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以三维视角思考现代护理质量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一直以来,部党委高度重视,人性化管理,科室人员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以热爱的情对待工作,以敬重的心面对飞行人员,能始终坚持以“三心”约束自己。
从铺好一张床开始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拂去患者身心的疲惫。
护理质量管理的背景和意义**护理质量管理的背景与意义**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其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医疗服务逐渐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主义过渡,对于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应运而生。
**背景**1. *医疗进步与复杂性增加*: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和医疗技术的复杂性显著增加。
护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恰如其分的护理,护理质量管理成为必然之选。
2. *患者需求和期望提升*: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升,他们追求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和评估机制,有助于满足患者对高质量护理的期望。
3. *法规和政策的变革*:随着卫生法规和政策的变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
护理质量管理成为医疗机构遵守法规、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4.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疗信息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
护理质量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护理过程的监测、分析和优化。
**意义**1. *提高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管理通过建立规范和流程,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提高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和质量评估机制,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3. *降低医疗成本*:优化护理流程和提高服务效率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医疗机构更具竞争力。
4. *满足法规和政策要求*: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医疗机构遵守法规和政策,降低法律风险,保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团队协作*:护理质量管理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促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6. *倡导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不断的监测、评估和反馈,推动医疗机构逐步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综述与讲座·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护理教学查房实例李 冰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8.006(病例12号)9.19日13pm 护理教学查房是依据国家医学教学计划规定,护理专业修完全部理论课程后到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
是依据实习大纲要求,对各疾病系统中典型、主要病种进行的一种查房形式,以引导实习护生将医学理论知识结合患者实际,在医疗诊断及医嘱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观察、评估、确定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以培养护生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
通过护理教学查房,可促进带教老师与护生合作,激励护生查阅资料,了解患者相关信息,主动观察患者,与患者深度交流,达到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护理患者,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护理教学查房知识和能力,需要各临床科室高年资、高职称护士以及护士长具有良好专业水平,也要掌握护理教学查房的流程及标准化程序,才能既培养护生专科护理能力,也使其掌握规范的教学查房程序,为日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1 教学查房的流程及标准化程序1.1 第一部分:查房记录项目 (1)时间:2016.8.2209:00。
(2)地点:肾内科一病区。
(3)查房类型:教学查房。
(4)查房者:韦俏如。
(5)参加人员:总带教韦俏如、护士长韦梅娟、主管护师赖珍琼、护师卢小燕、责任护士陈虹兆、护士李霞、实习护士农秋梅、罗凤莲。
(6)患者一般资料:韦义勤,女,32岁,住院号432587,小学老师,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因“反复乏力半年余,头晕10天”于2016年8月15日入院。
(7)护理查房主要内容。
现存护理问题、护理难点、查体阳性体征、查房者指导重要内容。
1.2 第二部分:护理教学查房过程 查房者与患者及查房人员沟通。
查房者韦俏如:韦老师您好,昨晚休息得好吗?感觉如何?患者:睡得挺好,就是感觉双下肢还有些肿,食欲也好多了。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医疗护理领域,护理质量评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而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应用更是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将就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概念及原理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科学的质量评价手段。
它主要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结构质量评价主要关注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设施设备的现状等;过程质量评价主要关注护理实施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等;结果质量评价主要关注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改进情况等。
三、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1. 结构质量评价的应用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结构质量评价可以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源头上进行应用。
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情况、护理设施设备的完备性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过程质量评价的应用过程质量评价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护理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估,可以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和风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和改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 结果质量评价的应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结果质量评价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至关重要。
通过对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改进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护理工作的成效,发现并解决不良事件留下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它能够从全面多角度出发,帮助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安全,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通过不断地对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五、总结和回顾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医院护理部主任的责任、权利、品格能力分析作者:李冰,张运革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3期李冰张运革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08护理部主任的重大责任是保证全院护理人员素质及专业能力适应医院医疗需求,适应病人需要,适应医院发展需要,是医院护理管理第一人,可以说是医院护理的CEO。
在优质护理开展以后,部分医院配置了护理院长职位,而多数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较少配备护理院长,使多数医院护理部主任这个职位的管理权限与责任成为医院中层管理人员最特殊的一个职位。
说到权限即护理部主任职责,为了保证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配备及动态调配全院护理人力资源,使合适的护士长及护士配备在不同类型病人的科室,成为各级护理管理者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
在各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均明确规定,护士人数要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1/2,也就是说根据医院规模不同,全体员工中会有一半或1/3以上员工是护理人员,二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要对500~1500人甚至更多的护士负有第一管理责任。
而且一般护理部主任任期均在5年以上,有的甚至上任后一直做到退休,所以护理部主任的责任与护理团队质量不仅影响到当下,也会影响到医院中长期发展,所以院长都会本着对医院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制定护理部主任资格及条件,将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护士长推选到这个至关重要的岗位上来,为医院的发展、为广大护士个人发展选拔称职的医院高层护理管理干部。
1护理部主任的影响力每次大范围的护理集会,都会听到护士对自己或其他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的评论, 主要话题莫非是主任的管理风格、个人能力、管理素质、对护士长的关怀、检查工作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当然大家都会不可避免的谈到一个话题就是主任的气质形象,是否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如果护理部主任喜欢公关,护士长一定也会努力交往;如果主任是学术型的,全院的护士也会在学术上有发展;如果是表象型的, 护士长们也会在表象上多下些功夫。
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护理质量就像一座城堡的坚固程度,而三级管理体系呢,就是守护这座城堡的三道神奇防线。
咱先说说这第一道防线,那就是护士个人啦。
护士在这个体系里就像是城堡的小卫兵,一个个都得是“超级英雄”。
每个护士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患者的一个小表情、一个小动作,都得像侦探发现线索一样捕捉到。
要是把患者比作娇嫩的花朵,护士就得像勤劳的小蜜蜂,不仅要给花浇水(护理照顾),还得时刻提防着害虫(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且啊,护士还得像个魔法师,手上的各种护理技能就像魔法咒语,一挥魔杖(操作器械),就能让患者感觉舒服一点。
这第一道防线虽然看似渺小,可就像城堡的每一块小砖头,少了一块都不行呢。
再往上就是第二道防线,护士长啦。
护士长就像是小队长,带着一群小卫兵(护士)。
她得像个火眼金睛的老神仙,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小卫兵在护理的时候出了小差错,就像孙悟空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
护士长还要像个超级调度员,安排护士们的工作就像在棋盘上布局棋子一样,哪个地方需要多一点兵力(护理精力),就得赶紧调过去。
要是哪个护士像个小迷糊虫犯了错,护士长就得像个严厉又亲切的老师,一边敲敲小脑袋(批评教育),一边耐心地告诉正确的做法。
最后就是那最厉害的第三道防线,护理部啦。
护理部就像是城堡的大元帅,站在最高的瞭望塔上,俯瞰着整个护理工作的战场。
护理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像魔法宝典,所有的护理工作都得按照这个宝典来进行。
它要像个智慧的老魔法师,预测到可能出现的大问题,提前布下天罗地网。
如果下面两道防线出现了什么大漏洞,护理部就会像个超级英雄联盟一样,迅速调集各种资源和力量,把问题解决得干干净净。
这三级管理体系就像一场接力赛,护士先跑第一棒,把基础护理做好;护士长接过第二棒,保证局部护理工作的顺利和协调;最后护理部拿着指挥棒,掌控着整个护理质量的大局。
它们又像一个三层的大蛋糕,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功能),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超级美味(高效优质)的护理质量大蛋糕。
以三维视角思考现代护理质量管理作者:李冰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2期李冰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05二十一世纪被称为质量世纪,质量成为制造业、服务业竞争力的核心。
面对高科技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面对新时期服务对象的高需求,国家对医院评审也有很高标准,各级护理管理者必须高水平、高标准适应时代要求,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知识,追赶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应用最前沿的管理技能适应医疗发展是必然趋势。
最近多位护理管理者希望介绍“护理质控指标”的相关问题,希望具体介绍结构—过程—结果的质量指标相关知识,本文将现代质量意识与三维质量管理模式做一介绍,希望能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起一定作用。
1以现代质量观思考护理质量管理当代质量管理是以制造业为代表,走过了检验质量、控制质量到设计质量的过程,制造业也走进了服务制造的新时代。
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系统质量控制,给医疗服务的管理工作者一个深刻的启迪,让我们以现代质量观考量护理质量管理的新思维。
第一个原则是只有操作与产品符合标准才是质量。
这个原则虽然来自于德国的制造业,也适用于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就是按照标准与规范去做,这个标准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客观指标,不应由个人印象判断。
各级管理者个体掌握规范标准水平的一致性,可避免一个专家一个标准,临床护士掌握了规范标准,可以为患者提供符合要求的医疗服务。
确立正确的标准,实施符合标准的操作与服务,就是好的质量。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而预防产生质量,只有在质量标准设计阶段就将不符合规范的因素剔除,才能使执业护士从培训到工作的第一步就按照完美标准工作,培养护士建立零缺陷的质量意识,是保持职业护士质量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第二个原则是“好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二十世纪是效率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1]。
当今世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更重视创新与设计,质量管理已由注重质量控制向质量保证转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在控制与制造质量的同时,更多地控制设计质量。
“结构一过程一结果”理论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作者:许丽,李丹丹,许凤琴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12期摘要:护理质量规范和评价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对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均是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这一理论基础,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是由护理结构、护理过程以及护理结果这三个方面构成,而国内缺乏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因为评价内容及标准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因此,就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R197.3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2-0128-03临床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考评指标[1]。
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控制工作,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护理效果,对提升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指被公认为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具有高度护理特异性以及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测量和观察)的一系列指标数据[2]。
因此,应用护理质量指标来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优劣和反馈性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
关于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多以“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三维结构模型为主要理论基础。
本文就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在护理临床质量指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3]。
1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1.1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的提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是1966年由美国著名学者Avedis Donabediana在《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1969 年, Donabedian 正式提出应从三个层次对医疗质量评价途径进行分类,即Structure(结构质量)、Process(过程质量)、Outcome(结果质量),并对其内涵进行阐述,还在之后的多篇文章中对质量评价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式进行解释,使得该模式日趋成熟。
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4篇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毕业论文就是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篇1:护理专业省外实习选拔机制思考摘要:每年的4、5月份是我校选派省外实习生的时间,这些医院要求选拔优秀的实习生前往,每一届的同学们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为了给大部分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选拔环境,我们专门在选拔机制上下了功夫。
护士是一个传达真善美的职业,我们在选拔是也要适当考虑外在的形象,除了形象以外,我们还要考虑护士的技能操作,形体(礼仪),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例如:是否担任干部,获得过何等奖励,每个条件有相应的加分,最后以总分高低来排序,确定最后名额。
关键词:省外实习;选拔机制;公平我校是四川省一所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每年的4、5月份是我校选派省外实习生的时间,这些医院要求选拔优秀的实习生前往。
我校在和省外有合作关系的医院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天津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一医院、西安唐都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等,由于对这些医院的向往,每一届的同学们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为了给大部分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选拔环境,我们专门在选拔机制上下了功夫。
护士是一个传达真善美的职业,我们在选拔是也要适当考虑外在的形象,除了形象以外,我们还要考虑护士的技能操作,护士礼仪,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例如:是否担任干部,获得过何等奖励,每个条件有相应的加分,最后以总分高低来排序,确定最后名额。
在面试、护士礼仪和技能操作三个环节,我们有7个评委,(其中包括五护理专业教师和两名辅导员)在每一环节上七个评委根据评判标准给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剩下五位评委的平均分。
对于填报志愿学生的最低要求是在校两年期间各科成绩无挂科,四学期的平均分数乘以十分之一作为基础分,在基础分上相加其他各项分数。
1 面试(满分20分)1.1 护士在病人的心里有着白衣天使的形象,是一个给社会传达真善美的职业,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医院看病时,有时候会因为某一护士的甜美笑容和亲切关怀使得我们觉得浑身充满了与病痛抗争到底的力量,所以外表在护士这一职业当中还是有其参考价值存在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想到了让竞聘者准备一张5寸生活照(非艺术照),并且附在学生省外实习志愿表的后面作为参考。
浅淡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为护士长在护理管理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将李冰老师所讲的所有现代管理理论运用到临床管理工作中,与之前未学习时对比结果学习后工作效率高,目的性强,管理工作得心应手结论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护士长的管理基础与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能有效开展。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护理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是一个知识体系,它最初运用于工厂企业的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工具最多的是戴明博士的质量管理循环,德卢克的目标管理,朱兰的质量控制手册。
1 PDCA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运用PDCA又称质量环或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质量标准要求的项目管理都可以用PDCA质量环进行循环管理。
例一科室收治一名发热患者,运用PDCA管理,首先明确护理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假设解决方案,有计划地、系统的将患者的健康现状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对应PDCA 循环中的C、D环节,首先评估结果,即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也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执行的效果,对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更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结果满意,则将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提出的护理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的阻力,需要随时调整方式,即在过程中随时可能启动新的质量环。
而所谓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结果在护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也将面临着被新的、更为有效的、先进的模式所替代。
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工作琐碎烦杂,而服务对象却千差万别,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又该如何灵活运用PDCA质量环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步骤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它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它的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例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无奈的问题是沟通效果差。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阮思美,梁爱群,金㊀雁,黄㊀郁(中山市人民医院㊀广东中山528403)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㊂方法:将2019年1月1日 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 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㊂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㊁手术室护理质量㊁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㊂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㊁术前意外伤害㊁术中操作不当㊁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㊂ʌ关键词ɔ手术室;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8.008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8-0024-04ApplicationofStructure⁃Process⁃ResultThree⁃dimensionalQualityControlModelinNursingManagementofOperatingRoomRuanSimei,LiangAiqun,JinYan,etal(ZhongshanCityPeopleᶄsHospital,ZhongshanGuangdong528403,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methodandeffectofstructure⁃process⁃resultthree⁃dimensionalqualitycontrolmanage⁃mentmodelinoperationroomnursing.Methods:Atotalof100patientswhocompletedsuccessfuloperationinoperationroomsduringJanu⁃ary1toMay31,2019asthecontrolgroup.andtheroutinenursingwasgiven;Another100patientswhosuccessfullycompletedtheopera⁃tionintheoperationroomduringJune1toDecember31,2019werea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structure⁃process⁃resultthree⁃dimen⁃sionalqualitycontrolmodelwasgiven,andwiththesamenursesinoperationrooms.Andcomparisonwasmadeontheoperationroomeffi⁃ciency,operationroomnursingquality,surgicalpatientcaresatisfaction,andoperatingroomadverseevents.Results:Thetimeforpickinguppatientsandwaitingfortheopera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asshor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1),thedimensionalandto⁃talscoreswerehigher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aftertheimplementation,thetotalscoresofsatis⁃factioninpatientsonnursingwerehigher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Thepreoperativepreparationerrors,preoperativeaccidentalinjuries,improperintraoperativeoperations,andtheincidenceofnursingdocumentationerrorswerelower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thestructure⁃process⁃resultthree⁃dimensionalqualitycontrolmodeintheoperationroommanagementcanimprovetheoperatingroomef⁃ficiency,soas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operationroomnursingqualityandthepatientsᶄsatisfactionwiththeoverallmanagementoftheoperationroomandthepatientsᶄsatisfactionwiththeoverallmanagementoftheoperationroom.ʌKeywordsɔ㊀Operationroom;Structure⁃process⁃resultthree⁃dimensionalqualitycontrolmodel;Nursing;Adverseevents;Nursingsatisfaction㊀㊀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其护理安全与医院的医疗质量㊁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挂钩,手术室护理工作步骤繁琐㊁技术性强㊁风险高,高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前提,优秀㊁高效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改进护理服务过程,还可增强护理服务效果,建立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系是手术室管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2]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模式中结构包括护理组织构架㊁人力及物力资源配置;过程是指如何将结构合理运用到实际工作管理中,也就是患者直接或间接接受到的护理服务;结果是直接用来评价该种模式是否适用[3-4]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中三者呈典型的线性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5]㊂我院将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旨在分析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继而保障手术室安全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 5月31日在我院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42照组,男52例㊁女48例,年龄20 80(50.45ʃ10.1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22例,骨科手术26例,妇产科手术20例,神经外科手术32例㊂随机抽取2019年6月1日 12月31日在我院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46例㊁女54例,年龄18 80(49.85ʃ10.0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24例,骨科手术22例,妇产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30例㊂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㊂同时选取我院手术室15名护理人员,男4名㊁女11名,年龄25 45(35.12ʃ3.25)岁;其中护士5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每位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均ȡ2年,且研究期间内入选的护理人员均在职㊂1.2㊀方法1.2.1㊀对照组㊀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㊂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常规备皮,遵医嘱正确术前用药,帮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㊁吸氧;术中严密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呼吸㊁血压㊁心率等,正确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保持各种输液管道通畅;患者麻醉苏醒后,耐心询问患者感受及状况,调整并执行护理计划㊂1.2.2㊀观察组㊀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㊂1.2.2.1㊀结构控制管理㊀依据Donabedian[6]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搜索临床手术室管理相关文件,并对我院手术室进行实际考察㊁对进入手术室治疗的患者及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我院手术室管理现状,并参照国家㊁省级有关医院手术室管理标准等相关规定,初步制订符合我院手术室管理的方案;函询我省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部主任㊁手术室护士长㊁主任护师㊁专科护士等,根据专家意见对初步制定的方进行修订㊁补充,旨在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成立护理质量管控小组,不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研讨会,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事件总结㊁分析㊁反省㊁改进㊂1.2.2.2㊀过程控制管理㊀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有关内容,鼓励护理人员提出建议与想法,让护理人员了解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开展相关研究;不定期抽查㊁考核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如术前准备㊁手术配合㊁术后物品回收处理㊁护理记录单填写等;依据手术室管理内容,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方案制成PPT㊁动态视频等,以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与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流,鼓励其表达对本次护理模式开展的真实想法,了解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㊁疑虑,及时解决,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对手术室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均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查证落实,强化护理服务理念,树立并增强主动护理意识㊂③结果控制管理:质控检查小组不定时监督抽查,检查落实进度,分析并研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修改㊁完善,积极落实 试行-修订-培训-执行 原则㊂1.3㊀评价指标㊀函询有关专家意见,并根据专家积极系数㊁协调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列出以下评价指标㊂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根据本次研究目的与方法自制 护理质量评价量表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信效度系数为0.865,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质㊁术前物品准备㊁器械管理㊁教学评分㊁护理文书评分㊁管理质量检查6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明该维度质量越好㊂②手术室工作效率: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内容包括接送患者时间㊁等待手术时间㊂其中接送患者时间是指从出手术室开始至病房接到患者后并接入手术室准备手术的时间;等待手术时间是指上一台手术完毕将患者送出手术间至下一台手术开始之间的时间;手术时间是指从切皮开始至术毕切口缝合结束的时间㊂③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该问卷信效度为0.886,信效度较高,问卷包含手术室环境㊁护理人员态度㊁手术服务质量㊁护理技术4个维度,各维度满分25分,所得分值与该项内容呈正相关㊂于患者出院前1d发放,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㊂④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各种类型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术前准备失误㊁术前意外伤害㊁术中操作不当㊁护理文书记录错误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均经正态分布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ʃ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期望值T<5则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㊀见表1㊂2.2㊀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比较㊀见表2㊂2.3㊀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㊀见表3㊂2.4㊀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㊀见表4㊂52表1㊀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xʃs)组别n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质术前物品准备器械管理教学评分护理文书评分管理质量检查护理质量总分观察组157.12ʃ2.018.01ʃ1.328.23ʃ1.127.25ʃ1.289.02ʃ0.678.12ʃ1.0247.75ʃ6.85对照组154.25ʃ1.126.85ʃ1.156.12ʃ0.854.12ʃ1.027.25ʃ0.455.63ʃ0.8634.22ʃ3.45t值4.8312.5665.8127.4078.4947.2286.832P值<0.0010.016<0.001<0.001<0.001<0.001<0.001表2㊀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比较(min,xʃs)组别㊀㊀㊀n接送患者时间等待手术时间观察组10022.12ʃ2.0238.12ʃ2.36对照组10035.85ʃ5.1250.12ʃ5.63t值24.94519.657P值<0.001<0.001表3㊀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n手术室环境护理人员态度手术服务质量护理技术总分观察组10020.15ʃ3.2521.02ʃ3.1522.36ʃ2.0223.02ʃ1.5286.55ʃ5.55对照组10015.21ʃ2.1218.12ʃ2.5220.12ʃ0.9520.12ʃ1.1573.57ʃ2.25t值12.7317.18910.03515.21521.674P值<0.001<0.001<0.001<0.001<0.001表4㊀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n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观察组1001(2.00)0(0.00)0(0.00)1(2.00)对照组1006(12.00)3(6.00)2(4.00)6(12.00)χ2值3.7013.146㊀2.0203.701P值0.124a0.245a0.477a0.124a㊀注:a为连续校正χ2检验3㊀讨论手术室是临床重要科室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㊁任务繁重㊁护理风险高等特点[7]㊂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一直备受外科医务工作者重视,是弥补手术室护理缺陷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㊂传统的质控管理模式多侧重于由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监控㊁管理,手术室工作复杂㊁繁重,难免会出现护理管理不到位,护理不良事件频发等现象,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已无法满足较高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需求,因此,探寻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十分必要[8-9]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提出可用于医学护理质量的评估架构中,该模式提出对护理服务体系的结构㊁过程㊁结果进行监督管控,旨在达到改善护理管理体系质量的目的[10]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中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过程中,模式涉及的对象㊁模式实施的过程及实施的效果之间也密切相关;此外,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构建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一方面能够客观㊁科学㊁规范的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在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方面也可提供专业性的循证参考[11-12]㊂本研究通过对比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工作效率㊁护理质量㊁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及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质㊁术前物品准备㊁器械管理㊁教学评分㊁护理文书评分㊁管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环境㊁护理人员态度㊁手术服务质量㊁护理技术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㊂分析可能的原因为:①明确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体系,确保该模式的顺利进行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模式在手术室质控管理与院感预防工作中,对模式开展的结构㊁过程与结果各环节均进行质控评价,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模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规则及评估标准,与此同时,还科学配备了人力㊁财力㊁物力等,充分确保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模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确保手术室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13-15]㊂②细化手术室管理过程,利于提升管理质量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模式中过程是手术室质控管理关键环节,尤其体现在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流程及相关护理措施的规范化方面,因手术室是院感管控的重点及难点科室,手术室无菌技术㊁手术质量㊁手卫生等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主要从手术室环境㊁技术㊁人员等方面着手,根据院感控制目标制定高效的管理措施及实施方式,优化流程㊁成立考核体系㊁开展手术室-供应室及医护一体化等措施,达到无缝式手术室院感控制目标[16]㊂③重视护理管理结果评价,提高护理管理水平㊂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中结果主要是对评价模式开展过程的近期疗效,旨在了解该种模式的实用性是否达标,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临床结果进行评价过程中,在明确该种模式的临床价值外,还可对其中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反思总结,查漏补缺,不断对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结构进行改进,这就更加确保该种模式的标准化㊁实用性[17-18]㊂由此可见,手术室开展结构-过62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提高手术管理质量㊁把控手术室感染等方面价值显著㊂但值得注意的是,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试行阶段,本研究仅关注该模式的近期实施效果,对于远期实施优势尚未完全明确㊂因此,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的实际开展还需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进行探究,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㊂综上所述,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较传统管理模式更利于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㊁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在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较高,建议在临床护理领域中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叶亚群,施若霖,王丽.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及风险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2294-2296.[2]陈静.风险管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178-179.[3]徐妍妍,秦学娟,胡明明,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6):4607-4611.[4]邱嵘,花芸,周倩,等.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实施产前体质量管理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2197-2201.[5]刘敏杰,张兰凤,刘谆谆,等.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延续护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74-78.[6]DonabdeianA.Thequalityofcare,howcanitbeassessed?[J].JAMA,1988,260(12):1743-1748.[7]敬洁,黄萌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30(28):3503-3507.[8]赵政启,赵婷婷,张彪,等.依据质量三维结构模式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5):541-543.[9]钟爱玲,戴红霞,常后婵,等.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3):3641-3642.[10]胡伟,杨芬,张丽娜,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3):68-71.[11]王玮.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的延续性护理在出院DVT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9):3830-3834.[12]李玉佳,李昊儒,张莉,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1):3773-3777.[13]蒋文春,温贤秀,顾凤娇.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J].护理学报,2018,25(18):21-26.[14]敬洁,顾凤娇,蒋文春.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J].护理研究,2017,31(29):3659-3662.[15]刘红艳,肖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肾移植术后腹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6):19-21.[16]裴理辉,柴宇霞,王月芹,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估模式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7):3523-3527.[17]葛津津,刘薇群,江长缨,等.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上海市社区护理质量管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09-613.[18]毛美花,江共英,江俏菲,等.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8):691-694.本文编辑:李㊀梅㊀㊀2020-07-24收稿声㊀明㊀㊀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㊂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㊁专业技术经验㊁教育和管理模式,我们需要了解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新理念㊁新方法㊂临床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护理学资料,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存在的个体差异,人们对科研成果的认识处于不断修正和完善过程中㊂故本刊郑重声明:本刊所有稿件均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符合出版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请在上级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对因参考本刊资料而引起的任何医疗差错和事故本刊不承担任何责任㊂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㊀㊀72。
以三维视角思考现代护理质量管理
李冰医护培训工作室李冰原创
本文发表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4年第2期综述与讲座,发表文章略有改动。
在全球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二十一世纪被称为质量世纪,质量成为制造业、服务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现代医院质量管理中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在于是患者安全的最后防线,面对高科技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面对新时期服务对象的高需求,以及国家对医院评审的高标准,各级护理管理者必须高水平高速度的融入质量时代,深入学习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知识,追赶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应用最前沿的管理技能适应医疗发展、适应服务经济与新生代护士的需求。
尽管有护理管理专家对质量管理结构有非常优秀的论述,但最近多位护理管理者仍很希望介绍“护理质控指标”的相关问题,希望具体介绍“结构--过程--结果的质量指标相关知识,本文将现代质量意识与三维质量管理模式做一介绍,希望能在理解与思考中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的能力。
一、以现代质量观思考护理质量管理
当代质量管理是以制造业为代表,走过了检验质量、控制质量到设计质量的过程,制造业11也走进了服务制造的新时代。
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系统质量控制,给医疗服务的管理工作者一个深刻的启迪,让我们以现代质量观考量护理质量管理的新思维。
第一个原则是“质量不是好坏,而是符合要求”
只有操作与产品符合标准才是质量,这个原则虽然来自于自于德国的制造业[1],也适用于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就是按照标准与规范去做,这个标准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客观指标,不应由个人印象判决。
各级管理者个体掌握规范标准的水平的一致性,可避免一个专家一个标准,临床护士掌握了规范标准,可以为患者提供符合要求的医疗服务。
确立正确的标准,实施符合标准的操作与服务,就是好的质量。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而预防产生质量,只有在质量标准设计阶段就将不符合规范的因素剔除,才能使执业护士从培训到工作的第一步就按照完美标准工作,培养护士建立第一次就做正确的、零缺陷的质量意识,是保持职业护士质量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第二个原则是“好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二十世纪是效率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
当今世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更重视创新与设计,质量管理已由注重质量控制向更为重视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转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在控制与制造质量的同时,更多的控制设计质量。
将质量控制前移,从设计质量开始控制,只要设计质量保证了,就可以保证70--80%的产品质量[3],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好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护理质量也要从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指标的设定值,质量控制模式的设计的源头上控制质量。
克劳士鼓励
1
管理者设定一个不被误解的标准,让所有人知道标准,才是质量的基本保证,因为任何百分比的缺欠,背后都是巨大的隐患,所以护理关键质量指标值要慎重。
第三个原则“以患者为中心”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是因为没有患者的满意就没有医院的生命,没有患者的满意就没有护理质量,吸引患者参与我们护理质量改进中,将患者的不满意作为改进目标,坚持持续改进,将质量评价向顾客满意度转变[4]。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媒体时代,社会监督系统与质量法规更加完善严密,保护消费者权益,完善社会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全社会质量监督网络,使得质量监督系统更加国际化。
学习香港的护理质量标准称为“病人护理标准”,护理操作与服务标准应建立在患者希望与需求的角度,建立在患者获得的就医感受的角度,而不是某些专家的角度。
只有患者不断的提出就医中的意见与希望,才能让质量零缺陷[5],我们的护理质量才能不断改进。
二、应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管理护理质量
医疗服务是由直接与间接参与患者服务的所有环节完成的,著名质量管理专家Donabedia 提出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是世界各国建立医院质量标准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它极大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护理质量标准与评价。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主要包括结构(要素)、环节(过程)、终末(结果)三个维度,指标内容更强调质量的特异性。
按照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主要包括护理结构质量、护理环节质量、护理终末质量。
结构(要素)护理质量评价是判断护理人员能否在最好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环节质量是评价患者护理工作是否以最恰当的方式实施。
终末质量是对以上两个维度效果的反馈[6],如何划分护理质量的三个维度,以下为大家举例说明:
1、结构(要素)质量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保证,即①照护环境;②照护者,包括护患比例、照护者的专业水平及其心理学技巧的
掌握等;③患者特点,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基本状况等;④其他,包括照护活动相关的社会支持人员。
包括护理组织架构完整性、物力和人力资源配备、制度保障程度、护理服务能力及利用率、护士与病人比例、单元直接护理总时数、每人每天直接护理病人时数,护理文件完善程度[7]、护理人员结构、护士教育与培训等。
在这个维度中,主要目的是评价该服务项目的适宜性与可行性,护士人力资源是最受关注的项目。
2、环节(过程)质量是将结构维度运用到护理服务中的过程,即患者接收的直接或间接医疗照护。
包括基础护理技术、监护技术、患者病情程度、医护配合、文件书写、疾病症状严重程度、治疗依赖程度、完善的结构质量指标可为保证病人服务质量提供组织保证,加强对过程质量管理,有助于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
环节质量维度主要评价①照护者的干预技术;②人际沟通能力,如护患之间的互动方式;③患者接受的干预强度;
④实际干预同计划内容的一致性[8]。
该维度中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是最受关注项目。
3、终末质量是护理过程带来的结果,判断结构与过程的是否成功,主要包括患者满意度、患者相关的生活质量、患者相关健康状况的改善,涵盖主观指标:①护患医三方的满意度;
②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③患者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
客观指标:①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有无并发症的出现;②患者再入院率;③临床终点,如病死率;④社会效益,如患者自身及健康照护活动所产生的费,[9]。
将终末质量评价作为修正结构质量与过程质量的依据,在结果质量评价分析要及时,作为改进其他两项质量维度质量指标的依据。
护理管理者在评价终末(结果)质量时,要将终末(结果)评价指标与环节评价指标相结合,即使终末质量管理与环节质量管理密切关联,还要考虑患者的特异性,结果指标注重对患者评价。
三、以三维视角设计护理质量指标
我们掌握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包括要素、环节、终末三个维度,其中要素指标也称为结构质量,环节质量也成为过程质量,终末质量也称为结果质量。
如何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本模式设定护理质量指标呢?我们一般将结构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设定为一级质量指标。
将床护结构、护理人员结构、护理单元、规章制度、护士教育与培训等设定为结构质量的二级质量指标。
将护理人员结构中的护士学历、护士职称、护士年龄、护士性别设定为结构质量的三级质量指标。
在护理环节质量指标设定中,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监护技术、医护配合、检查指标判读、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人员交接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等设定为环节质量的二级指标[10]。
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基础护理操作、监护技术、监护仪操作、呼吸机超声雾化操作、动脉穿刺技术等设计为环节质量的三级质量指标[11]。
在护理终末质量指标设计中,将护理安全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设定为二级终末质量指标,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医护患满意度、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设定为护理终末质量的三级质量指标[12]。
以上指标的设定与分类是建立在质量管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举例,没有包括全部护理质量指标,各级护理管理者在设定护理质量指标中,除了常规项目外,还要依据医院、专科的特点及患者的差异,设定的项目也要有不同,如果完全照搬其他医院及科室的质量指标,势必造成质量控制的盲区,在护理质量在设计第一步就产生了管理缺欠。
所以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发散型思维非常重要。
小结:
护理质量指标设定应按照结构指标、环节指标、终末指标的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并保持相互依托、相互完善、相互提高的环状管理。
在进行阶段及年度统计时应分类进行,并总结出单项一级指标质量提高对其它级别质量指标的影响与比较。
改变以往以终末质量标准达标为主的状况,加强前馈控制,完善环节质量标准及指标[13],将每年或每季度比上阶段发生率降低的百分比作为质量指标,而非绝对的发生率,以统计学分析意义为依据[14],以图标显现为质量教育的资料,使之更具可视性,比较性,而非只看单项终末百分比。
在国际上更多医院设有专门护理质量管理部门,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改进,所以护理质量标准及指标的设定有专门人员研究,能为临床护理管理人员提供可操作的培训指导,临床管理人员不需要用过多的精力研究管理理论,我国卫生部已将建立护理评价体系纳入研究重点,有望为各级医院护理管理提供实用方便的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14篇,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