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小题对点练
- 格式:doc
- 大小:389.00 KB
- 文档页数:9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一、选择题1.某生物小组在适宜条件下用一密闭的无色透明玻璃钟罩培养番茄幼苗,在实验过程中( )A.叶绿体中C5化合物含量减少B.装置中O2浓度一直升高C.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到0D.装置中CO2浓度逐渐降低到0解析:选C 正常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随光合作用的进行,装置中的CO2越来越少,光合速率也逐渐降低,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装置中C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到0。
2.(2019·南通中学段考)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正常进行B.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C.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条件下能正常进行D.过程③产生的[H]、ATP、CO2都用于过程①解析:选B 过程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过程②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全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无氧条件下不能正常进行;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还原[H],不能用于过程①的光合作用。
3.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解析:选D 从第二幅图的曲线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5 ℃左右,因此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从第一幅图的曲线中可以看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左右;通过第二幅图的曲线可以看出,在0~25 ℃范围内,光合作用曲线变化明显大于呼吸作用曲线;植物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即净光合作用大于0时,适合植物的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45 ℃。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及坐标曲线题类型
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
(1)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反应速度,温度过低会导致光合作用活性
降低,当温度超过20℃时,光合作用反应速度会急剧下降。
(2)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是由叶绿素在光下作用而产生的,日照强
度过低会影响光合作用发生及叶绿素的合成,日照强度过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发生和维持。
(3)CO2含量:CO2浓度太低对光合作用有负面影响,会降低光合作
用效率,影响植物生长发育;CO2浓度太高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叶绿素在
高浓度的CO2下,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
2.光合作用率坐标曲线:
光合作用率坐标曲线是表征植物光合作用状态变化的一种图形表示,
它对比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下光合作用状态变化的变化规律有很强的可读性。
曲线中常用Y轴表示光合作用速率,X轴表示不同参量,如温度、光照强
度等,曲线下可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品种、环境因子作出细微的调整,
从而得出最佳的光合作用状态。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单因子因素(1)光照强度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4)温度①原理分析: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②图像分析: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引起光合速率也增强;温度过高会引起酶活性降低,植物光合速率降低。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光1.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同化CO 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 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 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 2浓度的限制。
蚕豆(阳生植物)和酢浆草(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光补偿点主要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
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
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
在栽培农作物时,阳生植物必须种植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而阴生植物应当种植在阴湿的条件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光照强度大,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体内因失水而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人参、三七、胡椒等的栽培,必须栽培于阴湿条件下。
2.光照时间:延长光照时间,可增加光合作用合成时间。
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3.光质:光质也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白光为复色光,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单色光中红色光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4.日变化:光合速率在一天当中有变化,一般与太阳辐射进程相符合。
无云的晴天,从早晨开始,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中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日落则停止,成为单峰曲线。
但当晴天无云而太阳光照强烈时,光合进程便形成双峰曲线。
※ 在生产上的应用①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③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④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若要降低光合作用则用有色玻璃,如用红色玻璃,则透红光吸收其他波长的光,光合作用较白光弱,但较其他单色光强。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单因子因素(1)光照强度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一.光合作用曲线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1.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b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D.c点的叶片细胞都能进行光反应,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2.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将植物放在不同浓度的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有关图中各点的限制因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限制d点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B.图中b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C.限制c点的主要内部因素是酶的数量和活性D.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3.如图所示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物积累之间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点是光合作用饱和点,原因是新增的叶片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B.B点后干物质产量的积累率开始下降,是因为新增加的叶片处于光补偿点以下C.分别将光合作用产生量对应的曲线和呼吸作用消耗量对应的曲线延长,交点对应的叶面积指数对应的干物质的量为零D.当叶面积指数大于干物质产量对应的曲线和呼吸作用消耗量对应的曲线的交点处对应的叶面积指数时,植物的实际干物质产量为负值4.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如果把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新坐标系画出新曲线。
(4题图)(6题图)5.如图所示,图1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找出图1在图2中的位置()A.AB之间B.BC之间C.C点以后D.B点6.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7.下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在klx光照条件下,A、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3.1.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随堂高考分组集训(含解析)题组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1. [2014·课标全国卷Ⅰ]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O2的产生停止B. CO2的固定加快C. ATP/ADP比值下降D. NADPH/NADP+比值下降解析: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导致绿藻细胞叶绿体内的光反应停止,不再产生O2、ATP和NADPH,使ATP/ADP、NADPH/NADP+比值下降,A、C、D正确;光反应停止,使暗反应中的C3还原受阻,导致C5含量减少,从而使CO2的固定减慢,B错误。
答案:B2. [2014·江苏高考]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8.5,25 ℃)条件下测得的Pn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____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________(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
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________;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中的HCO-3与CO2-3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2-3越多,而CO2-3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
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一、选择题1.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答案:选D过程①②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若题中所述细胞为真核细胞,则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中;若题中所述细胞为原核细胞,则过程①②均发生在细胞质中;过程①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中;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而不是H2O;过程②通过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而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生成H2O,因此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
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 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答案:选D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上,而不在叶绿体基质中;因为在t2时刻出现了光饱和点,所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再提高;t3→t4CO2增加,暗反应增强,由于光照充足,所以当暗反应增强时,反过来也会促使光反应增强;t4时撤去光照,故光反应不能进行,但短时间内暗反应仍可进行,叶绿体中的ATP不再产生,但仍被消耗,所以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同时C3还原逐渐终止,C5产生减少,但仍被消耗,故C5化合物含量减少,糖类也在减少。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小题对点练1.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解析对于甲植物而言,A点时CO2净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在A点之前,甲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大,A点将左移;CO2浓度为B时,甲、乙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而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由图可知,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故B点时,甲的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随CO2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答案 B2.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丙A.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C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解析图乙中C、D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即将开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分别对应图甲的B点和C点,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分别为图丙的①、③。
到达图乙中D 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图甲中的F点是一天中第二次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对应图乙中的H点、图丙中的③。
经过一昼夜后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降低,说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增加。
答案 A3.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解析明确曲线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曲线,A点表示植物在一定温度下的呼吸速率,B点表示植物的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m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光合强度。
由于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 ℃,因此当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增大,A点下移;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当温度提高到30 ℃时,超过了最适温度,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m 值下降,光补偿点应右移。
答案 C4.(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下面为几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A点左移,B点右移B.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A点左移,B点右移C.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D.图4中,当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解析图1和图2中的A点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在曲线达到最高点之前,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都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其中一个因素增强,要达到相同的生理状态,另一个因素在其相对较弱时即可满足,故图1中光照强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时,A点会左移;图2中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时,A点也会左移;图1和图2中的B点代表光合作用的饱和点,限制因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适当增强时,光合作用强度也会增大,所需的CO2浓度和光照强度也会增强,B点右移;图4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植物净光合量(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植物呼吸量,故当温度高于25 ℃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开始减少。
答案 D5.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A点时大于B点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解析植物鲜重的增加主要是水分,不能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
在C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说明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AB段CO2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含量B点时大于A点。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
答案 D6.如图甲为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CO2浓度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D.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B点将左移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小麦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A项正确。
C点为光饱和点,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和CO2浓度,由于此时温度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限制因素应该是CO2浓度,B项正确。
由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C项正确。
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加快,而光合速率减弱,故只有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B点将右移,D项错误。
答案 D7.如图表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
分析曲线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同时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B.曲线a在20 ℃和45 ℃左右时光合速率相近的原因相同C.温度对曲线a影响大的原因是较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暗反应进行D.适宜光照和温度下曲线b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解析从题图坐标中可以看到影响光合作用的两大因素: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是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的。
曲线a在20 ℃和45 ℃左右时光合速率相近的原因不相同,20 ℃时酶的活性较低,而45 ℃时部分酶可能已失活,B项错误。
答案 B大题冲关练8.(2015·东北名校联考)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2、B1、C)下的生理状态。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
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 的场所有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1、B2、C)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
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少”)。
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________mg。
解析(1)由题干分析可知,蒲公英生活在旷野路边,因此蒲公英需要较强的光照才可达到光饱和点,可判断甲植物为蒲公英;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既可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Ⅳ状态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细胞器①为叶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利用CO2,其场所为叶绿体基质,细胞器②为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3)对甲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为0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B1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B2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别对应图2中的Ⅳ、Ⅲ、Ⅱ、Ⅰ状态。
(5)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6 mg/h,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6.5 mg/h,因此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若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15×3.7-9×2.3=34.8(mg)。
答案(1)甲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温度(3)Ⅳ、Ⅲ、Ⅱ、Ⅰ(4)CO2浓度(5)增加34.89.(2015·河南郑州质检)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低浓度CO2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
0~25 min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 min,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a植物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在第5 min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a植物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
(4)25~40 min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C),每日光照12 h,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
解析(1)在0~25 min内,CO2浓度逐渐下降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故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