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皮肤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56.25 KB
- 文档页数:3
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详细分析了现有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分类和特点,生物衍生材料在修复中的应用,仿生材料和先进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价。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全面论述了皮肤创面修复材料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皮肤创面修复材料, 生物衍生材料, 仿生材料, 先进技术, 临床实践, 效果评价, 研究现状, 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意义, 皮肤修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皮肤创面修复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涉及到外科手术、创伤修复和美容整容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皮肤创面修复材料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从最初的传统材料如纱布、纱线,到现在的生物衍生材料和仿生材料,不断推动着皮肤创面修复领域的发展。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传统材料的耐受性和生物相容性不佳,以及新材料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需求。
对于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和总结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皮肤创面修复材料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确立是为了深入探究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修复材料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皮肤创面修复技术和临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现有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生物衍生材料、仿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修复材料选择和应用策略。
动物伤口感染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的研究方法[摘要]创伤愈合的研究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中建立符合临床发病过程和建立符合影响创面愈合主要因素的动物模型又是研究创伤愈合机理与评价创伤修复药物的基础。
伤口感染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不能愈合。
本文根据药物研发的过程,对伤口感染的几种动物模型进行了综述主要包含三方面模型:药物透皮模型、急性创口伤感染模型(全层皮肤切除感染模型、皮肤线型切口感染模型、烧烫伤感染模型)以及几种模型在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伤口感染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13-011、伤口感染的原因1.1 创伤的形成创伤是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
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性而进行分析。
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局部表现有伤区疼痛、肿胀、压痛;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还可能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意识障碍。
1.2 伤口感染的原因在伤口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引发感染。
伤口感染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主要病原体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聚团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新球隐球菌等[1],在同一伤口,几乎全为混合感染,既有球菌,又有杆菌。
从而抑制细菌在伤口的滋生成为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的关键。
建立合适的模型是研究伤口感染愈合药物的必要条件。
2、感染创面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伤口感染模型就是在动物的创口处接种一定浓度的已知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以致创面感染。
随着人们对创伤修复的深入研究,建立符合人体创伤感染过程的动物模型能够帮助人类科学准确的认识创伤修复过程中的机体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因此建立理想且稳定的创伤动物模型是药物开发与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和关键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动物源性生物敷料的研究进展作者:颜艳军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8期摘要烧伤、创伤、溃疡等造成的皮肤损伤患者数量庞大,若创面不能及时覆盖,将造成体液丢失、感染、疼痛、伤口经久不愈,并可能形成严重疤痕乃至残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敷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于伤口的覆盖,敷料更应该辅助伤口的愈合。
与其他材料敷料相比,动物源性生物敷料与创面相容性更好,能与创面紧密连接,保持湿润,缩短修复时间,促进伤口的修复。
本文就动物源性生物敷料,尤其是猪源性生物敷料分类、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创面愈合;动物源性生物敷料;组织工程生物敷料皮肤损伤可能由皮肤机械性创伤、手术、烧伤、血液循环不畅、老化引起。
全世界每年有>1100万严重烧伤患者,若创面不能及时覆盖将造成体液丢失、感染、疼痛、伤口经久不愈,并可能形成严重瘢痕乃至残疾。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用植物的叶子、动物皮,甚至沙上、雪等覆盖人体创面,以起到止血和保护受伤部位的作用[1]。
随着对伤口愈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覆盖创面的敷料不仅仅是为了物理保护,还必须能促进创面愈合。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可用作敷料的生物材料日益增多,敷料的种类划分方法也多种多样[2],其根据材料可分为传统敷料和生物敷料。
传统敷料指惰性敷料,如纱布、棉垫、绷带等,虽然能够暂时覆盖创面,阻止细菌入侵,但是会粘连新生的肉芽组织,需要经常更换,且无法主动参与到伤口的修复中,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牛物敷料是Winter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创伤修复“湿润愈合”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保持愈合环境湿润、低氧或无氧微酸环境、酶学清创功能、疼痛减轻4个方面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降解性、保湿性等优势;根据敷料材质来源可分为天然牛物敷料和人工合成敷料。
其中天然生物辅料又可细分为动物源性牛物敷料和非动物源性生物敷料[3]。
动物源性生物敷料能够更好地贴附在伤口上,保持伤口的湿润,促进伤口的愈合,主要包括各种动物皮肤基质敷料以及动物来源的组织工程敷料等。
医学实验中小型猪的应用1皮肤烧伤研究猪的皮肤与人非常相似,包括体表被毛的疏密,表皮厚薄,表皮脂肪层,表皮形态学和增生动力学(猪30d,人21d),烧伤皮肤的体液和代谢变化机制等,故猪是进行实验性烧伤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用于烧伤后创面敷盖,比常用的液体石蜡纱布要好,其愈合速度比后者快一倍(13d和25d),既能减少疼痛和感染,又无排斥现象,血管联合也好。
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Ⅲ系和汉福德小型猪是用于皮肤烧伤实验研究的理想选择。
解放军304医院高维谊等用小型猪做皮肤烧伤、创伤、植皮及一些皮肤病理理论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邵洪等用小型猪进行严重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代谢的影响及烧伤后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广东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李校坤、广州军区总医院激光整形中心刘春利等利用小型猪在创伤修复和激光整形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2肿瘤研究猪肿瘤的自然发生率较高,是肿瘤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辛克莱小型猪有80%可发生自发性皮肤黑色素瘤,其特点是发生于子宫内和产后自发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有典型的皮肤自性退行性变,与人黑色素瘤病变和传播方式完全相同,临床表现与人黑色素瘤从良性到恶性变化过程相似。
据松川清(日本1978年)报道,猪的恶生淋巴瘤,肾芽细胞瘤亦有较高的发生率。
3免疫学研究猪的母源抗体能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仔猪从初乳中获得γ-球蛋白,增加体内γ-球蛋白和其它免疫球蛋白含量。
人工哺乳的剖腹产仔猪的γ-球蛋白和其它免疫球蛋白极少,无菌猪体内无任何抗体。
因此,对抗原非常敏感,一经接触就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利用这些特点就可以进行免疫学研究。
4心血管病研究小型猪适用于冠状血管病研究,其冠状动脉循环在解剖、血液动力学方面与人相似,猪可自然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变前期与人相似。
猪与人对高胆固醇饮食的反应一致,高脂饲料喂2个月左右即可得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态学观察。
南京医科大学马根山、河北医学科学院秦树存利用小型猪进行药物疗效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4卷第3勇亨2010—01—15出版JournalofClinicalRehabilitativeTissueEngmeeringResearchJanuary15,2010V01.14,No.3医用敷料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柯林楠,冯晓明,王春仁RecentresearchandprogressofmedicaldressingsKeLin-nan,FengXiao-ming,WangChun-renAbstractBACKGROUND:Medicaldressingscanplayatemporalitybarrierfunctionasskinsubstituteinwoundhealing.whichcanavoidorcontrolwoundinfection.W.1htheincreasingofagingandchroniculcerwound.medicaldressingsplayamoreimportantrole.OBJECTIVE:ToreviewtherecentresearchandprogressofmedicaIdressings,inaddition,toexploreitsdevelopingdirection.METHODS:ElsevierdatabaseandCNKlwasretrievedbycomputerwithkeywordsof“medicaldressing,collagen,gelandchitosan”tosearchpapempublishedbetweenJanuary1980andJanuary2009.Relatedpapersaddressingmedicaldressingswereselected.Accordingtoinclusioncdteria.35literatureswereselectedinthisstudy.RESULTSANDCONCLUSION:Currently。
创伤愈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创伤愈合,一直是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然而,其相关的研究进展却长期受限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缺乏合适的异常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②缺乏敏感的能定量反映创伤和创伤修复的方法。
动物模型对于创伤愈合研究来说,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就如同发生在人类的其他各系统疾病一样,要深刻认识它们的本质,了解其相应病理改变或测试某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对其是否有效和安全,都应该先在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上进行研究和验证,然后才能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可以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模型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创伤愈合领域,关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报道,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如下。
1动物模型的选择原则一般动物模型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基本原则:①能正确复制所要研究的损伤或病变;②可以多次或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③实验可被别人重复;④在实验中可获取多个活检标本;⑤容易操作并与动物实验设备相适应;⑥有可供实验观察的足够时间。
而在创伤愈合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需要更加精准和确切。
对于不同的创伤愈合类型或是同一愈合类型中不同阶段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应该由与之对应的或相似度最高的不同实验动物模型来进行。
例如:在研究烧伤创面愈合的收缩增强过程时,选用小鼠烧伤模型较佳。
而在研究创伤修复的再上皮化过程时,刃厚皮片供区的创面愈合模型或点状植皮动物模型均被认为是合适的选择。
2急性伤口愈合模型急性伤口愈合模型(models of acute woundhealing),是指创伤发病急、致伤因素较为明确、病程相对较短,不伴有其他明显影响愈合的有害因素存在,创口以急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一类创伤愈合模型。
2.1切开性伤口模型:通常是用剪刀或刀片切割动物皮肤,形成线形切口,可深至皮下。
常用的动物有鼠、兔或猪等,切口常选在动物的背部或腹部。
这一模型可用于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以及各种全身或局部使用的药物、敷料等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