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最终版(1)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42
《石油与国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石油,这一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
回顾历史,多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教训。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是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
当时,主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为了抗议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采取了减产、提价以及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等措施。
油价从每桶不到 3 美元飙升至超过 13 美元,涨幅高达数倍。
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在经济方面,高油价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许多工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导致失业率急剧攀升。
消费者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困境,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交通运输、化工、制造业等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受到重创,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在政治方面,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OPEC 国家通过控制石油供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际政治的话语权。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石油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随后又爆发了两伊战争。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供应短缺的局面。
油价从每桶 13 美元迅速上涨到34 美元。
这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困境。
通货膨胀持续恶化,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同时,也促使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能源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从这两次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深刻的教训。
首先,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度依赖进口石油容易使自身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变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各国应当积极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
同时,要加强能源储备体系的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曾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
石油一直被当做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国家生产、经济增长的必需品。
由于石油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为争夺石油而加剧的战争也不可避免,由战争而导致的石油危机同样不可避免。
石油危机(Oil 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
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
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背景:1950一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石油七姐妹”即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七大石油公司联合把油价压制到平均约1.80美元/桶,仅是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伊朗参股者集团对伊朗石油权益的瓜分,标志着埃克森等七大石油巨头形成了“石油七姐妹”国际石油卡特尔,实现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石油工业和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
它们掌握了除美、加以外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90%以上,还控制了石油贸易,操纵着市场价格。
“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寡头依靠殖民主义势力在各资源国进行经营活动,与石油资源国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引起石油所在国的强烈不满。
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近年来急剧的上升,而然,西方的石油公司却一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于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973年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1973年10月17日,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国际油价暴跌!第四次石油危机爆发?盘点历史上三次石油危机近日,受疫情全球蔓延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间减产协议谈判破裂等因素的影响,油价不断下跌。
与此同时,美股持续暴跌,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近十天内第四次触发熔断机制。
最新数据显示,国际油价已跌破30美元,创近20年来新低。
市场一片惊恐忙乱,悲观情绪弥漫,担心在疫情蔓延之际,爆发第四次石油危机。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本身是投机生意的目标。
由于许多企业依靠石油,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其对股票市场影响很大。
油价升降对全球经济有重大影响,除此之外,它对政治军事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以及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1.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时间是1973年。
这一年的10月份,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对战双方为以色列与由埃及和叙利亚组成的埃叙联盟。
这场战争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阿拉伯各国和以色列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已经持续超过一个世纪。
中东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把石油视作重要的战略武器,以对付以色列其背后的西方列强。
由阿拉伯国家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石油供给和定价上有很大的话语权。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OPEC宣布石油减产禁运,暂停出口,此举造成油价上涨。
OPEC成员国的石油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大头,他们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接近12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当时西方各国极度依赖石油,包括工业在内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对这一重要能源的应用。
原油价格暴涨,西方发达国家只能被动接受,企业成本负担加重,民众生活成本也随之上升,从而引起了经济衰退。
据估计,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欧洲整体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石油禁运。
197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它的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12美元以上,油价猛然上涨两倍多。
这次石油危机在西方世界造成极大恐慌,美国随后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那次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伊朗爆发革命而后两伊开战,使石油日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
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爆发了海湾战争。
专家形容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
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
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
当时油价一路飞涨。
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
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及支持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1980年),又称作1979年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因海湾战争而爆发,原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英国、法国两国勾结对埃及发动战争,造成苏伊士运河关闭。
这就是苏伊士运河危机。
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刺痛了英国和法国。
它们不仅失去了运河的殖民利益,而且失去了对这条黄金通道的控制权。
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而其国内基本上不生产石油。
它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而且主要依靠苏伊士运河运输。
英国石油公司和法国石油公司这两家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几乎全部产自中东,全部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英国、法国两国去。
运河堵塞了,这条石油的黄金通道中断了,西欧的石油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要增加5500海里(1海里=1852米)。
为此,需要巨大的油轮,而后来日本制造出了30万吨的油轮。
这无疑是苏伊士运河事件意外催生出来的。
切断了石油公司输往地中海的管道;沙特阿拉伯对英国、法国两国实行了石油禁运;科特的供油系统停止了运行。
西欧其他国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动用石油武器,也是西方国家第一次尝到石油禁运的滋味。
这次石油危机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储备的重要性,特别是受到重创的日本,加快了本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同时也使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对自身的制约性,它们开始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本国石油资源和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这种意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双语阅读:石油危机双语阅读:石油危机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各种石油产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
如果缺少血液,人类将会面临生命危险。
如果缺少石油,工业将会瘫痪。
这是在工业社会的我们最不能接受的打击。
是石油危机自石油诞生以来,我们的词典中产生了许多与石油相关的词汇。
“石油危机”,是最让人类头痛的词之一。
石油危机(OilCrisis)是世界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生了三次公认的石油危机,它们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因此三次危机也和这个地区息息相关。
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
作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它也成了几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
后果石油危机是一场经济危机,因此它造成的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结果就是经济的衰退,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
第一次石油危机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
很多人都知道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生了一次严重经济危机,持续了半年多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是造成这次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石油危机更是让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同时,危机也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使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但是,与创新的技术与能源相比,石油及其副产品仍是人类生活的支柱,因此高油价仍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
可避免么?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如此大的伤害,那么,它可以被避免么?据目前世界的局势看,答案是“不”。
石油危机是石油价格变动造成的,而石油价格变动受到政治与军事的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三次石油危机,都是直接引起的。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首先,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7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概述一、三次石油危机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提高石油价格,甚至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
石油提价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这次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2、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社会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
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
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供应的突然减少,引起了抢购原油的风潮,油价急剧上升。
而后的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
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
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
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
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
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
这一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