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 格式:docx
- 大小:15.03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情趣?请说出他们的区别。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齐白石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1864年1月1日(农历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
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
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
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950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
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
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
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理解其基本观点和表现手法。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学会运用情趣和意境营建自己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理解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手法。
2. 难点:如何将情趣和意境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提高艺术作品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包括中国画、油画、雕塑等不同类型。
2. 准备教学用PPT,包括作品介绍、问题讨论和创作指导等环节。
3. 准备画笔、颜料、纸张等美术用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创作材料。
4. 安排教室,确保环境整洁、舒适,适合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一段轻音乐。
提问:同砚们,刚才老师播放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用一两句话描述。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用无声的语言表达情感,传达思想。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美术课,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艺术的美,去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2. 回忆比照师: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就有对艺术和美的探索和思考。
那么同砚们,你还记起小时候都画过些什么吗?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绘画时的心情?你们觉得那时绘画的作品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学生分享作品并描述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同砚们都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但小学阶段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营建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二)新课教学1.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并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营建了一种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它们或精致或粗犷,或明快或朦胧,但都充满了情趣和意境。
那么同砚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尝试一下呢?2. 讲解要点教师讲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了解艺术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艺术与生活的联系1.3 分析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章:情趣和意境的概念2.1 解释情趣和意境的含义2.2 探讨情趣和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3 分析情趣和意境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艺术创作中的情趣表达3.1 探索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情趣3.2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的情趣表达方式3.3 讨论情趣表达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第四章:艺术创作中的意境营造4.1 了解意境营造的概念和方法4.2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的意境营造技巧4.3 探讨意境营造在艺术作品中的意义第五章:情趣与意境的相互关系5.1 分析情趣与意境在艺术作品中的相互作用5.2 探讨情趣与意境的融合与平衡5.3 提出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营造情趣与意境的建议第六章:绘画艺术中的情趣与意境6.1 介绍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6.2 分析绘画作品中情趣与意境的体现6.3 探讨绘画艺术中情趣与意境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第七章:雕塑艺术中的情趣与意境7.1 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7.2 分析雕塑作品中情趣与意境的营造7.3 讨论雕塑艺术中情趣与意境的相互关系及意义第八章:音乐艺术中的情趣与意境8.1 探索音乐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8.2 分析音乐作品中情趣与意境的体现8.3 探讨音乐艺术中情趣与意境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第九章:文学艺术中的情趣与意境9.1 介绍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9.2 分析文学作品中情趣与意境的营造9.3 讨论文学艺术中情趣与意境的相互关系及意义第十章:当代艺术中的情趣与意境10.1 了解当代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0.2 分析当代艺术作品中情趣与意境的体现10.3 探讨当代艺术中情趣与意境的关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难点解析: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多维度的,包括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反映生活、艺术服务于生活等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将通过欣赏作品、探索尝试、实践创作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经验与艺术情趣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学习如何从自然景物和人造环境等方面去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
(2)能力目标: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自然美与人文美之间的联系,关注民族传统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准备教具和材料;制定评价标准。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并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粉颜料、毛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景优美的图片(如黄山风景、九寨沟风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之美。
然后问学生:“这些自然美景是否给你带来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引出本课的主题——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2.探究(20分钟)(1)欣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外著名的艺术作品(如张大千的《泼墨山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并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分析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美感。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对美的认识。
(2)讨论如何运用材料与技法进行绘画创作表现美教师请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代表性强并能体现美的绘画作品,并从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然后教师总结并介绍各种绘画技法和材料,如刮蜡纸、水彩画、油画棒等。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干系,认识到艺术可以营建生活的情趣和意境。
2. 掌握基本的艺术欣赏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作品,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
3. 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学会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理解艺术的内涵和美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营建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如绘画、雕塑、音乐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作品介绍、知识点总结等。
3. 准备教学用具,如笔、纸、橡皮等,以便学生记录和思考。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营建艺术”,并以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找出关键语句。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理解作者如何营建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文章的要点。
(三)教室互动教师提出一些与营建艺术和情趣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搜集一些与营建艺术相关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建筑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营建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理解艺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是如何营建的。
2. 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营建意境。
3.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是如何构成的。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艺术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艺术作品的PPT,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教学目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的一些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和简单的评述。
过程和方法: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方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欣赏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把课本快速阅读一遍。
2、导入课题: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线和一个曲线,问学生:你
喜欢看哪个线条?板书课题: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3、发展过程:
第一个环节:观察(多媒体)图片,这两幅现代画家中国写意画给你什么感受?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个环节:我们来结合课本里的图片来看看古代画家如何来营造情趣和表现意境的。
这幅《四羊图》是宋画家陈居中的作品,现藏于北京博物馆。
此图绘四只羊在枯树下打斗、观望的不同动态,形象生动,逗人喜爱。
全图用笔简练朴实,色调柔和中又有对比。
以大面积积墨渲染出坡地,将天地区分开来,并很好的衬托了
画面的主体。
图中景物高低错落,画面富有变化,不愧为陈居中的传世佳作。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陈居中的生平。
同学们可以展开想象力,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第三个环节:简单介绍李可染的生平。
春牧图水墨画(中国画){现代}李可染水牛悠然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侧坐在牛背上,转头仰望春柳,悠然自得,是一幅别具乡间的情趣小品。
也让我们想起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美好的事物,总会让人回忆美好的时光。
第四个环节:以上介绍的都是我国古代画家和现代画家,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国外的画家作品。
简单介绍夏加尔的生平。
散步(油画)夏加尔{法籍俄裔}他常以幻想般的画面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构思巧妙的表达出他对婚姻的喜悦心情!
第五个环节:《李白诗意图》此画是表现唐代诗人《静夜思》诗意。
右下角为山间客房,上部为空白的云天,景象空阔、苍茫,很好的表现出原诗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感。
(若是房间外面挂上一面某某酒家或者是客舍的旗帜,是不是更好?)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里很好的诠释了。
生活就是如此,不是没有美,而是你是否能发觉到美?思念也是一种美。
4、本课小结: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体
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等。
5、作业:回家把课后的选择题做完,我们下节课检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