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一村一《乡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9.63 KB
- 文档页数:24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形考任务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B.日本C.美国D.欧洲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A)。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B)。
A.《兴国调查》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是(A)。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
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7.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从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
A.家庭B.家族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B)。
A.核心成员B.目标C.规则D.物质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得理论是(B)。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D.科层制1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
《乡村社会学(一村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乡村社会学(一村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2.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
A.XXXXXXB.XXXXXX C.XXX费孝通D.XXX3.在传统乡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
A.农田种植B.农田养殖C.乡村畜牧D.乡村特种植物种植4.-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之为( )。
A.角色扮演B.角色中断C.角色失败D.角色冲突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
A.自然性B.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6.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家庭B.邻里C.家族D.民间会社7.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山东B.安徽C.河南D.四川8.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小我尽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办理方式是( )。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办理理论D.科层制9.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趣缘关系D.业缘关系10.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过度城市化B.郊区化C.逆城市化D.城乡融合化11.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
A.国度政权B.国度法令C.国度各项制度D.社团组织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俗B.道德C.舆论D.宗教14.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A.传统发展战略B.基本需求发展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跨越式发展战略15. 1992年XXX和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召开的地点是( )。
《乡村社会学》形考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总计20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A、中国B、日本C、美国D、欧洲2、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C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4、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校医院医生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BA、复式角色B、角色从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6、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7、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的理论是BA、法约尔的管理理论B、泰罗制C、韦伯的科层制理论D、行为科学和当代管理理论8、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A、1977B、1978年C、1979年D、1980年9、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是D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哦,有选择发展小城市B、适度发展大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10、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AA、生产方式B、自然环境C、科学技术D、社会.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 分,总计15 分。
多选、少选不得分)1、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ABCD)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B、乡村社会关系C、乡村社会结构D、乡村社会变迁E、乡村社会发展史2、文化的特征包括(ABCDE)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B、全体成员共同享有C、后天学得而非天生D、是社会遗产E、具有多样性3、社会群体的特征包括(ABCDE)A、交往的社会性B、交往的规范性C、归属感D、交往活动的经常性E、交往的持续性4、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乡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阶段有(ABCD)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乡镇企业5、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E)A、共同生活的人群B、一定的地域C、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D、一定的管理机构E、社区文化(和一定的社区意识)三、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 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
A.农业社会学B.乡村社会学C.乡村经济学D.农业推广学2.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方面,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杨开道B.李景汉C.吴文藻D.费孝通3.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看,被认为是乡村标准范围的是( )。
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4.-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终身社会化D.再社会化5.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主干家庭B.结合家庭C.核心家庭D.其他家庭6.人们通过相互来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接洽在一起的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B.社会群体C.次级社会群体D.社会组织7.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的理论是(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D.科层制8.乡村自治组织是指( )。
A.乡镇党委B.乡镇人民政府C.村党支部D.村民委员会9.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趣缘关系D.业缘关系10.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个中最显著的特性是( )。
A.机械化生产B.寓居环境变化C.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D.生活方式变化11.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B.阶级产生的需要C.劳动分工的需要D.社会发展的需要12.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多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B.经济基础C.政治条件D.生产力水平13.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初级社会群体B.次级社会群体C.国家政权组织D.社团组织14.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乃至关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性,这是社会控制的( )。
作业1题目:按照解题的思路去答题。
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A7.A8.A9.D 10.A2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DE4.ABCD5.ABCDE三、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这里是从劳动内容而不是劳动方式来使用传统这一概念的。
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
(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
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
(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
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牛活方式。
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
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牛活的社区。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课本25页):(1)学习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厉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第一,夫妻关系;第二,亲子关系;第三,兄弟姐妹关系;第四,婆媳关系;第五,祖孙关系;第六,其他家庭关系。
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
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
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
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歇息和娱乐功能。
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
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一,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
第二,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
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
第三,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
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便的决策。
功能:经济功能。
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
生物功能。
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繁殖两个方面。
组织消费的功能。
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
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
抚育和赡养的功能。
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
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应。
歇息和娱乐的功能。
家庭是个人歇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固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非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份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家庭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已占绝大多数,二是乡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电大一村一《乡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作业1
题目:结合我国乡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
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结构、特点、功能,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约第3周)
解题思路:
(1)家庭的涵义、特点;
(2)乡村家庭的功能;
(3)简要概述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4)结合乡村家庭的特点,分析城乡家庭功能的多少、强弱。
答题提示:
1、答题前应采用访谈、问卷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成对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家庭情况调查。
以家庭为单位登记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处所或职业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经济收入及消费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结合相应的调查材料分层叙述。
3、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P.35/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
1、涵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
2、特点:(1)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
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
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2)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
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3)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
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P.36/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
1、特点:(1)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
(2)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
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
(3)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
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活的决策。
2、功能:(1)经济功能。
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
(2)生物功能。
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
(3)组织消费的功能。
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
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
(3)抚育和赡养的功能。
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
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4)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家庭是个人休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三)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P.38—40/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
乡村家庭)
1、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家庭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已占绝大多数,二是乡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从总的趋势来看家庭的规模是在变小。
农民家庭结构的外延化,包括结构的离散趋势和延伸趋势两个方面。
离散是指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的利益,向外流动的现象日趋严重,家庭结构事实上处于松散状态。
家庭结构的延伸趋势,是指家庭吸纳外部人口进入家庭共同生活。
2、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
存在一个事实上的权威人物、核心人物。
家庭权威人物的确立,主要是靠自然的辈份关系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一般称之为“家长”。
家庭关系以“家长”为轴心,家长与权威合二为一。
乡村家庭关系两重化的特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家庭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与暂时中断。
(2)由于临时性家庭成员的介入,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血缘亲属关系和非血缘亲属关系两种关系并存的现象。
两重化特征标志着乡村家庭关系较过去复杂多变。
权威化与两重化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两大趋势。
两重化巩固了家庭关系的权威化。
权威化若对家庭产生正效应,可进一步使家庭关系两重化,它们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侧面。
3、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
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
乡村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实生性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家庭成员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区分,具有了层次性特征。
4、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变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维持生存、发展的手段多种多样。
我国乡村家庭功能扩大化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增加了经济功能,同时也包括其他功能在手段和作用上的扩大。
(1)家庭拥有的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迅速增加。
(2)家庭获得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时空领域大为扩展。
效率化是指乡村家庭发挥功能讲究时间性和追求效益的倾向。
扩大化和效率化是乡村家庭功能变化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
扩大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数量状态,效率化主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