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旅游平台解决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7.59 MB
- 文档页数:21
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建设规划 (10)1.1建设目标 (11)1.1.1 面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景点 (11)1.1.2 面向旅游者 (11)1.1.3 面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商家 (12)1.1.4 面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管理机构(旅游局) (12)1.2建设规模和内容 (13)1.2.1规划建设的系统及功能 (14)1.2.2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综合管理平台 (23)1.3系统建设总结与建议 (23)第二章总体设计规划 (26)2.1总体设计原则 (26)2.2总体目标 (27)2.3总体建设任务分析 (29)2.3.1总体建设任务 (29)2.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32)2.4.1整体技术架构 (32)2.4.2功能和逻辑结构 (33)2.4.3系统物理拓扑结构 (36)2.4.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总平图 (37)第三章基础系统及各子系统建设规划 (38)3.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38)3.1.1系统建设目标 (38)3.1.2建设规模与内容 (38)9)营销决策体系,包括居民人流分析系统建设; (39)3.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9)3.3基础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0)3.3.1基础软件 (40)3.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41)3.3.3其他基础数据 (41)3.4基础服务器及存储平台 (42)3.4.1基础服务器平台及存储需求分析 (42)3.4.2基础服务器平台及存储规划 (44)3.4.3基础专线网络规划 (52)3.5基础数据网络及安全方案 (56)3.5.1基础数据网络方案 (56)3.5.2基础网络安全方案 (59)3.6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综合管理基础平台 (70)3.6.1系统结构 (70)3.6.2系统概述 (70)3.6.3基于SOA的架构设计 (71)3.6.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集成管理系统架构分析 (73)3.6.5基于SOA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实现 (75)3.6.6平台功能设计 (79)3.7基础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84)3.7.1建设必要性 (84)3.7.2建设目标 (86)3.7.3系统设计 (88)3.7.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GIS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91)3.7.5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GIS平台对应用系统的支撑及功能 (95)3.8智能视频监控子系统 (103)3.8.1系统概述 (103)3.8.2前端点位分布 (105)3.8.3系统拓扑结构 (107)3.8.4监控立杆的选择 (107)➢标准监控立杆 (107)3.8.5智能视频功能应用 (109)3.9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一卡通子系统 (113)3.9.1系统概述 (113)3.9.2总体实现目标 (113)3.9.3功能简介 (118)3.10电子门票子系统 (122)3.10.1系统概述 (122)3.10.2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需求分析 (125)3.10.3系统拓扑结构 (126)3.10.4电子门票系统需重点实现的目标 (126)3.10.5电子门票智能管理系统售票功能介绍 (127)3.11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含互联网票务) (133)3.11.1系统概述 (133)3.11.2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框架图 (136)B2C用户登录应用 (137)3.11.3系统建设要点 (141)3.11.4系统接口 (142)3.11.5电子门票直销、分销解决方案 (143)3.12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微网站子系统(含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门户网站虚拟旅游建设) (155)3.12.1系统概述 (155)3.12.2系统功能设计 (156)3.13基础WIFI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160)3.13.1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WIFI无线网建设的必要性 (160)3.13.2建设需求分析 (161)3.13.3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WIFI无线网方案 (162)WIFI覆盖点数规划(邛海区域) (163)3.13.4 Beacon技术 (166)3.1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手机APP应用子系统 (166)3.14.1系统概述 (166)3.14.2客户端模块功能 (167)3.14.3服务器端模块功能 (168)3.14.4相关模块的具体要求 (168)3.15车辆调度监控子系统 (172)3.15.1系统概述 (172)➢加强对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观光车辆的监管力度 (173)3.15.2总体架构 (173)3.15.3总体功能 (174)3.16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187)3.16.1系统概述 (187)3.16.2系统拓扑结构 (188)3.16.3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流程 (189)3.16.4车道日常作业功能 (190)3.17人流分析子系统 (192)3.17.1系统概述 (192)3.17.2系统拓扑结构 (193)3.17.3方案详细描述 (194)3.17.4方案建设模式 (199)3.18应急指挥调度子系统 (200)3.18.1系统概述 (200)3.18.2系统拓扑结构 (201)3.18.3技术框架 (202)3.18.4系统功能 (203)3.18.5应急救援单兵模块 (208)3.1912301旅游服务与投诉热线子系统 (209)3.19.1概述 (209)3.19.2主要业务模式 (210)3.19.3系统架构 (212)3.19.4系统方案设计 (212)3.20有声文化地图子系统 (214)3.20.1系统概述 (214)3.20.2功能模块介绍 (215)3.20.3系统优势 (217)3.21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虚拟现实子系统 (219)3.21.1系统概述 (219)3.21.2虚拟现实系统各可选方案 (220)3.21.3电子沙盘 (221)3.21.4互动触摸 (222)3.21.5全息影院 (223)3.21.6应用建议 (223)3.22户外LED大屏幕信息发布子系统 (223)3.22.1系统概述 (223)➢数据线缆 (224)3.22.2系统拓扑结构 (225)3.22.3屏体结构 (225)3.22.4显示系统功能 (226)3.23公共广播子系统 (228)3.23.1系统概述 (228)3.23.2系统原理介绍 (230)WIFI公共广播子系统结构图 (230)3.23.3系统优势 (231)3.24多媒体自助导览子系统 (232)3.24.2系统拓扑结构 (236)3.24.3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36)3.25视频会议子系统 (241)3.25.1概述 (241)3.25.2系统拓扑 (241)3.25.3主要功能和要求 (242)3.26森林防火监控子系统 (244)3.26.1建设范围 (244)3.26.2建设的内容 (246)3.26.3传输方案选择 (254)3.26.4视频监控设备配置 (259)3.27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规划 (262)3.27.1机房基本情况 (262)3.27.2设计依据 (263)3.27.3布局规划 (264)3.27.4基础装修 (264)3.27.5电气工程(供配电、UPS、照明) (266)3.27.6综合布线工程 (269)1)网络必须达到千兆网络标准即六类布线系统,各弱电主干线路需有冗余线路。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概述 (6)1.1全域旅游的概念 (6)1.2全域旅游的战略意义 (8)1.3打造全域旅游体系 (8)2、项目概述与核心建设思路 (9)2.1项目概述 (9)2.2建设目标 (10)2.3全域智慧旅游建设核心思路 (12)2.4建设原则 (14)2.5建设规划 (15)3、智慧全域旅游总体方案设计 (17)3.1总体框架 (17)3.1.1智慧全域旅游平台 (18)3.1.2旅游大数据中心与综合指挥调度中心 (18)3.1.3智慧旅游综合网络门户 (19)3.1.4智慧全域旅游应用 (20)3.1.4全域数据采集接口 (23)3.2系统架构 (23)3.3方案设计原则 (25)3.4方案设计依据 (26)4、本期平台建设方案 (27)4.1旅游大数据系统 (27)4.1.1数据来源 (27)4.1.2设计思路 (28)4.1.3大数据架构 (29)4.1.4大数据应用模型 (30)4.2智慧旅游综合网络门户 (33)4.2.1旅游服务 (33)4.2.2信息查询与实时资讯 (33)4.2.3导航导览 (33)4.2.4游记攻略 (34)4.2.5后台服务管理 (34)4.3全景虚拟旅游系统 (37)4.4B2C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39)4.4.1产品管理 (39)4.4.2订单管理 (42)4.4.3财务管理 (42)4.4.4资金管理 (42)4.4.5数据统计 (43)4.4.6营销活动发布 (43)4.4.7会员管理 (43)4.5B2B旅游智慧营销系统 (44)4.5.1供应商管理 (44)4.5.3供应商线路产品管理 (45)4.5.4供应商酒店产品管理 (46)4.5.5供应商门票产品管理 (46)4.5.6订单管理 (46)4.5.7财务管理 (47)4.5.8数据统计 (48)4.6涉旅企业服务监管系统 (48)4.6.1基本信息管理 (48)4.6.2诚信指标管理 (48)4.6.3旅游投诉管理 (49)4.6.4诚信认证与评价 (49)4.6.5诚信信息发布 (49)4.6.6诚信统计分析 (49)4.7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50)4.7.1应急值守管理 (50)4.7.2应急预案管理 (51)4.7.3智慧调度管理 (52)4.8旅游目的地舆情监测系统 (53)4.8.1舆情监测方向 (53)4.8.2设计思路 (54)4.8.3舆情采集 (55)4.8.5舆情预警 (55)4.8平台配置清单 (55)5、价值体现 (58)5.1建设意义 (59)5.2经济及社会效益 (60)1、概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
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逐渐多元化,如何实现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应运而生。
一、背景分析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需要借助新技术来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效率。
而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正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手段,构建全域旅游可视化的平台管理系统,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二、系统架构设计1、云技术支持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采用云技术支持,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安全。
同时,云技术支持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弹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智能化应用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将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酒店、景区等旅游资源的推荐、预订、支付等功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通过量化的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品推荐和价格优惠。
3、大数据驱动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如实时监控和管理旅游资源,预测和分析市场需求等。
三、系统实现途径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的实现途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逐步实现。
首先,建设全域旅游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并共享旅游资源信息。
其次,搭建全域旅游服务平台,打通旅游服务流程,实现智能化预订、支付、评价等功能。
最后,逐步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
四、总结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架构方案的实现,对于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未来,应该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实现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案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案1.总体简介为深⼊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意见》,以及《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互联⽹”⾏动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步发挥信息化对旅游产业的⽀撑作⽤,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推动全市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通过⼤数据云平台建设,⽤信息化武装全⾏业,⾯向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多个层⾯,促进⽂旅企业向信息化、智慧化、“互联⽹+”化发展。
在旅游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促进景区、酒店、旅⾏社等旅游企业和涉旅企业向智慧化转型,传统政务型旅游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从⽽,促进整体旅游产业的改⾰与创新。
市全域旅游集散中⼼是⼀个⾯向旅游业的旅游⼤平台;⼀个向外地游客推介,宣传,向本地市民提供旅游要素和信息咨询综合服务的窗⼝;是整合散客旅游资源,满⾜⼴⼤市民个性化旅游和⾃助⽆障碍旅游需求的旅游业的新⽣事物。
它既具有旅游的职能,⼜区别于旅⾏社,是以游客集散为主,规范和引导未来的散客出游市场,标志着散客出游朝着规范化管理迈进。
2.项⽬现状当前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活,旅游与⽂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
其中游客集散中⼼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亦临着巨⼤的挑战。
故此,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着⼒增强游客集散中⼼信息化发展能⼒,着⼒提⾼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信息化应⽤⽔平,着⼒优化游客集散中⼼信息化发展环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局⾯。
3.需求分析根据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建设的特性和设计原则的要求,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络通信技术、互联⽹等为基础,建设游客集散中⼼对景区智能可视化管理系统,基于对智慧景区的管理需求,实现整个景区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
全域智慧旅游解决方案1.智慧旅游平台: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将各类旅游信息进行整合和发布,提供线上预订、导航、推荐等功能。
游客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到最新的旅游信息,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行程规划和预订。
2.大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的行为数据和意见反馈,可以获取用户偏好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同时,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旅游运营商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优化运营策略。
3.智能导览系统:通过在景区和城市布设智能导览设备,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导览器,获取到详细的导览信息和路线规划。
导览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导览服务。
4.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智慧交通系统,游客可以获取公共交通信息,包括汽车、火车、飞机等出行方式的时刻表和票价信息。
同时,智慧交通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状况和路线规划,帮助游客选择最快捷的出行方式。
5.智慧酒店系统:通过智慧酒店系统,游客可以进行在线预订、入住、退房等操作。
酒店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同时,酒店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客房管理和品牌推广。
6.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可以帮助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的运作效率。
通过云平台,不同的旅游企业和景区可以进行合作,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全域智慧旅游解决方案的目标是实现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全域智慧旅游还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图文)一、旅游行业现状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
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
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
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充分重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规划工作,同时对已有建设成果进行有效继承,有效整合进来。
坚持规划、继承发展,避免出现偏离规划方向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1 3 5”工程,即“一个平台、三大对象、五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