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ESMO ASIA 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重磅研究盘点(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0ESMOAsia与ESMOIO肝癌领域研究进展回顾近期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举办的两场学术盛会--2020年ESMO亚洲大会(ESMO Asia)及ESMO免疫肿瘤学大会(ESMO IO)拉开帷幕,同时带来一波学术热潮,我们精心为您挑选与梳理了肝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带您感受ESMO浓郁的学术氛围!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期HCC免疫联合治疗研究结果陆续出炉NO.1(ESMO IO) 32P - Tremelimumab (T)联合Durvalumab (D)治疗方案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前期一项II期研究(NCT02519348)提示,T联合D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具有很好的获益,近期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数据显示,抗药抗体(ADA)能够降低药物疗效,基于此,研究者评估了此种疗法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332名索拉非尼不耐受的不可切除HCC患者,随机分为T(300mg)+D组、D单药组,T单药组和T(75mg)+D组,观察各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定ADA水平。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和出现ADA(ADA+)发生率见表。
本研究结果提示,D和T的免疫原性极小。
针对D或T的ADAs 较少,持续时间短(<16周),滴度低,表明对安全性或有效性的影响较小。
NO.2(ESMO-ASIA)177P - 不可切除HCC患者一线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后器官特异性反应该研究是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主持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不可切除HCC患者一线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后器官特异性缓解率(OSRR)。
结果显示,60例肝内肝癌并伴有大血管癌栓(MVTT)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7个月,总生存期(OS)未达到。
伴有MVTT患者的OSRR为54.5%,肝内肿瘤为32.8%。
伴有MVTT的13例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答率,其中6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手术切除,4例患者病理学完全缓解。
ESMOAsia2020关键研究汇总!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峰会(E S M O A s i a2020)虚拟⼤会于11⽉20-22⽇隆重召开,作为年度最后⼀场国际肿瘤盛会,众多经典研究的最新进展再次亮相,并带来了⼏项全新临床研究结果,彰显了亚洲肿瘤的发展盛况!肺癌1. GEMSTONE-302研究:PFS/OS均获益,⾸个国产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联合铂类化疗⼀线治疗晚期NSCLC III期研究数据公布G E M S T O N E-302研究旨在评估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安慰剂联合化疗,在未经⼀线治疗的、I V期N S C L 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纳⼊480例初治I V期N S C L C(包含鳞状和⾮鳞状),2:1随机分为舒格利单抗+化疗(n=320)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n=160)。
两组基线特征平衡。
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 F S。
结果显⽰:(1)截⾄2020年6⽉8⽇,479例患者(对照组⼀例患者)进⼊期中分析,数据显⽰,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安慰剂联合化疗,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 F S为7.8⽉v s4.9⽉,风险⽐H R=0.5(95% C I:0.39,0.64),p<0.0001;B I C R评估的中位P F S为8.9⽉v s4.9⽉,风险⽐H R=0.54(95%C I:0.41,0.70),p<0.0001。
显著延长患者的P F S,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
(2)亚组分析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在鳞癌和⾮鳞癌患者、P D-L1表达≥1%和P D-L1表达<1%患者中均有获益:鳞癌患者中,中位P F S分别为7.16⽉v s 4.70⽉,H R=0.33;⾮鳞癌患者中,中位P F S分别为8.57⽉v s 5.16⽉,H R=0.66。
P D-L1表达≥1%患者,中位P F S为8.90⽉v s4.90⽉,H R=0.42;P D-L1表达<1%患者,中位P F S为6.97⽉v s4.93⽉,H R=0.66。
ESMO2020年会重磅研究抢先看,难治突变新数据!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9月19~21日以线上形式召开,今年年会将有多项重磅研究发表,涵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尤其是大家非常关心的KRAS突变新药。
这些重磅研究,是每一届年会的“主菜”,”主菜”具体内容非常保密,只会在大会当天发表,这里肺腾助手先行奉上ESMO 2020肺癌领域的“主菜”菜单,让大家先睹为快。
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是指根治性外科手术前的辅助治疗,有效的新辅助治疗可以缩小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近年来免疫治疗用于新辅助治疗的研究非常火热,今年ESMO就有两项相关重磅研究。
1214O -度伐利尤单抗(I药)用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多中心研究的初步结果(IFCT-1601 IONESCO)1215O-阿替利珠单抗(T药)用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II期临床研究PRINCEPS的结果EGFR突变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指根治性外科手术后的治疗,目的在于降低复发率。
今年ASCO虚拟大会发表的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ADAURA研究引人注目,今年ESMO大会继续有ADAURA研究数据发表,这次将聚焦于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脑转复发率,我们知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很常发生脑转移,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能否降低脑转复发率意义重大。
LBA1 -奥希替尼用于可切除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ADAURA):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发情况靶向治疗KRASKRAS一直都是靶向治疗的老大难,今年ESMO将会发表KRAS G12C突变靶向药AMG 510 (sotorasib)的新数据。
1257O - AMG 510 (sotorasib)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获益持久性和生物标记物EGFR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其研究进展牵动最广泛的患者。
近年来EGFR靶向药联合治疗方案研究逐渐兴起,今年ESMO大会将报道三个重要联合治疗研究。
2024ESMO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2024年欧洲肿瘤学会大会(ESMO)上,有很多关于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项在该会议上获得关注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一项名为“CHECKMATE-026”的研究探讨了PD-1抑制剂Nivoluma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III期随机试验,比较了Nivolumab和标准化疗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化疗相比,Nivolumab在无表达PD-L1的患者中的总生存期和进展生存期都显著延长。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PD-1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其次,另一项名为“KEYNOTE-024”的研究也是探讨PD-1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疗效。
该研究比较了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标准化疗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Pembrolizumab治疗组在无表达PD-L1的患者中的总生存期和进展生存期都显著延长。
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PD-1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潜在疗效。
此外,一项名为“MYSTIC”的研究是探讨PD-L1抑制剂Durvalumab和Tremelimumab的联合使用在NSCLC治疗中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Durvalumab和Tremelimumab的联合治疗在进展生存期方面显著优于仅使用化疗的患者。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PD-L1和CTLA-4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有望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该会议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其中一项名为“OAK”的研究探讨了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Atezolizumab治疗组在总生存期和进展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化疗组。
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PD-L1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潜在疗效。
总结来说,2024年ESMO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的研究结果显示,PD-1和PD-L1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2020年ESMO年会肺癌治疗最新进展,靶向药物最新进展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ESMO年会采用线上虚拟会议的形式召开。
不出所料,肺癌领域又迎来一波新进展,今天特整理了肺癌领域的部分重要研究进展,以飨大家。
1. FLAURA2研究早期安全性数据公布,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安全性良好基于FLAURA研究结果,奥希替尼已经成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优选,FLAURA2 (NCT04035486)研究旨在探索奥希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次ESMO年会上,FLAURA2研究的早期安全性数据公布。
数据截止2020年2月,共纳入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的30例患者: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n=15),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n=15)。
27例(90%)患者出现任何不良事件,2例(7%)患者因为不良事件中断治疗,包括1例2级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和1例与治疗无关,归因于疾病的致命性毒性(咯血)。
整体人群≥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7%(11/30)。
FLAURA2研究的早期安全性数据显示,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顺铂耐受性良好,支持进一步在研究中进一步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2. ASCEND-8亚洲人群研究数据,赛瑞替尼450mg随餐服药疗效和安全性再获肯定ASCEND-8研究既往基于意向治疗人群的数据已经显示塞瑞替尼450mg随餐给药治疗方案耐受性有效性。
本次ESMO年会上,ASCE ND-8研究亚洲人群数据公布。
数据截止2020年3月6日,在总共纳入的74例亚洲患者中,经BIRC评估,相比750mg空腹给药,塞瑞替尼450mg 随餐给药组具有更高的ORR、中位DOR、中位PFS。
两组3年的OS率分别为93.1%和70.9%。
450mg随餐给药组、600m g随餐给药组和750mg空腹给药组三组任何级别的胃肠道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2.8%、78.9%和96.2%,3-4级胃肠道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3. 4%、5.3%和7.7%。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2020完整版)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是其常见类型,有生长快、容易转移等特点,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15%。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广受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关注,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能彻底阐明,关于其治疗方案临床也统一规范。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联合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治疗初期往往效果良好,但患者可能会很快会复发,并产生耐药性,以至于放化疗效果均有限。
在这一背景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广受关注,但早期研发的靶向治疗药物测试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新治疗手段和新兴靶向治疗药物,以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虽多数结果显示为阴性,但依然为小细胞肺癌的未来治疗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为小细胞肺癌未来治疗提供借鉴。
01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率、病死率首位,依据组织学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虽然仅占全部肺癌类型的15%,但病死率较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可分为局限性小细胞肺癌、广泛性小细胞肺癌,前者指肿瘤未超过半个胸腔,平均五年生存率约为10%;后者指肿瘤转移超过单侧胸腔,约小细胞肺癌的70%,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2%。
手术虽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却较少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四疗程化疗,并辅助以2个周期的胸腔化疗。
国外主要选用卡铂、顺铂等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治疗广泛性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期化疗效果良好,但耐药、复发率较高,拓扑替康为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抗癌药物,是目前国家认可的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治疗的二线化疗药物,成为多个国家的标准治疗药物,但近期关于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方案基本无明显进展。
2020ESMO丨肺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汇总国际会议2020ASCO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汇总2020ASCO丨非小细胞肺癌,MET阳性靶向治疗最新进展汇总2020ASCO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汇总2020ASCO丨小细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疗最新进展汇总2020ESMO丨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汇总2020ESMO丨肺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汇总全文概要III期不可切除1. PACIFC研究:4年OS率高达49.6%,实现生存突破2. SAKK 16/14研究:度伐利尤单抗加入N2 NSCLC围手术期治疗,疗效优免疫单药一线3. KEYNOTE-024研究:K药VS化疗,5年OS率提升近一倍二线4. KEYNOTE-033中国研究:K药VS多西他赛,显著改善了OS5. POPLAR、OAK研究:T药VS多西他赛,4年OS率提升近一倍免疫联合化疗一线(国产免疫药物表现优异)6. RATIONALE 304研究:非鳞NSCLC,替雷利珠单抗+化疗PFS 获益7. RATIONALE 307研究:鳞状NSCLC,不论PD-L1表达和bTMB状态如何,PFS均明显获益。
8.ORIENT-11研究:非鳞NSCLC,信迪利单抗+化疗,MHC-II 抗原呈递通路相关基因与疗效相关9. ORIENT-12研究:鳞状NSCLC,信迪利单抗+GP,PFS获益免疫联合免疫10. Checkmate-227亚洲数据:O+Y一线治疗不论PD-L1表达情况,PFS均获益11. Checkmate-9LA亚洲数据:O+Y+2周期化疗一线治疗(设计优化),PFS获益其他12. TIGIT靶点增敏免疫+K药:疗效翻倍,但需依赖PD-L1表达13.JASPER研究:尼拉帕利+K药,在PD-L1 TPS≥50%患者中的ORR达56.3%二线14. 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鳞状NSCLC,初显疗效读书笔记丨历史回顾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里程碑研究III期不可切除PACIFC模式所谓的PACIFIC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接受标准含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使用免疫作为巩固治疗的一种方案模式。
2020年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年终盘点(完整版)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ASCO、ESMO及WCLC等肺癌领域重大线下会议均被取消,但是,本年度仍有众多重磅研究对外公布研究结果。
笔者就今年肺癌领域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盘点,与同行一起分享。
01EGFR通路1 开疆拓土,关口前移靶向治疗率先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拉开序幕,经过10余年的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的一线优先治疗策略。
近年来,靶向治疗逐渐向中、晚期肺癌迈进,因此,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包括EVAN、ADJUVANT及ADAURA等均是代表性研究。
今年,几项研究均有最新数据披露,其结果喜忧参半。
ADJUVANT研究首次公布数据时,靶向治疗和化疗组的中位DFS分别为28.7个月和18.0个月,接受靶向治疗可以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0%,由此靶向治疗成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之一。
但是,今年ASCO 年会上,ADJUVANT研究公布了最终OS数据,经过中位76.9个月的随访后,靶向治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75.5个月和7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患者术后即刻接受2年的靶向治疗和先接受标准治疗、疾病复发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这两种治疗模式的疗效并不存在本质差异。
因此,一代EGFR-TKI在这部分患者中的合理介入时机目前还存在争议。
一代药物治疗虽然失败了,但三代药物的术后辅助治疗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ADAURA研究探索了三代药物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地位。
与ADJUVANT研究不同的是,该研究允许患者接受化疗后入组,同时治疗持续时间为3年,并且该研究纳入了Ib期患者。
结果显示,奥希替尼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83%,即使在Ib期人群中,HR也接近0.4。
数据公布时,两组分别有1%和10%的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发。
奥希替尼可降低颅内转移风险或复发风险达82%。
凭借这一出色的研究成果,研究顺利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20年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年终盘点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ASCO、ESMO及WCLC等肺癌领域重大线下会议均被取消,但是,本年度仍有众多重磅研究对外公布研究结果。
笔者就今年肺癌领域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盘点,与同行一起分享。
01EGFR通路1 开疆拓土,关口前移靶向治疗率先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拉开序幕,经过10余年的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的一线优先治疗策略。
近年来,靶向治疗逐渐向中、晚期肺癌迈进,因此,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包括EVAN、ADJUVANT及ADAURA等均是代表性研究。
今年,几项研究均有最新数据披露,其结果喜忧参半。
ADJUVANT研究首次公布数据时,靶向治疗和化疗组的中位DFS分别为28.7个月和18.0个月,接受靶向治疗可以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0%,由此靶向治疗成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之一。
但是,今年ASCO 年会上,ADJUVANT研究公布了最终OS数据,经过中位76.9个月的随访后,靶向治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75.5个月和7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患者术后即刻接受2年的靶向治疗和先接受标准治疗、疾病复发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这两种治疗模式的疗效并不存在本质差异。
因此,一代EGFR-TKI在这部分患者中的合理介入时机目前还存在争议。
一代药物治疗虽然失败了,但三代药物的术后辅助治疗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ADAURA研究探索了三代药物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地位。
与ADJUVANT研究不同的是,该研究允许患者接受化疗后入组,同时治疗持续时间为3年,并且该研究纳入了Ib期患者。
结果显示,奥希替尼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83%,即使在Ib期人群中,HR也接近0.4。
数据公布时,两组分别有1%和10%的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发。
奥希替尼可降低颅内转移风险或复发风险达82%。
凭借这一出色的研究成果,研究顺利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而患者的最终OS令人期待。
WCLC2020年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汇总(最全版)EGFR突变III期治疗模式1. REFRACT研究:LA-NSCLC一线使用RT+TKI±化疗与更优的PFS 和OS相关2. KINDLE研究:EGFR(±),同步化放疗后续Durvalumab早期辅助治疗3.一项研究:EGFR阳性早期患者,手术和辅助化疗后复发率依然很高4. ADAURA研究:无论是否行辅助化疗,奥希替尼均有显著的DFS 获益5. EVIDENCE研究:埃克替尼vs 辅助化疗,DFS为46.95 vs 22.11个月晚期靶向治疗T790M阳性6. NEJ032A研究:奥希替尼vs 奥希替尼+化疗,PFS为15.8 vs 14.6个月奥希替尼耐药7. RET阳性:奥希替尼+ LOXO-292,ORR为50%8. MET扩增:沃利替尼+奥希替尼,ORR最高可达62-65%9. HER3阳性:U3-1402,ORR为25%,DCR为70%HER2阳性10. Destiny-lung 01研究:DS-8201HER2突变疗效优于HER2过表达11. HER2突变:吡咯替尼+阿帕替尼,DCR高达100%12. ZENITH20研究:波齐替尼在经治HER2 ex20ins中,ORR 35.1%EGFR 20ins13. EXCLAIM研究:TAK-788后线治疗,PFS达7.3个月14. CHRYSALIS研究:Amivantamab,ORR高达40%EGFR 18外显子突变15. SUMMIT研究:来那替尼最佳ORR达60%ALK融合16. eXalt3研究:恩沙替尼vs 克唑替尼,PFS为31.3 vs 12.7个月17. ASCEND-8研究(全球数据):塞瑞替尼450mg随餐服用,ORR 为75.3%18.阿来替尼(中国数据):ORR为89.7%,CNS转移ORR高达95.6% ROS1/NTRK融合19.拉罗替尼-NTRK:ORR为77%;CNS转移ORR为71%20. TRIDENT-1研究:Repotrectinib治疗ROS1/NTRK患者疗效显著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21. VISION研究:Tepotinib,ORR为45.2%RET融合22. ARROW研究(中国亚组):BLU-66,ORR达到56.3%23. LIBRETTO-001研究(东亚数据):LOXO-292,ORR为60% KRAS G12C突变24. CodeBreak 100研究:AMG510,ORR为37.10%TROR-2阳性25. TROPION-PanTumor01研究:DS-1062,PFS最高为8.2个月二线化疗26. J-AXEL研究:nab-紫杉醇vs 多西他赛,OS为16.2 vs 13.6月EGFR突变III期治疗模式REFRACT研究REFRACT研究:EGFR突变、LA-NSCLC最佳治疗模式,一线使用RT+TKI±化疗与更优的PFS和OS相关,但需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2020ESMO精彩集锦!四大癌症重磅进展汇总ESMO大会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肿瘤盛会之一,致力于让癌症患者获得最佳结果。
2020年ESMO大会于9月18日至2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的IFEMA举行。
此次盛会上,除了各大癌症的前沿药物更新了临床数据,对于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三阴乳腺癌,胰腺癌等这些难治性肿瘤,也涌现出了众多令人振奋的新药,璀璨夺目,给病友们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大家整理了四大癌种的重磅研究进展,在抗癌的道路上为您点亮希望之光!肺癌篇一,客观缓解率100%!肺癌迎来重磅新药-JNJ6372EGFR常见的突变位点是外显子19和21,占90%,称为经典型突变,其余10%为外显子18和20的突变。
EGFR 外显子20突变,除去经典耐药突变T790M可以使用奥西替尼治疗,还有外显子20插入突变,这在传统上认为是一种耐药突变,目前还没有获批的靶向药,预后很差。
这一切,终于有望被打破。
2020年ESMO大会上公布了一期CHRYSALIS研究数据,结果显示amivantamab(JNJ-61186372, JNJ-6372)联合lazertinib(拉泽替尼)对未经治疗和对奥美替尼(Tagrisso)耐药的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产生高响应率,并且耐受性良好。
初治患者,可评估的20名患者达到缓解,中位随访7个月时,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为100%。
经治患者,在对奥西替尼耐药,客观缓解率(ORR)为36%,临床获益率(CBR)为60%,包括一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什么EGFR基因型,患者都有深层。
无论患者是在一线或二线接受奥西替尼治疗,还是之前曾接受过Lazertinib 治疗,均观察到了反应。
JNJ-6372是一种新型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靶向激活和耐药的EGFR和MET突变和扩增。
从ESMOCSCO大会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变迁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同时也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正是由于患者群体庞大,医疗卫生支出沉重,药物市场空间巨大,肺癌成为全球范围内临床医生和制药工业界投入新药研发资源最多的肿瘤之一,这也极大推动了肺癌临床治疗手段的进步。
外科手术曾经是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许多晚期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无法切除,对于这些患者,化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上个世纪,化疗药物可谓是“雄霸”全球肺癌药物市场,90年代出现的第三代化疗药物则使含铂化疗的临床地位更加稳固。
而在本世纪的前20年,肺癌的临床治疗又先后开启了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时代大门,使得肺癌治疗朝着“可控慢性病”的终极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历年的ASCO、ESMO、CSCO等大型医学学术会议都是全球肿瘤临床医生的盛宴,有无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在这些学术会议上展示,并且改变了临床实践。
本周末即将召开国内外医学盛会ESMO/CSCO,已有部分临床试验内容陆续披露,我们借此机会管中窥豹,看一看肺癌的治疗变迁,同时也期待会议上的重磅研究结果亮相。
文章提要一、靶向治疗正当时:EGFR-TKI三代药物同台竞技1. 老牌EGFR-TKI药物临床数据值得期待2. FLAURA研究中国亚组OS分析即将揭晓二、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类靶向药物层出不穷1. 钻石突变ALK:劳拉替尼、布格替尼等多个ALK药物亮相,不乏头对头研究2. 异病同治NTRK:恩曲替尼公布多项研究数据3. 年度黑马RET:新药Selpercatinib备受瞩目4. EGFR罕见突变:突破性疗法Mobocertinib 更新数据 5. 厚积薄发c-Met:特泊替尼、卡马替尼争相竞艳6. 老将出马HER2:波齐替尼中国患者数据值得关注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永恒的耐药与进展难题1. 奥希替尼联用telisotuzumab vedotin公布最新动态2. 被寄予厚望的四代EGFR-TKI:BLU-945成绩如何?四、长江后浪推前浪:新型生物与免疫治疗药物目不暇接1. c-Met/EGFR 双特异性抗体Amivantamab联合三代TKI Lazertinib2. 靶向HER3的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U3-14023. 极具潜力的靶向TIGIT人源化单克隆抗体4. 国产PD-1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5. 免疫治疗在多个瘤种向一线用药冲击靶向治疗正当时:EGFR-TKI三代药物同台竞技全球首个肺癌口服靶向药吉非替尼(易瑞沙)于2002年首先在日本上市,2004年12月获批进入中国,标志着中国肺癌临床治疗正式进入靶向时代。
2020年ESMO肝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020年1月14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公布了肝细胞癌(HCC)指南的又一次更新,相比上一版,本次更新有什么改变呢?本文将为大家进行简析和解读。
本次指南更新在概况、诊断、分期和随访部分基本没有改变,主要变化在治疗方面,其中包括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SIRT)、雷莫芦单抗,以及免疫靶点药物治疗等在中晚期肝癌治疗当中的地位。
01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是将含有放射性元素钇90的微粒通过介入方式输入肝动脉,随血流到达肿瘤而进行内放射治疗。
ESMO指出,SIRT适合局限于肝内、肝功能好而不再适宜进行TACE或者系统性治疗的肝癌患者,本次更新为此治疗增加了IIIC等级的证据。
而在替代治疗中,上一版中SIRT用于TACE 治疗失败或者耐受的BCLC B期患者更改为SIRT可用于局限于肝内的肝癌,肝功能好而不再适宜进行系统性治疗的BCLC B期患者。
SIRT在国外广泛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有研究证实其疗效与索拉非尼相近,但因为治疗毒性相对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故可作为某些肝癌患者的替代治疗。
由于该治疗的药物放射性元素钇90微粒尚未在中国大陆上市,因此目前我国的临床经验相对匮乏。
02雷莫芦单抗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是一种VEGFR2单克隆抗体,主要机理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指南更新是因为雷莫芦单抗在此期间获欧洲FDA (EMA)批准用于AFP ≥400 ng/ml、肝储备功能好以及ECOG PS 0~1的肝癌二线治疗,依据是2019年1月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的REACH-2试验结果。
REACH-2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主要评估雷莫芦单抗在之前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AFP ≥400 ng/ml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效果。
ESMO2020肝癌摘要选读#ESMO20#受疫情影响,今年 ESMO 年会也搬到了线上。
因为受到了支持,今年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大会的科学日程,并且在今天读到了肝癌领域的绝大部分摘要,于是也可以提前做读书笔记。
肝细胞癌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983P - Camrelizumab (C) in combination with apatinib (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SCUE):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2 trial在前期的1 期临床研究中,跟卡瑞利珠单抗联用时,阿帕替尼的剂量下降至了 250 mg/d,耐受性提高了很多。
入组了 16 例肝癌患者,ORR 高达 50%,所以我非常期待这项扩大了样本量的 2 期研究。
这项由徐建明教授领导的2 期单臂研究(RESCUE 研究)其实去年已经完成了入组,但一直在等待独立影像评估的结果。
这是一项国内多中心、单臂、2 期临床试验,将入组的晚期肝癌患者的样本量扩充到了190 例,其中一线 70 例和二线 120 例,接受阿帕替尼 250 mg/d 口服 + 卡瑞利珠单抗 200 mg iv q2w。
主要终点方面,独立影像评估的 ORR 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患者中分别是 34% 和 23% (RECIST v1.1 标准);如果以 mRECIST 标准评估,ORR 则分别是 46% 和 25%。
如果只看一线治疗数据,这些数据看起来比“可乐组合”(仑伐替尼+ 帕博利珠单抗)差不多(KEYNOTE-524 入组的是一线治疗患者,对应两个评价标准,ORR 分别是 36% 和 46%)。
期待一周后的 poster 上披露更详细的数据。
目前这个被称为“双艾组合”的方案在跟索拉非尼做头对头的比较,以争取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地位。
用下表简单比较一下几种联合治疗的疗效(非头对头比较)987P - A Phase 1b study of the PD-1 antagonist CS1003 plus lenvatinib (LEN) in Chinese patients (pts) with the first-line (1L)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HCC)这个研究的设计跟KEYNOTE-524 研究的设计也很相似。
2020 ESMO ASIA | 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重磅研究盘点(完整版)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峰会(ESMO ASIA)年会将采用线上虚拟会议的形式,于11月20-22日隆重召开。
医脉通特梳理了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领域口头报告专场和迷你口头报告专场的重磅研究,与您分享!免疫治疗中国之声| CS1001+化疗有望成中国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新选择背景和方法CS1001是一种全长全人源化PD-L1靶向免疫球蛋白G4(IgG4)的单克隆抗体,耐受性良好。
Ia/Ib期临床研究中,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多个瘤种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
GEMSTONE-302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化疗CS1001±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次ESMO AISA大会上,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公布了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符合条件初治晚期NSCLC患者。
分层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鳞状或非鳞状)、PD-L1表达状态(≥1% vs <1%)、ECOG体力状况评分(0或1)。
入组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CS1001(1200 mg,Q3W,IV)或安慰剂+化疗,至多4个周期,序贯CS1001或安慰剂维持治疗,至多2年。
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主要结果共479例患者纳入研究,CS1001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20例和129例患者,两组基线特征均衡。
截止2020年6月8日(预设PFS中期分析时),CS1001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67个月和8.34个月。
CS1001对比安慰剂可明显改善患者PFS,两组中位PFS分别为7.8个月和4.9个月(HR=0.50,P<0.0001),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1.4%和39.2%。
总生存期(OS)尚未成熟,但有改善趋势(HR=0.66),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14.75个月。
不论PD-L1表达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亚组分析也显示出一致的生存获益。
CS1001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61.9%和61.6%的患者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除CS1001组发生1~2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之外,两治疗组具有相似的安全性,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
这是首个在中国开展的关于PD-L1+化疗用于初治晚期非鳞状和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III期研究,不论组织学类型和PD-L1表达水平如何,CS1001+化疗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PFS改善,且安全可耐受。
该联合治疗有望成为晚期NSCLC患者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中国之声| 首个CIK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疗效显著!背景和方法目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肺癌尚无多中心临床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亮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在初治ⅢB/Ⅳ期鳞状NSCLC患者中的疗效。
这是一项II期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吉西他滨+顺铂或吉西他滨+顺铂。
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OS。
主要结果中位随访29.3个月时,CIK+化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7个月和4.0个月(HR=0.26,P < 0.001),中位OS分别为21个月和10.3个月(HR=0.22,P <0.001),两组的ORR分别为62.2% 和31.1%(P <0 .001)。
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分别为33.3%和42.2%结论研究数据显示,CIK细胞免疫治疗加入化疗可显著改善初治晚期鳞状NSCLC患者的PFS和OS。
一线免疫单药治疗有望成PD-L1高表达NSCLC患者新选择背景和方法EMPOWER-Lung 1 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全球III期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cemiplimab用于PD-L1≥50%(肿瘤细胞)初治IIIB\IIIC\IV期鳞状或非鳞状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入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cemiplimab(350 mg Q3W IV)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
允许化疗组交叉至cemiplimab组。
主要终点为BICR 评估的OS 和PFS。
在意向治疗人群(ITT)和PD-L1 ≥50% ITT人群中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1日。
主要结果cemiplimab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纳入356例和354例患者。
中位随访13.1个月时,在ITT人群中,cemiplimab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22.1个月和14.3个月(HR= 0.68,P=0.002),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2个月和5.6个月(HR=0.59,P<0.0001)。
PD-L1 ≥50% ITT人群中,中位随访10.8个月时,cemiplimab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14.2个月(HR=0.57, P=0.0002),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2个月和5.7个月(HR=0.54,P<0.0001)。
交叉治疗至cemiplimab组比率为73.9%。
ITT人群中,cemiplimab组和安慰剂组的ORR分别为36.5%和20.6%,且cemiplimab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更长(21.0 个月和6.0个月),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37.2% vs 48.5%)研究结论研究显示,虽然交叉率很高,一线cemiplimab治疗仍可显著改善PD-L1 ≥50%晚期NSCLC患者OS和PFS。
Cemiplimab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化疗有望用于EGFR TKI治疗失败患者背景和方法EGFR TKI获得性耐药转移性NSCLC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这项研究评估了VEGF抑制剂+免疫治疗+含铂化疗在亚组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至少一种EGFR TKI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NSCLC患者。
对于T790M突变患者,影像学确认的奥希替尼治疗进展的患者允许入组。
入组患者每三周接受阿替利珠单抗(1200mg)+贝伐珠单抗(7.5mg/kg)+培美曲塞(500mg/m2)+卡铂(AUC 5)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主要终点为ORR、PFS和OS。
主要结果研究纳入4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超过一半(57.5%)患者为奥希替尼治疗进展后患者。
基线时,22.5%患者为稳定脑转移患者。
52.5%患者PD-L1<1%。
中位随访11个月时,ORR为62.5%,中位PFS为9.43个月。
在接受治疗并发生PD的31例患者中,11例患者为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且是唯一的进展部位。
中位OS仍未成熟,1年OS率为72.5%。
37.5%(15/40)患者发生治疗相关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AE),导致1例(2.5%)患者停止治疗,和1例患者死亡(2.5%,心肌梗塞)。
27.5%的患者发生2级高血压。
2例患者无症状性肺栓塞,1例患者为深静脉血栓。
这2例患者都能够在治疗后恢复临床试验治疗。
免疫相关的AE发生率为32.5%(13/40)。
除2例出现短暂性3级肝转氨酶升高和4级多发性神经病的患者外,其余均为1-2级中度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肾上腺功能不全。
研究结论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在EGFR TKI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NSCLC患者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
其疗效与含紫杉类联合方案相当。
不良事件可控。
小细胞肺癌中国之声| 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背景和方法尼拉帕利是一种高选择性PARP1/2抑制剂,已获FDA批准用于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临床前研究显示,尼拉帕利在铂类敏感小细胞肺癌(SCLC)中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艾星浩教授开展了ZL-2306-005研究,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研究,旨在评估尼拉帕利对比安慰剂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ECOG PS 0或1、经一线依托泊苷+顺铂或依托泊苷+卡铂(4周期)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
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尼拉帕利或安慰剂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对于≥77 kg、血小板计数≥150,000/μL患者,尼拉帕利起始剂量为300mg QD,否则起始剂量为200mg QD。
分层因素包括性别、LDH 水平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史。
主要终点为盲态独立中心(BICR)评估的PFS和OS。
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PFS、安全性。
主要结果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研究纳入34个地区的272例患者,其中185例随机分配并接受了治疗,尼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125例和60例。
2020年3月数据截止时,167例患者停止了治疗,其中70例患者死亡,尼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54个月和1.36个月(HR=0.66,P= 0.0242),中位OS为9.92个月和11.43个月(P= 0.9052)。
尼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中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分别为34.4%和25%。
结论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提高了SCLC患者PFS,未观察到OS改善,OS 数据尚未成熟。
安全性可控。
CASPIAN研究更新:长期获益患者的临床特征背景和方法III期CASPIAN研究中,一线度伐利尤单抗(D)+铂类/依托泊苷(EP)可显著改善ES-SCLC患者的OS(HR=0.73,P=0.0047),中位随访时间超过2年时,仍有持续获益(HR=0.75,P=0.0032)。
24个月界标分析显示,免疫联合治疗组仍有22%患者存活。
本次ESMO AISA大会,研究者公布了长期获益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及ITT人群中TMB与疗效的相关性。
805例ES-SCLC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D+EP、D+tremelimumab(T)+EP或EP治疗。
探索性分析探讨了12个月以上PFS的长期获益。
使用FoundationOne CDx检测方法评估组织中的TMB(tTMB)水平。
主要结果数据截止至2020年1月27日时,D+EP、D+T+EP和EP治疗组分别有45(17%)、42(16%)和12(5%)患者无病生存超过12个月。
在所有治疗亚组,PFS≥12个月亚组有利预后因素存在几率更高(更多患者PS 为0,女性患者较多,脑/肝转移患者更少)。
与PFS<12个月相比,D+EP 组中,PFS≥12个月患者亚组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周期数更多(25个周期vs 7个周期),ORR明显改善(96%vs 63%),中位DoR更长(未达到vs 4个月)和24个月OS率更高(77%vs 11%)。
EP和D+T+EP 组观察到类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