有总结就没有提升,没有总结就没有参悟。
笔杆子的“四重境界”文章有四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
实际上,不光写文章如此,笔杆子从初涉职场到成为顶尖高手,往往也会经历四重不同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是一个从不会不熟不精不爱,到会写能写善写爱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淬火、百炼成钢、凤凰涅槃的过程。
作为笔杆子,不同经历、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状态、不同体验。
笔杆子应致力在学习、修炼中,迈过一道道门槛,踏上一级级台阶,不断向更高境界进阶。
每向前进一步,就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达到更高境界,从而以写作为乐,充分体现参谋助手的作用和价值。
第一重境界:迷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话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它比喻在人生事业最初阶段的迷茫、无助,但又不甘心、不服输这么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姑且称之为“迷惘”。
对笔杆子而言,这是写材料初始阶段的真实写照。
万事开头难,因个人能力、经历、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许多人开始从事写作时,很容易把写作当成负担,一接到材料写作任务,常常手足无措、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有的紧张得头痛、失眠,甚至血压升高、心里发慌,大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感。
往往越是紧张,就越是一筹莫展,大脑空白,思路全无,完全陷入困境之中。
但再难交给的任务也得去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新手要么拿着前人写的样板文章反复学习、再三思考,不断揣摩研习构思方法、逻辑关系、写作技巧,并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尝试着下笔;要么虚心讨教同行前辈,独自思忖,细心琢磨,在一遍遍推敲中明晰文稿的主旨和重点,在无数次修改中让面目生涩的文稿渐趋圆润成熟,最后忐忑不安地把材料交到自己的直接上司手上,“听候发落”。
让笔杆子写材料不再难之三步构思法很多笔杆子留言自己写材料时的困难,我汇总了一下,大致一下这几类:1、工作太忙,需要快速成文的方法;2、非专业出生,没受过训练硬着头皮开始写各种材料;3、不知道如何从实际工作中收集材料;4、收集到的材料也不知道如何使用,从资料中提炼、构筑观点;5、不知道领导的最新思想和发展思路;6、不知道笔杆子如何通过写材料从简单的做事上升到有价值;7、写材料的时候言之无物,缺乏实质内容;以上者七个问题,是很多笔杆子苦恼的事情,今天开始,我将花几天的时间来写个系列文章,教大家几个有效破解这些问题的方法。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吧!方法一:三步构思三步构思,也就是通过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基调、内容和结构这三步来形成整个文章材料的结构。
一篇文章材料的核心便是基调,基调便是一份材料的标志性语气,文章应该站的位置、角色。
如果一开始材料的基调就对了,写就这篇文章就已经不费劲了;如果基调错了,无论你材料中想要传达的信息有多重要,受众可能也不会感知到,没有耐心读取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材料中正确的基调传递出来的是这份材料具体又真实的价值。
笔杆子所写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总结类、汇报类、报告类、申请类和计划类。
每一类材料都传递着不同的价值。
总结类的材料主要是书写过往的工作成绩,个人成长和收获,在材料中展现最多的是单位、部门或者你的潜力。
汇报类的材料是给领导给出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而非请教答案。
报告类的材料写的主要是事件或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文章主要的站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申请类的材料其核心是提出问题,呈现的是你要获得某个诉求时你的思考方式,呈现更多的是你的思想状态。
最后一类计划性质的材料主要写的是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其承载的主要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责任感。
你明白了每一类材料所站的位置,想要表达的价值,那么你就容易掌握文章的基调了。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帮助你深入理解一下文章基调。
举个单位最常见的材料类型之一:年终总结。
【每周分享】一位40年的老“笔杆子”谈谈写材料的“外功”,为材料塑造“灵魂”导读: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今天主要从广义公文的角度,谈谈机关常用应用文的一个重要文种——材料的写作方法与体会。
关于机关材料写作这一课,许多老师讲的是“内功”,大家多年来学的也是“内功”。
我今天专门来讲一讲“外功”。
什么是“外功”?怎样修习“外功”?是我今天所讲的主要观点。
机关工作离不开写材料。
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一种看家本领。
会写材料的机关干部都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也是机关的“稀缺资源”。
因此,会不会写材料,往往成为领导同志考察机关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而应该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内功”与“外功”的位置关系,写材料者应该谨记在心。
谈到写材料“外功”的重要作用,我突然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同样道理,“汝果欲学文,功夫在文外”。
写材料的“外功”,就是为材料塑造“灵魂”,虽“外”而实“内”,起着“核心”的作用。
可以说,忽视了“外功”的修炼,写材料的人就会成为一堆“语言垃圾”的制造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影响前途。
在此告诫年轻的“笔杆子”们:要想写好材料,必须先练好“外功”,再谈技巧(内功)。
梳理我40年写材料的实践,我认为,练好“外功”,可以概括为三个“三”——学好三本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总开关、总钥匙。
哲学管总,哲学通,一通百通。
哲学的科学定义告诉我们: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些东西,就是思想力的根本,是写材料的人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
有人怀疑,学哲学对写材料真那么有用吗?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笔杆子写材料的过程与经验
为了减少大家走弯路,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写材料的过程。
一、搞好承文办电。
开始,相信大家在单位干的比较多的是端茶倒水、打印校正的活。
诚然,这些都是惯例,也是“规矩”,因为开始我们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大材料自然也不会落到自己肩上,但能进写的“行伍”,说明我们都是被领导挑选过来的,是有这个能力的,是可以塑造培养的。
既然机会来了就不要让“她离你远去”。
杂活忙完还会涉及承文办电的业务,这就是新手的机会,这里面就有理解上级精神,上级要我们单位做什么,要怎么落实的问题,这个时候给领导提建议,这个思考的过程你已经在写材料了,只不过是一些“豆腐块”,而一篇材料恰恰是由一块块“豆腐块”组成,那问题就来了,大家会问,我都没办过,什么都不懂,哪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要害怕,第一就是找政策,单位里都有很多的相关政策书籍;第二就是找以前的,看以前有没有类似的通知,看别人是怎么办的,拿过来学习模仿;第三可以问友邻单位或者前辈,他们可能都办过,老同志都喜欢勤快好学的人,虚心向他们请教。
通过这三步形成的建议、下发的《通知》就是你写成的“小材料”。
二、看单位领导怎么推稿子。
在承文办电过程中总会遇到老同志或者领导集体推材料的过程,忙完自己的“临时工”要主动参与进去,在旁边聆听,一般情况下领导会在屏幕上列出主题,我们最初要学的是一篇文章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是提纲的形成,材料都是有套路的(可以从书本学、前人的材料里学),针对主题
要想从哪几方面写,把要学的东西用平时讲话的语言罗列出来,然后从上级发的材料、报纸、领导最近的讲话、平时积累的提纲里进行归纳总结,写出领导想要的提纲。
其次是标题下的内容形成,跟上面一样,用自己平时的语言罗列出想表达的意思,想到相关的、文件里头的、单位做法的都写到相应的标题下面,这个过程需要平时多留意上级的发文、单位都干了那些事,不知道的情况就去各部门收集相关的《通知》《文件》,还可以到网上看别人有那些好的做法都收集过来,这叫准备制胜。
第三是组织语言,这个需要多看多学多记,这是基本功,这里就不多讲。
三、自己要多练笔。
这个可能大家都没太多闲功夫,但我感觉群就是好平台。
比如,有群友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就可以积极去改,不怕自己水平低,就怕你认为你水平低,你可以试着改几句,然后会有很多群友也出来改,看别人怎么改,好的我们就可以学习,还可以问群友的思路是什么,慢慢的就提升了。
但大家说我不想慢提升,那你就可以自己写写,然后向各大网站投稿,或者各类杂志投,不要怕不上稿,有时好的编辑还会给你建议,实在不行就拿别人的文章来,他一句你一句,模式照搬过来,写过几回就会明显感到自己提升了。
有时还可以找老同志给你一小块,你就当是写通知,写完了跟老同志对比,然后让他给你指点,这样提升也很快,总的一条就是要主动去写,变成爱好。
最后我总结写材料就是写生活、写现实、写经历、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