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目录(一)敏慧1、黄琬巧对2、神童庄有恭3、曹植聪慧4、鲍子难客5、曹绍夔捉“怪”6、杨亿巧对7、解缙敏对(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9、桓荣勤学不倦10、宋太宗学书11、崔景偁拜师12、为人大须学问13、读书五失14、颜回好学(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6、陈实与“梁上君子”17、赵简子元日放生18、邓攸弃儿保侄19、张之万之马20、王安石辞妾21、宋仁宗忍饿22、范仲淹罢宴23、顾荣施炙24、逆旅主人无情(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27、杨万里与“诚斋”28、和氏璧29、幽王击鼓(五)品性30、许生端方31、王安石待客32、范文正正直33、王安国直言34、海瑞清廉35、吕蒙正不记人过36、梁鸿尚节37、蹇材望伪态(六)文艺38、米芾索帖39、赵孟頫过扬州40、欧阳修不喜释氏41、唐伯虎识破术士42、朱文公受骗43、章惇书绝壁44、李白之死辨误(七)政事45、隽不疑之母46、徐有功秉公执法47、王翱秉公48、么恩与公法49、晋平公游于河50、子产不毁乡校51、董阏于法无赦(八)奇闻52、商陵君养“龙”53、钱货入瓶54、田真兄弟55、樵夫毁山神56、奇鹰57、雉鸟报复58、桑中生李59、县令捕捕蝗60、天敌(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1、___对___年幼却聪明过人。
他的祖父___是魏郡太守。
有一次,正月日食,京城看不到,___听到这个消息后向皇宫报告。
太后问他这次日食持续多久,___想不出来怎么回答。
这时,七岁的___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之后就像月初一样呢?”___大吃一惊,立刻回答了太后的问题。
太后对___十分惊奇和喜爱。
2、神童庄有恭___是广东人,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
他家住在离___很近的地方。
一天,他在附近放风筝,不小心风筝飞到了将军署的院子里。
___直接走进去要取回风筝。
守卫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___老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将军问他:“你读过书吗?能对诗吗?”___回答:“能,这是小事,有什么难的?”将军听了以为他很厉害,就让他对一幅画作品进行评论。
画里有一座房子,但是屋里没有人声,没有龙的吟声,没有虎的啸声,没有花的香味,也没有鸟的叫声。
将军觉得这很好笑,就让___来评论一下。
___说:“只需要看这里面的一局棋,我就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了。
”他说:“这是一局残棋,只剩下半局了,车没有轮子,马没有鞍子,炮没有烟火,兵没有粮食。
将军要小心,小心。
”3、___聪慧___十几岁的时候,就背诵了《诗经》、《论语》和数十万言的辞赋,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___看了他的文章,问他:“你找人帮你写这篇文章了吗?”___跪下回答:“我自己写的,言出之后就成了文章,没有什么难的。
”当时,邺城有一位叫做笔立的人,他的书法也非常出色。
___非常赞赏___和笔立的才华。
4、鲍子难客___家族有一千个客人。
有一次,有人送来了鱼和雁,___看到后说:“上天对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它们生长五谷,还有鱼和鸟,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
”客人们都赞同。
不过,___的儿子年纪只有十二岁,也在场。
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上天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这些生物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它们只是相似而已。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买鸭捉兔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
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2.良狗捕鼠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
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
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
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
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练习40篇作为一位初中生,研究文言文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但是通过大量的练,同学们也可以熟练地阅读文言文。
以下是40篇文言文阅读练题,希望对同学们的文言文研究有所帮助。
1. 孟子·梁惠王上2. 韩愈·师说·其一3. 柳宗元·阙题4. 陆游·闲情赋5.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二首·其一6. 元·武则天·探春词7. 元·郑光祖·半夜雷轰8. 南朝梁·萧衍·临江仙·其三9. 唐·李商隐·夜泊牛渚怀古10.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11. 明·杨慎·临江仙·其一12. 明·沈从文·边城·其一13. 五代梁·贺知章·夜雨寄北14.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5. 明·张岱·天净沙·秋思16. 宋·欧阳修·蝶恋花·双调17.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七夕(其一)18.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9. 汉·刘向·列女传·孟母20.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十一出21. 元·白朴·西湖寻范参军22. 唐·杜牧·赤壁23. 宋·苏洵·赤壁赋24. 清·袁枚·论诗25. 明·文征明·题龙阳县壁26. 唐·韩愈·伶官传27.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卖油翁28. 唐·白居易·琵琶行29.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三·兴止节奏论30. 北魏·崔颢·黄鹤楼31.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2. 宋·周敦颐·爱莲说33. 宋·刘过·陋室铭34. 唐·白居易·东篱乐府·其五35. 宋·杨亿·谪仙怨36. 宋·吴文英·雪梅怨37. 纳兰·临江仙·其二38. 宋·陆游·示儿童教诗书39. 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0. 宋·王安石·乡村四月以上是40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练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不同的难度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人物故事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学习1、读书三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2.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2、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3、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
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庙”【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适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翻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一篇:【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记事》【注释】①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许)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C.数百步复反.(通“返”,返回)D.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离开)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驻马观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良久而去C.其.真无马邪因宿其旁D.晋索靖所.书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B.【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C.【乙】文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驻”、“观”、“反”、“伫立”等词语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乙】文通过记述欧阳询观古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博采众长,专心致志,刻苦磨炼。
参考答案:1、A 或:有时2、D A的/代词,它;B却/才;C难道/代词;3、B 【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第二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弛入,将以下骑送迎。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60篇参考答案初中古文阅读练习60篇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答复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根据黄琬说的答复3.①4.如初升的弯月.2 .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由于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马上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答复;④有什么难的呢!3 .曹植聪明1 .①只②都③带着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4 .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 仅仅由于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低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富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 .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7.解缙敏对1 .①答复②同“悦〞③正当④马上⑤答复⑥已经⑦思维敏捷 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 .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嘲笑④答复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I .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马上⑥极2.①屡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II .催景俘拜师1 .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13.读书五失1 .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 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根底.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答复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 .陈实与“梁上君子〞1 .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17 .赵简子元日放生1 .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18. 3邓攸弃儿保侄1 .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 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 .王安石辞妾1 .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伺候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 .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拟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 .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着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23.顾荣施炙1.①嘲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 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 .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 .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马上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 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 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由于假设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丧失了;假设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 .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28.和氏壁1 .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由于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 .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屡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 .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31.王安石待客1 .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32.范文正正直1 .①交往②方法③由于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 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33 .王安国直言1 .①同“耳〞,罢了②马上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34 .海瑞清廉1 .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 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35 .吕蒙正不记人过1 .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马上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36 .梁鸿尚节1 .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 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六〕文艺38 .米芾索帖1 .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马上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 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39 .赵孟过扬州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40 .欧阳修不喜释氏1 .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 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由于鄙贱它.41 .唐伯虎识破术士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42.朱文公爱骗1 .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马上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43 .章亨书绝壁1 .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 3.动;踩.44 .李白之死辨误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由于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七〕政事45.隽不疑之母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46 .徐有功秉公执法1 .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由于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47 .王翱秉公1 .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48.私恩与公法1 .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发觉灾难要临头了. 5州;郡.49 .晋平公游于河1 .①答复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由于⑤大概、恐怕. 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50 .子产不毁乡校1 .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 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51.董阙于法无赦1 .①答复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 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八〕奇闻52.商陵君养“龙〞1 .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53.钱货入瓶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清楚.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054.田真兄弟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限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 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55.樵夫毁山神1 .①发出②求③容许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11〕跟上去⑫慰劳⑬骂、斥责〔14〕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濯一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56.奇鹰1 .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57.雉鸟报复1 .①不多时②配偶2.①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由于被官司牵连而倾家荡产④鸟也是这样的⑤而雉鸟的报复后果更惨了. 3.放着;没有; 放在一旁如同没有看见听见的样子.58.桑中生李1.①苗②离开③回头④是⑤隔2.①于是〔把它〕种在那里②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复明.3.马跑得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的目标.59.县令捕蝗1 .①适逢②却③欺骗④说⑤不久⑥责问⑦大概⑧公文,此指发送公文⑨没才能2 .①〔泰兴〕县官无话可说②就在对方公文的未了〔写了首诗〕回复他. 3.都不负责任.60 .天敌1 .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来⑤只⑥尿 2.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什么类型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及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1、解释加粗词语。
①饶子甘酸___________________②乘此得及前源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魏武行役,失汲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魏武”指的是“曹操”,他是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再写出1—2个关于他的故事的'题目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
你知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多;②到达2、①(有一次)魏武帝带着部队行军,途中找不到取水的地方。
②士兵们一听这话,嘴里都流出口水,他们凭这走到了前面有水的地方。
(意对即可)3、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煮酒论英雄;割发代首;赤脚迎祢衡4、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意对即可)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皆以轊折车败败:②期年不克克: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④南面而王耳王:2、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D.怅恨久之3、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②汝何敢言若此!译: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4分)①坏: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2、(2分)B(代词,代人)3、(3分)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
(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4、(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4题。
[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1、(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2、是寡人之过也3、(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
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题。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郡名。
②邓羌:人名。
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人名。
⑤太后:符坚的伯母。
⑥豪横:恃强横暴。
⑦收:拘捕。
⑧报:答复。
⑨同志:志趣相同。
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⑾刑免:判罪免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1分)秦王坚自河东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 为( ) (2) 患( ) (3) 市(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译文: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2分)5、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
(2分)6、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分)参考答案:1、秦王坚/自河东还2、(1)做、担任(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3、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分,答到大意即可)4、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5、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6、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②,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弱冠⑥,授徒他所。
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注释:①自新:人名。
②方简:刚直简朴。
③檠(qíng):灯架。
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
⑤意气:神色,精神。
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1、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2、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4、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答:参考答案:1、B(2分)2、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3、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4、①自新以灯檠投之,若老师然。
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
④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题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以:②后大闻之.之: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2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把(或“拿”)②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评分:每空1分,共2分。
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分。
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3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分)公约之.饭()惟.啖胡饼中间少许()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
(1分)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参考答案:1、代词,代萧氏子;只[评分标准]本题1分,每空0.5分。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评分标准]本题1分,多划不得分。
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分标准]本题2分。
王安石的勤俭1分,学习这种精神1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1~4题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去:..⑵问其故故: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译: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参考答案:1、(4分)(1)离开(2)原因2、(2分)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3、(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妻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