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8.17 KB
- 文档页数:2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综述一、前言大气环境污染是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为了对抗空气污染,各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采取了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工业过程、控制机动车排放、改变燃料类型等。
在这些措施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对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环保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气污染的类型及控制技术1.氮氧化物(NOx)污染氮氧化物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来源包括发动机排气、工业排放等。
氮氧化物不仅会影响人的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当前主要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以及燃烧优化技术等。
2.二氧化硫(SO2)污染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其来源包括燃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硫不仅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损害植被和建筑物。
目前主要的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包括吸收剂法、燃烧优化技术和固定床焚烧技术等。
3.颗粒物(PM)污染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和采煤等。
颗粒物污染对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目前主要的颗粒物控制技术包括电除尘技术、静电除雾技术、过滤技术、湿洗技术等。
4.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不仅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目前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技术、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
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选择中,需要进行技术评估。
与其他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一样,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也需要评估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在评估技术可行性时,需要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工艺特点、运行可靠性等因素。
在评估经济效益时,需要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
另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结果需要考虑其实际应用性。
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际应用条件进行调整。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研究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过了一定的浓度或达到了一定的时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1.呼吸道疾病: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等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患者出现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
长期暴露在大气污染环境中,还容易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2.心血管疾病:大气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空气污染环境中,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3.癌症:大气污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苯、苯并芘等被认为是致癌物质。
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可能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比如肺癌、鼻咽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大气污染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们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
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人体的免疫力将进一步减弱,导致患上各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机会增加。
针对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提高环境监测和管理能力: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及时发现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推广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3.加强工业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工业排污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监管,推广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4.提倡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电动车辆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对空气的污染。
5.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
6.国际合作与共同努力:大气污染无国界,只有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好大气污染问题。
浅谈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论文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中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采取有效的行动。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首先,大气污染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升高,对呼吸系统构成直接威胁,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其次,大气污染中的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并加剧现有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此外,空气污染还与多种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新生儿畸形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联。
因此,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
另外,大气污染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一方面,空气中的臭氧和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植被退化。
另一方面,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还会导致水体酸化,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此外,部分臭氧和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促进作用,引发地球气候的不稳定性。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减少其危害,各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获取大气污染的信息。
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此外,还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鼓励和支持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三部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与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治理挑战。
尽管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大气污染,如淘汰高污染车辆、减少煤炭消费等,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此外,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大气污染的不均衡分布和转移。
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带来的挑战。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综述摘要: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
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大气污染的程度要受到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能源构成、工业结构和布局、交通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应该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
我现在就几个方面阐述:一是大气污染的危害;二是大气污染的原因;三是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关键字: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主要原因1.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主。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力度,颁布并采取了一些大气污染政策和治理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行整体来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还没有完全被控制,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全国进行环保统计的322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占27.6%,三级标准的占28.9%,空气质量超过全国三级标准的超过40.5%。
据另报道:“参加全球大气污染检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总悬浮颗粒年平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3—9倍,5个城市倍列为世界最严重的10个污染城市之中,这五个城市在我国属于中等污染。
”中国已经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任务艰难,任重道远。
在2010年,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238.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85.1万吨。
2.大气污染的危害2.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当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新兴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超过了环境标准,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等。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交通尾气排放,燃煤和燃油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当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1. 酸雨治理技术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后与大气中水汽等组成的雾滴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
酸雨对土壤、水体和植物等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针对酸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燃煤减硫、汽车尾气净化、建筑涂料和油漆的限制以及农业源的氮氧化物减排等。
目前,酸雨的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酸雨的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弱。
2. 大气颗粒物治理技术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目前,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燃煤电厂、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的颗粒物减排技术,以及城市道路的湿扫、喷洒等措施。
中国还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颗粒物排放标准,加大了对非法排放的整治力度。
3. 臭氧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中国城市地区的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提出了降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工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淘汰高排放燃煤电厂等一系列措施。
4. 温室气体排放治理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中国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了对高温排放的限制,鼓励企业进行能源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速度。
大气污染治理与应对策略研究一、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大气污染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现阶段,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废气等等。
大气污染造成了许多危害,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危害空气污染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它会引起头痛、恶心、咳嗽、呕吐等症状。
长期暴露在大气污染中的人,还会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比如说肺癌、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等。
2. 环境危害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同样也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有害气体和微粒质量会使得太阳光无法透过它们,大气污染就会造成地球温室效应进一步恶化,导致气温上升,气候变化等问题。
3. 社会危害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妨碍社会稳定。
这是因为它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它影响了交通和社会活动等等。
二、大气污染治理策略探讨由于大气污染的危害,许多国家都不断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中,下面列出了一些大气污染治理策略:1. 加强环保法律政策实行环保法律政策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要措施,可以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并加大监管力度来确保能够执行。
同时,政府应该采取“治本”和“治标”的方式,加强对环境监管和管理,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存环境。
2. 推广清洁能源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我们需要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3. 减少机动车辆和淘汰高排放老车机动车辆的增加和老旧车辆的使用是大气污染的一大来源,比如黄标车和黑烟车可以更容易地导致空气污染。
因此,政府应该控制机动车数量,推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逐步淘汰高污染老车,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影响。
4. 改善煤炭的制备和使用方法煤炭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改善煤炭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从而减少煤炭的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
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
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
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
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大气污染危害及其治理综述姓名侯文浩学号2012221107210044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深入,社会经济、知识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而工业生产成为提高经济力量的主要力量,但工业生产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原因危害防治措施【正文】一、大气污染含义及其原因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几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1)工业: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工业大气污染工业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将综述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的相关研究文献。
首先,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关注重点。
据统计数据,大气污染是导致世界范围内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直接影响,导致慢性病和早逝的风险增加。
一些研究还发现,大气污染物暴露会对儿童的发育和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大气污染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大气污染物的释放不仅对大气本身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降水沉降到土壤和水体中,对生态系统造成间接影响。
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沉降对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因此,减少大气污染对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大气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关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了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直接损害。
另一些研究则关注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法。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通过模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关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大气污染的监测手段仍需改进、防治政策的执行力度需要加强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大气污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1.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 (1)2.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2)(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4)1.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 (4)2.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5)(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对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的研究国外学者较国内学者要早,主要研究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跨域治理等方面,相关的学术理论也较为丰富。
1.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1)关于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危害研究:Vadillo-Ortega Felipe等人(2014)1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导致人体炎症的发病率上升,而且会影响孕妇妊娠时间,通过评估和假设,证明了空气污染是孕妇早产的一个潜在因素;Sara D.Adar(2015)2等人研究发现大气污染与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突发疾病有莫大的关系,大气污染程度越重,造成突发疾病的概率就会越高;Donald R. Mc Cubbin,MarkA. Delucchi(2015)3研究指出,依靠燃料产生动力的交通工具在行驶中排放的尾气不仅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而且还会提高人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关于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研究:Celic, J.等人(2014)4发现港口和沿海城市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是海运,海上交通工具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燃烧会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硫以及氮氧化物,从而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Mieczyslaw和Jan ZIMNOL(2014)5举例说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自然1Vadillo-Ortega Felipe.Osornio-Vargas Alvaro.Buxton Miatta A.Air pollution,inflammation and preterm birth:a potential mechanistic link[J].Medical hypotheses,2014,PAGES:219-24.2张云权,吴凯,朱慈华,邓芷晴,谭晓东,马露.武汉大气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关系季节差异[J].中国公共卫生.2015(07):926-929.3Donald R. Mc Cubbin,Mark A.Delueehi.The Health Costs of Moto—Vehicle Related Air pollution [J].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2015:253-286.4Celic.J.Valcic.S.Bistrovic,M.Air pollution from cruise ships[C].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14. 5Mieczyslaw LESNIOK,Jan ZIMNOL.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the area of the Goczalkowice Reservoir changes based on wet and dry deposition.GEOREVIEW:Scientific Annals of Stefan cel Mare University of Suceava[J].Geography Series, 2014,PAGES:95-96.因素,认为干湿沉降的变化是造成戈恰科维茨水库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干湿污染沉积的问题是水库管理和大气综合保护的重要方面。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室内空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化居室和改善工作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居室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室内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室内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
优化室内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室内空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可吸入颗粒物。
从目前检测分析,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建筑物自身的污染,室外污染物的污染,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的空气污染特点不同于室外,有其自身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这些特点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制约的因素主要是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通风换气状况以及生活起居方式等。
总体上讲,当室内与室外无相同污染源时,空气污染物进入室内后浓度则大幅度衰减,而室内外有相同污染源时,室内浓度一般高于室外。
室内环境污染物由于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并且作为现代人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其与外界的通风换气是非常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室内和室外就变成两个相对不同的环境。
室内环境污染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响范围广、触时间长、染物浓度高、染物种类多、染物排放周期长、害表现时间不一。
由于室内气相污染物的特点是浓度极低,测定困难,尤其对人长期的健康影响现在尚无完整的资料能为制定标准提供依据,因此极限浓度的标准控制已从避免危害健康的基点上转变到可接受的基点上。
关于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保护对策研究【摘要】大气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保护对策。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探讨大气环境保护措施,评估大气环境污染情况,并介绍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在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保护对策、污染因素、监测与评估、治理技术、研究成果、环境保护、环境影响、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气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因素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90%的人口生活在受空气污染影响的城市地区,每年因大气污染导致的相关疾病和死亡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急需加强对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以有效应对大气污染带来的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围绕大气环境污染的相关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保护对策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和总结当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技术,以期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的各种主要因素,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废气等,并探讨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2. 研究各种大气环境污染对策,包括减少污染源头、提高治理效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及防治策略研究现状总结概述空气污染作为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并总结当前的防治策略研究现状。
一、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不良影响1. 呼吸系统问题: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呼吸系统具有特别的危害。
2. 心血管疾病: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细颗粒物和二氧化氮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3. 癌症:某些空气污染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致癌物质,如二手烟、苯、氨、镍等。
长期接触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增加癌症患病风险。
4. 神经系统问题:空气污染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有关。
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神经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神经退化等问题。
5. 儿童健康:儿童是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
儿童吸入有害污染物后,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他们更容易受到污染物的损害,可能导致气道炎症、肺功能下降等问题。
二、空气污染防治策略研究现状1. 减少污染物排放:采取措施减少工业、交通、农业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是防治空气污染的关键。
政府可以推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2. 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空气质量数据,对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4.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到空气污染防治工作中。
5. 科技创新:开展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发展更高效、低成本的净化技术和治理设备,提高空气质量。
三、空气污染防治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政策执行不力: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空气污染防治政策,但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环境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本文将对环境科学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主要涉及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环境污染治理1. 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研究涉及污水处理技术、水体监测与评价等方面。
文献综述显示,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效果不佳、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重点。
文献综述显示,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涉及到了废气治理、车辆尾气排放控制等技术。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文献综述显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增长等领域。
1. 资源利用与节约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文献综述显示,在能源利用方面,研究者通过开发新型能源技术、制定能源政策等方式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研究者关注节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献综述显示,研究者通过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来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旨在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文献综述显示,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1.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的防治与对策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工业生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果不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势必使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对大气污染的研究和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学者的研究,阐述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大气污染物的组成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 防治措施; 污染原因1前言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汽车的普及度提高,汽油的消耗量增加,一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等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大气污染现象更为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出现持续性的雾霾天气,就是大气污染严重造成的。
所以,要想有效改善大气质量,就必须加大大气污染的控制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营造美好生活环境。
2 大气污染的防治与对策的研究2.1大气污染形成原因部分学者总结的大气污染形成原因2013年学者肖红勋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 煤炭不能完全燃烧,表现在火力发电厂、工业和采暖锅炉以及千家万户的小煤炉没有安装脱尘装置便使得除尘效率很低,进而导致粉尘四处逸散。
(2) 经济结构以及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一些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的大量存在并长期对外排放污染物。
(3) 其它原因,包括焦化、建材以及冶炼金属等乡镇企业,由于它们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以及原材料利用率低,会排放出更多的污染物。
(4)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表现在汽车的增多使得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给大气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5)企业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包括环保排污设备方面以及我国有关大气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部分学者总结了大气污染物的特征2001年学者魏妮,李霁伟通过多年空气质量测定和临床研究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的组成主要为多环芳烃和悬浮颗粒物。
其中,多环芳烃是一类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且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化合物,目前已证实多种多环芳烃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性。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因此,环境工程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环境工程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
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广泛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方法。
例如,采用多级净化系统、化学吸收剂、以及气溶胶技术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PM2.5和有害气体浓度。
二、水污染治理与废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是另一个紧迫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污染的水体,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废水处理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里,生物降解、膜分离、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技术等多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去除各类污染物,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水处理的经济可行性。
三、土壤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土壤采样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技术。
例如,利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实现土壤的修复与治理。
四、噪声污染控制与隔音技术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降低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噪声控制和隔音技术。
近年来,隔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优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改善噪音的传播路径,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环境管理和政策导向的方法,以确保环境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浅谈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论文目录摘要 11 引言12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污染物 12.1大气污染的概念 12.2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23 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34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4.1 臭氧层的破坏 34.2 全球气候变暖 34.3 造成酸雨 45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45.1二氧化硫 SO2 主要危害 45.2悬浮颗粒物 TSP(如:粉尘、烟雾、PM10) 45.3氮氧化物 NOX(如:NO、NO2、NO3) 45.4一氧化碳 CO 55.5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 55.6重金属(如:铅、镉) 55.7 氰化物及氟化物 56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66.1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66.2 改进燃料结构,合理利用能源 66.3 集中供热,节能减排 66.4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66.5 采用高效除尘设备76.6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7结语7参考文献: 7浅谈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姓名:张娟凤学号:20105051134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指导教师:牛明改职称:讲师摘要: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对人类生活环境、生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危害的现象。
目前已知的大气污染物有100 多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目前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型污染为主。
要针对目前的大气现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
关键词: 大气污染;危害;防治措施1 引言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的确令人鼓舞。
但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人类向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在不断地增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温变暖,臭氧空洞出现……,人们亲历了环境污染之苦,痛感现在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也有重蹈工业发达国家污染事件的危险。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
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
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
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
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
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结论
目前,大气污染形式仍然严峻,且极有可能仍持续较长时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大气环境的好坏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在业方式的转型及国家的调控下,青山绿水蓝天也将重现人间。
参考文献
[1]陈仁杰. 复合型大气污染对我国17城市居民健康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3.
[2]郝吉明,程真,王书肖.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 环境保护,2012,(09):17-20.
[3]李雪松,孙博文. 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属性及政策演进:一个分析框架[J]. 改革,2014,(04):17-25.
[4]李培,王新,柴发合,王淑兰,王锷一,胡敏,王瑞斌,严刚,任洪岩,吴玉萍,谢永明.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J]. 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2011,(05):8-14.
[5]蒋轶伦. 中国城市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质量和近海生产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
姓名:刘桂生学号:41524374 班级:通信1503 学院:计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