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清境农场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8.39 MB
- 文档页数:17
台湾清境农场案例分析台湾清境农场案例分析的相关概念清境:指台湾东部县市位于台湾海峡两岸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区。
清境农场,清境农场,又称清境蔬果世界,是台湾新北市宜兰县的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处以农业为主的游乐园。
农场内有大片的蔬菜园、花海草坪、果园、玩具乐园、水上乐园、温泉中心等景点,提供各类农场体验,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清境农场案例的中,清境农场案例是指清境观光农场当年推出的一项营销策略。
该案例旨在通过提供优惠价格以及增加一些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清境观光农场游玩。
为了实施这项策略,清境观光农场对其服务进行了改进,包括提供更多的设施,如影音设施、游泳池等,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服务团队。
该案例也采取了一些营销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比如发布宣传片,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等等。
台湾清境农场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清境农场位于台湾花莲县的清境乡,面积约为500公顷,是一个几乎完全生态化的农场。
农场有层层叠叠的绿竹、梅花和杉木,以及葱郁的茶园,还有丰饶的水果园、蔬菜园和绿色的草地。
清境农场的经营者以传统的农耕方式把农村文化和清境的美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农业新景象。
案例分析:1. 农场受众:清境农场的受众主要有当地村民、外来游客以及农业投资者。
2. 所提供的服务:清境农场主要提供的服务有农业旅游、农耕体验、绿色农业投资等。
3. 活动营销:清境农场通过社交媒体及各类活动营销,向外界宣传农场及推广清境农场旅游。
4. 经营模式:清境农场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新鲜的农作物,并集中精力打造农业旅游和体验式游玩。
5. 管理策略:清境农场力求最大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营造舒适的游玩环境,同时不断改善农场管理水平和经营模式,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为什么需要台湾清境农场案例分析1. 清境农场案例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
农文旅融合案例那我给你讲个袁家村的例子呗。
袁家村啊,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没啥特别的。
但人家现在可火得不得了,为啥呢?这就是农文旅融合的妙处啦。
首先呢,在农业方面,袁家村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
那些蔬菜水果啊,可都是村民们精心种出来的,绿色又新鲜。
比如说他们的苹果,咬一口那叫一个脆甜。
然后呢,文化这块儿就更有意思了。
袁家村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你一走进村子,就像走进了一个民俗博物馆。
古色古香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作坊到处都是。
像什么做豆腐的、酿醋的小作坊,游客能直接看到这些传统手艺是咋做的。
你看着那白白嫩嫩的豆腐在师傅手里成型,就觉得特别神奇。
而且这些手艺人还会给你讲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啊。
旅游就更不用说了。
村子里的街道规划得特别好,各种小吃店、民宿琳琅满目。
那些小吃可都是地道的陕西美食,肉夹馍、凉皮、油泼面,每一样都能让你馋得流口水。
游客们来这儿啊,白天就逛逛手工作坊,体验一下传统文化,再去农田里看看那些农作物,感受一下田园风光。
晚上就住在特色民宿里,那民宿的风格也是充满了乡村的韵味。
袁家村就是把农业、文化和旅游这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游客们既能吃到美食,又能体验文化,还能亲近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举多得,所以才吸引了那么多游客,从一个小村子变成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打卡地呢。
再给你讲个台湾的清境农场。
这个清境农场啊,那可是农文旅融合的一个典范之作。
它的农业做得很有特色,有大片大片的草地,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那些羊儿啊就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
这些羊不仅是农场的重要产出,也是吸引游客的活招牌。
在文化方面呢,清境农场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
台湾原住民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你能看到原住民风格的建筑,还能看到他们独特的歌舞表演。
这些表演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演员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边唱边跳,讲述着他们民族的故事,游客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旅游方面就更绝了。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周 琼,曾玉荣,杨勋华(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周琼(1969-),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台湾农业与动物科学研究(E -mail :z q5969@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S TIF -R01)摘 要:台湾休闲农业有很多成功的多角化经营模式,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多种多样,其构成按层次可分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按产业可分为综合性农场及休闲动植物种养业、加工业等。
本文摘要介绍几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并提出值得大陆借鉴的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合法化、健康化和数字化。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典型案例中图分类号:F590.7;F 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09)04-00-0 “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
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并催生了1999年4月30日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
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据调查,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公布之前,台湾休闲农场只有35个,1999年以后,新设立休闲农场584个;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1102个[1];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的休闲农场已经有2500多个,目前已经超过3000个[2];截止到2009年2月28日,台湾已有2629个合法民宿[3]。
从规划到开发,台湾休闲农业案例深度解读导语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随着现代人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休闲农业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
案例一宜兰休闲农业项目介绍宜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6. 6万。
农业一向是宜兰的重要产业,主要作物为稻谷。
渔业是宜兰另一项重要产业,绵长的海岸线使得南北渔业发达。
宜兰是个多山的县,山的环抱致使兰阳平原形如畚箕,宜兰森林茂密,乔木丛林栉比。
近年,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
发展规划1、健全的协会组织。
宜兰现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宜兰县休闲农业策略联盟、宜兰县国际会议展览协会、宜兰县乡村民宿发展协会。
2、丰富的会展活动。
现有宜兰绿色博览会、宜兰国际绿色影展、宜兰好礼农产展售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宜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3、拓展培训产业。
宜兰开展台湾休闲农业“休闲农场管理”培训以及新兴科技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职业培训等,已经形成拓展培训产业链。
4、丰富的节事体验活动。
仲夏宜兰农村夏令营、2007罗东溪休闲艺术节、罗东运动公园定向越野嘉年华、2005东山茶米节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观光活动。
5、宜人的休闲环境。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永兴茶园休闲农场、乡村休闲教育农场、古忆庄休闲农场构成了宜兰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开发借鉴宜兰以休闲农业搭建科技农业与服务业之桥,拉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
通过贯穿全年的节、会、展、演、赛以及以特色文化元素叠加促进休闲农场的体系构建。
依托专门组织进行休闲农业、会展观光业的整体营销,开发创意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案例二福寿山农场农场简介福寿山农场位于台湾台中县台家梨山南侧,海拔1800-2584公尺,群山环抱,视野开阔,总面积803公顷。
云雾变化万千,加上拥有独特的田园景观,被誉为“台湾小瑞士”。
案例⼁7个国内外创意观光农场如何玩“⼩清新”?⼀、乡村度假——美国⿊莓牧场:最奢华的乡村度假地⿊莓牧场建成于1940年,坐落在⽥纳西⼤烟⼭脚下,以其优美的⾃然风光闻名,是美国最奢华的私⼈牧场之⼀,并拥有美国最奢华的乡村酒店,总占地⾯积为4,200英亩,是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观光游览等功能于⼀体的乡村度假旅游(专题阅读)区。
1、项⽬功能分区2、旅游体验亮点美⾷学校:会议接待和餐饮区是度假村的主要服务功能区,⼈们在此享受美⾷的同时,还可以在定期开放的美⾷学校学习烹饪。
牧场也会定期举⾏以美⾷为主题的节⽇,如品酒节等。
农业⽣产活动体验:牧场70%的餐饮⾷材基本由牧场⾃给,游客可以亲⾃参与到牧场的农业⽣产活动中来,了解农业知识,体验亲⼿劳动的快乐。
果园采摘体验:果园的果实不仅供应内部餐厅,还制作各种加⼯品,游客也可进⼊果园采摘并参与加⼯。
可以让⼩朋友们参与到其中,采摘胡萝⼘,挤压苹果酒提供各类体育活动:度假村为游客提供基本的体育场地,可供游客选择的运动活动有⽹球、⽻⽑球、槌球戏、陶⼟飞靶、钓鱼、推圆盘游戏等。
户外运动活动:单车⾃驾、骑马、徒步远⾜、划独术⾈、⽊筏漂流、摩托车、露营和热⽓球等各种野外活动,还设计有3.5英⾥的漫步道。
农庄spa馆:⽣态富有⽥园⽓息的spa缓解疲劳,净化⼼灵,或者清早在园区的林地、草坪等等⼈们喜爱的地⽅进⾏瑜伽练习,也成了度假村的⼀⼤休闲亮点。
⼆、休闲农业——台湾南投清境农场:⾼⼭上的清静之境清境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全部⾯积⼴达800多公顷。
清境农场设有国民宾馆、青青草原、畜牧中⼼、旅游服务中⼼、游客休闲中⼼、寿⼭园⽣态区、清境⼩瑞⼠花园,将⾃然景观与农牧⽣产相结合以发展休闲农业。
1、项⽬功能分区清境农场整体布局2、旅游体验亮点清境农场六⼤步道:被⼤⽚的茶园环绕的“翠湖步道”、⼊⼝处是农场畜牧中⼼的“畜牧步道”、享受森林浴最佳去处的“柳杉步道”、最佳观落⽇美景的“落⽇步道”、拾阶⽽上的“步步⾼升步道”、⼈⽓指数最⾼的“玛格丽特步道”。
1、慈溪模式——⼯⼚化种养
慈溪坚持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把产业园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主平台,并引进国际⼀流企
江苏⽆锡锡⼭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引领风骚
规划总⽤地⾯积约92.427平⽅公⾥,其中核⼼区台创园占地8平⽅公⾥。
2016年,核⼼区模产值达5亿元,单位⾯积产值0.625亿元/平⽅公⾥。
1、园区化发展,组团式格局
产业园内农业园区空间覆盖、总体发展、运作管理和组织推进⽔平明显提升,农业园区化⾯积⽐重已达到46.9%,基本形成了以台创园为核⼼、重点园区为⾻⼲、村级园区为节点的组团式发展新格局。
1、利⽤资源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
先期依托草场资源发展观光旅游,撬动区域价值;后期植⼊特⾊民宿、⽂化体验等多元业态,以休闲度假功能、景观体验、多主题设施作为核⼼竞争⼒。
相继建⽴⼤量特⾊民宿和其他复合业态,逐渐成为知名的度假
本⽂节选⾃匠⼯团队的《江苏淮安(席桥)现代农业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节选)》项⽬。
震动整个台湾的大埔强拆案作者:冉冉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17期8月18日晚,台北凯达格兰大道在洪仲丘案之后再次成为焦点。
事情的导火索,正是延烧了三年的大埔强拆事件。
强拆对上钉子户,永远都少不了争议和关注度。
但这个发生在苗栗的大埔事件,幕后却没有那么简单。
为招商引资强征农地2010年6月9日凌晨3点,20多台推土机和200多名警察突然闯入苗栗县竹南镇大埔里,将几十公顷结实累累的稻田捣烂,征收土地用于当地的科学园区开发。
毁田视频被传上网后,很快引起公民团体和知识分子的关注,大埔事件就此传播开来。
近年来,科学园区在台湾是个有魔力的名字。
上世纪80年代新竹科学园区的成功,使得这一模式在全台到处开花,不少经济落后的农业县都寄希望于科学园区,希望这些高新产业的进驻能够给当地带来经济活力。
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2008年以压倒性票数上台的苗栗县县长刘政鸿思有所为,决定在苗栗建科学园区,引进产业。
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大埔当地90%居民的支持。
台湾的农地征用,所使用的法律,是在军事戒严时期制定的《土地征收条例》,按这个条例,政府征用农地时,若价格协商不成,只要多数农户(一般是85%以上)同意接受征收条件,剩下的钉子户,是可以被强制征收的。
理论上,即使这些农户不肯接受征收条件,不交出地契,征收一样可以完成。
面对政府的征收,农户一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按被征收农地的40%份额接受建筑用地,由于建筑用地地价高,理论上农户是可以获利的。
二是接受政府认可的土地赔偿金。
这种选择一般都比较亏,因为政府给的钱比较少。
但是,在被征收土地的大埔农户中,有些人抽到的建筑用地靠近高压线,或者靠近坟地,卖不出价钱。
所以,这些人迟迟不肯接受政府的条件,形成了钉子户。
2009年12月,由于征地期限将至,苗栗县政府跟少数钉子户之间的冲突加剧。
被征地的农户开始找律师,找公民团体为他们说话,到县政府请愿。
但此时,整个事件并未引起媒体乃至网络上的重视。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案例那我给你讲讲云南的元阳梯田吧。
元阳梯田那可真是农业和旅游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当地的哈尼族人民祖祖辈辈都在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水稻,这本来就是纯粹的农业生产活动。
但是呢,这些梯田可太有看头了!从远处看,层层叠叠的梯田就像大地的指纹一样,弯弯曲曲,一块连着一块,一直延伸到天边。
每到不同的季节,景色都不一样。
春天的时候,梯田里注满了水,水面就像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峦,那景色简直绝了,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这个时候啊,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像小蜜蜂被花蜜吸引一样,纷纷跑到元阳来看梯田。
当地的村民呢,就开始利用这个机会搞旅游。
有的村民把自己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游客们住在里面,早上一推开窗就能看到壮观的梯田美景。
村民们还会给游客做地道的哈尼族美食,像什么红米线啊,香得不得了。
游客们吃着美食,看着美景,开心得不行。
而且村民们还当起了导游,给游客讲哈尼族的文化,讲这些梯田是怎么开垦出来的,怎么种植水稻的。
这样一来,原本只是种水稻的农业活动,通过旅游变得更有价值了。
村民们靠着旅游业赚了钱,也更加用心地去维护这些梯田,种好水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呢。
再说说台湾的清境农场吧。
清境农场里种满了各种农作物和牧草。
那些羊啊,就在漫山遍野的草地上吃草,特别悠闲。
这里本来就是个农业牧场,养羊养牛,生产牛奶、羊毛制品之类的东西。
但是这个地方景色太美了,有大片的草地像绿色的毯子一样铺在山上,蓝天白云下,小羊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就像一个个会移动的棉花糖。
于是就吸引了超多游客。
农场就搞了很多有趣的旅游项目,像什么“绵羊秀”,那些牧民会把羊赶到一起,表演剪羊毛之类的,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甚至还能亲自上手摸一摸小羊。
还有游客可以住在农场的特色民宿里,体验农场生活,早上起来跟着牧民去挤牛奶。
这样一来,农业生产变成了旅游的一部分,旅游又带动了农场里农产品的销售。
游客们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会买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带回去,像羊奶片、羊毛围巾之类的。
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案例咱先说说四川成都的三圣乡吧。
以前呢,三圣乡就是个普通的农村,种些花花草草,农民们过着传统的耕种生活。
但是后来啊,这里的人就开始琢磨了,咱这有这么美的田园风光,为啥不能让城里人也来享受享受呢?于是,农家乐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
这农家乐可不得了,它把休闲农业和旅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你一到三圣乡,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
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有娇艳的玫瑰,有淡雅的雏菊,五颜六色的,看着就心情好。
这就是休闲农业的成果,那些花田、果园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
然后你再走进农家乐,那体验就更丰富了。
首先吃的就是一绝,什么新鲜的农家菜啊,刚从地里摘出来的蔬菜,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呢,炒出来那叫一个香脆可口。
自家养的土鸡,炖成一锅香喷喷的鸡汤,那味道,城里的大饭店都比不上。
这就是农业直接给旅游带来的美食体验。
再说说玩的,你可以去果园里摘水果,像什么夏天的桃子、秋天的橘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特别有乐趣。
小朋友们在果园里跑来跑去,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大人们也能重温童年那种简单的快乐。
而且啊,这些农家乐还会搞一些特色活动。
比如说举办一些民俗文化节,邀请游客一起参与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像编竹篮、做剪纸之类的。
这既传播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又让游客有了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还有啊,在住宿方面也很有特色。
一些农家乐把房间布置得特别有乡村风情,木床、土布床单,晚上睡觉还能听到外面的虫鸣声,感觉就像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三圣乡就靠着这种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不仅让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让城市里的人有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这就像一场双赢的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在台湾有个超酷的地方叫清境农场。
这个地方啊,那可是把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玩出了新花样。
清境农场的地理位置就很特别,它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山上有大片大片的草地,那些草啊,绿得就像被颜料染过一样。
这里的羊儿可出名了,它们就像农场的小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