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玻璃仪器自校准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30.77 KB
- 文档页数:6
玻璃器皿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范围适用于化验室所有玻璃器皿。
3职责化验员负责玻璃器皿的洗涤、使用、校准、保管等工作。
4内容4.1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4.1.1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类1)酸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是固定配合该滴定管的,所以不能任意更换。
要注意玻塞是否旋转自如,通常是取出活塞,拭干,在活塞两端沿圆周抹一薄层凡士林作润滑剂,然后将活塞插入,顶紧,旋转几下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几乎透明)即可。
注意凡士林不要涂得太多,否则易使活塞中的小孔或滴定管下端管尖堵塞。
在使用前应试漏。
涂凡士林一般的滴定液均可用酸式滴定管,但因碱性滴定液常使玻塞与玻孔粘合,以至难以转动,故碱性滴定液宜用碱式滴定管。
但碱性滴定液只要使用时间不长,用毕后立即用水冲洗,亦可使用酸式滴定管。
2)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管端下部连有橡皮管,管内装一玻璃珠控制开关,一般用做碱性滴定液的滴定。
由于橡皮管的弹性会造成液面的变动,其准确度不如酸式滴定管。
具有氧化性的溶液或其他易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在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是否破裂或老化及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无渗漏后才可使用。
3) 使用前的准备a) 在装滴定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应不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管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滴定液被水稀释。
b) 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超过标线刻度零以上,这时滴定管尖端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
如为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弯曲向上,然后捏开玻珠,气泡即可被溶液排除。
c) 最后,再调整溶液的液面至零刻度,即可进行滴定。
4)注意事项a) 滴定管在装满滴定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挥发而使管内溶液降温(在夏季影响尤大)。
手持滴定管时,也要避免手心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以免手温高于室温(尤其在冬季)而使溶液的体积膨胀(特别是在非水溶液滴定时),造成读数误差。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玻璃量器校验作业指导(依据标准:《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1、目的规范我站玻璃量器的容量校验2、编制依据《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年,第六章第三节量器的容量检定。
3、适用范围对新购玻璃量器标称容量的校验。
4、仪器设备及试剂4.1测水温用的玻璃温度计(检定合格)。
4.2能准确称至0.01g和0.05g的天平各一台(检定合格)。
4.3符合GB6682-86的三级实验室用水。
5、玻璃量器的校验5.1校验方法称量一定体积的水,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将水的质量换算为体积。
在各种温度下水的密度是已知的,现有称量技术也可满足准确称量至0.01克,以因而衡量法可作为校准量器容量的依据。
量器的标称容量通常是指在20℃时的容量,将t℃下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时,需考虑: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空气中称量时空气浮力的校正值;温度改变引起玻璃仪器热胀冷缩,导致容量改变。
为便于计算和应用,可将此三项校正值合并为一个总校正值γt。
计算式如下:WtV20=+tdt-]1[⨯000026.0)(20WtV20=rt式中V20——20℃时水的体积Wt——t℃时水的质量Dt——t℃时水的密度水再10—40℃之间的γt值只可查表1表1 水在10—40℃之间的γt值校验容量时,先对量器的某一容量标线内所容纳或放出的水进行称量,在查处该温度下水的γt值,根据V20=Wt/γt计算出在20℃时的真实容量.为控制校验质量,一批中必须同时校验同一规格的经计量检定合格的玻璃量器。
5.2滴定管的校验判读滴定数据时,观察者的视线应和相应分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液体最下层弯月面的最低点与分度线的上缘水平相切。
观察环形线滴定管的液面时,应使同一分度的前后线重合,此时观察者的视线即与分度线位于同一水平上,按液体弯月面的最低点读取数据。
读取乳白背蓝线量器数据时,则应取蓝线尖端所在位置的数据。
5.2.2校验工作5.2.2.1校验操作应在天平室中进行。
玻璃量器校正作业指导书1、目的:建立定量容器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玻璃容器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容器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3适用范围:适用于QC实验室定量容器(量瓶、滴定管、吸量管)的校正。
4责任人: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规定:5.1. 总则:5.1.1检定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规定的方法实施5.1.2.所有玻璃量器使用前均需按本规程校正,其各种技术指标均应达到A 级标准要求,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三年,无塞滴定管检定周期为一年。
5.1.3 所有玻璃量器应透明、光洁、质地均匀、无缺陷。
应印有A级标志和各种规格玻璃量器规定的色标。
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与器轴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应符合规定。
5.1.4其他规定应符合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要求5.2.检定条件与设备5.2.1.工作室温度不宜超过20±5℃,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至少1小时以上,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小时。
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5.2.2. 待校正仪器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5.2.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5.2.4. 应有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5.2.5.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5.2.6 密合性:应符合下列要求5.3. 检定方法:5.3.1 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5.2.1.项下纯化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5.3.2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5.2.1项下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上约5mm处,迅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准确地调到刻度,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1. 目的规定常用玻璃量器的校准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新购入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和单标线容量瓶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的校准。
3.职责3.1操作人员负责校准常用玻璃量器,填写常用玻璃量器校准原始记录。
3.2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操作是否符合规程。
4.校准条件4.1校准时工作室温度不宜超过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
4.2衡量法用介质——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校准设备:4.3.1相应称量范围的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校量器允差的1/10。
4.3.2温度范围0~50℃的温度计。
4.3.4有盖称量杯或具塞锥形瓶。
4.3.5校准用的架和夹。
5.校准步骤及方法5.1外观检查5.1.1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
量器的口应与量器纵轴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溶光的缺口。
滴定管和吸管的流液嘴,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 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5.1.2滴定管及具塞量瓶应具有良好的密合性。
5.2容量校准采用衡量法进行容量校准。
按如下步骤操作:5.2.1清洗被校量器:量器可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
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
使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液面。
5.2.2洗净的量器(先进行干燥处理)应提前放入工作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5.2.3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校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如果校准量瓶则取一只洁净干燥的待校量瓶),进行空称量平衡。
5.2.4将被校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中(量瓶应注纯水至标线),称得纯水的质量值m 。
5.2.5在调整被校量器弯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用水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
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V 20按下式计算:[])20(1)()(K )(K V A W B AB 20t t t m -+--=⋅=βρρρρρ其中, 式中:V 20——标准温度20℃时的被校玻璃量器的实际容量,mL ;B ρ——砝码密度,取8.00g/cm 3;ρ——测定时实验室内的空气密度,取0.0012g/cm3;Aρ——蒸馏水t℃时的密度,g/cm3;Wβ——被校玻璃量器的体胀系数,℃-1;t——校定时蒸馏水的温度,℃;m——被检玻璃量器内所能容纳水的表观质量,g。
玻璃仪器检定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化学分析玻璃器皿的检定。
2 范围适用于化学分析玻璃器皿的检定。
3 引用标准《水泥及其原材料化学分析》。
4 检定方法4.1 滴定管的检定方法(衡量法)将待检定的滴定管仔细洗涤干净,•连同蒸馏水在天平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室温达到平衡,用检定过的温度计准确测量蒸馏水的温度。
将具塞的50ml锥形瓶洗净, 外部擦干, 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01g),往冼净的滴定管中装满蒸馏水,调节至0.00刻度。
然后往上述已称过质量的锥形瓶中,以每分钟不超过10ml的流速,放入10ml水( 不必恰好等于10ml,但相差也不得大于0.1ml),盖紧塞子,称出"瓶+水"的质量,•此两次质量之差即为放出水之质量。
用同样的方法称量滴定管中0到20ml,0到30ml,0到50ml•待刻度间的水的质量,用实验温度时1ml水的质量除每次得到的水的质量,•即可得到相当于滴定管各刻度间容积的实际毫升数。
在以后标定溶液和测定试样时,•滴定管中标准滴定溶液均应从零刻度开始,即与检定时相同,以减少误差。
计算时,应用校正值对放出的溶液体积进行校正。
4.2 移液管的检定方法4.2.1 洗净一支移液管,吸取蒸馏水至刻线处,然后往上述已称过质量的锥形瓶中,以自然流速放入所吸取的蒸馏水,盖紧塞子,称出“瓶+水”的质量,此两次质量之差即为放出蒸馏水的质量。
用实验温度时放出水的质量除以该温度时1ml水的密度,即可得到此移液管的实际毫升数。
4.2.2 容量瓶、移液管的相对检定洗净1支25ml的移液管,再取清洁、干燥的250ml容量瓶1只,•用移液管准确移取纯水10次,放入容量瓶中•,然后观察液面最低点是否与标线相切,如不相切,应另作标记。
经相互检定后,此容量瓶与移液管可配套使用。
4.3 刻度吸管的检定方法同滴定管。
4.4 量器的检定方法(衡量法)将待检定的量器仔细洗涤干净,连同蒸馏水在天平室内放置一段时间(0.01g),往冼净的量器中装满蒸馏水,调节至刻度。
玻璃仪器的校准玻璃仪器的校准一、容量瓶的校准1、目的:制订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日常检测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50ml、100ml、200ml、250ml、1000ml单标线容量瓶的校准3、校正规程:将洗净、干燥、带塞的容量瓶准确称重(准确至0.01g即可),注入蒸馏水至水的弯月面底部与容量瓶颈上的标线相切。
记录水温,用滤纸吸干瓶颈内水滴,盖上瓶塞准确称重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容量瓶内容纳的水重。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2)来除水重,即可算出容量瓶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的真是容积)。
4、结果处理:根据上述自校项目的自校数据,查表1,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表一标称总容量(ml)50 100 200 250 500 1000 容量允差(ml)±0.10 ±0.10 ±0.30 ±0.50 ±0.80 表二温度℃克数 g 温度℃克数 g 温度℃克数 g0 998.24 14 998.04 28 995.441 998.32 15 997.93 29 995.182 998.39 16 997.80 30 994.913 998.44 17 997.65 31 994.644 998.48 18 997.51 32 994.345 998.50 19 997.34 33 994.066 998.51 20 997.18 34 993.757 998.50 21 997.00 35 993.458 998.48 22 996.80 36 993.129 998.44 23 996.60 37 992.8010 998.39 24 996.38 38 992.4611 998.32 25 996.17 39 992.1212 998.23 26 995.93 40 991.7713 998.14 27 995.69二、移液管的校准1、目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物质分析的准确性。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常用玻璃量器测量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量筒、容量瓶等玻璃量器的校准。
3.责任:质检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 仪器、器具及校准条件:4.1.1仪器、器具: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超级恒温槽(准确到0.1℃)、温度范围0~50℃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容量瓶、离子交换纯水。
4.1.2 校准室温在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小时。
恒温槽温度设定在20℃,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4.2 校准准备:将需校准的量器清洗干净,倒置沥干,。
将纯化水提前置入已开启的恒温槽内,并记录恒温槽的温度。
4.3 衡量法校准:4.3.1 将吸量管充纯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外壁的水,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量出式量筒充纯水至最高刻度线。
在调整液面的同时,应观察并记录恒温槽的水温。
4.3.2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容器的容量瓶,称得空瓶质量。
4.3.3 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或倒入容量瓶,称得纯水质量(m)。
4.3.4 对分度吸量管应选择3个刻度线进行校准,每个刻度线均应符合容量允差。
4.3.5 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V20,单位ml)按下式计算:简化计算公式:V20=m﹒K(t)K(t)值可查附表3。
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值,即可由上式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
4.3.6 校准次数至少2次,2次校准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附表1-1:(钠钙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附表1-2:(硼硅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附表2:单标线吸量管容量允差标称容量/ml 1 2 510容量允差/ml A ±0.007 ±0.010 ±0.015 ±0.020B ±0.015 ±0.020 ±0.030±0.040附表3:分度吸量管容量允差(流出式、吹出式)标称容量/ml 1 2 510分度值/ml 0.01 0.02 0.050.1容量允差/ml A ±0.008 ±0.012 ±0.025 ±0.05B ±0.015 ±0.025 ±0.050 ±0.10附表4:量筒容量允差标称容量/ml 10 25 50 100 500 1000 2000分度值/ml 0.2 0.5 1 1 5 10 20容量允差/ml量入式(In)±0.10 ±0.25 ±0.25 ±0.5 ±2.5 ±5.0±10(Ex)±0.20 ±0.50 ±0.50 ±1.0 ±5.0 ±10 ±204.4 注意事项:4.5.1量器的校准周期:一年一次。
玻璃仪器检定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玻璃仪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它在科研、化学分析、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为保证玻璃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其进行定期检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玻璃仪器检定作业指导,以确保检定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定前准备1. 确定检定仪器的种类和规格,并核对仪器与记录的一致性。
2. 检查仪器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如有破损或污物应提前进行修复和清洗。
3. 准备好检定所需的标准样品、测量工具和故障排除工具。
三、检定步骤1. 温度检定a) 使用合适的温度计对检定仪器进行温度校准。
b)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定仪器放置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记录读数并计算误差。
2. 容量检定a) 使用准确的容量瓶和分液管对检定仪器进行容量校准。
b) 分别称量准确的水样,注入被检定仪器中,记录注入的体积并计算误差。
3. 精确度检定a) 使用标准样品,进行仪器的精确度测试。
b) 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方法,计算出检定仪器的误差范围。
4. 透明度检定a) 使用透明度计对测量仪器的透明度进行测定。
b) 将透明度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检定仪器的误差。
5. pH值检定a) 使用标准缓冲溶液对检定仪器进行pH值校准。
b) 将标准缓冲溶液注入被检定仪器中,记录读数并计算误差。
四、记录和报告1. 在检定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和结果。
2. 将检定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每个仪器的误差范围。
3. 生成检定报告,包括被检定仪器的详细信息、检定结果和误差分析。
五、检定频率和维护1. 确定每个仪器的检定频率,并建立相应的检定计划。
2. 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如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或不准确现象,应及时进行修理和校准。
结语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玻璃仪器检定作业指导,帮助实验室人员正确进行玻璃仪器检定,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定工作是保证实验室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我们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玻璃量器内部校正作业指导书1.目的建立玻璃量器的验收/内部校正规程,确保玻璃量器的精度要求。
2.适用范围滴定管、吸量管(移液管)、容量瓶。
3.校正内容3.1 容量瓶的校正3.1.1 将被校正的容量瓶先干燥,取烧杯盛放校正用水,水及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60分钟,记下水温。
3.1.2 称空容量瓶重,然后加水至刻度,注意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否则应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两次差数即是容量瓶中水的重量W t,记录纯水温度。
3.1.3如容量瓶无刻度或与原刻度不符,用纸条与水面的凹面成切线贴成一圆圈,然后倒去水,在纸圈上涂上石蜡,再沿纸圈刻一圆圈,涂上氢氟酸,两分钟后,洗去过量的氢氟酸及除去石蜡,即可见容量瓶上的磨擦刻度。
根据国家规定,容量瓶允许的误差范围(ml)如表1。
表1 容量瓶允许的误差范围3.2 移液管/吸量管的校正3.2.1 取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其重量。
取烧杯盛放校正用水,记下水温。
3.2.2取内壁已洗净的移液管,按照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重量,两次差数即为移液管中的重量W t,记录纯水温度。
根据国家规定,移液管允许的误差范围(ml)如表2。
表2 移液管允许的误差范围根据国家规定,刻度吸管(吸量管)允许的误差范围(ml)如表3。
表3 吸量管允许的误差范围3.3滴定管的校正3.3.1取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
取干净烧杯盛放校正用水,记下水温。
3.3.2将被校正的滴定管装入水,调节弧形液面运载刻度零处,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的水至锥形瓶中(根据滴定管大小及管径均匀情况,每次可放5或10mL),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第二位,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然后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的校正。
常用滴定管分五段进行校正,如25.00mL滴定管可按0.00~5.00mL,0.00~10.00mL,0.00~15.00mL,0.00~20.00mL,0.00~25.00mL等五段进行校正,记录纯水温度。
玻璃量器自校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玻璃量器自校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新购和使用中的玻璃量器(表1)的校验。
二、编制依据:JJG196-2006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三、检测项目及方法:3.1校准项目3.1.1分度吸量管表23.1.2量筒/量杯/具塞量筒表33.1.3容量瓶表43.1.4单标线移液管表53.1.5酸式/碱式滴定管表63.2校准条件与设备3.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3.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3.2.3所用设备表73.3校准过程3.3.1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3.3.2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