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顾昕教授-法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87
新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传播消息的需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会追述新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期带领读者了解新闻学的来龙去脉。
一、新闻学起源于古代在古代,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依靠口头传播。
当时的社会,人们通过公告牌、传令兵等方式传递政治、军事等重要消息。
著名的古代国家希腊和罗马都有自己的新闻机构,如希腊的“城邦制”和罗马的“舆论工具”。
二、新闻学的发展18世纪是新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新闻媒体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原理,新闻学逐渐形成。
当时,新闻学主要集中研究新闻的采集、处理和传播方式。
法国的新闻学领域有了较大的突破,形成了以“三问法”为核心的新闻学体系,即采访、撰稿和发表。
进入20世纪,新闻学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全球化,并且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壁垒,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
三、新闻学的学科体系新闻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它包含了新闻传播学、新闻编辑学、新闻报道学、新闻历史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每个分支学科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其中,新闻传播学是新闻学领域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对社会的影响。
新闻编辑学则关注新闻报道的编辑和策划工作,包括新闻写作、排版和摄影等技术。
新闻报道学则是新闻学的核心部分,它研究如何进行客观、准确和全面的新闻报道。
而新闻历史学则关注新闻的演变和影响,帮助人们了解新闻传媒的历史发展。
四、新闻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新闻学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新闻学需要更加关注公共舆论的引导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也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等。
总之,新闻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分割的。
本刊特约作者顾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7(0)1
【摘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从事社会政策、产业政策、社会选择理论、治理与发展、医疗卫生政策、公立组织(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发展主义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总页数】1页(P129-129)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作者;社会选择理论;医疗卫生政策;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管理学院;社会政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1
【相关文献】
1.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本刊特约编委顾昕:公立医院药价虚高的解药 [J], 顾昕
2.市场信用面面观——关于市场信用的若干问题答本刊特约记者顾世伟 [J], 郭梓林
3.本刊特约作者:姜辉 [J],
4.本刊特约作者张文显 [J],
5.本刊召开京外部分特约作者、特约通讯员座谈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资简介新闻学系成立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教育机构。
新闻学系开设的新闻学专业主要培养记者、编辑、媒体管理人才、文化传播、新闻教学及研究人才,至今已有毕业生6000多名。
新闻学系教师撰写和出版了数十部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准的新闻学教材,总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册。
新闻学系对外联系广泛,与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一些报社、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也建立了直接联系。
学院现聘有教职工45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4人。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闻界和实业界还聘请了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藉专家担任顾问教授。
本校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也常为该院学生授课。
新闻学院教师(按姓氏拼音排列,下同)曹晋,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批判传播研究、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新媒介技术与书刊出版研究陈建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中国新闻传播史郭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动画研究、影视鉴赏、传播学理论洪兵,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研究领域:媒介社会学国际新闻传播黄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新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黄瑚,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法、新闻传播伦理黄小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闻实务、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黄芝晓,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大学》杂志主编;研究领域:媒介经济、媒介管理、新闻实务李春,讲师;研究领域:新闻史李良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学理论国际传播林溪声,讲师;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刘海贵,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新闻传播业务马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外国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孙玮,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学理论、媒介文化研究。
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创办70年成就
斐然
陈桂兰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年(卷),期】1999(000)011
【摘要】今年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70周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
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
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
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贡献。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新闻系的
光荣传统。
第一任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即提出了“期与国外大学新闻学科媲美”的办学目标。
1935年,新闻系举办“世界报纸展览会”,展出33个国家的2000多种报纸,被誉为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陈桂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走进大公关时代--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先生 [J], 居平
2.未来新闻工作者评价新闻职业道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调查报告 [J], 萧思健;廖圣清
3.新闻学苑勤耕人——记新闻理论家、复旦大学教授周胜林 [J], 尹少鹏
4.大学与社会各界共建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董事会成立大会侧记 [J], 隋泉涌
5.未来新闻工作者如何评价新闻职业道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调查报告 [J], 萧思健;廖圣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目录Ⅰ序言Ⅱ考前必知一、学校简介二、学院概况三、专业介绍四、师资力量五、就业情况六、历年报录情况七、学费与奖学金八、住宿条件九、其他常见问题Ⅲ考试分析一、考试难度二、考试题型三、考点分布四、试题分析五、考试展望Ⅳ复习指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新闻学概论》Ⅴ核心考点解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第二章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三章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第四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第五章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第六章自由新闻体制从确立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第七章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八章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第九章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十章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第十一章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十二章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第十四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十五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第十六章1949年后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第二章科学的方法第三章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式第四章传播中理解的作用第五章编码的问题第六章宣传分析:解码及效果的最初理论第七章易读性测量第八章认知一致与大众传播第九章说服理论第十章群体与传播第十一章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第十二章议程设置第十三章知识沟假说第十四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第十五章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第十六章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第十七章媒介连锁企业和媒介集团第十八章全面的图景《新闻学概论》绪论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二章新闻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九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十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十一章传媒业经营第十二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十三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第十四章新闻选择第十五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第十六章中国的新闻改革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历年考研真题试卷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Ⅶ备考方略一、高分备考方略(一)考研英语(二)考研政治(三)考研专业课二、辅导班推荐(一)公共课(二)专业课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四、考研必备网站推荐Ⅷ资料推介硕考网祝您2014复旦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Ⅳ复习指南第七章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本章复习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了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礼赞新中国丨共和国的同龄人:记复旦新闻学院顾昕老师与新中国同生日,与大时代共成长记复旦新闻学院顾昕老师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0周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7、2018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在新闻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开展了“风雨七十载卓越新闻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新中国同龄老教师口述史项目。
在采访与新中国同龄的新闻学院教师过程中,用新闻学院教师的动人故事展现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发掘珍贵院史材料,找寻复旦新闻置于新中国成长中的点滴轨迹;树立模范先锋典型,引领新时代新闻人不忘本来、开启未来。
其中,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母智婕、王心璐参与到了本次活动当中,对顾昕老师进行了采访。
顾昕,1949年10月1日生,上海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退休副教授,教学和研究领域为国际新闻传播、西方新闻传播法治等。
1985年进入新闻学院,在新闻学院工作30多年的时光中,坚持“双肩挑”,一肩专业业务,一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曾任新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顾昕老师退休后仍关心学院、学校,任退休党支部书记暨联络员、特邀党建组织员暨关工委成员及志德书院专职导师等职务。
“我的生日令人觉得非常自豪,我是1949年10月1号出生的,是标准的共和国的同龄人。
”顾昕老师如是说。
作为新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与祖国共同出生、成长、成熟的顾昕老师随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人生的波澜起伏,也见证了时代的飞速变迁。
◄“身在城市长大,心在农村炼红”►提起与祖国发展对她成长历程的影响,顾昕老师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就是“顺势而为”,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随着祖国发展的大潮成长起来的。
对顾昕老师来说,年轻时的知青岁月对她有着深刻的影响。
1968年在“上山下乡”号召中,作为老三届毕业生的顾昕老师成了上海近郊崇明东风农场的一名知青职工。
通过几年的积极学习、锻炼,得以在恢复高考前被推荐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
回首往事,这段知青岁月对顾昕老师来说是磨难,也是历练。
中国网络媒体影响下加拿大华文媒体的融合——浅析《环球
华报》应对策略
糜晓昕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加拿大华文报纸《环球华报》(下简称《华报》)于2000年11月3日创刊,加西版、加东版在温哥华、多伦多同步发行。
该报原是周报,后于2003年5月21日增发周三版,逢周三和周五发行,是加拿大首份由中国大陆移民创办并取得成功的华文报纸,已成为继《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的加拿大第四大华文报。
【总页数】2页(P217-218)
【作者】糜晓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7
【相关文献】
1.张雁和她的加拿大《环球华报》 [J], 王继林;
2.日本华文媒体《华风新闻》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J], 魏然;相旭阳
3.非洲华文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承——以南非华文媒体为例 [J], 沈索超;黄雅琳;
4."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报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基于缅华网的案例分析 [J], 廖宗钰
5.加拿大《环球邮报》中国经济增长兴衰会决定加拿大命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