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2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9
(预习)背诵清单+对点训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背诵清单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启示):(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对点训练1.(2021·广西三江·七年级期中)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哪位皇帝开创的?()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唐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排除A项;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排除B项;“开元盛世”不是唐中宗开创的,排除C项。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课题:“贞观之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初一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4)教材分析:本节课“贞观之治”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二课。
可以说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第三课开元盛世,所以在本单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可以说繁荣和开放是从“贞观之治”开始的,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也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要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搜集有关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和武则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方法:引导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能力,并树立一切从事实出发的原则;联系实际,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个片段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
山西太原晋祠
这是山西太原的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之前。
据说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
北齐时曾改名大崇皇寺,唐贞观年间仍改名晋祠,以后历代都多加修葺。
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
晋祠铭碑
这是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里的铭碑。
这块铭碑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御碑。
铭碑上刻有晋祠修建的历史以及唐太宗为唐高祖歌功颂德的文章。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是,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唐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图表等资料。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与昌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阶段的历史特点,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难点:分析唐朝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唐朝的繁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
4.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繁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阶段的历史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本篇笔记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期都是唐朝非常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这两个盛世:一、贞观之治;二、开元盛世;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
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一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一些优良的制度,比如说科举制度,以及推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等等,为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还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了海外贸易和内陆交通,推广了棉花的种植和制造技术,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同时,贞观之治时期也有着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比如禅宗佛教、诗词、唐宋八大家等著名文化。
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段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采纳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如“礼仪之邦”的外交政策,开创了“科举三元及第的制度,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唐玄宗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帮助一些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骆宾王等等,推广了唐诗大发展和宋词的萌芽。
可以说,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历史记载作品,其作者为司马光。
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这部作品大大提高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标准,使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通过这节历史课,我深深地了解了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创造了所谓“唐风”和“开元盛世”这样的历史文化奇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技能目标: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第2 、3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2.思想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
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
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应该被肯定的皇帝。
③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养:通过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培养历史人物的功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三、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隋朝历史的有关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隋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
一、唐朝建立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贞观之治”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
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