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41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当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95年)三大经济体:欧盟 & 北美自由贸易区 & 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行为主体:国家(最基本)/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 国际汇率金本位制p.s.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身为关贸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入世2.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 & 资源 & 各国的制度与文化环境硬实力:经济、军事;软实力:文化、价值观3.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a.全球分工与协作体系发生重大调整b.国家主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挑战c.”马太效应”愈加明显,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拉大d.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全球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且更加难以解决,世界经济因而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实现繁荣的同时,也带来对现状的强烈冲击,更导致一些矛盾与问题愈演愈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4.有关联合国:1945年6月26日宪章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日该天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6大主要机构,其中联合国大会为主要审议机构;安全理事会掌握实权包括5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中俄英美法)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
1971年通过2758号决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席位。
联合国历任秘书长:1.特里格韦·赖伊(挪威,欧洲),1945年至1953年,辞职。
2.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欧洲),1953年4月至1961年3.吴丹(缅甸,亚洲),1961年接任,1962年当选,服务至1971年12月。
4.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欧洲),1972年1月至1981年12月4.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南美洲),1982年1月至1991年12月。
5.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非洲),1992年1月直至1996年12月,因美国投下了否决票而未能连任。
第一章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
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国家利益(P3-6)综合国力(P6-9)经济全球化(P18-20)新经济(P22)跨国公司(P25)二、重点掌握1."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P22-24)2.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P27-34)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18-26)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20-22)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世界政治格局(P36)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二、重点掌握1.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P50-55)2.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P55-59)三、一般掌握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P36-44)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P44-50)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重点名词国际秩序(P76)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P77-78)二、重点掌握1.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P77-78)2.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81-85)三、一般掌握1. 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P65-76)2.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P72-76)第四章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重点名词三权分立制(P95)二、重点掌握1.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P99-112)2.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P107-11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P89-94)2.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P94-99)第五章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一、重点名词欧洲一体化(P115-119)二、重点掌握1.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P124-130)2.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P130-136)三、一般掌握1.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P114-115)2.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P115-119)第六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一、重点掌握1.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P148-152)2.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P153-156)二、一般掌握1.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P139-14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P144-148)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一、重点掌握1.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P171-177)2.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P177-181)二、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P159-165)2.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P168-171)第八章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一、重点名词第三世界(P184)不结盟运动(P186-187)二、重点掌握1.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P191-194)2.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P196-198)三、一般掌握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P186-188)2.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P189)第九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重点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26)二、重点掌握1.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P228-230)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P230-23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P215-224)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P224-226)第十章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一、重点名词国际组织(P235-236)联合国(P243)世界贸易组织(P254-255)二、重点掌握1.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P235-242)2.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P248-252)三、一般掌握1.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P245-248)2.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P255-25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当代的科技发展模式是()A,生产—技术—科学 B,生产—科学—技术C,科学—技术—生产 D,技术—科学—生产2、下列哪一个不是当今国际经贸活动支柱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和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佩克和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A,国际贸易体系 B,国际生产体系C,国际货币体系 D,国际航运体系4、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A,国际贸易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5、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而建立的结构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巴黎统筹委员会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1952年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国家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艾森豪威尔 C,丘吉尔 D,铁托7、20世纪70年代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的是A,美国、英国、法国 B,美国、德国、日本()C,美国、西欧、日本 D,美国、加拿大、西欧8、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A,1968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5年9、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10、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新、最显著特征是() A,区域集团化 B,信息化C,全球化 D,南北差距扩大12、作为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列哪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冷战结束 B,世界经济统一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整体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13、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经济繁荣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全笔记第 1 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当今主要的世界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成为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组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它们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主要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此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 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
它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 、平等、公平、共存的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者既有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则是并行不悖的。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3、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7、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8、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增长及其原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经历1、恢复阶段2、高速发展时期3、“滞胀”阶段4、调整阶段5、结构性转变时期、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位和发展特点1、在世界经济的许多方面占居主导地位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3、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4、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1、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2、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3、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
4、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的掠夺5、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同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推动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调整了产权关系、调整了劳资关系、调整了分配关系、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在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联系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模式、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现实困难 1、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的痼疾2、失业率居高不下3、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深层矛盾1、个别企业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议会制度2、行政制度13、司法制度4、政党制度5、选举制度、政体的主要类型1、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政治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政党的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加强、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主流政治思潮和非主流政治思潮出现了新的特点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及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政治冷淡主义突出、金钱操纵下的民主、两极分化、种族问题突出、精神和信仰危机、社会犯罪、极右翼势力抬头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一致和协调是主要的、其它发达国家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也进行了一定的批评和斗争、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和变化、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1、杜鲁门时期2、艾森豪威尔时期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1、尼克松、福特时期2、卡特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 1、里根时期 2、布什时期3、克林顿时期4、小布什时期三、西欧的对外政策、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60年代联合与自主的倾向增强、70年代到80年代末期,西欧的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增强2、冷战结束后,欧洲联盟力争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四、日本的对外政策、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后,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1、联盟关系2、合作关系3、竞争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及其意义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及其标志、第三世界的含义、“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1952年法国学者索维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2、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3、1974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作了关于“三个世界”的发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1、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2、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促使世界格局演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支柱和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第三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市场、第三世界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发展的准备阶段2、起飞阶段3、高速增长阶段4、开展石油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阶段5、停滞阶段6、持续增长阶段7、调整阶段3、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的成就1、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获得高速增长2、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进出口结构有所变化,对外贸易额有较大的增长4、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5、民族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调整与改革、战略调整、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债务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稳定相统一、经济改革必须与政治改革相适应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1、共和制政体、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2、君主制政体、议会君主制、绝对君主制、二元君主制3、军人政权44、政教合一神权政体5、部落酋长制政体6、党政合一制、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1、一党制2、一党优势制3、两党制4、多党制5、无党制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思潮、民族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其因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派别和政治权力的问题、专制独裁统治、外国的干涉及国际的影响问题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南北关系的来与发展、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特点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1、建立了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2、贸易合作3、货币金融合作4、劳务和技术合作、南南合作的意义1、发展民族经济2、实现经济独立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四、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发展中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反帝、反霸的主要和基本的依靠力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组前言关于本大纲的说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从2006级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为学校的限选课开设。
由于教育部到目前还没有编写出新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因此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均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方案编写的。
由于教学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已无法按照原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讲授,本大纲就是适应这一情况的变化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作了一些删简,目的在于更好地给同学们展现出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以利于我们对这个紧张、动荡、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课程简介: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衰落的美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能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全面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重大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最终终使学生确立“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要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