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管理系统手册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20
产品开发流程(IPD-CMMI)手册文件编号:版本:保密等级:发出部门:发布日期:发送:抄送:总页数: 10 页附件:无主题词:产品开发流程手册文件类别:跨部门部门内编制人:责任人:审核:批准:文件变更记录变更日期版本变更条款变更内容责任人文件分发清单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目录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定义 (3)4体系概述 (3)4.1IPD-CMMI流程管理体系总方针 (3)4.2IPD-CMMI流程管理体系总目标 (4)4.3IPD-CMMI流程管理体系框架 (4)4.4项目分类 (6)4.5生命周期模型 (6)4.6裁剪指南 (6)4.7IPD-CMMI流程与CMMI过程域的对应关系 (6)5IPD-CMMI流程体系介绍 (7)5.1工程类 (7)5.1.1总体描述 (7)5.1.2《产品开发流程之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阶段流程》、《迭代开发流程》75.1.3《评审规范》 (8)5.2项目管理类 (8)5.2.1总体描述 (8)5.2.2《PM作业规范》 (8)5.2.3《采购管理控制程序》 (9)5.3支持类 (9)5.3.1总体描述 (9)5.3.2度量与分析 (9)5.3.3《PQA作业规范》 (9)5.3.4《配置管理》 (10)5.4过程管理类 (10)5.4.1总体描述 (10)5.4.2《IPD流程改进制度》 (10)6参考文件 (11)7附件 (11)1目的产品开发流程(IPD-CMMI)是在公司流程管理体系框架的指导原则下建立的,是公司产品开发(包括技术开发)的指导文件。
本手册规定了产品开发流程的总体方针和目标。
建立IPD-CMMI流程体系的目的是做到产品开发运作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快速推出高质量的产品,以达到客户满意和实现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在不同的产品开发项目组间能最大限度地共享技术、开发方面的财富和经验;在组织层面上定义和收集各项目共用的一组标准的过程指标。
新产品开发管理流程一、目的:为彻底改变产品研发中心相关工艺文件、图纸、料单及技术资料的混乱、模糊不清,使产品研发中心与生产部及各相关部门正常运作,建立正常的管理方式,完善和加强技术资料规范的标准化以便统一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二、适用范围:总经办(总经理)、产品研发部、生产部、财务部、营销中心等相关部门及车间工序。
三、各部门职责:1、营销中心:营销中心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要求,从技术上、经济上和经营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交项目开发建议书,能使产品在市场上畅销。
2、设计研发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供项目开发建议书,确定项目开发负责人,组织项目设计、开发方案,预算评估市场工艺要求,产品功能特性、开发周期等。
3、销售部(内贸外贸):负责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信息反馈客户,明确客户要求、市场情景、经济效益以及潜在风险等信息收集整理与评估。
4、品质部:负责新产品实验测试(安全性、可靠性)和生产过程品质监控,对产品功能、特性、适用价值等进行评估5、生产部:负责新产品试产,在试产过程中,提出操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工艺结构是否适应现有生产模式、改进工艺措施。
6、物控部:负责提供新产品原材料、外购件、外加工件等适用材料的订制跟踪到位情况。
7、总经办(总经理):负责所有部门提供信息后,主持新产品上市评估项目会议,并确定、批准项目开发设计建议书的所有项目决策。
四、设计开发流程1、研发中心根据总经办(总经理)批准项目开发样品进行开发计划,完成效果图、施工图、装配图、工艺流程、材料及配件清单等技术资料的绘制;做出所开发产品的出厂报价;作好前期预算一并报送厂部。
技术资料不齐以及无报价,一律不予审批。
2、开发打样部接到研发中心新样品相关资料制作新产品样板,并根据自己做出来的样板,每件产品制作一件,完成后通知总经办(总经理)、研发中心、品质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产前样板检验讨论,并做好制作所需准备的材料、生产模板、刀具等。
3、油漆开发部接到新产品后,制作出市场需要的色板,通知总经办(总经理)、研发中心、品质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确认后,对样品进行油漆,在制作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油漆工艺及油漆成本报价所用工时,产品价格等。
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采用的一套规范、系统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产品开发的高效性、质量性和可持续性。
一个完善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团队的协同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持续改进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项目规划:在产品开发之前,需要进行项目规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重要要素。
项目规划的关键是确定项目的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以及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和里程碑。
2. 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它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确认和需求变更管理等过程。
需求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产品开发团队和用户之间的沟通畅通,理解用户需求,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特性和功能。
3. 设计与开发: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设计和开发是关键的环节。
设计阶段包括产品架构设计、界面设计、功能设计等,开发阶段包括编码、集成和测试等。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确保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通过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5. 项目风险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在项目开始之前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
6. 项目沟通与协作: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沟通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及时、准确地沟通信息,协同工作,解决问题。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冲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7. 项目评估与改进:产品开发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对项目的评估和反馈,找出不足之处,改进和优化产品开发过程。
项目评估可以包括项目绩效评估、风险评估、用户满意度评估等。
IPD研发管理体系介绍什么是IPD研发管理体系?IPD是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的缩写,IPD研发管理体系是一种结合了项目管理和系统工程的开发模式。
IPD通过在研发周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协调跨职能团队来降低风险,并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IPD研发管理体系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从开发的早期设计阶段,到生产的后期客户服务阶段,以全面的战略方法和项目管理方法来推进开发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项目风险,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并确保高品质的最终产品。
IPD研发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聚焦客户需求:IPD团队必须首先了解客户的需求,从客户的角度思考,设计和开发产品。
2.跨职能协作:研发团队是由跨职能部门和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必须充分运用他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协同的方式为最终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做出贡献。
3.风险管理:IPD团队将以主动需求管理和紧密项目控制的方式来规避项目风险。
4.整合设计阶段的工作:IPD将整合研发过程,将所有成分连接起来,确保产品最初的设计即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设计经济合理。
IPD研发管理体系的流程IPD研发管理体系分为以下6个流程:1.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确定开发团队成员,收集市场需求,进行预算、时间表和技术分析。
2.概念设计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将市场需求分析转化为初步概念,并查明一些重要技术和产品要素。
这个阶段完成的结果是产品定义书,并作为产品设计的指导方针。
3.详细设计阶段:在详细设计阶段,根据产品定义书,创建详细的设计文档并将其分发给成员。
系统工程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总体概括和设计系统。
4.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实际的开发活动将开始。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按照计划开发实现产品。
5.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操作人员将详细测试系统的各个方面。
6.交付和保障阶段:在这个阶段,将产品交付给客户,同时提供产品保障。
IPD研发管理体系的优势1.聚焦客户需求,确保设计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手册范本一、引言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企业对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和管理。
本手册旨在向企业提供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范本,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优化管理与协调发展。
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在定义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自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的过程。
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则是指企业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集成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PLM的主要内容1. 产品规划阶段(1)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消费者需求,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2)产品设计和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包括产品功能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等。
2. 产品生产阶段(1)原材料采购: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2)生产制造: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制造和生产计划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
3. 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1)市场推广: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销售渠道管理:建立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确保产品销售的顺利进行。
(3)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产品的维修、保养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四、PLM实施的步骤1. 制定PLM实施计划:明确PLM实施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计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 建立PLM团队:组建专业的PLM实施团队,包括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和外部咨询机构。
3. 产品数据管理: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4. 流程管理:优化和标准化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控制。
5. IT系统支持:引入适当的IT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为PLM实施提供便利。
APQP手册APQP手册1.引言本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高级产品质量策划)手册旨在提供针对新产品或流程开发的综合指南,以确保满足客户需求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该手册涵盖了APQP的各个阶段、活动和工具。
2.APQP概述2.1 APQP定义APQP是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方法,用于开发和制造高质量产品,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2.2 APQP目标- 确保产品开发过程中质量、成本和交付的可管理性。
- 提前识别和解决问题,降低风险。
- 优化设计和工艺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 保证产品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3.APQP五个阶段3.1 产品/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Phase 1)在这个阶段,详细说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案,确定产品特性和要求,以及开发相应的生产过程。
3.2 零部件及设备试制阶段(Phase 2)在这个阶段,进行产品零件和设备的试制,以验证设计和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3.3 产品及过程确认阶段(Phase 3)在这个阶段,进行产品验证和过程确认,以确保产品和过程满足设计和要求。
包括进行样品测试、过程评估和验证计划的制定。
3.4 启动生产阶段(Phase 4)在这个阶段,进行量产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包括正确配置设备、培训员工、设定和监控生产指标等。
3.5 持续改进阶段(Phase 5)在这个阶段,通过监测产品和过程性能、收集反馈和进行数据分析,实施持续改进活动,以确保产品质量长期稳定。
4.关键活动和工具4.1 工艺流程图4.2 FMEA(F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4.3 控制计划4.4 测量系统分析4.5 过程能力研究4.6 变更管理4.7 样品评估4.8 样品测试计划4.9 功能安全4.10 样品容忍堆叠分析附录:附件A:APQP项目计划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合同法 - 法律规定了合同的基本要素和效力,以及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
产品开发流程操作手册指南第1章项目启动与规划 (4)1.1 产品开发目标与市场定位 (4)1.1.1 产品开发目标 (4)1.1.2 市场定位 (4)1.2 项目团队构建与职责分配 (5)1.2.1 项目团队构建 (5)1.2.2 职责分配 (5)1.3 项目时间表与预算规划 (5)1.3.1 项目时间表 (5)1.3.2 预算规划 (5)1.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6)1.4.1 风险评估 (6)1.4.2 应对措施 (6)第2章需求调研与分析 (6)2.1 用户需求收集与整理 (6)2.1.1 目的 (6)2.1.2 方法 (6)2.1.3 流程 (6)2.2 竞品分析 (7)2.2.1 目的 (7)2.2.2 方法 (7)2.2.3 流程 (7)2.3 需求优先级排序与筛选 (7)2.3.1 目的 (7)2.3.2 方法 (7)2.3.3 流程 (7)2.4 需求文档撰写与评审 (7)2.4.1 目的 (7)2.4.2 方法 (8)2.4.3 流程 (8)第3章产品设计与方案制定 (8)3.1 产品功能架构设计 (8)3.1.1 功能模块划分 (8)3.1.2 功能模块描述 (8)3.1.3 功能模块关联性分析 (8)3.2 用户界面设计 (8)3.2.1 设计原则 (8)3.2.2 界面布局 (8)3.2.3 交互设计 (9)3.2.4 视觉设计 (9)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9)3.3.2 技术评估 (9)3.3.3 风险评估 (9)3.4 产品方案制定与评审 (9)3.4.1 方案制定 (9)3.4.2 方案评审 (9)3.4.3 方案优化 (9)3.4.4 方案确认 (10)第4章原型设计 (10)4.1 原型工具选择与使用 (10)4.2 交互设计 (10)4.3 视觉设计 (10)4.4 原型评审与修改 (11)第5章研发阶段 (11)5.1 技术选型与框架搭建 (11)5.1.1 技术选型原则 (11)5.1.2 技术选型流程 (11)5.1.3 技术框架搭建 (11)5.2 代码编写与版本控制 (12)5.2.1 代码编写规范 (12)5.2.2 版本控制 (12)5.3 研发团队协作与沟通 (12)5.3.1 团队协作 (12)5.3.2 沟通与交流 (12)5.4 代码审查与质量保证 (12)5.4.1 代码审查 (12)5.4.2 质量保证 (12)第6章测试阶段 (12)6.1 测试策略与计划 (13)6.1.1 目的 (13)6.1.2 测试策略 (13)6.1.3 测试计划 (13)6.2 功能测试与功能测试 (13)6.2.1 功能测试 (13)6.2.2 功能测试 (13)6.3 兼容性测试与安全测试 (13)6.3.1 兼容性测试 (14)6.3.2 安全测试 (14)6.4 缺陷管理 (14)第7章上线与运营 (14)7.1 产品部署与数据迁移 (14)7.1.1 部署准备 (14)7.1.2 数据迁移方案 (14)7.1.3 部署实施 (14)7.2 用户培训与支持 (14)7.2.1 培训计划 (15)7.2.2 培训材料制作 (15)7.2.3 培训实施 (15)7.2.4 用户支持 (15)7.3 产品推广与运营策略 (15)7.3.1 推广策略 (15)7.3.2 运营策略 (15)7.3.3 品牌建设 (15)7.3.4 合作与拓展 (15)7.4 数据分析与优化 (15)7.4.1 数据收集 (15)7.4.2 数据分析 (15)7.4.3 产品迭代 (15)7.4.4 效果评估 (15)第8章用户体验与反馈 (16)8.1 用户满意度调查 (16)8.1.1 调查目的 (16)8.1.2 调查方法 (16)8.1.3 调查对象 (16)8.1.4 调查流程 (16)8.2 用户反馈收集与分析 (16)8.2.1 反馈渠道 (16)8.2.2 反馈收集 (16)8.2.3 反馈分析 (16)8.3 产品优化建议 (16)8.3.1 优化方案制定 (16)8.3.2 方案评估 (17)8.3.3 方案实施 (17)8.4 持续迭代与更新 (17)8.4.1 迭代原则 (17)8.4.2 迭代流程 (17)8.4.3 更新策略 (17)第9章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7)9.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7)9.1.1 质量政策与目标 (18)9.1.2 组织结构 (18)9.1.3 过程控制 (18)9.1.4 文件管理 (18)9.1.5 内部审核与纠正措施 (18)9.1.6 员工培训与教育 (18)9.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8)9.2.1 风险识别 (18)9.2.3 风险排序 (18)9.3 应对措施与预防策略 (18)9.3.1 风险应对措施 (19)9.3.2 预防策略 (19)9.4 质量改进与风险控制 (19)9.4.1 质量改进 (19)9.4.2 风险控制 (19)9.4.3 持续改进 (19)第10章项目收尾与总结 (19)10.1 项目验收与交付 (19)10.1.1 验收准备 (19)10.1.2 验收流程 (19)10.1.3 交付成果 (19)10.2 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 (20)10.2.1 项目总结 (20)10.2.2 经验分享 (20)10.3 财务分析与投资回报 (20)10.3.1 财务分析 (20)10.3.2 投资回报 (20)10.4 团队评价与激励 (20)10.4.1 团队评价 (20)10.4.2 激励措施 (20)第1章项目启动与规划1.1 产品开发目标与市场定位1.1.1 产品开发目标产品开发应围绕企业战略规划,明确产品开发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满足市场需求: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设计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TongTech®TongLINK/Q8.1系统开发手册-程序设计指南2011年8月TongLINK/Q V8.1系统开发手册_程序设计指南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10号1+1大厦2、3层客户服务热线:400-650-7088Email:版权声明版权©2006-2016东方通科技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说明未经东方通科技公司书面许可,本文档不得整体或部分地复印、复制、翻译或缩减成任何电子介质或计算机可以阅读的格式。
本文档中的信息可能不加通知进行修改。
商标©2006-2016东方通科技版权所有。
、TongTech、TongLINK、TongLINK/Q、Tong Integrator、Tong SEC、Tong Web、Tong EASY、Tong Workflow是东方通科技的注册商标。
其他所有的公司和产品名称可能为第三方所有。
前言本手册主要对程序设计指南有关应用程序设计概述、消息介绍、技术及队列准备、消息描述及消息操作选项设计、消息体数据用户自定义属性设计、连接上下文参数设计、应用程序编写、消息操作相关程序编译、配置文件的编辑约束、配置相关数据结构、配置文件动/静态配置、配置文件相关编程和编译、使用Java进行配置文件的编辑等进行说明。
1. 阅读对象本手册面向消息中间件TongLINKQ8.1产品用户以及对消息中间件感兴趣的读者。
2.手册约定本手册遵循以下约定:●手册中所有的队列控制单元简称为QCU。
●手册中所有的消息中间件TongLINK/Q8.1简称为TLQ。
●此手册适用于UNIX &Windows。
●手册中<TongLINK/Q-Root>为TongLINK/Q8.1缺省安装路径。
●下面相关技术文档中的蓝色字体,表示当前阅读文档。
3.相关技术文档●《TongLINKQ8.1快速使用手册》主要介绍产品简介、基本概念、产品安装、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配置、节点启动停止、程序流程、程序运行及错误号的跟踪与查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