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出口成对结朋友 - 对联故事 -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以下关于对联故事容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趣的对联故事一、继盛巧对趣话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出生于容城,嘉靖进土。
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
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
只见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继盛拉起来。
从此,继盛擅对出了名。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
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
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当时奸相严嵩专政,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四次被贬。
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继盛在狱中写下的。
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精选11个)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民间趣味对联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1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小乔一人娶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
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
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学士,九进士,八家文豪七家贤,六国五霸四公子,三鼎二汉一统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2廿日小孩岂称大三两木头不成官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1、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3、进退两难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穷秀才改联抱不平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5、郑板桥联辱知府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
6、舒铁香讽李鸿章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对联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对联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对联故事(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1(1)诸葛亮一生数字对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2)杨贵妃妙对唐明皇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3)谢觉哉撰联嘲绅士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趣味对联故事1、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2、花甲串对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
这上联是个串“花”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联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
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持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3、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第一篇: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抗日战争年代,重庆曾有人在土地庙写的对子:上联: 婆婆莫搽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下联: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拉壮丁.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躲在帘子后的苏小妹听见后就想讽刺佛印一下,便写了一句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看了是在挖苦自己,所以不甘心.想了一下就对了个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看后大声说对的好,对的妙.从前有个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给他写了个连环式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后来有个才华出众的农人看了后句给对了个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有一个地主剥夺农民的钱财父子俩双双买了个“进士”地主的老婆和儿媳也被封为夫人.年三十晚上地主在家门上贴了个对联: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下联: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的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就把对联给改了几笔:上联:夫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下联: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金圣叹是个大才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因此请的教书先生经常换人,因为金圣叹很不好教。
一次,金圣叹的父亲又给他请了一们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
先生来了,与金圣叹的父亲闲聊了一会儿。
到了吃饭的时间,金圣叹也从外面回来了。
见饭菜已摆上,金圣叹就径直坐到了上座。
老先生见金圣叹如此无礼,自然是不高兴,但看金圣叹的父亲溺爱孩子,还不肯说,就更不高兴,但自己又不好直说,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
老先生说:“我看小孩子很机灵,给出个对子上联,看能不能对。
”不待金圣叹的父亲客气,金圣叹就说:“说吧,能对上。
”老先生十分不满金圣叹的张狂,就说出了对子的上联,为:“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
”这一上联两样东西都在脸上,另外眼珠子谐音“朱子”,指宋代大儒朱熹,鼻孔子指孔夫子,朱子在孔子之上,意为后辈反倒在上,暗讽金圣叹不懂得尊重前辈。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欢迎阅读。
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最有趣的19 则对联趣闻故事古往今来,对联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一直备受文人推崇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以下10 则最有趣对联,不仅立意精巧,还令人忍俊不止。
王羲之巧防小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
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贵妃妙对唐明皇一日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的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 坐”拆成两个“人”和一个“土”。
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 明”字拆成“ 日”和“ 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李白对句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则暗指李白。
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 不想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刚抬脚就被讥讽“畜生出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秀才巧改进士联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仗着有财有势欺负百姓。
进士的儿子也花钱买了进士,为了炫耀,老进士在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送礼,年年落榜。
见了这副对联,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叫绝。
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马昏倒在台阶上。
原来对联被秀才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唐伯虎戏弄商人苏州有个商人请求唐伯虎为自己题写一幅对联,唐伯虎多番推辞,无奈经受不住纠缠,大笔一挥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对联故事——出口成对结朋友清朝咸丰年间,湖南平江有个李姓秀才,才思敏捷,又好吟诗作对,可是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
一夭黄昏,外地一个姓刘的秀才,路过他家门口,想上门投宿。
李秀才见来人面色黝黑,衣衫槛褛,便轻蔑地摇头说: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刘秀才听出是嘲笑自己,便应声答道: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说罢,掉头就走。
李秀才出乎意外地受到奚落,心中恼火,连忙追上去,请他回来。
刘秀才躬身问道:“先生贵姓?”李秀才得意地说:骑青牛,过函谷,姓李;然后,他反问刘秀才:“您贵姓”刘秀才不卑不亢地答道:斩白蛇,兴汉室,高祖姓刘。
李秀才一愣,他万万没料到,这个赤脚蓬头的穷秀才,居然满腹文采,应对自如,便请他进屋留宿。
第二天,李秀才因不甘认输,特邀请刘秀才出门散步,想趁机出点难题把他难住。
他们两人刚出门口,就传来一阵唱戏的锣鼓声。
李秀才急忙吟道: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刘秀才也不含糊,脱口而出:播春种,育夏秧,秋收冬藏。
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果园时,李秀才又吟出:湖北广柑,皮甜带苦瓤酸;刘秀才立即对上:海南胡椒,叶臭花香籽辣。
他们正往前走,来到一座石板桥上,看到鸡、犬足痕,李秀才见景生情,马上又出一上联:鸡犬过石桥,一路梅花竹叶;刘秀才看到桥下河中,时有龟蛇蠕动,便对了下联: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包。
这时,正巧一叶扁舟,从桥下穿过,李秀才又抢先吟道:船小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刘秀才眺眼远望,见远处江岸高塔矗立,对出:塔尖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一路上,两人你唱我和,不知对了多少回合,李秀才一直没有难倒刘秀才,终于醒悟过来,才知道,天下有学向的人多的是,自己恃才傲物是不应该的,更不能以貌取人,不禁为自己曾轻视刘秀才感到惭愧。
于是决定,诚心诚意和刘秀才结为朋友,并为他饯行。
席间,李秀才又吟出一上联:出门远观山山翠;刘秀才也很佩服李秀才的文才,很高兴能结交这个新朋友,马上回了下联:朋友相送月月亲。
此后,两人的愈来愈深,成为忘年之交。
楹联的小故事关于楹联的小故事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我们也应该要传承下去。
楹联的小故事篇一穷秀才妙对夺魁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
但因当时科场上徇私之风盛行,以至于他屡试不中。
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
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决心赴京城,再试一次。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秀才纵然历尽千辛万苦,日夜兼程赶路,谁料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
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
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
”于是脱口便说: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官一愕,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考生从十至一作一下联。
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
又以其他为题,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
于是,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非这位联对高手莫属了。
楹联的`小故事篇二联讽洪承畴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皇帝把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并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上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
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
殊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后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
一时间,京城士人大哗。
清朝入关后,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1、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2 、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对道: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
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7、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
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8、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
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
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
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9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
学趣联巧对的故事趣联妙语故事(续)(一)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进士出身,颇有文才,平生喜好作对联,即便在与人交往之中,也常以联示人,用联语表意,就曾发生过同青年孙中山对句的故事(见笔者博文《趣联共欣赏》(二))。
无独有偶。
当时,著名的湖南籍政治家杨度也曾去湖广总督府谒见张之洞,张便戏作一上联求对,联为:江为四水之伯,夏为四季之仲,老夫坐镇江夏,为伯耶?为仲耶?谁知杨度不假思索,立刻对出了下联,乃是:儒为三教之首,人为三才之末,小子忝作儒人,居首乎?居末乎?对得实在高超,令张之洞击案赞叹,不由得对杨度刮目相看,并嘱咐下人好生款待,不可怠慢。
文明之士评曰:这是一次高手相搏的对句,实在可圈可点。
为便于理解,这里先做点注释,上联中“四水”指“江河湖海”,“伯”即老大,“仲”即老二,“江夏”指武汉,湖广总督府所在地,“耶”同“呀”;下联中“三教”指“儒释道”,“三才”指“天地人”。
张之洞端的不同凡响,所出上联很巧妙,却又出得刁钻,并以提问的方式欲使对方陷于二难境地;而杨度亦非等闲之辈,反应如此敏捷,构思何等精致,所答下联同样巧妙刁钻,且使用“以其道还治其人”的战术,让对方无法回答,恐怕只能尴尬地一笑了之。
确实是棋逢对手,难分高下,这样的对句真的妙不可言。
如若细细品味,更觉余味无穷。
(二)旧时一元宵节夜,某诗社大门贴出一副对联,言明是个灯谜,上联下联各为一字,两者合成一个常见词语。
猜中者有丰厚奖品相赠。
众人中多有跃跃欲试者,可一看对联,竟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禽,又非走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便有许多人不敢尝试,那些猜者思索良久,也终不得要领,只好放弃。
最后乃是一位白发老人猜中,揭开谜底,居然就是“猜谜”二字。
老人又进行了一番详细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
老人道:“上联前三句引出一个‘青’字,‘和狐狼猫狗仿佛’等三句则暗寓一个‘犭’旁部首,两者合成‘猜’字;下联前三句暗示诗词论语几个字共有的是‘言’旁部首,‘对东西南北模糊’则意味着‘迷’字,合起来就是‘谜’字。
有趣的对联故事50字中国的对联文化非常有意思,对联故事更是生动有趣。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趣的对联故事篇11.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2.守一台电脑,两个知己,三味人生,四海朋友,五子对弈,溜来溜去,七赢八输,久久不睡醒来已十时3.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白天没吊事下联夜里吊没事横批无比痛苦4.苏东坡到某染布访染布,被认出,求对联一幅。
苏东坡写到:上联: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要钱。
横批:好色者来。
5.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6.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
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
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趣味对联故事15则一、南生考神童一个叫南生的文人从南方来到河北高邑,听说这里出了个神童赵南星(1),有点不相信,他想:自古南方出才子,小小高邑,弹丸之地,能出什么神童?南生打听到这个神童上下学都要从一家酒馆门前经过,于是来到这家酒馆,要了一蝶菜,烫了一壶酒,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心中打主意,有心要在这里考考北方的神童,让他出出丑,也好抖一抖南方人的威风。
天上沥沥下着春雨,过不多时,鱼里走来一个不满三尺高的小孩,上身穿粗布棉袄,下身穿单裤,头上戴顶破草帽。
店小二告诉他,来的就是赵南星。
南生一看,心想:我还以为赵南星是位少爷,原来是个穷小子。
于是更瞧不起他了。
南生翘起二朗腿,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指着赵南星摆摆手说:过来,过来!赵南星一愕,见一个陌生人叫他,便慢慢地走到门钱,深鞠一躬说:先生,有何指教?你是赵南星?正是学生。
人称你是神童,善于对句?神童不敢,对句倒无妨。
南生一听。
暗自冷笑,年纪不大口气不小。
于是摇头晃脑地说:今天我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对得好,赏你一盅酒,对不出,须得从桌子底下爬过去,怎么样?赵南星听他出言不逊。
并不生气也不还口,住是微微冷笑。
南生见他偶不答话,哈哈大笑地:怎么样,不敢吗?赵南星眉毛一扬,高声答道:好坏有别,何言不敢?一个小叫花子,竟没有一点服气的意思。
南生心里暗想:哼,今天我非要你钻桌子不可!于是脱口年出上联:穿冬衣戴夏帽糊涂春秋;赵南星不亢不卑,接口就对:生南方来北地什么东西。
南声听罢,火冒三丈,连声说:不好,不好!赵南星说:怎么不好,你上联含冬夏春秋,我下联对南北西东。
南生一时惊呆,但依然强词夺理说:你小小三尺顽童,竟敢如此出言不逊,成何体统?赵南星针锋相对:尔堂堂七尺须眉,企图让人身钻桌子,太不象话!南生一听,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注:(1)赵南星(1550--1627年)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
河北高邑人。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万历进士。
官至吏部尚书。
他天性恢谐、幽默、博学多才。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的故事一、灵童方苞(清代散文家)幼年时聪颖过人。
七岁那年,有一次他途经田头,田里拔秧的农夫叫其对对子。
小方苞甚喜,叫农夫出上联。
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略一思忖,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
他举目前望,正见不远处竹林中有几个少妇正把扳下的竹笋投入篮内,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
农夫惊喜不已,称其为灵童。
二、巧对解缙才思敏捷,他的对联新巧别致,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一同僚嫉妒解缙,蓄意当众讥讽,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出口对道:一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其人当众出丑,羞愧而去。
三、咚咚咚与哐哐哐一天,祝枝山(明书法家、文学家)游西湖,遇到了杭州举人徐子建。
徐子建说:久闻祝兄大名,如雷灌耳。
今有一对请教可否?祝枝山说:谈不到请教,你就马儿伸腿——出蹄(题)吧。
徐子建想,你叫我出题(蹄),不妨就以蹄为题吧,于是吟了上联:马过木桥,蹄擂鼓,咚咚咚。
口中说着,连擂了祝枝山三拳。
祝枝山想,好哇,你名为请教,实则打人。
来而不往非礼也!便说:这有何难?下联为''鸡啄铜盆,嘴敲锣,哐哐哐’。
边说哐哐哐,边打了徐子建三个耳光。
徐子建非但不生气,连声说;佩服,佩服!四、夜贴对联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
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副。
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
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
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有趣的对联故事(二)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从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对联故事对联故事16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在我国的古文化中盛行,关于对联的故事更是精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故事16则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联故事1过关人对对过关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
”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对联故事2秀才讽赃官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
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
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对联故事3添联讽贪官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
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
但这个贪官却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而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
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
对联故事精选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对联故事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
太守感叹道:真是满腹经纶呀!于是,太守与王禹偁结为好友。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
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两人聪明过人,能诗善对。
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
武后一见她们,十分喜欢,当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
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
”随即吟道: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
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
因即对道: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
武后闻之甚喜。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但是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贴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
小孩妙对对联的故事小孩妙对对联的故事西安城内一共两条广济街,一条叫南广济街,一条叫北广济街。
一年,广济街口来了个秀才,他热天进城访友,走得一身大汗,看到一棵大树下有个老汉摆着茶摊,正在卖茶,便走过去买茶解渴。
那老汉看他一身秀才装束,便对他说:“你是秀才,想必腹中有才,我这里有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你若对得出,这些茶任你喝,分文不取;若是对不出,茶资加倍,不知可否?”秀才心想:一个卖茶的老汉能有几分学问!不假思索道:“取碗茶来解渴先,再对对不迟。
”老汉捧上一大碗茶,待秀才喝下,便缓缓说出上联:南广济,北广济,南北广济济南北;秀才听罢,便觉此联不甚简单,愣了好久都想不出个合适的.下联。
最后拱手说道:“老伯原是雅人,小生自负多才却甚是无能,甘愿加倍付资。
”说完掏出一串钱来。
老汉忙说:“玩笑玩笑,岂可当真多收茶钱!”()秀才回道:“差矣差矣,小辈学问不深,日后想到下联,再来喝茶就是。
”秀才一路走,一路想,过了两三条街,忽然见着几家当铺,许多人进进出出,拿东西前来典当,忽然心生一联,急忙转身向茶摊走来。
老汉一见秀才转回,笑道:“想是对出了下联?”秀才点点头,说道: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老汉连连称赞:“妙哉妙哉!”便将茶资归还秀才。
秀才得意非凡,认为是绝对。
一路想着,不觉来到朋友家中,老友相见非常高兴。
两人正在客厅寒暄,一个小孩拿着本书一路蹦了进来。
秀才心知是友人之子,便对他说道:“多时不见,原来侄儿已经读书。
叔叔出个对子让你对,好吗?”这孩子见人不畏生,说道:“叔叔请出上联!”秀才便出卖茶老汉的上联让他对。
说完,秀才又有些后悔,认为孩子大概无法对答。
谁知小孩并不为难,随手将书扬了扬,应道: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秀才对此惊叹不已,没想到自己费了好大功夫才对出的联,小孩随口就对了出来。
从此,秀才认识到天外有天,不再骄傲自负了。
对联故事2020精选5篇贴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对联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对联故事1你听说过对联村吗?听说那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对对子耶!真的假的?咱们的康熙都不信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他决定微服私访一番……康熙皇帝听说有个“对联村”,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对对子,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一探究竟。
对联村在通州东南,四面环水,需摆渡才能到达。
摆渡的是位中年妇女,登舟站稳,康熙问:“这位大嫂,请问你是哪里人氏?”“回禀客官,村妇祖居对联村。
”船妇一边摇橹一边回答。
远处,木塔的倒影映在水里,康熙说:“既然是对联村,想必善对,刚好我这里有一联,愿对否?”船妇说:“客官请。
”康熙说:“一塔巍峨,七层四面八方。
”船妇伸手摇了摇,复又笑了笑,一声不响地摇她的橹。
康熙不解:“嗯,不能对?”船妇又摇了摇手:“嗯?客官,村妇已经对出来了呀!”“可不是,‘只手轻摇,五指三长两短’,这不就对了嘛。
”康熙猛省之余,心里一沉,暗暗提醒自己:对联村十分了得,上岸后须多听多看多问多留心,免得丢面子。
上了岸,村口有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在路口结伴玩耍,康熙上前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其中一位大一点的孩子回答说:“我们是‘站街头数一数二,出门去盖地遮天’,横批为:‘先斩后奏’。
”康熙大感惊骇:“哇,出口就是对联呀!了不起!你叫什么名字?”“田地长!”“谁教的?”“爹爹、妈妈、爷爷、奶奶。
”“爹妈干什么的?”“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在家,扭转乾坤。
”“什么意思?”“爹爹卖豆腐,妈妈磨豆腐。
”“爷爷奶奶是干什么的呢?”“玉甑(zènɡ)蒸开天地眼,金锤敲动帝王心。
”“好!”康熙差点叫起来,“那又是什么意思呢?”田地长笑笑,说:“嘿!爷爷乃酿酒师傅,奶奶是弹棉花高手。
”康熙又说:“‘站街头数一数二,出门去盖地遮天’,还要‘先斩后奏’,又是所指何事?”“我大叔是贩粮食的,在街面上用升、斗给人家量苞米、赤豆的时候,总是‘一——二’地喊着,这会儿我正‘一——二’地学着腔调呢,这叫‘站街头数一数二’,我二叔是个搭茅草棚盖屋顶的工匠,常给人家搭棚盖屋,我二弟常去当帮工,这会儿学着在搭棚盖顶儿,当然就是‘盖地遮天’喽!这个‘先斩后奏’嘛,喏,今天我家杀鸡待客凑满六道菜,我小弟这就去买佐料,自然是‘先斩后奏(凑)’喽!”“哈,对联村果然名不虚传啊!”康熙笑出声来,“村里像你这样的孩子多吗?”田地长脱口说:“天生一人又一人,三四五六七八人;加减乘除加乘加,不多不少一百人。
趣味对联故事:出口成对结朋友- 对联故
事-
清朝咸丰年间,湖南平江有个李姓秀才,才思敏捷,又好吟诗作对,可是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
一夭黄昏,外地一个姓刘的秀才,路过他家门口,想上门投宿。
李秀才见来人面色黝黑,衣衫槛褛,便轻蔑地摇头说:
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
刘秀才听出是嘲笑自己,便应声答道:
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说罢,掉头就走。
李秀才出乎意外地受到奚落,心中恼火,连忙追上去,请他回来。
刘秀才躬身问道:先生贵姓?李秀才得意地说: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然后,他反问刘秀才:您贵姓刘秀才不卑不亢地答道:
斩白蛇,兴汉室,高祖姓刘。
李秀才一愣,他万万没料到,这个赤脚蓬头的穷秀才,居然满腹文采,应对自如,便请他进屋留宿。
第二天,李秀才因不甘认输,特邀请刘秀才出门散步,想趁机出点难题把他难住。
他们两人刚出门口,就传来一阵唱戏的锣鼓声。
李秀才急忙吟道:
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
刘秀才也不含糊,脱口而出:
播春种,育夏秧,秋收冬藏。
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果园时,李秀才又吟出:
湖北广柑,皮甜带苦瓤酸;
刘秀才立即对上:
海南胡椒,叶臭花香籽辣。
他们正往前走,来到一座石板桥上,看到鸡、犬足痕,李秀才见景生情,马上又出一上联:
鸡犬过石桥,一路梅花竹叶;
刘秀才看到桥下河中,时有龟蛇蠕动,便对了下联:
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包。
这时,正巧一叶扁舟,从桥下穿过,李秀才又抢先吟道:船小如梭,横织江中锦绣;
刘秀才眺眼远望,见远处江岸高塔矗立,对出:
塔尖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一路上,两人你唱我和,不知对了多少回合,李秀才一直没有难倒刘秀才,终于醒悟过来,才知道,天下有学向的人多的是,自己恃才傲物是不应该的,更不能以貌取人,不禁为自己曾轻视刘秀才感到惭愧。
于是决定,诚心诚意和刘秀才结为朋友,并为他饯行。
席间,李秀才又吟出一上联:
出门远观山山翠;
刘秀才也很佩服李秀才的文才,很高兴能结交这个新朋友,马上回了下联:
朋友相送月月亲。
此后,两人的友谊愈来愈深,成为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