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Sample Text

Risk Codes

Chemical data sheets available in many countries now contain codes for certain "risk phrases", shown as R23, R45 etc. These risk phrase codes have the following meanings:

R1 Explosive when dry. 干燥时易爆。

R2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3 Extreme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s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极高爆炸危险。

R4 Forms very sensitive explosive metallic compounds. 生成极敏感的爆炸性金属化合物。

R5 Heating may cause an explosion. 受热可能引起爆炸。

R6 Explosive with or without contact with air.极容易爆炸。

R7 May cause fire. 可能引起火灾。

R8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9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与可燃物料混合有爆炸性。

R10 Flammable. 易燃。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12 Extremely flammable. 极度易燃。

R13 Extremely flammable liquefied gas 极度易燃的液化气体。

R14 Reacts violently with water. 遇水反应剧烈。

R15 Contact with water liberates extremely flammable gases. 遇水释放极易燃烧的气体。

R16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oxidizing substances. 与氧化性物质混合有爆炸性。

R17 Spontaneously flammable in air. 在空气中可自燃。

R18 In use, may form inflammable/explosive vapour-air mixture. 使用时可能产生易燃易爆的蒸汽-空气混合物。

R19 May form explosive peroxides. 可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R20 Harmful by inhalation. 吸入有害。

R21 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害。

R22 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23 Toxic by inhalation. 吸入有毒。

R24 Toxic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毒。

R25 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毒。

R26 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吸入有极高毒性。

R27 Very toxic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极高毒性。

R28 Very 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极高毒性。

R29 Contact with water liberates toxic gas. 遇水释放有毒气体。

R30 Can become highly flammable in use. 使用中高度易燃。

R31 Contact with acids liberates toxic gas. 遇酸释放有毒气体。

R32 Contact with acid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与酸接触释放极高毒性气体。R33 Danger of cumulative effects. 有累积效应的危险品。

R34 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

R35 Causes severe burns. 引起严重灼伤。

R36 Irritating to eyes. 刺激眼睛。

R37 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刺激呼吸系统。

R38 Irritating to skin. 刺激皮肤。

R39 Danger of very serious irreversible effects. 有极严重的不可逆后果的危险品。

R40 Limited evidence of a carcinogenic effect. 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R41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eyes. 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R42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吸入可能致敏。

R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44 Risk of explosion if heated under confinement. 密闭加热有爆炸危险。

R45 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R46 May cause heritable genetic damage. 可能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

R47 May cause birth defects 可能引起胎儿缺陷。

R48 Danger of serious damage to health by prolonged exposure. 长期接触严重危害健康。

R49 May cause cancer by inhalation. 吸入可能致癌。

R50 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R51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毒。

R52 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害。

R53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4 Toxic to flora. 对植物有毒。

R55 Toxic to fauna. 对动物有毒。

R56 Toxic to soil organisms. 对土壤生物有毒。

R57 Toxic to bees. 对蜂类有毒。

R58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environment. 可能对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9 Dangerous to the ozone layer. 对臭氧层有危害。

R60 May impair fertility. 可能损害生育能力。

R61 May cause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R62 Risk of impaired fertility. 有损害生育能力的危险。

R63 Possible risk of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可能有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R64 May cause harm to breastfed babies. 可能对哺乳期婴儿造成伤害。

R65 Harmful: may cause lung damage if swallowed. 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损伤。R66 Repeated exposure may cause skin dryness or cracking.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R67 Vapours may cause drowsiness and dizziness.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R68 Possible risk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可能有不可逆后果的危险。

R20/21: 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n contact with skin. 吸入及皮肤接触有害。R20/21/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20/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害。

R21/22: 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R23/24/25: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R23/25: T oxic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毒。

R26/27/28: 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R26/28: 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R36/37: Irritating to ey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R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37/38: 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R37/38: 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呼吸系统和皮肤。

R42/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48/22: Harmful: danger of serious damage to health by prolonged exposure if swallowed. 吞食长期接触严重危害健康。

R50/53: 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1/53: T 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2/53: 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1407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3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100)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50) 1、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A)及其() A.危险特性数量 B.形态数量 C.生产方式储存类型 2、以下哪种工艺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重点监管的高危工艺( D) A.氯化工艺 B.电解(氯碱)工艺 C.酯化工艺 D.合成氨工艺 3、如果易燃化学品发生泄漏,在泄漏扩散区域内应该( A) A.向上风方向移动 B.向下风方向移动 C.就地取材,采用简易有效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如用湿毛巾或布料捂住口、鼻等。 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 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全面、48 B.三级、72 C.三级、 24 D.三级、36 5、国家规定安全色有四种:红、黄、绿、蓝。其中:红色表示(C );黄色表示();绿色表示();蓝色表示()。

A.禁止、指令、警告、提示 B.禁止、警告、指令、提示 C.禁止、警告、提示、指令 D.警告、禁止、提示、指令 6、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学历应符合( B) A.初中以上 B.高中以上 C.大专以上 D.本科以上 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 C)后,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证 B.特种作业证 C.特种作业操作证 D.安全作业证 8、吸湿性强、遇水释放较多热量的化学品沾染皮肤后应立刻( C )。 A.用清水清洗 B.用冷水清洗 C.用软纸、软布抹去 9、遇水燃烧物质起火时,不能用( B )扑灭。 A.干粉灭火剂 B.泡沫灭火剂 C.二氧化碳灭火剂 10、进行腐蚀品的装卸作业应该戴( B )手套。 A.帆布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有液氨储存区一个单元。对本公司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液氨、乙炔等危险物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1、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我厂的危险源为单一品种液氨,存量14.2吨大于临界量10吨即

q>Q,所以我厂的液氨站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式: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 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取值表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3年完整版) 目录 1氯 (3) 2氨 (5) 3液化石油气 (7) 4硫化氢 (10) 5甲烷、天然气 (11) 6原油 (13) 7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15) 8氢 (17) 9苯(含粗苯) (19) 10碳酰氯(光气) (21) 11二氧化硫 (23) 12一氧化碳 (24) 13甲醇 (26) 14丙烯腈 (28) 15环氧乙烷 (30) 16乙炔 (32) 17氟化氢、氢氟酸 (35) 18氯乙烯 (36) 19甲苯 (38) 20氰化氢、氢氰酸 (40) 21乙烯 (43) 22三氯化磷 (45) 23硝基苯 (47) 24苯乙烯 (49) 25环氧丙烷 (51) 26一氯甲烷 (53) 27 1,3-丁二烯 (54) 28硫酸二甲酯 (56) 29氰化钠 (58) 30丙烯、1-丙烯 (60) 31苯胺 (61) 32甲醚 (63) 33丙烯醛、2-丙烯醛 (66) 34氯苯(氯化苯) (68) 35乙酸乙烯酯 (69) 36二甲胺 (71)

37苯酚 (73) 38四氯化钛 (74) 39甲苯二异氰酸酯 (76) 40过氧乙酸 (78) 41六氯环戊二烯 (80) 42二硫化碳 (81) 43乙烷 (83) 44环氧氯丙烷 (84) 45丙酮氰醇 (86) 46磷化氢 (88) 47氯甲基甲醚 (90) 48三氟化硼 (92) 49烯丙胺 (94) 50异氰酸甲酯 (96) 51甲基叔丁基醚 (98) 52乙酸乙酯 (99) 53丙烯酸 (101) 54硝酸铵 (103) 55三氧化硫 (105) 56三氯甲烷 (107) 57甲基肼 (108) 58一甲胺 (110) 59乙醛 (112) 60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 (114) 61氯酸钠 (116) 62氯酸钾 (117) 63过氧化甲乙酮 (119) 64过氧化(二)苯甲酰 (121) 65硝化纤维素 (123) 66硝酸胍 (124) 67高氯酸铵 (126) 68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128) 69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129) 70硝基胍 (131) 71 2,2'-偶氮二异丁腈 (133) 72 2,2'-偶氮-二- (2,4-二甲基戊腈)(即偶氮二异庚腈) (134) 73硝化甘油 (136) 74乙醚 (13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对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照GB18218-2009,储存危化品的量超过临界量是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 q2/Q2 + … + qn/Qn ≥1,q为实际用量,Q为临界量。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危险化学品储存明细 液氯储存区内储存有氯气瓶,每瓶1t,最大储存20瓶。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气最大储存量是2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氯气的临界量是5t,q/Q值>1。 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氯储存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0331发布2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要求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要求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二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基本要求,三是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的要求等,相关内容分述如下: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国家对危险化工品的生产使用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如: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5、《氧气站设计规范》 6、《乙炔站设计规范》 7、《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8、《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9、《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10、《石棉工业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定》 在这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定中,均对相应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作出了全面而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危

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单位,除了按一般生产经营单位要求外,还作了专门的规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危险物品的生产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用于生产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其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3、生产、使用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使用危险物品的,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95号令(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精神,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指导安全监管部门和危险化学品单位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在综合考虑2002年以来国内发生的化学品事故情况、国内化学品生产情况、国内外重点监管化学品品种、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和近四十年来国内外重特大化学品事故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3800余种危险化学品进行了筛选,编制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见附件,以下简称《名录》),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名录》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属于以下类别的危险化学品: 1.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 2.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并初沸点≤35℃的液体); 3.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 4.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6.三光气等光气类化学品。 二、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原则上须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化工行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三、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将生产、储存、使用、经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优先纳入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实施重点监管。 四、生产、储存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工艺特点,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严格工艺、设备管理。对使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应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 五、生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针对产品特性,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补充和确定本辖区内实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类项及具体品种。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如发现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存在问题,请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报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做好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工作的同时,要全面推进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识G B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 chemicals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unit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b)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许可证 审查书 申请单位 受理编号东危化安许证受字〔2017〕00号受理日期2017年月日 联系人徐星旻 审查类别变更申请 发证机关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样

项 目序号审查内容审查意见 审查人 签字 备注 1 企业的选址布局是否符合国家及省有关 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布局,当地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划、布局和安全发 展规划;新设立企业和新建危险化学品 生产项目是否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规划的化工园区(包括化工集中区)内。 符合 2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危 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的场所、设施、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否符 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的规定。 符合 3 生产企业总体布局是否符合GB50489、 GB50187、GB50016和GB50160及有关 专业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符合 4 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 品的建设项目是否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 位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和监理,有关的 设备、设施是否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进行制造,项目的建设是否依法通过建 设项目安全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符合 5 是否采用国家及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 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是否生 产、使用国家禁止生产、使用的危险化 学品,是否违反国家对危险化学品使用 的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否 6 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是否是在 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 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不涉及 7 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是否经过国 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或者省有关部门 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 不涉及 8 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 品的装置是否根据工艺安全需要装设自 动化控制系统。 符合 9 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化工装置是否 装设紧急停车系统。 不涉及 10 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的 场所是否装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 泄漏报警等安全设施。 符合

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重大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仝、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

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实用版

YF-ED-J518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 本要求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 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 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 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 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 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 并适时调整。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行业事故响应分级和应急处置要领资料

危险化学品行业事故响应分级和应急处置要领 1. 事故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事故)响应、Ⅱ级(重大事故)响应、Ⅲ级(较大事故)响应、Ⅳ级(一般事故)响应: 2. 事故应急处置要点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2.1. 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 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

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 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 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控制: 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2.2. 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完整word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GB18218-2018 (2018年11月19日发布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 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本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 外; b) 军事设施; 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GB30000.5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5部分:氧化性气体 GB30000.7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 GB30000.8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8部分:易燃固体 GB30000.9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0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0部分:自燃液体 GB30000.1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1部分:自燃固体 GB30000.1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2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储存要求

危险化学品储存要求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储存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 2.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另外,第10条还规定,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4.车站、码头(按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 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六)汽车在运输危险物时应注意什么? 1.汽车在运输危险物时,严禁超载、人货混装。也不准与其他物品混装。 2.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性能良好,标志明显。 3.车厢里如装有危险物品,最好是在周围加垫一些防爆阻燃物品。 4.运送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有专职押运人员。 5.运送危险物品的车辆,遇闹事及人口稠密地区应绕行。 (七)常用化学事故应急装备器材 1.隔绝式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面具,防热服、全身防毒衣。 2.止血、包扎。 3.担架。 4.抢险堵源的各种规格的锤、钳、铲、千斤顶、鼓风送风机、救援绳。 5.防爆应急灯。 6.帐篷等。 (八)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5.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危险化学品行业亟待加强监管(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行业亟待加强监管 (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03

危险化学品行业亟待加强监管(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充装、运输、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危险,威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由于一些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设备简单,上马容易,收效快,受经济利益驱动,企业数量发展很快。这些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分布地域分散,行业中存在着诸如无证生产、生产设备简陋、管理不到位等较多事故隐患。从目前全国情况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屡屡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严重干扰了合法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1、私营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安全隐患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一些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小、见效快、入行门槛低,私营、

个体企业纷纷介入这一行业增大了安全规范生产管理的难度。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日常管理存在诸如不定期检修、安全设施不全、无安全台帐等漏洞和缺陷,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不健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尤其是特种作业持证上岗、转岗培训不落实;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对职工危害防护教育不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生产车间的防火、通风隐患较多,消防器材配备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企业装置不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检修、检测,给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 2、大部分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有关政策缺乏了解。除工商营业执照外,其余各种许可证的未领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溶解乙炔为例,2000年底,全国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600多家,而据保守估计,全国在生产的乙炔企业数超过2000家,无证企业数是有证企业数的两倍多;网上查询内蒙古自治区现期取得溶解乙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18家,而据了解,生产溶解乙炔的企业数有30余家,有近一半的企业未经过许可就擅自建设装置、开工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单元:指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临界量:指对于某种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给人员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包括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未遂事故三种。 6、危险、危害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7、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由于能量的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或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的破坏等) 8、失控是指在生产中,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回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9、危险因素划分为“固有”和“失效”两类。“固有危险因素”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而伤害人员和破坏财物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失效危险因素”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0、作业场所的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3种 11、工艺固有危险性:存在高温、高压、高是能等工艺条件。 12、设备固有危险性:主要是部分工业生产设备存在旋转、往复等运动部件,也有部分设备因工艺要求而存在锐角、狭窄等。 13、工业生产过程主要危险环境:火灾、爆炸(气体、粉尘)、有毒、粉尘、高温、高处及其他危险作业场所。 14、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0年提出了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年更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4年国家安监局当时为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下发的56号文。即《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2004】56号) 15、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后果分析属于重大危险源定量评价的范畴。 常用的有:蒸气云爆炸模型、池火灾模型、重气扩散模型、冲击波超压模型等。 16、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在考虑“人、机、料、法、环”多因素后对人们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 17、在后果分析中考虑的泄漏物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常压液体;(2)加压液化气体;(3)低温液化气体;(4)加压气体。 18、泄漏的原因:从人-机系统考虑造成各种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4类:设计失误、设备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四、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组织确定、公布、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二)公安机关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核发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三)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不包括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固定式大型储罐,下同)生产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依法对其产品质量实施监督,负责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组织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性鉴定和环境风险程度评估,确定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负责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依照职责分工调查相关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环境监测。 (五)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负责危险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概况

编号:SM-ZD-8984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概况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概况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化学工业是基础工业,既服务于其他工业,也制约着其他工业的发展。所以化学工业安全,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都有很大规模,大多是本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化学工业危险性很大,处理和生产的化学品大多数属于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性等特点,容易发生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如1984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醋泄漏事故,造成2000人死亡,5万人失明,20万人中毒;1989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帕萨迪纳乙烯装置泄漏产生蒸气云,引燃爆炸,造成直接财产损失8.12亿美元。又如我国1998年陕西某厂发生(氯、油、硝按)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50多人受伤;20xx年云南文山州某加油站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1989年某油库发生雷击火灾、原油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78人受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