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红牌楼商圈调研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8.79 MB
- 文档页数:12
区红牌楼商圈发展推进办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思路xxxx年,区红牌楼商圈发展推进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调迁改造等各项工作。
一、 xxxx年工作情况(一)着力规划引领。
一是完成中环-佳灵路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太平园地铁站点空间利用规划研究阶段性成果。
二是完成红牌楼商务商贸集聚区内重点片区太平园片区的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初稿。
三是开展《红牌楼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总体规划(xxxx-xxxx)》编制和三图绘制工作。
四是完成红牌楼太平村公交场站地块调规前期工作。
五是完成铁路西环线红牌楼站规划站房方案调整、新增费用、框架协议等相关工作。
(二)加快调迁进度。
xxxx年,区红推办完成富强汽配城项目、沃尔建材市场项目和永丰汽配城项目的关闭调迁,加快中环-佳灵路内侧节点项目拆迁补赔偿协议的签约。
中环-佳灵路内侧节点项目包含永丰汽配城和市城投征后实施地块两个部分。
截至目前,永丰汽配城地块拆迁补赔偿签约率已达xx%;市城投征后实施地块已全部完成x户企业和xx户农户的拆迁补赔偿签约。
x月xx日,x市中优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永丰汽配城召开。
x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市人大副主任、武侯区委书记巫敏,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带队实地调研永丰汽配城非核心疏解项目。
会上,针对武侯区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工作,x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给予高度肯定,指出:武侯区勇啃非核心功能疏解的硬骨头,在产权高度分割的情况下,实现永丰汽配城疏解项目签约率达xx%。
同时要求各区要强力推动全面破题,加力加劲、强力推动,力争非核心功能疏解尽快实现根本性突破。
(三)推动土地并宗上市。
为促进地铁上盖物业及TOD商业发展,大力推进x制胶厂片区旧城改造、调迁整理和土地置换等上市准备工作。
(四)精准投资营销。
一是开展拜访六类xxx强企业活动。
组织赴x、x、x等地开展招商活动x批次,拜访金科地产、盒马鲜生、伊藤洋华堂、银泰集团等多家企业。
成都市武侯区新兴房地产发展规划(2011-2015)目录一、新兴房地产的内涵与发展态势 (4)(一)新兴房地产的内涵 (4)(二)新兴房地产的业态 (7)(三)新兴房地产发展态势 (9)二、规划基础 (11)(一)产业基础 (11)(二)发展优势 (13)(三)面临挑战 (18)三、规划总则 (19)(一)指导思想 (19)(二)产业体系 (20)(三)发展目标 (22)(四)空间布局 (22)四、发展重点 (25)(一)高端商务房地产 (25)(二)高端商贸房地产 (28)(三)新兴复合型房地产 (32)(四)高品质住宅 (36)五、保障措施 (39)(一)加强组织领导 (39)(二)强化空间保障 (39)(三)强化项目支撑 (40)(四)创新开发经营模式 (40)(五)完善城市配套 (41)成都市武侯区新兴房地产发展规划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新兴房地产应运而生,所谓新兴房地产,是房地产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的表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市集约高效开发的承载体。
《成都市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优化品质、加快发展新兴房地产业”作为奋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武侯区建设“商务高地·宜居武侯”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成都市战略功能区规划》、《成都市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武侯区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武侯区全域,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新兴房地产的内涵与发展态势(一)新兴房地产的内涵本次规划运用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结合国内外实践,对新兴房地产的概念进行了研究,认为,新兴房地产是房地产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的表现,是顺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对载体需求而产生的新业态,是承载城市集约高效开发的新空间,新兴房地产为推进产城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新兴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商圈发展推进办公室2016年部门决算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一)主要职能。
在红牌楼商圈发展推进办职责基础上强化开展规划、建设、调迁、拆迁、引资、项目六个方面的推进工作,即:负责土地资源使用、产业布局及配套设施的整体规划;负责实施各旧商业市场的调迁和拆迁工作;负责招商引资、对外开放、项目洽谈;负责各旧商业改造项目的开发推进;负责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计划;负责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落实规划编制,做好重点项目调规工作开展武侯区太平片区(中环路内侧)地下空间专题规划编制工作。
做好大唐人地块、红牌楼公交场站等重点项目规划调整工作。
2.跟踪服务,助推土地资源上市。
助推肖家河12组地块成功上市拍卖。
助推红牌楼商圈太平村三组地块成功上市拍卖。
3.力推武侯区武阳大道佳灵路地铁站地下空间出让工作。
依据《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研究红牌楼商圈相关项目推进工作的纪要》(成武府阅[2015]18号),开展了佳灵路地铁站点地下空间出让相关工作。
4.力争上级支持,做好服务业集聚区相关工作。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推动红牌楼商圈现代服务业科学发展。
认真做好基础行工作。
做好自查自评、定期评估、资金使用审计及年度考核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
配合做好武侯区服务业集聚区信息平台建设。
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平台相关统计、填报等工作,并顺利完成2016年度争取或使用集聚区扶持资金等目标任务。
5.着力突出重点,力推调迁改造已完成了煤建公司商业商业综合楼项目的调迁改造,西部二手车市场调迁正在努力推进,现正在进行补赔偿支付和红线图的测绘,年内将进行清场打围;煤建公司商业综合楼项目已完成对地面构建物的拆除和平整打围,目前业主四川达峰房地产有限公司正在准备项目报建。
加快推动了永丰汽配商城和富强汽配城项目的调迁改造工作,以及中环-佳灵路内侧节点项目和双楠皮革城、红牌楼商业广场四个旧商业市场的调迁改造工作。
成都商业市场商圈环境系列研究分析一、成都商业概况成都为西南三省一市的中心城市和商业核心,商业辐射功能遍及整个西南地区;三大核心零售商圈和各种专业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外沿点状商圈的逐渐形成,标志着成都的商业体系逐渐形成,大商业城市的雏形基本构成;核心商业区,业态以百货零售为主。
目前,春熙路、盐市口需求旺盛,几乎满租,骡马市商业在复活之中,区域商业区业态以大型超市为主,作为成都最为成熟的核心区域,大量的人气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基本动力,商业的需求也非常的旺盛;众多区域商圈和社区商圈的形成,使成都商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格局。
区域商圈和社区商圈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和社区居住人口,是对三大传统零售商圈的必要补充;但随着二环路以外几个大型商业项目的开业,城市外沿逐渐形成了几个点状分布的大型区域商圈,这些商圈规模较大,商业功能完备,辐射面很大,是核心商圈最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主要商圈分布●三大核心商圈即春熙路、盐市口和骡马市三大零售商圈●区域商圈双楠、城南、会展、西大街、建设路、光华等商圈为目前比较成熟的区域商圈城市向东向南的发展,使城东副中心和城南副中心将产生未来的区域商圈➢成都三大核心商圈成都新商圈概况●金沙-光华商圈:该商圈位于青羊区,以三环为界分为东、西两区,覆盖了青羊区二环以外的整个地带。
东区东起二环路、西临三环路、南接清水河、北至金牛界。
商圈内着力打造四大片区,即:光华村片区、贝森-新文化宫片区、金沙三角片区和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
这些商业区域沿街不会规划商铺,而是打造集商、住、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群落。
其中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重点将金阳路打造成餐饮一条街,发展远古部落式、原始风情式的餐饮娱乐等;在清溪东路及同盛路两侧小街,引导改造建设酒店、商务楼,拓展同盛路餐饮一条街的产业纵深。
●另外,还将沿光华大道、日月大道重点发展组团式的大型商业卖场、购物中心;沿青羊大道重点引入品牌餐饮、娱乐连锁店,提升档次和规模;在光华村片区将大力发展大型卖场和商务楼宇经济;贝森-新文化宫片区建立大型影院、书城;金沙三角片区重点建设以万瑞微型CBD为核心的甲级写字楼群;在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面向金沙旅游客源,突出发展旅游服务、餐饮住宿和娱乐休闲等行业。
红牌楼商圈区域简介武侯区,地处成都市南部,因武侯祠坐落于该区而得名。
从1990年建区至今,武侯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皮鞋、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并存的产业体系。
武侯区现辖浆洗街、小天竺、致民路、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簇桥、机投桥、金花桥等13个街道办事处。
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1.1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07亿元。
城市空间布局根据《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一园六区两带”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推进五大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未来将以人民南路为主轴,以科华路、浆洗街为两翼的核心区域,打造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以红牌楼、晋阳区域为核心,建设红牌楼商圈;以原武侯工业园区为核心,开发武侯新城;以“198”区域为核心,建设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以太平寺机场区域为核心,打造太平寺新区。
商贸格局武侯区未来将形成“两圈三片区”的商贸格局,即以佳灵路为中心形成红牌楼商圈,以双楠路为中心形成双楠商圈,桐梓林片区、晋阳片区和族桥片区协调发展的区域商业补充格局。
红牌楼商圈简述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依托老川藏线,红牌楼逐渐演变成了汽配销售一条街,其后规模逐渐壮大,到90年代初期成为了成都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汽车汽配交易中心。
进入21世纪,红牌楼汽车汽配商贸圈作为武侯区大力构建汽车汽配商贸的一部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知名商家纷纷在这里投资建设大市场,多家汽车汽配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中区的纱帽汽配市场也大部分迁移至此。
延佳灵路直至武阳大道路口,不足1公里的路段盘踞着十余家汽车汽配专业市场:三九佛兰汽配城、九峰芙蓉汽配城、红运美容汽车装饰市场、中国西部汽车城、交通汽配城、富强汽配广场、西南汽配商城、成都永丰汽配商城,还有众多的沿街汽配商铺和汽车4S店。
如此集聚的汽配市场,在国内实属罕见。
四川省成都市地产商铺市场分析报告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目录图表目录注:销售市场新增供应以取得预售证为统计标准,租赁市场新增供应以项目实际交付使用为统计标准。
一. 市场环境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1.1 GDP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成都市国民生产总值为550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8.1%。
经济的强势增长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商业市场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图 1:成都市GDP增长情况(2004-2010年)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1.2 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持续走高2010年1-11月,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9.72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88.28亿元,同比增长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6.63%。
餐饮住宿业实现销售额291.44亿元,增长较快。
受到经济强劲增长的影响,居民消费者水平提高,商品市场持续繁荣。
图 2: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2004-2010年11月)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1.3 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201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9元(预计),位于西部城市之首,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264元(预计),占可支配收入的76.4%,居民消费意愿较为强烈,商业市场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图 3:成都市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2004-2010年)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1.4 商铺开发建设放缓2009年商铺施工面积516.3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5.1%。
大量的商业项目处于修建过程中,未来商铺供应量充足。
新开工面积84.1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1.4%,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发商纷纷放缓开发节奏,推迟或暂停开发导致新开工面积下降。
成都市武侯区楼宇经济调查报告(武侯区商务局、市商务局综合业务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聚集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保持税收健康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武侯区的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楼宇数量和档次逐步提升,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全区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档次商务楼宇已达15座,主要分布于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红牌楼商圈及火车南站一带,涉及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2008年纳税总额27,364.7万元,其中单栋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7座,3000万元以上的3座,5000万元以上的2座(附:武侯区15座2万㎡以上重点商务楼宇税收调查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调查,我们认为,我区楼宇经济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楼宇资源自发配置的特征比较明显,与先进城市的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在规划定位、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楼宇总量小,纯商务楼宇少。
我区现有楼宇总量过少,特别是商务楼宇缺口较大,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中心城区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适应楼宇经济持续性、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现有15座楼宇中,纯写字楼仅有11座,863,871.4平方米。
而楼宇经济较为发达的深圳罗湖区,十八层以上高层楼宇已达400多座,写字楼面积高达550万平方米。
楼宇总量特别是写字楼数量少,成为制约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是楼宇硬件配置低,配套功能差。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区没有一座标准甲级写字楼,像汇日央扩大厦、力宝大厦、威斯顿联邦大厦、商鼎国际这些比较高档的商务楼宇也仅有6座,占全部楼宇的40%。
大部分楼宇内部装修档次不高,缺乏办公通信自动化、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等星级标准配置。
在功能配套方面,大部分楼宇缺少停车场,电梯数量少,高峰期经常出现排队等电梯的情况。
另外,物业管理水平低下,商业配套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