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21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第一章绪论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中国的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建立组织,加强合作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
旅游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
《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第⼀章绪论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们扣除⼯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的⼀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类物质⽂化⽣活的⼀个部分。
⼀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作的地⽅,短暂前往⼀个⽬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旅游产⽣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部分,它属于⼈⽂地理学的⼀个分⽀,但与⾃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地利⽤的关系》⼀⽂,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中国的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不⾜教书育⼈,提携后⽣,传播思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建⽴组织,加强合作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但是从研究的影响⼒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军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
幻灯片1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旅游需求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模型●引力模型●特尔菲模型幻灯片3第一节影响旅游需求的预测●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幻灯片4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主要有两方面影响:●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旅游目的地:供给部分,包括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价格、接待设施条件等。
幻灯片5具体内容有以下6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性因素●(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 18268元,汇率6.83 )●人口特征(出生率,年龄,性别构成)●收入与闲暇(如可自由支配收入、带薪假期)●职业和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资源和交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交通越便利,旅游需求越大)●价格和汇率(汇率下跌,如果价格不变,等于旅游价格下降,旅游需求增加)幻灯片6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按资料的来源和性质分两类:●第一手资料:为专门的研究目的而收集的资料。
●主要方法:调查法、观察法。
●第二手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企业内部材料;●·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幻灯片7第二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的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
幻灯片8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是由旅游的季节性所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来定量分析。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 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幻灯片92.高峰指数Pn●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高峰指数可以度量旅客某一时期对于其它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