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名著导读 15届
- 格式:ppt
- 大小:504.50 KB
- 文档页数:25
鲁滨逊漂流记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男人在荒岛上的生存与冒险故事。
其中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是故事中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两章的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鲁滨逊的成长和生存之道。
第十三章中,鲁滨逊开始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回到文明社会的冲动。
在经历了漫长的孤独时光后,他开始怀念起人类社会的种种便利和舒适。
他决定修建一艘小船,准备离开荒岛。
在努力了许多天后,他终于完成了小船,并在一天的早晨开始了他的归程。
第十五章中,鲁滨逊的归程并不如他所愿。
在海上遇到了一场大风暴,小船被风浪卷起,鲁滨逊被掀翻在海中。
在艰难地挣扎了许久后,鲁滨逊终于沉沉地睡去。
当他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被救起,并发现他被送到了一艘船上。
这艘船正是之前路过荒岛时的一支海军队伍,而船长正是他曾经在葡萄牙见过的那位水手。
通过这两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在漂流过程中的坚韧和勇气。
尽管他在荒岛上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生存的渴望和对回归文明社会的向往。
在逆境中,他不断学习和努力,最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归程。
这两章也展现了鲁滨逊的人性和对人类社会的眷恋。
尽管他在荒岛上度过了许多年,但他对文明社会的依恋从未减弱。
这种对人类社会的向往和珍视体现了鲁滨逊内心的温暖和善良,也表现出他对家园和亲情的珍爱。
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重要篇章,通过这两章的内容,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鲁滨逊的成长和生存之道。
他在漂流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眷恋和家园的珍爱,让我们对这个经典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愿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像鲁滨逊一样,面对困难不气馁,勇往直前,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文章需重点查查看准确的内容并予以补充】。
第二篇示例:《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名著之一,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历程。
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是故事中的两个重要章节,展现了鲁滨逊在孤岛上的求生和探险之旅。
《鲁滨孙漂流记》名著导读【第一阶段阅读指南】……………………………………………………………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早年经商,到过欧洲大陆各国,并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
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
主要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一座荒岛之上,在那里独自生活了28年。
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
文章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勇者形象。
鲁滨逊是一位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现代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卢梭鲁滨逊代表一般的人性,无论他的智力还是道德都没有超出人性的中等状态,他身上唯一特殊的是这种“结合了事业与漫游的精神”。
——柯勒律治《鲁滨逊漂流记》分____章,共____节,第1~4周我会阅读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的内容。
第一章(第1节)出海内容概要 鲁滨逊从小就痴迷于航海,鲁滨逊的父母劝诫他留在家乡从事一门好的职业,在舒适的环境里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
1651年,鲁滨逊不顾父母的劝阻,悄悄离开了家乡,踏上了第一次航海之旅,结果途中遭遇风暴,险些丢了性命。
积极建造住所,寻找可以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阅读目标①刚到荒岛的时候,鲁滨逊面临着哪些困难?②鲁滨逊列举出的“好事”和“坏事”分别有哪些?(在书中标出相关语句)阅读技巧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
(对应教材P93单元导读要求)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第1节)至第二章(第3节),书中描写的主要内容你都了解了吗?下面的思维导图展示了其中3个章节的主要情节内容,请试着根据名著的内容将关键词补充完整。
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课堂引入一、填空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
2.鲁滨逊生活的孤岛叫______。
3.《鲁滨逊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逊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险是_______。
4.《鲁滨逊漂流记》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5.《鲁滨逊漂流记》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经历,第二部分写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多年孤独的时光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你认为全书的精华是第_____部分。
6.《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用了第_____人称的角度来描写的。
二、选择1.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国籍)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
A.美国B.英国C.西班牙D.巴西2.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A.28 B.10 C.8 D.213.作者在《鲁滨逊漂流记》小说中主要通过()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外貌描写4.在孤岛上()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A.《金刚经》B.《易经》C.《诗经》D.《圣经》5.鲁滨逊是什么时候漂到孤岛上的?()A.1687年7月11日B.1659年9月1日C.1659年9月30日D.1660年1月1日6.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给它起名叫波儿。
A.鹦鹉B.海蜇C.海龟D.老鹰三、连线题鲁滨逊先后出海四次,请将每次的遭遇连线。
第一次去非洲经商。
第二次他们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
第三次贩卖黑奴,遭遇飓风,船在南美洲一个岛屿附近突然触礁,遭灭顶之灾。
第四次目的地是伦敦,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知识梳理1.写作背景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岛上,四年后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成了一个野人。
鲁滨逊漂流记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的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记》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十三章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他发现了一只甲壳虫,这让他开始想念人类社会。
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每天写日记。
后来,他遇到了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他的荒岛附近抛了锚。
鲁滨逊帮那位船长夺回了船,跟船长一起回到了英国。
他们走时带走了两个也想回英国去的老实的水手,而让闹事闹得最凶的一些水手留在了岛上。
第十五章则主要讲述了鲁滨逊离开荒岛后的经历。
他回到英国后,发现自己的家人都以为他去世了,已经为他举行了葬礼。
后来,他重新回到岛上,发现那些西班牙人已经回来了,并在岛上居留了下来。
他们开始时争吵不和,但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兴旺的殖民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阅读原著或查阅相关文献。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第15章5篇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第15章5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使我们受益匪浅带给了无限的想象,这是一本值得去深思熟虑的好书。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第15章,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第15章【篇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好书,能让我们学会许多知识。
这段时间,我们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勇敢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后来被救,回到了英国。
虽然鲁滨逊这样的经历我们会遇上的概率很小,甚至可能没有。
但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向鲁滨孙那样,掌握一些生存的本领,这样才能让我们成为独立自强的孩子。
记得那一天,父母都上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做完作业后,我摸摸肚子,饿了。
想起妈妈临走时说,饿了就蒸鸡蛋。
可妈妈告诉我方法时,我却因为走神,忘了。
不管了,试试看吧!我在锅里放好水,再把鸡蛋放进去。
然后把煤气炉打开,最后把锅盖盖上。
大功告成!我满意地点点头。
但是,要等5分钟?还是10分钟?唉,刚才干嘛走神啊??先等5分钟吧。
5分钟到了,我把热乎乎的鸡蛋拿出来。
应该可以了吧?我小心翼翼的剥开蛋壳。
才刚咬了一口,黄色的蛋液就流了出来,还没熟!我叹了口气,把另外一个鸡蛋和剩下的大半个都扔进垃圾桶。
我暗暗给自己打气: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下次一定可以的!我又拿出了两个鸡蛋,按照之前的步骤做好。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熟练多了。
之前鸡蛋没熟,应该是时间不够。
要多久呢?忽然,我眼前一亮:可以向网络“老师”请教啊!说干就干,我拿出手机上网搜索:原来,要10分钟才行啊!10分钟过去了,我揭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
剥开蛋壳后,我并不急着吃,而是把鸡蛋掰开,看到里面黄澄澄的蛋黄后,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成功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教会我的不只是要学会生存的本领,还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敢坚强的品质,这些东西让我终身受用!这本书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着,因为它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第15章【篇2】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强自立无非是老师和家长们口头上的唠叨话,可自从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自强自立的真正含义。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一.文学常识作者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二.内容简介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一次航行中,船遭遇风暴,在南美洲一个无名小岛触礁,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鲁滨逊只身一人漂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
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
直到第28个年头(鲁滨逊在岛上前后生活28年2个月19天)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
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三.小说结构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写鲁滨孙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经历。
四.典型情节(一)鲁滨逊在流落荒岛之前的几次航海经历①19岁时随朋友父亲的船往伦敦,途中遇风暴,后获救。
②去非洲经商,他从那儿购买了一些廉价的货物,假珠子、玩具、刀子、剪子、玻璃器皿等到非洲经商,和当地土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物资,获得盈利几十倍。
③往非洲几内亚做生意,遭土耳其海盗袭击,被俘后当了两年奴隶。
后来借一次出海的机会逃出,到达巴西,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种植园主。
④从巴西乘船去非洲购买黑奴,遇风暴,漂到荒岛。
鲁滨孙在流落孤岛之前的经历的作用:流落荒岛前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一些必要的航海知识,使其在性格上逐渐成熟;另外,他在巴西做种植园主的经历和财产也为他以后的生活打下了物质基础。
(二)鲁滨逊在“绝望岛”生活经历典型情节1.流落荒岛鲁滨逊出海冒险,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
名著导读之《鲁滨孙漂流记》知识梳理_中考语文《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鲁滨孙漂流记》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创作背景: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
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
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
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
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
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
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内容简介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他瞒着父亲出海,到了伦敦,从那购买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
九年级师生共用讲学稿《鲁滨孙漂流记》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内容2把握人物形象3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导语一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
他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
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笛福作为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
他的小说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
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自14至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航海成为每各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种理想,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孙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二写作背景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三小说简介我父亲原来指望我学法律,但是我却一心想去航海。
有一天,我去赫尔城,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动心了,我必须跟他而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我十九岁。
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我感到全身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怖。
我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回到我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
可是第二天风停了,浪也歇了。
太阳西沉,继之而来的是一个美丽可爱的黄昏,这时又喝了我的同伴酿的一碗甜酒,我就把这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的这种习性给我的一生招来了巨大的不幸——任性的行动常给我带来灾难,可我总不肯在灾难来临的时刻乘机悔改。
16.鲁滨孙漂流记一、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一篇长篇小说,本课内容主要是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合而成。
《鲁滨孙漂流记》叙述的是17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彤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生活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羊圈,使荒岛面貌有利改变,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反回故乡。
课文的梗概按鲁滨孙的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在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都得为自己寻找食物。
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目前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工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孙在严酷的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的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