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名著导读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517.50 KB
- 文档页数:11
《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及作品背景,提高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
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路遥及作品背景,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孙少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及意义,如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妹妹孙少平等。
4. 第四课时:分析作品中的家庭伦理关系,如孙少安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
5. 第五课时:总结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与伟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知识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关系等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4. 启发式教学: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平凡的世界》原著及配套阅读资料。
2. 课件:作者简介、作品情节、人物关系等图文并茂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平凡的世界》的纪录片、采访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评论、新闻报道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活动设计课时:第六课时活动一: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作品中的家庭进行讨论。
2. 讨论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和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3.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活动二:角色扮演1. 学生选择一个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 要求学生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3、了解作家路遥在他的作品中把主人公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的特点。
教学重点:1、语言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了解作家路遥在他的作品中把主人公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提前阅读小说《平凡的世界》,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一、简介路遥和《平凡的世界》(课前已经印发材料《作家、作品简介》给大家进行预习,现略去不讲)二、导入: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去对待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或许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作品截取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落--双水村,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们,他们大多是质朴老实的农民。
为了生活他们长年累月地劳作,仿佛他们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劳动,但在作者的笔下你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作者以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展开了描述,向我们重现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切变化,这里面充满着一个爱的世界--亲情、友情和爱情!双水村的少平、晓霞、少安、润叶、金波,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笑或泪!作家路遥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因此,他要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
三、看视频纪录片《路遥》(节选)明确作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把人物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的特征。
了解作者展现的小说中人物导的“超越活着的本身,超越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的精神面貌。
《平凡的世界》教案《平凡的世界》教案一、文章类型:小说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分析。
3、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
2、掌握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五、教学难点:1、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掌握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背景,为学生理解打下基础。
2、演示法: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七、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小说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小说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PPT等手段,简要介绍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分析人物形象:选取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
4、深入探讨主题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八、教学扩展:1、推荐学生阅读原著《平凡的世界》,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关怀和价值观的塑造,将小说中的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九、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分析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4、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十、作业布置:1、阅读《平凡的世界》原著第二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路遥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平凡人物身上的伟大品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我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成长历程进行描述,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等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人性的光辉以及平凡人物身上的伟大品质。
4.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路遥的创作风格,如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实的社会写照等。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平凡的世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路遥的创作风格。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平凡人物身上的伟大品质。
2. 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人物形象分析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平凡的世界》全文及其相关评论文章。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人物关系图、时代背景资料等。
3. 视频资料: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改编影视作品片段,作者路遥的采访视频等。
4. 作业准备: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了解作品内容。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背景和作者路遥的创作经历。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1. 介绍《平凡的世界》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路遥的生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小说的前几章,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成长和命运的转折。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小说背景和人物关系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深度。
第二章:人物关系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网,包括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小说相关章节,注意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的变化。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和转折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和转折点,包括人物的选择和命运的改变。
2. 探讨故事情节对人物成长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小说相关章节,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和转折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凡的世界》中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包括对家庭、友情、爱情、梦想等的探讨。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了解小说的作者路遥,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平凡人物的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作品背景及创作经历。
2. 人物关系:梳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精彩片段解析: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爱情、亲情、友情等主题。
5. 艺术特色:鉴赏作品的文学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凡的世界》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作品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以及如何从作品中汲取生活智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兴趣。
2. 作品概述: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路遥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
3. 人物关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4. 精彩片段解析:教师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讨论,深入理解片段内涵。
5. 主题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亲情、友情等。
6. 艺术特色:教师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平凡的世界》中得到的启示。
3. 推荐一本类似《平凡的世界》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平凡的世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及其作品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介绍路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作品简介:概述《平凡的世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学习目标: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信息。
学生分享: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作品的初步了解和期待。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2 教学内容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等。
性格特点: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命运走向:预测人物未来的命运走向。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命运走向,分享各自观点。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理解其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揭示作用。
3.2 教学内容情节分析: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如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故事、孙少平的学习经历等。
情节作用:探讨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揭示作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及其作用。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奋斗、爱情、亲情等。
现实意义: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分享各自观点。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总结: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情节分析和主题探讨的主要观点。
学习感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总结本章的学习内容。
《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篇:《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教案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一)指导目标:1、本次活动课以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为主。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二)指导重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二、指导课时:一课时三、课前准备:1(1)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前电视台正在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许多人被电视剧的魅力所感染,教师便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路遥,接触作品,激发兴趣阅读。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活动课前天,教师引导学生从兴趣特长出发,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体验(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3)教师课下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指导过程:1、导语:“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这是李宗盛的《凡人歌》,它道出了平凡人劳碌的一生。
但是平凡不代表平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去体验平凡的世界里,凡人辉煌的人生。
大家在课下已经读完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相信你对这本书或书中的人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就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总结几种常见的读书方法,为阅读后面的两部做个指导。
2、七嘴八舌话人物:读一本小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对《平凡的世界》中哪个人物最有感触?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平凡的世界》阅读题经典阅读训练题一、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月下旬,在一个秋雨濛濛的日子里,孙少安带着自己的畜力车,来到了原西县城。
雨中的原西城非常寂静。
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街上,看起来没有多少行人。
商店的门都开着,但顾客廖廖..无几;售货员坐在柜台后面,寂寞地打着深长的哈欠。
街道两边一些低矮的老式房顶上,水迹明光,立着一行行翠绿的瓦葱。
到处都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空气中满含着土腥味。
原西河涨宽了,城内也能听见远处河水有力的喧.哗声。
天空灰暗的云朵一直低垂下来,和城外山顶上蓝色的雾气溶接在一起,缓慢地向北方俑.动,偶尔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和几声狗的吠叫,那声音听起来也是湿漉漉的……一年一度的秋雨季节开始了。
在农村,庄稼人现在都一头倒在热炕上,拉着沉重的鼾声,没明没黑,除过吃饭就是睡觉,似乎要把一年里积攒下来的疲乏,都在这几天舒散出去。
多么好啊!矇眬的睡梦中闻着小米南瓜饭的香甜味;听着自己的老婆在锅灶上把盆盆罐罐碰得叮当响……但是,孙少安享不成这福了。
他现在浑身攒着劲,准备要在县城大动一番干戈。
这是他的一次命运之战。
找到根民的表兄后,他才得知,由于等不到根民的回话,他表兄前不久已把这活包给了别人。
听说他要来,根民的表兄费了好大劲才又把原来包活的人辞退了。
孙少安倒抽了一口冷气。
“那你在什么地方吃住呢?”根民的表兄问他。
“只要能干上活,这些都好凑.和.。
人好办,主要是牲畜.。
”少安说。
根民的表兄想了一下,说:“拐峁(mǎo)大队的书记我熟悉,我们就是买他们的砖。
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找他,让他在拐峁给你寻个闲窑。
不过,这得出租钱。
我们这是学校,没空地方。
再说,你住在城里,早上拉空车去装砖,多跑一趟冤枉路……吃饭哩?”“如果有住的地方,我准备自己做着吃。
”少安说。
“那好,你现在就到拐峁去,先找个住的地方再说!”于是,少安就拿着根民表兄写的一张纸条,来到拐峁村找到了这里的书记。
书记为难地对他说:“我们村里没一眼闲窑啊!”“我好坏不嫌!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
《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兴趣。
2. 了解作者路遥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
2. 概述《平凡的世界》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教学活动:1. 播放作者路遥的介绍视频。
2. 引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的简介。
章节二:人物关系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 加深学生对主要人物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家族关系图。
2. 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教学活动:1. 让学生绘制家族关系图。
2. 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章节三:故事情节分析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节点。
2. 探讨小说情节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组讨论情节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章节四: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探讨小说对人性的探讨和反映。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
章节五:阅读心得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心得分享。
2. 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教案章节六:小说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篇章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篇章结构,如开篇、过渡、高潮、结尾等。
2. 探讨小说结构对整体阅读体验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篇章结构特点。
2. 分组讨论小说结构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章节七:文学手法解读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文学手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文学手法的的能力。
《平凡的世界》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兴趣了解本书的作者路遥掌握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2 教学内容:介绍本书的作者路遥简介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主题和风格1.3 教学活动:观看本书作者路遥的介绍视频学生分享他们对本书的初步了解和期待教师简介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4 作业:学生阅读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人物关系梳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本书中的人物关系分析本书的主要人物形象2.2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中的人物关系探讨本书的主要人物形象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本书中的人物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享2.4 作业:学生完成人物关系梳理表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书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本书的主题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分享3.4 作业:第四章:写作风格分析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本书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的写作风格引导学生欣赏本书的文学之美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本书的写作风格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分享4.4 作业: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讨论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综合讨论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综合讨论5.4 作业:第六章:人物分析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书的重要人物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的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几个关键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动机讨论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6.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特定的人物各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6.4 作业:第七章:情节解读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本书的情节发展和结构培养学生解读情节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的主要情节转折和章节安排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对人物和主题的影响7.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情节转折点各组分享他们的解读7.4 作业:第八章:象征和隐喻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识别本书中的象征和隐喻培养学生解读文学象征和隐喻的能力8.2 教学内容:讨论本书中出现的象征和隐喻分析这些象征和隐喻对故事和主题的作用8.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识别并分析一个象征或隐喻各组展示他们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深入解读8.4 作业:第九章:作品影响与现实联系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本书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影响培养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探讨本书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问题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本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各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9.4 作业:10.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推荐与本书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教师推荐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继续探索10.4 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物分析: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动机,分析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名著导读——《平凡的世界》【阅读任务单】1.以读书笔记形式概括全书主要情节,摘录文本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试作点评。
2.从小说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说说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并有条理地解释自己喜欢的理由。
3.试着就小说中自己感兴趣方面,比如语言特色、情节特点、人物性格、写作手法和主旨等,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4.写下自己在阅读小说时的不解和困惑,并写出自己在尝试理解时做了哪些思考?【导读】一、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路遥生平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姐妹共8人,路遥是长子。
8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
路遥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最好的延川中学,但因养父母反对其继续念书而险些辍学。
后来他坚决抗争,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同学的接济完成了中学学业。
路遥在文学上的建树1980年,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标志着路遥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
1982年《人生》的发表,更是将其推向事业的顶峰。
1988年,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拟被推荐做陕西省文联主席,11月却因病去世,年仅42岁。
路遥的精神遗产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
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出《平凡的世界》这一具有乡土气息的现实主义力作。
他在小说里成功的塑造了孙少平这一坚忍的奋斗者、精神家园守卫者典型人物形象。
一、坚忍的奋斗者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
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也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得到了社会的的认可。
他自卑而坚强:由于家庭贫困,使得他在生活上就有种自卑的感觉。
尤其是上了初中后,这种自卑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难以抹去。
初中食堂的饭菜分甲、乙、丙三等。
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迫使他选择最差的一份丙菜,每天最后一个去领他的两个黑馍馍,这给他留下了一层自卑的阴影。
为了能改变这种自卑感,他只有看书,因为只有看书,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也正是这种安慰减轻了他心中的一些自卑。
他的自卑不仅表现在生活的方面,还有衣着。
当他与田晓霞第一次见面时,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自己的一身破烂和很脏的衣服,觉得自己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得来了,这使他有过份得自卑,甚至把这种自卑持续到他们恋爱中。
但他也决不会像他哥哥孙少安一样,为了逃避不可实现的爱情,就就匆忙给自己找个农村姑娘。
他决不屈服,无论命运怎样无情,他都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和幸福!虽然他心底有一层难以抹去的自卑阴影,但自卑中又显坚强。
这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是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的,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力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
不久,他他便从饥饿、贫寒、自卑的煎熬中挺了过来。
孙少平是中国农民子弟个人奋斗形象。
他代表着像他一样出身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现代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
《平凡的世界》-教案章节一:平凡的世界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及其创作背景。
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作者路遥及其创作背景介绍。
2. 小说的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
3. 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
4. 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活动:1. 介绍作者路遥及其创作背景。
2. 通过PPT展示小说的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
3. 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章节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人物形象描写。
2. 分组讨论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章节三: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 理解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 理解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情节发展。
2. 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作用。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章节四:主题思想探讨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主题与人物、情节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主题与人物、情节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组讨论小说主题与人物、情节的关系。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章节五: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 理解艺术特色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课堂•对话设计实录栏目编辑张莉莉ketang52279@ 163. com《平凡的世界》整本书教学导读董一菲(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99)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平凡的世界》三卷本,一百多万字,导读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平凡的世界》是我喜欢的长篇小说之一,然而,作为读者的阅读和作为教者的阅读完全是两回事。
暑假近二十天的时间里,细细地读了一遍。
把感动和感性放下,追寻其中的理性和价值。
之后是浏览知网上的评论,再之后买了几本关于路遥的评论,沉淀了一下,最后才开始着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把书读厚,远比把小说读薄容易得多。
读厚,量上叠加的成份大;读薄,则需要识见,需要穿透,需要胆识,这的确最一个智慧的问题。
整本书导读的关健点是“整”字。
如何一问开“卷”,关联出整本书,牵出整个文脉、整个故事,打通整个情节,了然整个风格?这些四两拨千斤的问题、活动或是教学环节,我 自然是没有找到。
于是,一点一点地潜入吧。
“绕远”“跑题”“走岔路”,那是日本老师乔本先生的法宝,我未能抵达这样的高度。
只好老老实实地在小说三要素最中心的要素“人物”上下功夫。
第一个问题设计为:《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孙少安还是孙少平?这是一个“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提问。
主人公是谁?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思考的是一个“整”的全局。
关乎主旨、结构、人物形象,情节的始末,甚至修辞。
这一问是无问之问,统领全文,学生的回答也深得其妙(节选):生:我认为孙少平是主人公。
首先,从数据上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 )02 -0034 -03看,孙少平出现的次数更多。
然后,从内容上,孙少平是在精神层面上,他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来到煤矿。
但是,孙少安则更多的是在物质层面上。
他 开了砖厂,有了自己认为的美满的生活。
我认为这本书还是建立在理想主义之上。
生:我认为孙少平是主人公。
因为孙少平在第一部当中,他的性格是经历了一个变化的,他的价值观也是经历着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