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上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酸碱性
- 格式:docx
- 大小:106.37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酸碱性1.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2.变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中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等5.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证据:状态、颜色、形状、 温度、 沉淀、气体等等6.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 + Na 2CO 3=CaCO 3 + 2NaOH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黄色溶液变血红色应用:利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Fe 3+)的存在8.白色硫酸铜(CuSO 4)粉末遇水变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CuSO 4+H 2O=CuSO 4·5H 2O应用:利用白色硫酸铜(CuSO 4)粉末检验水的存在9.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CuSO 4 + NaOH = Cu(OH)2 + Na 2SO 410.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11.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 + )的一类物质我们称之为酸。
常见的酸有硫酸( H 2SO 4 )盐酸( HCl )、硝酸(HNO 3)等。
它们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SO 4 =2 H + +SO 42-HCl = H + +Cl -HNO 3 = H + +NO 3-12.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离子( OH - )的一类物质我们称之为碱。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钡( Ba(OH)2 )氨水(NH 3·H 2O )等。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技能,学会观察与实验。
2.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知道一些典型的强酸和强碱并确定它们具有腐蚀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确定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实验等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三、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学习科学的价值。
3.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培养安全实验的习惯。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
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1.如何测定酸碱性师:看了大家刚才举到的这些例子,酸的我满嘴都是口水,牙都要到了。
这些物质在我们科学当中都属于酸性物质。
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测定他们的酸碱性吗?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师:我准备了一些大家刚才讲到物质,请你来测一测他们的PH值。
学生活动:测定溶液的PH值。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与本节课,达到温故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到锻炼。
)师: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进而我们知道了这种溶液的酸碱性。
这样就能将酸性物质找出来。
那有没有其他方法,更直接地来找出酸性物质呢?(出示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这两种试液可以在酸性物质或酸性溶液中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我们把他们成为酸碱指示剂。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讲物质的酸碱性【知识新授】一、物质的酸碱性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如NaOH==Na++OH-。
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酸: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2-是H SO的酸根。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醋酸。
4、碱: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有烧碱(NaOH)熟石灰(Ca(OH)2)氢氧化钾、氨水。
二、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2、酸碱指示剂可以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常见的指示剂和它们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 的意义: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pH 的范围:0~14。
溶液的酸碱度与pH 的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 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 即为该溶液的pH。
四、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1)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2)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例题分析】1、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氨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绿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D.若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痛痒2、位于重庆市开县的一口天然气钻井,由于违规操作引发严重的井喷事故,含有大量硫化氢(H2S)气体的天然气弥漫在方圆千米的山地表面,无情地夺去了来不及逃生的243名村民的生命.根据专家意见,在井喷封堵之前,先点燃井喷气体,使其中的H2S转化为SO2,以减轻毒害作用.随后,抢险人员成功地封堵住井喷,同时井喷地区出现的降雨也促进了空气污染的消除.试围绕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点燃井喷气体,其中H2S转化为SO2的化学方程式为:.(2)总结出H2S具有的一些性质(至少2条)..(3)遇到此类事故时可采用哪些自救措施(至少2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用途:;(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1.4、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 甲乙丙A 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B 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石蕊溶液C 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D 石灰水稀硫酸氯化钠溶液5、取一滤纸条,等间距离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瓶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B.图中黑点颜色为红色C.氨水和盐酸都有属于易挥发性物质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6、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C.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D.CO2具有酸性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用化学式表示);当做完图象实验后A中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应为图2中的(填“甲”或“乙”)8、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之一.请你参与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硫部分性质的实验探究.(1)若雨水的pH小于5.6,表明空气受到污染.为了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小明同学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使二氧化硫充分溶解(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形成亚硫酸),打开瓶塞,测定瓶中二氧化硫水溶液pH的实验操作是.(2)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宁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测定时刻5:055:105:155:205:255:30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9、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甲乙丙A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石蕊溶液C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D石灰水稀硫酸氯化钠溶液10、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以下归纳和推理正确的是()A.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11、测得某溶液中仅含Cu2+、K+、SO42﹣、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数量比为Cu2+:K+=3:4,则SO42﹣:Cl﹣的比值可能是()C.3:2B.1:3C.1:8 D.2:512、今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在灾后防预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化学式:ClO2)作消毒剂.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请你回答:(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是(各写一条);(2)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反应原理就是将亚氯酸钠与氯气(Cl2)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图中A应该是;(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3)测得某溶液中仅含Na+、Mg2+、SO42﹣、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Cl﹣=4:5:14、若Na+为4n个,则SO42﹣可能是.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1)实验℃可以证明.(2)实验℃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3)实验℃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现象.由实验℃、℃、℃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课后作业】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B.不锈钢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是由于不锈钢抗腐蚀性好C.小食品袋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由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2.如图所示A、B、C、D是两园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3.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物质A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浓氨水D.浓食盐水4.高芳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的花汁,分别加入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如实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试剂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石灰水颜色红黄黄绿绿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花汁(填可以,不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在盐酸中滴加该花汁,溶液显色;(2)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常受NO2、SO2的污染形成酸雨,若要测定某雨水的酸碱度是否属于酸雨,可使用来测定.5.为了研究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变化情况,某学校兴趣小组分成三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导电性实验①将两根铜丝接触,插上电源,灯泡变亮;②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不接触)盛有水的烧杯中(如下左图),插上电源,灯泡没有变亮;量氢氧化钡溶液,灯泡变亮;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1)实验①灯泡变亮的原因是铜导线中含有;(2)通过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溶液依靠导电;(3)实验④可以看到的现象是;(4)在右上图画出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组.特殊方式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铁粉,然后滴加稀硫酸.(5)该组同学通过可以了解稀硫酸已经过量.℃组.指示剂检验在试管中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并用pH试纸不断测定反应的变化过程.(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取出后和比色卡对照B.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比色卡对照C.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D.先用水将pH试纸湿润,用玻璃棒沾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7)除了用pH试纸检验外,你认为还可用检验,现象为.6.为了研究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变化情况,某学校兴趣小组分成三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导电性实验①将两根铜丝接触,插上电源,灯泡变亮;②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不接触)盛有水的烧杯中(如下左图),插上电源,灯泡没有变亮;量氢氧化钡溶液,灯泡变亮;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1)实验①灯泡变亮的原因是铜导线中含有;(2)通过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溶液依靠导电;(3)实验④可以看到的现象是;(4)在右上图画出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组.特殊方式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铁粉,然后滴加稀硫酸.(5)该组同学通过可以了解稀硫酸已经过量.℃组.指示剂检验在试管中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并用pH试纸不断测定反应的变化过程.(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取出后和比色卡对照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比色卡对照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先用水将pH试纸湿润,用玻璃棒沾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7)除了用pH试纸检验外,你认为还可用检验,现象为.。
第二讲物质的酸碱性【知识新授】一、物质的酸碱性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如NaOH==Na++OH-。
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酸: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2-是H SO的酸根。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醋酸。
4、碱: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有烧碱(NaOH)熟石灰(Ca(OH)2)氢氧化钾、氨水。
二、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2、酸碱指示剂可以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常见的指示剂和它们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 的意义: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pH 的范围:0~14。
溶液的酸碱度与pH 的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 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 即为该溶液的pH。
四、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1)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2)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例题分析】1、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氨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绿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D.若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痛痒2、位于重庆市开县的一口天然气钻井,由于违规操作引发严重的井喷事故,含有大量硫化氢(H2S)气体的天然气弥漫在方圆千米的山地表面,无情地夺去了来不及逃生的243名村民的生命.根据专家意见,在井喷封堵之前,先点燃井喷气体,使其中的H2S转化为SO2,以减轻毒害作用.随后,抢险人员成功地封堵住井喷,同时井喷地区出现的降雨也促进了空气污染的消除.试围绕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点燃井喷气体,其中H2S转化为SO2的化学方程式为:.(2)总结出H2S具有的一些性质(至少2条)..(3)遇到此类事故时可采用哪些自救措施(至少2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用途:;(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1.4、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甲乙丙A 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B 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石蕊溶液C 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D 石灰水稀硫酸氯化钠溶液5、取一滤纸条,等间距离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瓶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B.图中黑点颜色为红色C.氨水和盐酸都有属于易挥发性物质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6、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C.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D.CO2具有酸性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用化学式表示);当做完图象实验后A中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应为图2中的(填“甲”或“乙”)8、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之一.请你参与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硫部分性质的实验探究.(1)若雨水的pH小于5.6,表明空气受到污染.为了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小明同学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使二氧化硫充分溶解(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形成亚硫酸),打开瓶塞,测定瓶中二氧化硫水溶液pH的实验操作是.(2)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宁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测定时刻5:055:105:155:205:255:30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9、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甲乙丙A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石蕊溶液C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D石灰水稀硫酸氯化钠溶液10、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以下归纳和推理正确的是()A.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11、测得某溶液中仅含Cu2+、K+、SO42﹣、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数量比为Cu2+:K+=3:4,则SO42﹣:Cl﹣的比值可能是()C.3:2B.1:3C.1:8 D.2:512、今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在灾后防预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化学式:ClO2)作消毒剂.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请你回答:(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是(各写一条);(2)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反应原理就是将亚氯酸钠与氯气(Cl2)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图中A应该是;(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3)测得某溶液中仅含Na+、Mg2+、SO42﹣、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Cl﹣=4:5:14、若Na+为4n个,则SO42﹣可能是.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1)实验℃可以证明.(2)实验℃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3)实验℃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现象.由实验℃、℃、℃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课后作业】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B.不锈钢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是由于不锈钢抗腐蚀性好C.小食品袋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由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2.如图所示A、B、C、D是两园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3.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物质A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浓氨水D.浓食盐水4.高芳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的花汁,分别加入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如实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试剂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石灰水颜色红黄黄绿绿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花汁(填可以,不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在盐酸中滴加该花汁,溶液显色;(2)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常受NO2、SO2的污染形成酸雨,若要测定某雨水的酸碱度是否属于酸雨,可使用来测定.5.为了研究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变化情况,某学校兴趣小组分成三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导电性实验①将两根铜丝接触,插上电源,灯泡变亮;②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不接触)盛有水的烧杯中(如下左图),插上电源,灯泡没有变亮;③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灯泡变亮;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1)实验①灯泡变亮的原因是铜导线中含有;(2)通过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溶液依靠导电;(3)实验④可以看到的现象是;(4)在右上图画出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组.特殊方式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铁粉,然后滴加稀硫酸.(5)该组同学通过可以了解稀硫酸已经过量.℃组.指示剂检验在试管中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并用pH试纸不断测定反应的变化过程.(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取出后和比色卡对照B.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比色卡对照C.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D.先用水将pH试纸湿润,用玻璃棒沾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7)除了用pH试纸检验外,你认为还可用检验,现象为.6.为了研究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变化情况,某学校兴趣小组分成三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导电性实验①将两根铜丝接触,插上电源,灯泡变亮;②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不接触)盛有水的烧杯中(如下左图),插上电源,灯泡没有变亮;③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灯泡变亮;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1)实验①灯泡变亮的原因是铜导线中含有;(2)通过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溶液依靠导电;(3)实验④可以看到的现象是;(4)在右上图画出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组.特殊方式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铁粉,然后滴加稀硫酸.(5)该组同学通过可以了解稀硫酸已经过量.℃组.指示剂检验在试管中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并用pH试纸不断测定反应的变化过程.(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取出后和比色卡对照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比色卡对照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先用水将pH试纸湿润,用玻璃棒沾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7)除了用pH试纸检验外,你认为还可用检验,现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